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奪取幽州

隨着張鉉率領的主力在東線佈下天羅地網,奔逃回來的數千幽州軍士兵無法逃脫包圍,只得紛紛向隋軍投降,這場慘烈的戰鬥使幽州軍傷亡三千餘人,隋軍騎兵也損失近千人,但由於張鉉之前下了嚴令,當幽州軍兵敗潰逃後便不準再肆意殺戮,而是要逼迫受降,這便大大降低了兵敗的陣亡率,最終投降的將士達一萬五千八百餘人,逃走士兵約千餘人,主要是向南逃走。

而羅氏兄弟卻沒有被抓住,他們也逃脫了隋軍的追擊,不知所終,第二天中午,當薊縣守將晉文衍得知主將全軍覆滅的消息後,他便不再堅守城池,開城向張鉉投降,使薊縣城兵不血刃地被隋軍佔領。

張鉉隨即任命崔弘升爲涿郡太守,並廢除幽州都督職務,改設三支軍使,扼守遼東及草原南下的各處要害之地。

這時,李靖派人送來消息,軍隊已經佔領了北平郡和漁陽郡,不過沒有能圍殲高開道,高開道已聞訊從密雲道先一步逃離了幽州,率部逃到契丹去了。

至此,幽州戰役便全面落下了帷幕,前後只用了十天時間。

這次北征張鉉出動了所有精銳之軍,可以說勢在必得,尤其這一戰對他的戰略意義十分重大。

李淵攻入關中得了廣通倉,擁有關隴和巴蜀兩大糧倉之地,而王世充控制着洛口倉和洛陽倉稟,糧食物資也十分豐富。而張鉉雖然得了黎陽倉,但糧食並不多。他現在兵力只有十萬人,而控制的土地越來越多,要想遊刃有餘,他至少要擁有二十萬以上的兵力才行。

要徵兵擴軍就必須有足夠的錢糧,所以張鉉不僅要解決幽州的威脅,同時還要得到存有百萬石糧食的潞水倉。這對他的擴軍計劃將有着至關重要的影響。

拿下薊縣的第二天。張鉉便率一萬軍隊抵達了潞水倉,李景和趙亮出城迎接張鉉的到來。

“末將李景拜見齊王殿下!”隨着李景跪下,後面數百將士都跟着單膝跪下。

張鉉連忙翻身下馬,扶起李景笑道:“老將軍不必多禮,快快請起!”

李景雖然是隋朝軍中老將,但他還是第一次見到張鉉,他不由暗暗打量張鉉一番,見他身材挺拔高大,鼻樑高挺。目光深沉,相貌年輕英武而不失城府,李景心中讚歎,好一個人君之貌。

事實上。李景從老友楊義成和來護兒那裡知道了張鉉所有的底細,他知道張鉉是怎麼起家,一個沒有身世背景之人,完全靠着自己的不懈努力,一步步從北海郡殺出來,這樣的人才懂得創業之艱,纔會更加珍惜大好山河。所以張鉉主動承擔在中原賑災的重任,李景一點也不奇怪,一個心懷天下之人,首先就是要對天下百姓仁慈。

“卑職聽說殿下不施殺戮,儘量受降幽州之軍,這是幽州將士之福,也是幽州民衆之福也!”

張鉉微微一笑,“老將軍過獎了,幽州軍將士大多是幽州各縣子弟,他們很多人都不知道羅藝已投降長安,羅藝的決定與他們無關,而且他們軍紀嚴明,也不禍害地方,我也不忍屠殺這支精銳之軍,不如留下他們保衛自己家鄉,抵禦突厥和其他入侵者。”

李景暗贊張鉉會說話,這番的話的另一個意思就是精銳之軍要爲我所用,但同樣的意思用保衛家鄉的話說出來,就動聽得多了。

李景笑了笑,請張鉉上馬進了城,兩人一邊走一邊說起大隋之事,這時,李景忽然想起一事,對張鉉道:“殿下知道了,來大將軍已經北上了。”

來大將軍就是來護兒,一直是張鉉重點關注之人,他在一個多月前寫信給來護兒,請他來河北任職,然後便一直沒有消息,卻不知道他已經北上了。

張鉉大喜,連忙問道:“老將軍如何得知?”

李景笑道:“來大將軍是我的摯交老友,我前幾天收到他的來信,他說蕭銑兩次上門請他出山,他都沒有答應,聽說人屠朱桀也在打他的主意,他便連夜帶家人離開荊州,先去歷陽黃家暫避,然後再圖北上。”

張鉉暗暗思忖,如果來護兒是來投靠自己,不可能只給李景寫信而不給自己來信,應該正好是自己率軍北上了,相信雲起會處理好此事。

這時,段先達上前拜見了張鉉,又道:“啓稟齊王殿下,倉庫已經收拾好,請殿下前去視察!”

張鉉欣然笑道:“潞水倉我思慕已久,今天確實要好好看一看。”

李建成在河內郡遇挫失敗後,又不得不率軍返回幷州,轉而又推進北部戰略,企圖從北部直接進入幽州,幽州就像一塊極爲誘人的餌,當李淵成功地吞下這塊餌後,他便被河北地區牽制住了,一心一意想利用幽州來吞併河北,繼而剿滅張鉉這個最大的對頭,只要張鉉一倒,李淵大軍席捲天下之勢便形成了。

坦率地說,李淵的戰略方向完全正確,張鉉確實是李淵吞併大隋的最大障礙,但方向對不等於時機就成熟,很多事情就算看準了也要等待時機,甚至一等就是數年,只能說李淵有點急功近利,沒有擺正心態,他太急於統一河北,反而導致他欲速則不達。

李建成大軍在清剿劉武周沒有成功後,又因爲糧食運輸困難而被迫退回了太原郡,李建成的軍衙設在晉陽宮的臨時官署內,七萬大軍就駐紮在晉陽宮的北面,李建成負手站在地圖前,滿臉倦意,他爲父親挺進河北的戰略而疲於奔命近一個半月了,竇威也因年老體弱支撐不住而回了長安,但進軍河北的戰役並沒有取消,李建成只得硬着頭皮繼續執行這個顯得日益艱難的戰略計劃。

竇威回了長安,而替代他出任長史之人是李建成的族叔李叔良,李叔良年約五十歲,頗能領軍打仗,李淵派他前來出任長史,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爲了督促李建成加快河北戰略。

李淵的焦急心態顯露無遺,但這也是有原因,就在二十天前,被張鉉控制的大隋新朝廷在北海郡成立,包括蘇威、裴矩等名臣都在新朝廷內出任要職,新朝廷的成立影響十分巨大,原本準備投降長安的嶺南等地隋官也改弦易轍,準備效忠新朝廷。

甚至答應來長安出任刑部尚書的原相國蕭瑀也在漢中突然失蹤,不知去向,給了李淵一記沉重打擊,李淵感受到了政治上的巨大壓力,原本計劃在十月份登基建立唐朝,現在也不得不再次推遲到明年初。

政治上的巨大壓力逼迫李淵要在軍事上尋求突破,如果能進入河北,對準備在魏郡建都的新朝廷將是一個極其沉重的打擊,長安在天下的影響力將就勢壓倒新朝廷,也正是出於這個考慮,李淵駁回了李建成請求撤軍的提案,要求他不惜一切代價殺入幽州。

“世子,我覺得走飛狐陘已經不太現實,或許我們可以考慮改走井陘。”一旁的屈突通沉聲建議道。

李建成默默點了點頭,他明白屈突通所指,但站在另一邊的李叔良卻不太明白,疑惑地問道:“爲什麼走飛狐陘不現實?”

李建成苦笑一聲說:“三叔有所不知,我們走飛狐陘最大的問題是沒法建立後勤根基之地,不管是雁門縣還是婁煩關,距離飛狐陘都太遠,糧道會遭到劉武周的嚴重騷擾,使軍隊糧食供應不上,纔會發生明明打了勝仗,卻不得不撤軍的無奈之舉,而走井陘就沒有這個問題,我們可以以太原爲後勤重地,婁煩關擋住了劉武周軍隊南下,我們後方糧道沒有騷擾,糧食供應充足,可以集中精力東征,其實我們屢屢東征不利都是因爲糧食問題,只有走井陘才能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李叔良走到地圖前道:“可井陘出口土門關不是有羅士信的軍隊駐紮嗎?”(。)

第342章 秘密使者第1044章 幡然醒悟第13章 玄武火鳳第612章 幽州易幟第1063章 永興之戰(三)第538章 釜底抽薪第185章 正式投靠第517章 謠言四起第30章 慶功酒宴第1129章 三郡換一第605章 背水一戰(上)第809章 陰魂不散第4章 初入洛陽第1243章 走投無路第264章 初次合作第839章 防不勝防第992章 分配指標第292章 英雄大會(八)第1189章 關中危機(一)第43章 青石之經第1023章 新的指示第541章 城門瑣事第469章 武娘歸心第362章 圍城打援(上)第801章 江南來客第1247章 安定決戰(上)第930章 烈火焚谷第719章 科舉放榜第170章 兵臨高密第618章 早做安排第361章 聲東擊西第208章 清河兵敗第587章 兵圍南皮第214章 計取武城(四)第545章 長江交易第778章 縣丞示警第4章 初入洛陽第68章 北上大湖第1157章 天下大戰(十五)第720章 水淹燕城第813章 唯一隱患第448章 下邳激戰第556章 倉促應戰(下)第955章 交換條件第85章 情到深處第166章 左膀右臂第263章 共同利益第768章 關鍵一環第918章 婁煩備戰第8章 接受條件第166章 左膀右臂第1096章 後路被斷第511章 河北新局第782章 恩威相濟第598章 西線突破第330章 待價而沽第608章 人心思變第919章 微服私訪(上)第227章 爾虞我詐第621章 宇文兄弟第936章 西線大軍第181章 釜底抽薪第23章 真假之辨第1041章 欲加之罪第53章 馬邑受困第772章 關中危機(上)第1126章 矛盾激化(上)第76章 粗眉大漢第1006章 誅心之戰(下)第722章 投筆從戎第212章 計取武城(二)第1105章 南城突破(上)第1056章 腹地一擊(上)第905章 意外收穫第258章 拜會虞相第515章 談判難成第888章 絕密任務第1210章 誰是刺客(上)第1076章 唐使到來第739章 兵出東海第298章 英雄大會(十四)第207章 英才玄齡第360章 兵不厭詐第378章 候補之殤第1037章 西市事件(上)第330章 待價而沽第941章 血戰善陽(上)第948章 最後一戰(上)第50章 咬金失手第340章 秘密拉攏第344章 守城初戰第397章 升官之議第647章 飲酒商議第749章 生擒惡梟第595章 建成之策第110章 牛刀小試(下)第134章 初戰賊王(一)第1169章 天下大戰(二十七)第325章 趁火打劫第363章 圍城打援(下)
第342章 秘密使者第1044章 幡然醒悟第13章 玄武火鳳第612章 幽州易幟第1063章 永興之戰(三)第538章 釜底抽薪第185章 正式投靠第517章 謠言四起第30章 慶功酒宴第1129章 三郡換一第605章 背水一戰(上)第809章 陰魂不散第4章 初入洛陽第1243章 走投無路第264章 初次合作第839章 防不勝防第992章 分配指標第292章 英雄大會(八)第1189章 關中危機(一)第43章 青石之經第1023章 新的指示第541章 城門瑣事第469章 武娘歸心第362章 圍城打援(上)第801章 江南來客第1247章 安定決戰(上)第930章 烈火焚谷第719章 科舉放榜第170章 兵臨高密第618章 早做安排第361章 聲東擊西第208章 清河兵敗第587章 兵圍南皮第214章 計取武城(四)第545章 長江交易第778章 縣丞示警第4章 初入洛陽第68章 北上大湖第1157章 天下大戰(十五)第720章 水淹燕城第813章 唯一隱患第448章 下邳激戰第556章 倉促應戰(下)第955章 交換條件第85章 情到深處第166章 左膀右臂第263章 共同利益第768章 關鍵一環第918章 婁煩備戰第8章 接受條件第166章 左膀右臂第1096章 後路被斷第511章 河北新局第782章 恩威相濟第598章 西線突破第330章 待價而沽第608章 人心思變第919章 微服私訪(上)第227章 爾虞我詐第621章 宇文兄弟第936章 西線大軍第181章 釜底抽薪第23章 真假之辨第1041章 欲加之罪第53章 馬邑受困第772章 關中危機(上)第1126章 矛盾激化(上)第76章 粗眉大漢第1006章 誅心之戰(下)第722章 投筆從戎第212章 計取武城(二)第1105章 南城突破(上)第1056章 腹地一擊(上)第905章 意外收穫第258章 拜會虞相第515章 談判難成第888章 絕密任務第1210章 誰是刺客(上)第1076章 唐使到來第739章 兵出東海第298章 英雄大會(十四)第207章 英才玄齡第360章 兵不厭詐第378章 候補之殤第1037章 西市事件(上)第330章 待價而沽第941章 血戰善陽(上)第948章 最後一戰(上)第50章 咬金失手第340章 秘密拉攏第344章 守城初戰第397章 升官之議第647章 飲酒商議第749章 生擒惡梟第595章 建成之策第110章 牛刀小試(下)第134章 初戰賊王(一)第1169章 天下大戰(二十七)第325章 趁火打劫第363章 圍城打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