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6章 誅心之戰(下)

城樓內,張長遜請褚遂良坐下,令手下上了茶,他先不急着看信,而是問道:“齊王殿下是幾時來的河套?”

“剛到,婁煩郡戰役一結束,他便趕來了。”

張長遜心中猛地一跳,又小心翼翼問道:“婁煩郡的戰局最後如何?”

“突厥已經全軍覆滅,處羅可汗也戰死在樓煩關,三十萬突厥大軍南侵,除了東線突厥軍北撤外,其他二十五萬大軍都被殲滅在了幷州,我大獲全勝。”

張長遜拍了拍額頭,長長鬆口氣道:“天佑華夏,突厥此次大敗,至少二十年內不敢再南侵了,河套的和平也到來了。”

這時,褚遂良又取出一封信遞給張長遜道:“這是九原縣長者樑頌給太守的一封信,託我送來。”

樑頌是五原郡第一望族樑家的家主,也是張長遜的親家,他的長子張武之妻便是樑頌的長女,生了兩個兒子,張武撤退時沒有能帶出來,孩子跟隨母親留在了孃家。

張長遜極爲關心兩個孫子的情況,他先打開信,匆匆看了一遍,信中說兒媳和兩個孫子都安然無恙,令張長遜鬆了口氣,至於大量篇幅是勸他投降,五原郡各大家族都願意迴歸北隋,這些話張長遜能想得到,他現在也不關心。

收起信,張長遜又問道:“齊王殿下有口信給我,不知怎麼說?”

褚遂良緩緩道:”齊王殿下說,他不希望再死一兵一卒,如果張太守願意投降北隋,可繼續出任五原郡太守,至於張太守在關中的老母妻兒,我們可以和唐朝交換回來,這是齊王殿下的承諾,信中或許也有提及,太守可以細看。”

張長遜嘆了口氣,“讓我想想吧!”

“齊王殿下會給太守兩天時間考慮,兩天內我們不會攻城,兩天後沒有動靜,一萬鐵騎將踏平豐安縣,五原郡居民全部撤回河北,這也是齊王殿下的原話。”

張長遜眼皮一跳,褚遂良最後一句話裡透着強大的殺機,張長遜知道這是王者之怒,要麼完璧歸趙,要麼玉石俱焚,一旦攻城出現重大傷亡,那麼這些陣亡將士的家屬也不可能留在五原郡成爲隱患了。

張長遜沒有表態,只是默默地點了點頭。

就在這時,外面有士兵高聲稟報:“高將軍到!”

張長遜眼中立刻閃過一絲警惕,剛剛要說的話又吞回了肚子裡,只見高靜快步走了進來,呵呵笑道:“聽說有使者到來,能否讓我也旁聽?”

“高將軍這是什麼話,我正要派人去請將軍。”

高靜乾笑一聲,又回頭看了一眼褚遂良,笑道:“想必這位就是去年的狀元郎褚公子了,果然一表人才啊!”

高靜雖然是李神通派系,但他也知道褚遂良的父親褚亮深受秦王器重,雖然他有心殺了隋軍使者,絕了張長遜的投降念頭,但對方派來的是褚遂良,他殺人之心也只能收了起來,得罪了褚亮也就是得罪了秦王,以後自己別想在唐朝混了。

這時,褚遂良起身告辭,張長遜沒有挽留,令親兵送他出城,城頭上,張長遜目睹褚遂良離去,心中久久難以平靜,高靜慢慢走上前笑問道:“李靖怎麼說?”

張長遜淡淡道:“褚遂良送來我親家的信,我兩個孫子平安無事,至於李靖,他給我兩天時間考慮,如果不投降就踏平永豐縣。”

“那張將軍準備投降嗎?”高靜目光凌厲地盯着張長遜。

張長遜卻冷笑一聲,“你說呢?”

說完,他轉身下城去了,高靜的拳頭慢慢捏緊,他感覺張長遜已經動搖了。

百名工匠經過一夜的忙碌,十架巨型投石機終於安裝完成,中午剛過,隋營中鼓聲大作,李靖親率兩萬士兵護衛着十架巨型投石機緩緩向城頭開來。

城頭再一次混亂起來,‘當!當!當!’警鐘聲大作,士兵們紛紛奔上城頭,緊握兵器,緊張地望着城下浩浩蕩蕩殺來的隋軍,而巨大的投石機更讓他們雙股戰慄。

張長遜也聞訊趕來,他望着十架巨人般的巨型投石機,眼中極爲震驚,張鉉不是給自己兩天時間考慮嗎?現在纔剛剛過去一天,怎麼就要開始進攻了?

他已經無暇細想,大喊道:“所有人進入戰鬥狀態,弓弩準備!”

十架重型投石機在隋軍士兵的推動下轟隆隆前行,行到兩百步時便停止了前進,巨型投石機有三丈高,身軀龐大,比只有兩丈高的城牆還要高出一截,長長的臂杆足五丈長,可以將百斤大石拋出三百步外。

可以說,用這樣的巨型投石機只需幾輪便能將並不牢靠的城牆摧毀坍塌,怎麼能不讓城上守軍心驚膽戰。

十架巨型投石機已經準備就緒,長臂吱嘎嘎拉足了力量,巨大的黑彈也放入了鐵兜中。

“射擊!”

一陣梆子聲響,十架投石機同時發射,十顆巨大黑彈騰空而去,向城中飛去,黑彈掠過了城牆,飛到了縣城上空,令城頭所有士兵一片歡呼,巨石全部擊空了,只有張長遜感到一絲不妙,這種情報不應該出現,難道隋軍另有所圖?

果然,十顆黑彈在縣城上空先後裂開了,從裡面紛紛揚揚飛出來大量紙片,瞬間瀰漫在縣城上空,縣城上空到處是飄舞的紙片。

“是信!”一名士兵拾起紙片大喊。

士兵們紛紛喊了起來,“是我們的家信!有我父親的信。”

得益於張長遜在五原郡推廣識字,大部分士兵都能認識自己的名字,已經有士兵找到了自己的家信,激動得大喊大叫起來,城頭上頓時混亂起來,沒有上城的士兵也到處撿信,都想找到自己的家信,九原縣失陷,每個人都對自己家人安危擔憂萬分。

這時,一名親兵飛奔上來,將一封信遞給張武,“將軍,也有你的信。”

張武一怔,連忙接過信,只見信皮上寫着‘父親大人武勇郎將張武啓’,下面是兩個兒子的名字:張大明,張大亮,張武心中一熱,正是他兩個兒子的筆跡,他的兩個兒子是一對罕見的孿生兄弟,今年七歲,已經讀了兩年書,可以提筆寫信了。

張武趁人不注意,連忙將信揣入懷中。

一連投出三輪,將兩萬餘封信全部投進城內,隋軍十架巨型投石機緩緩後撤了,兩萬大軍也調頭退兵回營,城外恢復了安寧,隋軍並沒有違背承諾進攻,而是給城內送信。

這時,高靜氣急敗壞奔來,對一直無動於衷的張長遜喊道:“爲什麼不制止他們,把所有信收上來燒燬!”

張長遜冷冷道:“如果我敢這樣做,全軍會立刻譁變,如果高將軍不信就試試看吧!”

說完,張長遜轉身向城下走去,高靜目瞪口呆站在城頭,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他心中一陣悲鳴,這不是攻心戰,這是誅心啊!

夜晚,張武匆匆來到父親房內,躬身行禮道:“參見父親!”

“士兵情況如何?”張長遜問道。

張武搖搖頭,“情況非常不好,士兵厭戰的情緒高漲,很多有親戚關係的士兵聚在一起,商量怎麼回家,父親,沒有一個士兵願意打仗了。”

張長遜並不奇怪,這個結果在他的意料之中,張鉉這一招極爲毒辣,禁止看信,士兵會立刻造反,允許看信,後果就是軍隊厭戰思家,無論如何他的軍隊已經瓦解,就像高靜所言,這是誅心之戰。

“聽說你也收到一封信?”張長遜望着兒子問道。

張武從懷中取出信,“父親,是大明和大亮寫給我的信。”

“連我的兒子都不放過,張鉉手段真是毒辣啊!”

張武忽然跪了下來,垂淚道:“父親,孩兒不能丟下他們,孩兒辦不到!”

張長遜點點頭,他也從懷中取出一封信,“這是齊王殿下寫給我的親筆信,他勸我把眼光放長遠,給自己留條後路,如果將來北隋戰勝唐,我的子孫在新朝也能有立錐之地。”

張長遜嘆息一聲,“齊王殿下這幾句話,字字誅我心啊!”

“那父親打算怎麼辦?”

張長遜負手走到窗前,久久望着窗外,他聲音有點嘶啞,緩緩道:“我自詡熱愛這片土地,可如果我讓一萬七千將士命喪永豐縣,那我還談什麼熱愛,我不會再戰了,但獨孤家族對我恩重如山,我已是唐臣,再棄唐降隋,我張長遜豈不成了三姓家奴?”

見兒子要說話,張長遜一擺手止住他,“你不用說了,今天晚上你就帶着軍隊去投降張鉉,我想,既然張鉉不在意褚遂良的父親在唐朝爲臣,那他也不在意你的父親在唐朝爲將,我今晚就和高靜去長安。”

“父親,孩兒不孝!”張武放聲大哭。

張長遜笑道:“這有什麼,難道我們父子再也不能相見了嗎?張鉉說得對,我必須要給自己子孫留條後路,你去吧!我們以後書信往來,我想早則三年,晚則五年,就是我們一家人重新團聚之時。”

張武萬般無奈,磕了三個頭,拜別父親而去。

當天晚上,永豐縣軍營內發生了譁變,無數士兵衝出縣城,奔去隋營投降,投降的士兵越來越多,形勢已經失控,張長遜帶着二十幾名親兵和高靜開了南城門,向南疾奔而去,逃出了永豐縣城,張長遜的兒子張武在父親走後,率領最精銳的三千騎兵出城向隋軍投降。

自此,隋軍收復了河套三郡中的榆林郡和五原郡,只差最後的靈武郡還沒有收復,與此同時,三路唐軍對江陵城的圍攻也漸漸到了破城的一刻。(。)

第103章 艱苦訓練第720章 水淹燕城第757章 討價還價第553章 救援黎陽第377章 一路追趕第629章 卑劣小人第1060章 退兵江夏第11章 楊氏武館第479章 天下勤王(五)第324章 東安勢急第1153章 天下大戰(十一)第831章 棄城南撤第917章 帳篷酒館第418章 將計就計第917章 帳篷酒館第630章 杜家才俊第1240章 螳臂擋車第111章 烏骨之城第131章 紫陽鐵戟第280章 科舉放榜第623章 緊急出城第870章 王府新人第566章 家族利益第1094章 醉翁之意第714章 圍困燕城第697章 解疑答惑第287章 英雄大會(三)第1164章 天下大戰(二十二)第768章 關鍵一環第900章 奇襲並北(九)第130章 渤海高慧第779章 驍將羅成第523章 三管齊下第128章 暫駐薊縣第449章 局勢轉折第344章 守城初戰第712章 陷入絕境第602章 向東求救第616章 重要情報第298章 英雄大會(十四)第1039章 西市事件(下)第762章 各奔東西第893章 奇襲並北(二)第450章 江都事故第1037章 西市事件(上)第114章 平壤登陸第861章 援軍到來第596章 運籌帷幄第589章 建德斷指第17章 臨危受命第1035章 家有難事第1075章 反攻襄陽第1149章 天下大戰(七)第396章 蘇威心思第609章 搜宮逼王第897章 奇襲並北(六)第606章 背水一戰(下)第213章 計取武城(三)第871章 相制改革第786章 反攻蒲津第1079章 放棄江陵第1043章 力辯擔保(下)第1091章 關鍵人物第588章 重賞攻城第1042章 力辯擔保(上)第294章 英雄大會(十)第397章 婚姻大事第338章 私下交易第1006章 誅心之戰(下)第144章 撲朔迷離第287章 英雄大會(三)第647章 飲酒商議第114章 平壤登陸第1242章 殺將奪軍第51章 莽漢初伏第934章 首戰爆發第445章 恐慌突來第263章 共同利益第1118章 女兒心思第440章 試探出兵第563章 茂公歸降第154章 京都夜獵第210章 冒險計劃第367章 琅琊王氏第859章 正反兩面第781章 帝王心術第705章 西撤燕城第774章 一信退敵第500章 三分餘地第1175章 天下大戰(三十三)第148章 竇慶之謀第858章 天羅地網第570章 晉祠大祭第167章 厲兵秣馬第1196章 太子之惑第838章 收復會稽第588章 重賞攻城第61章 新的夥計第886章 逆水行舟第642章 內亂初生
第103章 艱苦訓練第720章 水淹燕城第757章 討價還價第553章 救援黎陽第377章 一路追趕第629章 卑劣小人第1060章 退兵江夏第11章 楊氏武館第479章 天下勤王(五)第324章 東安勢急第1153章 天下大戰(十一)第831章 棄城南撤第917章 帳篷酒館第418章 將計就計第917章 帳篷酒館第630章 杜家才俊第1240章 螳臂擋車第111章 烏骨之城第131章 紫陽鐵戟第280章 科舉放榜第623章 緊急出城第870章 王府新人第566章 家族利益第1094章 醉翁之意第714章 圍困燕城第697章 解疑答惑第287章 英雄大會(三)第1164章 天下大戰(二十二)第768章 關鍵一環第900章 奇襲並北(九)第130章 渤海高慧第779章 驍將羅成第523章 三管齊下第128章 暫駐薊縣第449章 局勢轉折第344章 守城初戰第712章 陷入絕境第602章 向東求救第616章 重要情報第298章 英雄大會(十四)第1039章 西市事件(下)第762章 各奔東西第893章 奇襲並北(二)第450章 江都事故第1037章 西市事件(上)第114章 平壤登陸第861章 援軍到來第596章 運籌帷幄第589章 建德斷指第17章 臨危受命第1035章 家有難事第1075章 反攻襄陽第1149章 天下大戰(七)第396章 蘇威心思第609章 搜宮逼王第897章 奇襲並北(六)第606章 背水一戰(下)第213章 計取武城(三)第871章 相制改革第786章 反攻蒲津第1079章 放棄江陵第1043章 力辯擔保(下)第1091章 關鍵人物第588章 重賞攻城第1042章 力辯擔保(上)第294章 英雄大會(十)第397章 婚姻大事第338章 私下交易第1006章 誅心之戰(下)第144章 撲朔迷離第287章 英雄大會(三)第647章 飲酒商議第114章 平壤登陸第1242章 殺將奪軍第51章 莽漢初伏第934章 首戰爆發第445章 恐慌突來第263章 共同利益第1118章 女兒心思第440章 試探出兵第563章 茂公歸降第154章 京都夜獵第210章 冒險計劃第367章 琅琊王氏第859章 正反兩面第781章 帝王心術第705章 西撤燕城第774章 一信退敵第500章 三分餘地第1175章 天下大戰(三十三)第148章 竇慶之謀第858章 天羅地網第570章 晉祠大祭第167章 厲兵秣馬第1196章 太子之惑第838章 收復會稽第588章 重賞攻城第61章 新的夥計第886章 逆水行舟第642章 內亂初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