第八十三章 爭先

作爲東路平燕軍轄下千戶,第一次南侵期間,訶欽曾率部轉戰雍丘、通許、中牟等地,但時間都很短暫;第二次南侵率部追隨兀赤從滄魏等地南下,則主要在東線青齊等地作戰,直到兀赤擔任宋州刺史,訶欽纔有機會率部來到汴梁東南方向上的宋州駐紮下來休整。

不過,他對汴梁及河淮諸州縣的瞭解非常有限。

這次他作爲先鋒將率領五百餘騎先往汴梁而來,卻在朱仙驛附近遇到蕭幹派出的斥候得知蕭幹身在中牟,將一部分兵馬留在朱仙驛附近,獨自在百餘騎兵的簇擁先趕來中牟,與蕭幹見面。

訶欽今日清晨粗畔看過朱仙驛附近的地形,覺得蕭幹所言甚是在理,點頭讚道:“我即刻遣騎趕往雍丘稟告兀赤將軍促成此事!”

“賊衆在蔡河兩岸猖獗,信使往返雍丘,少說要耽擱一日……”

楊青山緊蹙眉頭說道。

楊青山雖然僅率一營雄州兵馬駐守軍都寨,但這主要是沒有想到御馬湖馬場會受到強敵襲擊,他本人作爲楊氏子弟,身兼三四千匹良馬的監牧重任,在雄州軍的實際地位並不低。

而楊景臣之前所遣的信使,被蕭幹怒極之下一腳差點踹掉半條命,雖說心裡再怨恨也無計可施,卻也不願再出面來跟蕭幹及其他雲州將打交道。

這時候也只有楊青山能代表雄州軍說話。

不管怎麼說,楊青山絕不願看到徐懷在潛襲汴梁,陣斬楊從宗、拔格等將之後,還能從容率兵馬撤回桐柏山去。

那樣的話,就算最後能將大部分罪責都推到嶽海樓其部陳州軍頭上,但雄州軍也必然會淪爲笑柄。

現在看訶欽的態度,顯然是被蕭幹說動了,但問題是,倘若要等在徵得兀赤同意之後,兩軍再正式往朱仙驛開拔,前後至少要拖延一天多的時間。

到時候,進退如風的楚山軍說不定都已經通過朱仙驛南下了。

楚山軍突襲汴梁,精銳或許是有限,只有兩三千人,但從南薰門殺入汴梁南外城之後,先後強攻昌泰橋、廣利門、百濟門、龍津橋等要衝之地非常堅決。

進入汴梁城後也第一時間蒐集南外城的舟船。

而昨日徐懷親率三四百精銳突騎立於蔡河古渡之前,其目的難道就是單爲了斬殺蕭恆,而不是重創雲州騎的銳氣,以便能心無旁鶩的進攻軍都寨,確保軍都寨裡的戰馬落入他們手裡?

種種跡象都表明楚山軍在殺入汴梁城之後,就同時在周詳考慮撤離之事。

以徐懷及楚山衆人的算計,他們怎麼可能看不到朱仙驛的重要性?

楊青山懷疑楚山這時候很可能已經在籌劃出兵強攻朱仙驛之事了……

(本章未完,請翻頁)

“嗒嗒!”

楊青山剛將他心裡的擔憂提出來,就見十數騎探馬沿着蔡河南岸快速馳至城下,稟報今日一早就有兩千餘賊軍,兵分水陸兩路,出汴梁城沿蔡河新渠奔朱仙驛而去;其先部百餘騎兵已經馳至朱仙驛軍寨之前,將附近數十騎雲州斥候逐走,有跡象表明他們下一步就會強攻朱仙驛軍寨。

“朱仙驛守將是誰?”得這一消息,蕭幹也是一驚,愕然看向楊青山問道。

“應是汴梁降將、皇城司親事都虞侯趙彰麾下一員指揮使率部駐守朱仙驛。”

汴梁淪陷時,總計有七八萬兵馬投降,最終有四萬五六千降卒收編皇城司旗下使用。

營指揮使以上的汴梁降將總有將兩百多人,楊青山也不盡識,但外城以及汴梁外圍城寨劃分八個區域,分別由趙彰等八名汴梁降將擔任親事都指揮使、親事都虞侯負責駐守,楊青山還是清楚的。

“我們恐怕需要即刻出兵趕往朱仙驛,遲則生變啊……”姚成孝蹙着眉頭說道。

軍都寨兼有蓄養軍馬所用,佔地面積極廣,甚至比一般的州城還要開闊,因此楊青山僅憑藉五六百嫡系兵馬很難守住。

朱仙驛軍寨並沒有將整個朱仙驛的鎮埠都包圍進去,僅三四百步見方,當然容易守禦得多,但汴梁降軍的抵抗意志難以寄託厚望。

姚成孝難以想象,倘若沒有外力干擾,朱仙驛軍寨能堅守住一天。

“楚山兵馬|強攻軍都寨,寨中有人同時縱火製造混亂——他們在朱仙驛軍寨之中,會不會有同樣的部署?”訶欽蹙着眉頭,擔憂的問道。

“楚山潛襲汴梁,暗中籌備兩三個月甚至更久時間,不排除也往朱仙驛安插人手,但守將及大部兵卒應該沒有問題!”姚成孝很篤定的說道,“楊軍侯,你覺得呢?”

楚山兵馬之前在朱仙驛棄舟登岸,沒有急於強攻朱仙驛軍寨,而是先奔汴梁而去,在姚成孝看來,這並沒有什麼問題。

楚山要保證進襲汴梁的突然性,突襲之初不可能在朱仙驛浪費時間。

另外,鄭州節度使府也接受了一部分汴梁降軍,姚成孝對汴梁降軍的心態還是相當瞭解的。

說白了就是南朝上百年來以文御武、以文治武,禁軍中下層武將及兵卒的地位極低,待遇也極爲窘迫,使得大部分人對南朝並沒有忠貞之心。要不然赤扈南侵也不可能如此順利,更不可能幾乎是兵不血刃都拿下整座汴梁城。

還有一個,姚成孝相信楊景臣執掌皇城司後,對汴梁降將應該另有控制手段。

“……”見姚成孝看過來,楊青山點頭道,“皇城司在諸部汴梁降軍都秘密安插了一些人手,這時候都沒有什麼

(本章未完,請翻頁)

異常,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

楊青山不清楚皇城司具體的潛伏密間名單,但作爲楊家較爲核心的子弟將,還是清楚一些控制手段的。

他相信楚山或許有在朱仙驛安插人手,但朱仙驛守軍要是整體出了問題,皇城司安插的密間應該會有示警。

姚成孝說道:“徐懷襲入汴梁之後,就大張旗鼓從汴梁降軍裡招攬靖勝軍舊部,我們也都知道此事,但除了一部分底層兵卒受其蠱惑外,至少汴梁外城還沒有出現大隊人馬投附楚山的事情發生——我以爲朱仙驛守將這時候問題不大,但倘若叫楚山及鄢陵、尉氏等地賊軍數千衆將朱仙驛團團圍住,外部又沒有援軍趕去,朱仙驛守將還會不會一直都沒有問題,我就不敢保證了。”

“訶欽將軍,可否由你來節制雲州騎馳援朱仙驛,牽制賊軍難以從容展開攻勢?”蕭幹目光炯炯的盯住訶欽問道。

蕭恆死後,蕭幹雖然指定族侄蕭鉉暫領雲州騎,但蕭鉉在鄭州節度使府也以都虞侯兼授千戶,地位顯然要比訶欽這個正而八經的赤扈宿衛千戶將軍差一截的。

此外就是蕭恆昨日戰死之後,雲州騎明顯有怯戰畏戰的情緒滋生,蕭幹還是希望訶欽在朱仙驛附近的四五百精銳騎兵能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我隨訶欽將軍前往朱仙驛,凡事但聽訶欽將軍差使。”楊青山毅然說道。

軍都寨昨夜那麼輕易就失陷,楊青山是不甘心的。

“另有重任需要楊軍侯親自走一趟。”蕭幹說道。

“什麼事情?還請蕭帥吩咐!”楊青山朝蕭幹行禮道。

“還要請楊軍侯即刻趕往汴梁,想盡一切辦法面見楊帥,請其從汴梁裡城出兵!”蕭幹沉聲說道。

汴梁降軍不談,楊景臣還手握上萬精銳兵馬,竟然只敢緊守裡城,坐看楚山兵馬及數千賊衆在汴梁城內外橫行,蕭幹心裡是非常不滿甚至怨恨的。

當然,他現在還是希望楊景臣能果斷從汴梁裡城殺出來,當然也是極力壓制內心的不滿,儘可能將話說得客氣。

訶欽、姚成孝、蕭鉉等人都朝楊青山看去。

就目前所刺探清楚的情況,楚山潛伏汴梁的兵馬,實力是不弱,但也沒有想象的那麼強。他們之前屢戰屢敗,更多是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而認真算來,除了楊從宗、拔格、蕭恆三人戰死令人扼腕之外,他們實際所蒙受的損失還相當有限。

而事實上,蕭幹率領鄭州援軍與兀赤所領數千精銳騎兵成功會合後,只要楊景臣及時率雄州軍從汴梁城銜尾殺出,絕對有機會將潛襲汴梁的楚山軍圍殲於蔡河新渠兩岸……

(本章完)

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棋第七十九章 以山爲城第一百七十六章 歸京第九十三章 出征第二百六十七章殘都第七十三章 密會第五十六章 怯敵第二十三章 黑鍋能否習慣第五十九章 策應第七十三章 密會第四十六章 強攻第二十二章 軍使請上座第一百九十四章 濃霧第一百二十五章 割袍第十章 韓時良第九十九章 巨陵鎮第四十章 水輪風箱第二十九章 野溝殺人夜第七十二章 外放第一百二十章 楚山之秘第九十五章 大戰第三十四章 跳出算計外第八章 議和第八十四章 憐香惜玉人第一百四十五章 離別第一百六十一章 拖延第四十二章 夜話第四十章 統兵之道第二百七十五章 禪讓第五十四章 胡人心機第一百三十三章 西進第九十五章 殘戰第一百四十章 諮議參軍事第二百五十八章 莫及第八十二章 必經之地第一百三十八章 峽道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隕第一百四十九章 前鋒第八十二章 殺人算賞錢第十五章 恭喜大當家第二十一章 刀第九十七章 佛殿第五十一章 破陣第四十九章 接應第九十五章 苦心磨傲氣第一百六十四章 僑置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兵第二十三章 掌燈傾訴第十九章 援至第一百三十五章 不能承受之仇第三十章 西進第一百三十二章 封還第一百九十三章 生煤熟煉第一百九十章 即位第一百四十八章 平崗第八章 伸手不打笑臉人第一百零七章 賊酋謀略第一百三十七章 西山意圖第一百四十六章 故人第二百三十七章 交鋒第三十五章 防務第二百一十五章 圍困第一百七十章 相候第一百五十八章 軍議第七十七章 登城道第二百一十八章 赴京第一百四十八章 部署第十六章 賊心難安第五十一章 破陣第一百三十六章 蛛絲馬跡第一百章 死士第二百零八章 小童第二百章 議事第一百六十四章 僑置第一百九十六章 愁事第三十四章 新湖第一百四十章 冷箭也講武德第一百九十六章 坐等與否第一百三十八章 郎君何事憂煩第一百三十八章 啓程第七十九章 以山爲城第一百七十三章 襄陽第一百三十八章 峽道第四十八章 小雀崗第一百四十七章 聖恩雷霆第十四章 敵至第一百八十一章 戰果第二百六十一章 潭州第五十六章 黑衫秘兵第七章 初冬第一百四十四章 傳授第十章 刺客也是驚弓鳥第二百二十一章 進宮第一百三十五章 破虜第一百七十二章 圍垸之策第一百九十九章 空巢出京第八十五章 劫人第二十五章 城池第一百三十五章 遇敵第一百七十八章 武士齋舍
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棋第七十九章 以山爲城第一百七十六章 歸京第九十三章 出征第二百六十七章殘都第七十三章 密會第五十六章 怯敵第二十三章 黑鍋能否習慣第五十九章 策應第七十三章 密會第四十六章 強攻第二十二章 軍使請上座第一百九十四章 濃霧第一百二十五章 割袍第十章 韓時良第九十九章 巨陵鎮第四十章 水輪風箱第二十九章 野溝殺人夜第七十二章 外放第一百二十章 楚山之秘第九十五章 大戰第三十四章 跳出算計外第八章 議和第八十四章 憐香惜玉人第一百四十五章 離別第一百六十一章 拖延第四十二章 夜話第四十章 統兵之道第二百七十五章 禪讓第五十四章 胡人心機第一百三十三章 西進第九十五章 殘戰第一百四十章 諮議參軍事第二百五十八章 莫及第八十二章 必經之地第一百三十八章 峽道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隕第一百四十九章 前鋒第八十二章 殺人算賞錢第十五章 恭喜大當家第二十一章 刀第九十七章 佛殿第五十一章 破陣第四十九章 接應第九十五章 苦心磨傲氣第一百六十四章 僑置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兵第二十三章 掌燈傾訴第十九章 援至第一百三十五章 不能承受之仇第三十章 西進第一百三十二章 封還第一百九十三章 生煤熟煉第一百九十章 即位第一百四十八章 平崗第八章 伸手不打笑臉人第一百零七章 賊酋謀略第一百三十七章 西山意圖第一百四十六章 故人第二百三十七章 交鋒第三十五章 防務第二百一十五章 圍困第一百七十章 相候第一百五十八章 軍議第七十七章 登城道第二百一十八章 赴京第一百四十八章 部署第十六章 賊心難安第五十一章 破陣第一百三十六章 蛛絲馬跡第一百章 死士第二百零八章 小童第二百章 議事第一百六十四章 僑置第一百九十六章 愁事第三十四章 新湖第一百四十章 冷箭也講武德第一百九十六章 坐等與否第一百三十八章 郎君何事憂煩第一百三十八章 啓程第七十九章 以山爲城第一百七十三章 襄陽第一百三十八章 峽道第四十八章 小雀崗第一百四十七章 聖恩雷霆第十四章 敵至第一百八十一章 戰果第二百六十一章 潭州第五十六章 黑衫秘兵第七章 初冬第一百四十四章 傳授第十章 刺客也是驚弓鳥第二百二十一章 進宮第一百三十五章 破虜第一百七十二章 圍垸之策第一百九十九章 空巢出京第八十五章 劫人第二十五章 城池第一百三十五章 遇敵第一百七十八章 武士齋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