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章 解疑答惑

一萬軍隊在虎賁郎將杜雲思的率領下抵達了柳城,太守楊善會親自率領衆人出城迎接,城門口杜雲思抱拳笑道:“大帥希望柳城不僅能拖住契丹人大軍,同時也能拖住高句麗大軍,我願聽從楊太守調遣,衆志成城守住柳城。”

一萬援軍到來使楊善會徹底鬆了口氣,柳城的城池損傷不大,關鍵是守城兵力損失慘重,使他們無力再應對高句麗人的大舉進攻,而一萬生力軍的補充使守城力量重新得到了恢復。

楊善會連忙道:“請將士先進城休息,我再給將軍說一說守城情況。”

一萬大軍浩浩蕩蕩開進了城內,但一萬軍隊並沒有休息,他們進入軍營後便全力以赴地投入了積極的戰備之中。

此時,柳城內一點也不冷清,李春帶着工匠和民夫在全力以赴地修復各種防禦武器和設施,契丹人沒有帶走數萬根木頭成了柳城的戰利品,他們用這些木頭重新制作投石機和大盾。

另外,隋軍通守守城積累了大量的經驗,他們知道哪種防禦措施對阻礙敵軍進攻更有效果,所有將士都一致贊成使用蒺藜刺和毒籤陷足坑,這兩種陰毒的暗器就像夏天的毒蚊一樣讓人不勝煩擾。

李春和十幾名工匠爲此發明了一種敞口式投石機,它可以一次將千餘枚細小的蒺藜毒刺拋灑出去,拋灑的範圍很廣,在進攻時投出,更使敵人防不勝防。

另外,用乾草捆燒燬攻城槌給衆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都意識到火燒雲梯以及攻城梯會同樣有效,爲此楊善會專門命數千民夫負責準備這種乾草捆,不僅乾草,細小的灌木乾枝也同樣易燃,在柳城外漫山遍野都是枯死的灌木叢,裡面再混合硫磺、火油等助燃物,使燃燒更加猛烈。

城牆上,楊善會陪同杜雲思參觀城上的防禦,只見一隊隊士兵在配合訓練破攻城梯法,二十人爲一組,士兵們手執斧、叉、爪,一遍又一遍熟練地配合訓練,中間還不時有人倒下,這是模仿被箭射倒,這時就必須有人來替補中箭的士兵。

杜雲思看得頗有趣味,這時他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似乎隋軍士兵的披掛不一樣,一種是皮甲,另一種是明光鎧甲,但頭盔兵器全部一樣,他指着兩種士兵問道:“請問段將軍,爲何兩支士兵披掛不同?”

旁邊陪同他參觀的段先達笑着解釋道:“皮甲是民團士兵,明光鎧甲是正式隋軍,兩者確實不一樣。”

杜雲思很驚訝,這些民團士兵個個士氣高昂,動作勇猛,完全不像一般民團士兵那樣畏畏縮縮,或者無精打采,完全就是正式士兵的氣勢,這又是怎麼訓練出來的?

另一邊負責民團指揮的盧赤峰彷彿明白杜雲思的想法,淡淡道:“這些民團士兵是在和契丹軍隊血腥戰鬥中訓練出來的,膽小懦弱的都陣亡了,相反,作戰勇猛的卻活了下來,若不是明光鎧甲不足,我肯定讓民團士兵都裝備起來,這場大戰結束後,這些民團士兵都可以轉爲正式士兵。”

“原來如此!”

杜雲思點了點頭,回頭對楊善會道:“我臨走時大帥對我說,這次保衛柳城,民衆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他提出一視同仁的想法,也就是陣亡的民團士兵按照正式士兵撫卹,立功的民團士兵也要按照正式士兵犒賞,包括軍田獎勵,相信大帥在信中已經給太守說過了。”

“杜將軍不用擔心,我已經按照齊王殿下的意思寫軍報了,和杜將軍所說完全一致。”

楊善會一直沒有說話,他有心事,齊王只派了一萬軍隊來柳城,他很擔心會不會就沒有了別的軍隊,整個遼東的防衛都要他們來承擔。

“杜將軍,難道齊王殿下在遼東只打算安排一萬軍隊嗎?”猶豫了片刻,楊善會還是直接問出了自己的擔心。

這其實也是段先達和盧赤峰的擔心,他們兩人一起向杜雲思望來,杜雲思看出了他們三人的擔心,便微微笑道:“大帥考慮得非常周全,他知道柳城和契丹大戰已經削弱了很多,所以不會讓柳城再承受像契丹一樣的攻擊,我不瞞三位,這次來遼東一共有四萬軍隊,除了我來援助柳城外,還有裴將軍的三萬騎兵,他和我們的任務一樣,將西征的高句麗軍隊拖死在遼東的土地上。”

三人頓時大喜過望,裴行儼的三萬騎兵居然在遼東,那麼柳城就安然無恙了。

清晨,一支百餘隋軍騎兵組成的隊伍正沿着白狼水向東疾速奔行,這支騎兵裝備十分精良,每個騎兵配備了精鋼短戟和角弓,血鷹盔、明光鎧,橫刀、圓盾、鹿角號、飛狐爪、牛筋繩一應俱全,包括雄健的戰馬和厚實的羊毛毯,充足的乾糧袋以及水壺。

對隋軍裝備的熟悉的人,一眼便可認出這是斥候騎兵,他們和正規騎兵最大的區別就在主兵器,當然鹿角號、飛狐爪和牛筋繩也是特殊裝備,但這些小物件不明顯,而讓人一眼看出區別的就是兵器不同。

正規騎兵使用戰槊,長一丈三尺,而精鋼短戟長只有五尺,重量二十斤,可以直接掛在馬鞍上,非常便於攜帶,也極爲耐用,它便漸漸取代短矛成爲了斥候騎兵的主戰兵器。

這支斥候騎兵隸屬於斥候軍第二營,由第二營郎將孫英親自率領,孫英是孫宣雅族侄,當年他活捉孫宣雅後被張鉉封爲斥候旅帥,這些年已經積功升爲鷹擊郎將,掌管五百斥候騎兵,這次保衛遼東戰役,他奉命率本營騎兵跟隨裴行儼的三萬騎兵進入遼東,負責執行一些特殊任務。

此時,孫英率領一百騎兵已經深入遼東,在燕城以西約八十里處,沿着白狼水東行,北方則是巍峨雄偉的醫無閭山,在山脈和白狼水之間是一片百里寬的平原,大部分被莽莽森林覆蓋,這裡是前往遼水的重要戰略通道,也是高句麗大軍的必經之地。

這時,一名騎兵指着前方大喊:“快看,那邊有白煙!”

孫英也看見了白煙,他立刻勒住戰馬,觀察了片刻,白煙大約在兩裡外,煙柱很細,不像是大規模軍隊,而且如果是大規模軍隊駐紮,那他們早就進入警備區,被埋伏的巡哨獵殺了。

但考慮他們隨時會遇到高句麗的前哨探子,孫英覺得還是慎重行事,他立刻喝令道:“第一火派兩名弟兄去看看,其餘士兵進樹林暫避!”

騎兵調頭向北邊不遠處的樹林奔去,兩名騎兵則向遠處的白煙方向繞道而去。

樹林內,斥候騎兵都抓緊時間吃乾糧喝水,這裡剛下過雨,地面十分潮溼,戰馬則聚在一起悠閒地啃食地上帶着露水的嫩草,孫英坐在一棵大樹上,全神貫注地在一張地圖上畫着什麼。

他這次來遼東的主要任務是調查遼東地區的居民情況,使西征高句麗無法在遼東得到糧食補充,他派出了二十支騎兵小隊分赴各地調查,而孫英本人則負責調查燕郡,到目前爲止,他找到了十四個小鎮和村莊,但只有三個村子還有兩百餘戶人家,其餘十一個村莊都沒有人煙,所有平民都知道高句麗大軍即將來襲,紛紛響應官府號召,扶老攜幼去北平郡避難了。

這時,樹林外傳來馬蹄聲,一名士兵稟報道:“孫將軍,兩名弟兄回來了,好像有情況。”

孫英連忙收起地圖,快步向樹木邊走去,只見來五六名騎馬之人,爲首兩人正是他派去調查情況的士兵,在他們身後是三名髡髮男子,身穿黑色左衽長袍,圓領窄袖。

“是契丹人!”幾名士兵低呼起來。

“不要亂來,他們不是契丹人。”

孫英喝住手下,快步迎了出去,雖然這三人外貌很像契丹人,但契丹男子的服飾主要以灰色和土黃色爲主,而只有一個民族喜歡將服飾染成黑色,那就是粟末靺鞨人。

兩名手下上前行禮道:“回稟將軍,白煙就是他們做飯時點燃,他們一共有百人,這三人便是他們的頭。”

三名靺鞨人連忙翻身下馬,爲首一名年長之人上前躬身道:“參見將軍!”

他竟然說了一口流利的官話,孫英頗爲驚訝,回一禮笑道:“你們是——”

“我們是靺鞨酋長突地稽的手下,小人叫蒙赤,奉酋長之命前去柳城報信。”

孫英恍然,原來是突地稽的手下,突地稽是粟末靺鞨首領,他們世代生活在扶余地區,後來被高句麗人不斷侵襲,突地稽被迫率部族向西遷徙,投降了隋朝,隋帝楊廣授他爲金紫光祿大夫、遼西太守,將他的部族安置在柳城以北,突地稽曾率本族士兵跟隨隋軍進攻高句麗,並奪回了扶余城,高句麗戰役後他們便留在扶余,再後來就沒有消息了。

“你們去柳城報什麼信?”孫英笑問道。

“回稟將軍,高句麗大軍已經渡過遼水,遼東危急,我們酋長希望柳城儘快做好防禦準備。”(。)

第570章 晉祠大祭第217章 瓦崗異動第604章 追兵已至第1221章 偷襲河湟(中)第460章 返回江都第291章 英雄大會(七)第529章 兵臨遼東第1070章 王鄭野望第80章 山路偶遇第158章 讖語事件(下)第755章 坑王咬金(下)第41章 皇后軟語第1202章 關鍵滲透第947章 可汗抉擇第878章 秋後算帳第424章 東海造反第1211章 誰是刺客(中)第1153章 天下大戰(十一)第939章 激戰長城(下)第218章 濟北危急第74章 三年之約第522章 遠方親戚第809章 陰魂不散第636章 陰差陽錯第340章 秘密拉攏第764章 雄信歸隋第539章 弄巧成拙第1030章 三江酒肆第741章 聞風而動第367章 琅琊王氏第28章 初見蕭後第261章 三家聯盟第480章 天下勤王(六)第824章 政治交換第990章 長安風波(中)第279章 多事之夜(下)第203章 清河崔煥第513章 清洗行動第912章 沿街刺客第880章 河渠竣工第365章 爲官之道第932章 草原異動(下)第562章 煽風點火第156章 讖語事件(上)第630章 杜家才俊第491章 北海借糧第812章 半路截殺第1033章 喜訊到來第385章 王屋猛將第931章 草原異動(上)第843章 挑撥離間第726章 內訌刺殺第424章 東海造反第119章 解救戰俘第1024章 出兵靈武第451章 殺入彭城第946章 棄守婁煩第323章 步步險境第23章 真假之辨第317章 智取費縣第447章 爭佔下邳第142章 宇文出手第480章 天下勤王(六)第1198章 重賞之下第1048章 真真假假第1207章 達成妥協第533章 武川新府第444章 進退之間第470章 隋帝北上第830章 叔寶啓用第904章 得罪豪門第885章 風雷再起第436章 暗藏勢力第730章 強襲敵營第1106章 南城突破(中)第781章 帝王心術第701章 人心險惡第121章 平壤決戰(一)第518章 派出御史第613章 何去何從第336章 壽光船場(上)第746章 最後一注第1021章 橫山之困第52章 可汗憂慮第933章 戰爭來臨第923章 防禦漏洞(上)第1248章 安定決戰(下)第986章 太原戰役(二十七)第1152章 天下大戰(十)第1057章 腹地一擊(下)第583章 內部分歧第584章 進軍平原第1125章 於筠事件(下)第192章 兩千精銳第226章 血戰武城(下)第1219章 火上澆油第1152章 天下大戰(十)第137章 初戰賊王(四)第168章 離而間之第988章 太原戰役(二十九)
第570章 晉祠大祭第217章 瓦崗異動第604章 追兵已至第1221章 偷襲河湟(中)第460章 返回江都第291章 英雄大會(七)第529章 兵臨遼東第1070章 王鄭野望第80章 山路偶遇第158章 讖語事件(下)第755章 坑王咬金(下)第41章 皇后軟語第1202章 關鍵滲透第947章 可汗抉擇第878章 秋後算帳第424章 東海造反第1211章 誰是刺客(中)第1153章 天下大戰(十一)第939章 激戰長城(下)第218章 濟北危急第74章 三年之約第522章 遠方親戚第809章 陰魂不散第636章 陰差陽錯第340章 秘密拉攏第764章 雄信歸隋第539章 弄巧成拙第1030章 三江酒肆第741章 聞風而動第367章 琅琊王氏第28章 初見蕭後第261章 三家聯盟第480章 天下勤王(六)第824章 政治交換第990章 長安風波(中)第279章 多事之夜(下)第203章 清河崔煥第513章 清洗行動第912章 沿街刺客第880章 河渠竣工第365章 爲官之道第932章 草原異動(下)第562章 煽風點火第156章 讖語事件(上)第630章 杜家才俊第491章 北海借糧第812章 半路截殺第1033章 喜訊到來第385章 王屋猛將第931章 草原異動(上)第843章 挑撥離間第726章 內訌刺殺第424章 東海造反第119章 解救戰俘第1024章 出兵靈武第451章 殺入彭城第946章 棄守婁煩第323章 步步險境第23章 真假之辨第317章 智取費縣第447章 爭佔下邳第142章 宇文出手第480章 天下勤王(六)第1198章 重賞之下第1048章 真真假假第1207章 達成妥協第533章 武川新府第444章 進退之間第470章 隋帝北上第830章 叔寶啓用第904章 得罪豪門第885章 風雷再起第436章 暗藏勢力第730章 強襲敵營第1106章 南城突破(中)第781章 帝王心術第701章 人心險惡第121章 平壤決戰(一)第518章 派出御史第613章 何去何從第336章 壽光船場(上)第746章 最後一注第1021章 橫山之困第52章 可汗憂慮第933章 戰爭來臨第923章 防禦漏洞(上)第1248章 安定決戰(下)第986章 太原戰役(二十七)第1152章 天下大戰(十)第1057章 腹地一擊(下)第583章 內部分歧第584章 進軍平原第1125章 於筠事件(下)第192章 兩千精銳第226章 血戰武城(下)第1219章 火上澆油第1152章 天下大戰(十)第137章 初戰賊王(四)第168章 離而間之第988章 太原戰役(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