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6章 太子之惑

周王朝大軍在奪取太原後便正式結束了爲期近半年的戰役,徐世績率八萬軍駐守巴蜀,李靖率七萬大軍坐鎮河西隴右,尉遲恭率五萬軍駐守太原,魏文通則率三萬軍駐守河東郡,其餘大軍返回了中都休整。

與此同時,張鉉正式下達詔書,頒佈了新的軍制,將軍爲三檔,天策上將軍爲最高,其次爲十二衛大將軍,再其次便是將軍,這五級將軍爲大周帝國高級將領,這裡面有人數限制,也有等級限制,其中天策上將不設實職,而是一種虛職,張鉉明確規定,只有太子或者親王才能冊封天策上將。

就算大將軍也只有十二人,其他將領要升大將軍,也只能等位子空出來纔有機會,但可以在散官上封驃騎大將或者冠軍大將軍,以將軍之職行大將軍之權。

將軍數量不限,分爲三個等級,分別是龍驤將軍、虎賁將軍和鷹揚將軍,不過僅限於虎賁將軍和鷹揚將軍沒有數量上的規定,但龍驤將軍只有二十四人,對應十二衛的左右將軍。

中級將軍是指郎將,郎將分爲三檔,分別是上郎將、中郎將和郎將,而低級將領則是指尉級將領,也同樣分爲三檔,騎尉、羽尉和雲尉,其餘旅帥、隊正和伍長是屬於軍士官。

改制詔書中取消了虎牙、鷹擊、副尉等副將,詔書明確規定,出征時可設副將,副將由下一級將領擔任,爲了和別的將領區分,可在散官上升一級。

軍隊改制的最大特點是加大了中下級將領的數量,但加大了高級將領的升遷難度,尤其限制了龍驤將軍和大將軍的人數,一般大將升到虎賁郎將就基本上到頂了,但在散官和爵位上依然有盼頭。

除了軍隊改制外,詔書還對地方郡兵制度進行了詳細的規定。

就在天子詔書頒佈軍制改革的第三天,軍機臺和兵部聯合公佈了一百七十四名大將的官職升遷名錄,包括來護兒、李靖、尉遲恭、羅士信等等在內的主要將領升爲大將軍,並加封驃騎大將軍和冠軍大將軍等散官官位。

大周帝國天子張鉉再次下詔,賜第一批爵位,包括來護兒、李靖、尉遲恭、羅士信等十名大將軍,以及蘇烈、韋雲起、李綱、李景等九名重臣賜開國公之爵,其餘四十六名大將和文臣分別賜郡公和縣公之爵,同時賞賜三軍立功將士,撥十郡公田百萬頃以及錢百萬貫、絹三十萬匹賞賜將士,加倍撫卹陣亡將士。

一時間朝廷轟動,三軍沸騰,由於這次軍制改革照顧了大多數的人利益,軍隊的士氣尤其高漲,中都街頭到處張燈結綵,彷彿即將到新年一般。

這幾天,紫微宮內也頗爲忙碌,紫微宮向中都公開招募第一批宮女,名額是三百人,這也是因爲宮中人手不足,需要增補宮女,年齡要求十四歲到十六歲,家世清白,待遇優厚,在宮中做滿四年後出宮嫁人,這實際上是在招募侍女,但天子後宮嬪妃太少,很多大戶人家都發現了機會,紛紛報名,要將女兒送入宮中。

增添後宮之事基本上是由內侍總管負責,由皇后親自面試挑選,張鉉基本上不過問,這段時間他一直忙碌地和大臣們商議制定各種規章制度。

天剛亮,張鉉便和往常一樣出寢宮上朝了,今天是八月初五,一月一次的大朝,七品以上在京職官都要參加,大朝也並不一定是走形式,很多時候大朝也會決定重大軍政事項,比如兩個月前正式實施的驛亭新制,就在在大朝的充分討論之下通過,而得以實施,直接繞過了紫微閣的表決。

這也是張鉉的最新規定,凡是各種涉及制度的律例出臺,必須要經過大朝或者中朝的充分討論才能實施,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紫微閣的權力,但有利於多數朝廷大臣參與重大軍政事務的討論。

所以中朝也進行了改革,每月兩次改爲每月三次,也就每旬舉行一次,五品以上文職官員必須參加。

和張鉉一起前往大朝的還有他的長子張廷,張鉉的長子今年已經十歲了,五歲開始讀書,從去年開始每兩天一次旁聽紫微閣議事,長期的特殊環境薰陶使他比一般同齡孩子要成熟、穩重得多。

張鉉今天感覺到兒子有點異樣,比較沉默,一路之上始終低頭一言不發。

“今天怎麼了,出了什麼事?”張鉉疼愛地摟了摟兒子的肩膀問道。

“父皇,兒臣心中有個問題一直疑惑不解。”

“有什麼問題就說出來,不要憋在心中。”

張廷猶豫一下,低聲道:“既然我們周軍已經對唐朝形成了絕對優勢,爲什麼不一鼓作氣攻入關中,還要撤軍回來給他們一個喘息之機?”

張鉉笑了笑,“原來如此,這個問題憋在心中有多久了?”

“已經快十天了。”

“那爲什麼不問問先生或者別的大臣?”

“兒臣問了於先生和李先生,他們也說不出一個所以然,只是說軍隊需要休整,人民需要休養,不能耽誤夏收等等,雖然有一定道理,但兒臣覺得都不太充分,直接統一天下與民休息不更好嗎?”

張鉉點點頭,“這個問題一般人還真不好回答。”

他向四周看了看,忽然指着一株極爲高大茂盛的大樹道:“昨天我聽說,侍衛準備把那棵大樹砍掉了。”

“爲什麼,長得枝繁葉茂,爲什麼要砍掉它?”張廷不解地問道。

“因爲它的內部已經被蟲蛀空了,經脈皆斷,再過段時間就會完全枯萎,所以侍衛要早點砍掉它,以免蟲害蔓延。”

“原來如此,現在看起來完全不像蟲害的樣子,父皇不說,我還真覺得大樹可惜了。”

張鉉淡淡一笑,“唐朝就是這樣一棵大樹,實際上內部已經枯萎,只是還沒有完全表現出來,如果我們過早滅了它,很多人就會懷念它的枝繁葉茂,就會一批遺老遺少念念不忘地要恢復它,相反,我們不要着急,等唐朝的頹勢盡顯,讓唐朝的民衆過得民不聊生,使官員無比憎恨它,使讀書人對它徹底失望,那時候我們再滅掉它,就不會有多少人懷念它了,就像隋朝一樣,如果它大業六年滅亡,現在一定會有無數的民衆和士人懷念它的強大繁榮,所以當它大業十四年徹底衰敗滅亡後,試問現在還有幾個人在懷念隋朝?”

張廷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兒臣明白了。”

張鉉又拍拍兒子的肩膀笑道:“其實你先生說得也對,每年打一場打仗,國力和民力都會吃不消,相反,把力量積蓄起來,三年打一次,朝廷和民衆就不會有多大的負擔。”

張廷默默點頭,這次他真的懂了。

張鉉笑了笑,事實上他還有一些特殊原因沒有告訴兒子,現在唐朝正在集中精力剷除關隴貴族,唐朝這麼賣力替自己剷除一大隱患,他何樂而不爲?

只是這個原因太腹黑了,他不希望過早污染兒子純潔的心靈。

車輦緩緩駛過了彩虹橋,進入了安陽大殿的後廣場,這裡已經有幾名殿中御史等候了,張鉉下了車輦問道:“朝臣們都到了嗎?”

“啓稟陛下,朝臣都已經到了,已入殿列侯,靜等陛下入朝。”

張鉉點點頭,“入殿吧!”

張鉉身着九章赤黃龍袍,頭戴沖天冠,腰束玉帶,腳踏登雲履,在幾名殿下御史的引導下快步向大殿內走去,張廷則跟着父皇身後,走到偏殿門口,等候這裡的四十八名儀仗侍衛上前行一禮,他們手執木製兵器,列隊等候入殿,而十六名宮女也移步上前,前後各有八人,她們則手拿長柄宮扇簇擁着張鉉父子。

這時,殿中監長長高喊一聲,“皇帝陛下駕到!”

四十八名儀仗侍衛開始列隊入殿,隨後十六名宮女緩緩移步而行,簇擁着張鉉父子走進大殿,張鉉在龍榻上坐下,太子張廷則坐在下首的太子位上,他還年幼,只是來旁聽大朝,並不參與大朝議政。

當張鉉坐定,上千官員一起躬身施禮,“參見吾皇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張鉉一擺手,“衆卿免禮平身!”

“謝陛下!”

當值殿中監隨即高聲道:“今日大朝有三個議題,其一,關於中都到洛陽以及江都的直道修建探討:其二,關於鹽法修訂;其三,關於........”

大殿內格外安靜,每個大臣都聽得十分認真,他們開始十天一度的大朝議政。

第914章 達成妥協(上)第219章 緊急應對第820章 膽識過人第1122章 新周寶鼎第648章 太后之請第154章 京都夜獵第495章 瓦崗內訌(下)第847章 手足相殘第237章 再次進京第1107章 南城突破(下)第712章 陷入絕境第53章 馬邑受困第1041章 欲加之罪第813章 唯一隱患第390章 利益至上第1097章 配合默契第901章 再次出擊第752章 西征東顧第190章 小餌釣魚第199章 雲起歸來第211章 計取武城(一)第1222章 偷襲河湟(下)第103章 艱苦訓練第427章 江南勢力第87章 牛刀初試第398章 蘇府赴宴第905章 意外收穫第109章 牛刀小試(上)第1190章 關中危機(二)第616章 重要情報第864章 懸崖勒馬第483章 王者之珠第1157章 天下大戰(十五)第16章 夜襲楊莊第285章 英雄大會(一)第606章 背水一戰(下)第895章 奇襲並北(四)第781章 帝王心術第444章 進退之間第928章 徵詢線索第422章 遠方來客第458章 控制東海(下)第94章 盧府壽宴(六)第526章 委婉警告第611章 大雅西來第1130章 勉爲其難第965章 太原戰役(六)第515章 談判難成第581章 聯竇擊高第520章 年輕氣盛第822章 國之寶鼎第10章 少年皇族第968章 太原戰役(九)第719章 科舉放榜第1106章 南城突破(中)第971章 太原戰役(十二)第596章 運籌帷幄第1164章 天下大戰(二十二)第1087章 淮安勸降第59章 殊死決戰第1245章 再度政變(上)第303章 阿圓送信第435章 江都南市第26章 皇姑來了第732章 最後內訌第1131章 兵發榆次第554章 倉促應戰(上)第793章 兵臨城下第654章 倉皇西逃第508章 進軍清河第985章 太原戰役(二十六)第505章 貪慾之敗第173章 血戰膠城第545章 長江交易第784章 誰毀協議第545章 長江交易第442章 竇府訃告第477章 天下勤王(三)第559章 望倉興嘆第1011章 齊王密詔第925章 防禦漏洞(下)第747章 反戈一擊第45章 宇文太保第853章 滴水不漏第1084章 拼死突圍(下)第968章 太原戰役(九)第631章 黑白通吃第361章 聲東擊西第247章 上門要帳第667章 雙喜臨門第602章 向東求救第649章 衆議立儲第404章 母女和解第814章 匪影疑蹤第87章 牛刀初試第310章 王孫聯手第576章 意外之喜第235章 帝王心機第946章 棄守婁煩第393章 初次上朝(下)
第914章 達成妥協(上)第219章 緊急應對第820章 膽識過人第1122章 新周寶鼎第648章 太后之請第154章 京都夜獵第495章 瓦崗內訌(下)第847章 手足相殘第237章 再次進京第1107章 南城突破(下)第712章 陷入絕境第53章 馬邑受困第1041章 欲加之罪第813章 唯一隱患第390章 利益至上第1097章 配合默契第901章 再次出擊第752章 西征東顧第190章 小餌釣魚第199章 雲起歸來第211章 計取武城(一)第1222章 偷襲河湟(下)第103章 艱苦訓練第427章 江南勢力第87章 牛刀初試第398章 蘇府赴宴第905章 意外收穫第109章 牛刀小試(上)第1190章 關中危機(二)第616章 重要情報第864章 懸崖勒馬第483章 王者之珠第1157章 天下大戰(十五)第16章 夜襲楊莊第285章 英雄大會(一)第606章 背水一戰(下)第895章 奇襲並北(四)第781章 帝王心術第444章 進退之間第928章 徵詢線索第422章 遠方來客第458章 控制東海(下)第94章 盧府壽宴(六)第526章 委婉警告第611章 大雅西來第1130章 勉爲其難第965章 太原戰役(六)第515章 談判難成第581章 聯竇擊高第520章 年輕氣盛第822章 國之寶鼎第10章 少年皇族第968章 太原戰役(九)第719章 科舉放榜第1106章 南城突破(中)第971章 太原戰役(十二)第596章 運籌帷幄第1164章 天下大戰(二十二)第1087章 淮安勸降第59章 殊死決戰第1245章 再度政變(上)第303章 阿圓送信第435章 江都南市第26章 皇姑來了第732章 最後內訌第1131章 兵發榆次第554章 倉促應戰(上)第793章 兵臨城下第654章 倉皇西逃第508章 進軍清河第985章 太原戰役(二十六)第505章 貪慾之敗第173章 血戰膠城第545章 長江交易第784章 誰毀協議第545章 長江交易第442章 竇府訃告第477章 天下勤王(三)第559章 望倉興嘆第1011章 齊王密詔第925章 防禦漏洞(下)第747章 反戈一擊第45章 宇文太保第853章 滴水不漏第1084章 拼死突圍(下)第968章 太原戰役(九)第631章 黑白通吃第361章 聲東擊西第247章 上門要帳第667章 雙喜臨門第602章 向東求救第649章 衆議立儲第404章 母女和解第814章 匪影疑蹤第87章 牛刀初試第310章 王孫聯手第576章 意外之喜第235章 帝王心機第946章 棄守婁煩第393章 初次上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