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撤軍示弱

“騾夫不夠,我被充作騾夫趕車運軍糧。”

“爲什麼?”

孫宣雅目光嚴厲地盯着他,“你爲什麼要充當騾夫?”

“因爲這是逃走的唯一機會,否則呆在戰俘營中,不知道命運如何,所以隋軍徵集騾夫,我第一個報名,我在家裡就是趕騾子。”孫英硬邦邦地回答,他明顯有點不高興了。

孫英的解釋並不太充分,但也挑不出毛病,孫宣雅想到自己和他的血緣關係,他心中的懷疑稍稍減輕了一點,沉思片刻又問道:“你爲什麼寧可投奔王薄,也不願意來找我?”

孫英半晌才低頭小聲道:“三叔應該知道原因。”

孫宣雅當然知道,因爲自己當年殺了孫大慶,孫宣雅的父親。

“那你現在怎麼又想通了?”

“因爲....侄兒不想.....再窮下去了。”孫英艱難地說出了這句話。

這句話讓孫宣雅的目光變得柔和起來,這纔是他想聽到的實話,想發財纔來找自己,纔不會計較當年自己殺了他的父親,‘財富可以讓人忘記殺父之仇’,多麼經典的一句→↘話。

孫宣雅拍了拍他肩膀,“當年之事我很抱歉,當時我並不想.....”

孫宣雅嘆了口氣,“總之,我會加倍補償你,相信你的父親會原諒我。”

“多謝三叔!”

“去吧!好好休息,以後我們再慢慢談。”

孫英行一禮退下去了,孫宣雅望着他遠去的背影,目光中始終還有一絲疑慮,張鉉實在太狡猾,讓他不得不小心提防。尤其孫英是在這個敏感的時刻到來。

孫英的到來並沒有引起太大的波瀾,孫宣雅並沒有太把他放在心上,此時孫宣雅的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張鉉身上,他有一種強烈的預感,張鉉在伏擊王薄成功後,必然會有行動了。他必須要掌握隋軍的一舉一動,爲此孫宣雅派出百名探子在蒙陰堡和東安縣附近探查消息。

第三天上午,孫宣雅又一次來到城牆上,遠遠眺望北方,他極爲想知道現在蒙陰堡的情況。

這時,一名親兵低聲道:“大王的侄子不是從蒙陰堡逃過來嗎?是否可以問問他。”

一句話提醒了孫宣雅,他沉吟片刻,立刻吩咐道:“去把他找來見我!”

親兵飛奔而去,不多時便將孫英帶了上來。或許是吃好睡好的緣故,孫英臉上的氣色比前天好了很多,孫宣雅看了他一眼笑問道:“食宿還滿意吧?”

“多謝三叔安排,小侄很滿意,只是小侄閒不住,想替三叔做點事。”

孫宣雅知道他是在問自己要官了,便淡淡一笑道:“做事先不急,把身體養好。有你的事情做。”

“小侄遵命!”

孫宣雅話題一轉又問道:“我記得你說自己是從蒙陰堡逃出來,是嗎?”

“回稟三叔。蒙陰堡戒備森嚴,小侄哪裡逃得出,小侄是當騾夫送糧食,返回東安縣的半路逃掉。”

“這麼說,你進過蒙陰堡?”

“小侄在蒙陰堡內呆了兩天,主要是搬運糧食入倉庫。”

“那蒙陰堡內有多少士兵。你知道嗎?”孫宣雅不露聲色問道。

“具體多少小侄不知道,不過看樣子也就千把人左右。”

“什麼?”

孫宣雅吃了一驚,他有點沉不住氣問道:“你沒搞錯吧!怎麼可能只有千人,應該三千軍隊纔對。”

“三叔,小侄也當過兵。三千人和一千人小侄分得清楚,城堡就這麼大,住三千人很擁擠了,但城堡守軍真不多,只有千人,小侄敢擔保。”

旁邊,孫宣雅的兄弟孫志安也忍不住道:“阿英,我來問你,蒙陰堡的主將是誰?”

“回稟四叔,好像姓李,很年輕,叫李什麼,我有點忘了。”

“李壽節?”

“對!對!就這個名字。”

孫宣雅兄弟對望一眼,兩人眼中都十分疑惑,如果是李壽節是主將,那尉遲恭呢?

當然,如果是以李壽節爲主將,只有一千軍隊駐守蒙陰堡那就很正常了,但孫宣雅記得很清楚,十天前還發現尉遲恭在蒙陰堡城頭上巡視,現在孫英居然說他不在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難道是孫英在故意欺騙自己?

孫宣雅心中有些不悅,擺擺手道:“你先下去吧!”

“小侄告辭!”

孫英下去了,孫宣雅望着孫英背影恨恨道:“這小子是在胡說八道!”

孫志安卻猶豫一下道:“大哥,或許他沒有胡說。”

“你....你爲什麼這樣說?”

“大哥忘了嗎?有兩天我們沒有探子在蒙陰堡,或許就是那兩天蒙陰堡的兵力發生了變化。”

“這怎麼可能?”

“可如果是真的呢?”

孫宣雅有點動心了,如果真是這樣,他倒可以大舉進攻蒙陰堡,把蒙陰堡奪過來,但孫宣雅又不敢輕易出兵,生怕是張鉉的陷阱,他竟一時沉吟不語。

這時,孫志安小聲道:“大哥,我考慮過,其實我們可以派人爬到山頂,在山頂或許能看到蒙陰堡內的情況。”

孫宣雅猛地一怕腦門,自己真是糊塗,竟然忘記了蒙陰堡是位於山腰,他們確實是可以爬到山頂上去探查堡內的情況。

“你的提議很好,立刻派人上山!”

正如孫英的描述,蒙陰堡的駐軍已在不知不覺中減少,人數只有千餘人,駐守城堡的大將也由尉遲恭改爲李壽節,三千人可以使城堡固若金湯,但只有一千人防守卻多少有些吃力,這一點,隋軍心知肚明,孫宣雅也同樣清楚。

所以當孫宣雅聽說城堡只有一千人防守時,他着實心動了,蒙陰堡距離費縣只有八十里,可以說是懸在費縣頭頂上的一把利劍,是插在他們後背的毒刺,也是隋軍大舉南攻的根基。

如果拔掉這根毒刺,隋軍南征的軍糧及物資供應將變得十分吃力,也就無法進行長期作戰,只要孫宣雅堅守城池,隋軍將不戰自敗。

所以蒙陰堡是隋軍南征一顆最關鍵的棋子,無論對隋軍還是孫宣雅都至關重要。

清晨,隋軍和往常一樣堅守城堡,主將李壽節正在倉庫內盤點糧食,近一個月的運輸,蒙陰堡的糧倉內已經有一萬石糧食,這足以支撐一萬隋軍兩個月的作戰,另外還有一萬副兵甲以及鹽、油、肉乾、魚乾等等物資。

這些糧食、兵甲等物質是朝廷決定攻打琅琊郡而從黎陽倉調配給飛鷹軍,裴仁基又轉撥給了張鉉,一場戰爭並不僅僅是兵部的一紙公文,還包括了各種戰爭物資的調撥,這纔是關鍵。

糧食比較容易清點,一石糧食一包,一座倉庫裝一千包,城內一共建造了十幾座大倉庫,加上軍營,整個城堡內顯得擁擠不堪。

李壽節望着碼放得整整齊齊的糧包,彷彿這些沉甸甸的糧包都壓在他心中,他着實很擔心,只有一千士兵,能否抵擋得住孫宣雅軍隊的大舉進攻?一旦城堡失守,他將成爲這場戰役的罪人,也不知將軍是怎麼考慮,竟然撤走了兩千軍隊。

就在這時,一名士兵飛奔跑來稟報:“啓稟李將軍,弟兄們發現有十幾名賊軍上了後山,王校尉請示要不要派人去活捉他們?”

李壽節沒有說話,他立刻離開倉庫,快步走上了城牆,遠遠眺望氣勢巍峨的後山。

蒙陰堡修建在半山腰,一面是百丈高的懸崖峭壁,另一面則是氣勢雄偉的大山,山上森林茂密,各種巨大怪石嶙峋,從茂盛的森林中突兀出來,就彷彿一隻只探頭下望的怪獸腦袋。

當然,從山上是無法攻打蒙陰堡,但從上面卻可以向下探望,監視蒙陰堡內的一舉一動。

這時,校尉王韜快步走上前,低聲對李壽節道:“大約有十五名賊軍探子上山,一定是來探視我們堡內的動靜,卑職願率一支弟兄把他們抓回來。”

李壽節當然也想把這支囂張的賊兵抓回來,但他想到尉遲恭臨走時的反覆交代,只得鬱悶地嘆口氣,“別管他們,隨便他們做什麼!”

王韜愕然,“這是.....爲什麼?”

“這是將軍的命令,你問我,我問誰去?”

李壽節不滿地瞪了他一眼,轉身大步走下城去了,校尉看了看大山,又撓撓頭,着實想不通這是什麼緣故。(。)

第622章 風聲鶴唳第73章 海中巖洞第331章 首次交換第1002章 渡黃之戰(上)第178章 攻營夜戰(上)第816章 蛛絲馬跡第86章 都督郭絢第222章 兵不厭詐第1217章 功虧一簣第646章 視察魏郡第898章 奇襲並北(七)第964章 太原戰役(五)第848章 緊急撤退第66章 仲堅授藝第575章 形勢使然第609章 搜宮逼王第202章 考察河灘第358章 撤軍示弱第234章 共同敵人第180章 外圍奇兵第524章 遼東半島第823章 圖謀襄陽第293章 英雄大會(九)第1195章 失望之極第781章 帝王心術第619章 大軍南下第317章 智取費縣第787章 火筏攻擊第1147章 天下大戰(五)第20章 再回盧氏第397章 升官之議第1233章 唐宮政變(五)第553章 救援黎陽第67章 情有所思第1028章 奪取靈州第21章 三家獵楊第149章 一線希望第1194章 分權制衡第93章 盧府壽宴(五)第1086章 三管齊下第636章 陰差陽錯第1199章 太子新職第395章 禍兮福兮第702章 柳城再戰第343章 蒙陰城堡第702章 柳城再戰第119章 解救戰俘第1174章 天下大戰(三十二)第488章 雙喜臨門第930章 烈火焚谷第1214章 廢儲之爭(二)第532章 無路可走第1089章 夜攻虎牢(中)第1042章 力辯擔保(上)第211章 計取武城(一)第587章 兵圍南皮第559章 望倉興嘆第1064章 永興之戰(四)第845章 一線希望第1057章 腹地一擊(下)第116章 故友相逢第807章 立功贖罪第703章 試探進攻第803章 拒不投降第1085章 駐兵襄陽第1050章 唐軍東征第735章 殘忍出賣第240章 夜訪裴矩第511章 河北新局第1051章 意外情報第34章 互不買帳第330章 待價而沽第239章 再回京城第487章 重返北海第1103章 函谷施壓第993章 意外情報第877章 當廷對質(下)第922章 十萬火急第92章 盧府壽宴(四)第877章 當廷對質(下)第678章 水軍主將第1186章 天下大戰(四十四)第554章 倉促應戰(上)第399章 巧遇阿圓第816章 蛛絲馬跡第1032章 雙面間諜第85章 情到深處第100章 武勇郎將第203章 清河崔煥第128章 暫駐薊縣第229章 計中之計第1069章 兵臨武昌第182章 兵分四路第1034章 張鉉做媒第302章 崔盧定姻第802章 僥倖之心第467章 李淵升權第546章 長江水賊第706章 李代桃僵第464章 遠方嬌娘
第622章 風聲鶴唳第73章 海中巖洞第331章 首次交換第1002章 渡黃之戰(上)第178章 攻營夜戰(上)第816章 蛛絲馬跡第86章 都督郭絢第222章 兵不厭詐第1217章 功虧一簣第646章 視察魏郡第898章 奇襲並北(七)第964章 太原戰役(五)第848章 緊急撤退第66章 仲堅授藝第575章 形勢使然第609章 搜宮逼王第202章 考察河灘第358章 撤軍示弱第234章 共同敵人第180章 外圍奇兵第524章 遼東半島第823章 圖謀襄陽第293章 英雄大會(九)第1195章 失望之極第781章 帝王心術第619章 大軍南下第317章 智取費縣第787章 火筏攻擊第1147章 天下大戰(五)第20章 再回盧氏第397章 升官之議第1233章 唐宮政變(五)第553章 救援黎陽第67章 情有所思第1028章 奪取靈州第21章 三家獵楊第149章 一線希望第1194章 分權制衡第93章 盧府壽宴(五)第1086章 三管齊下第636章 陰差陽錯第1199章 太子新職第395章 禍兮福兮第702章 柳城再戰第343章 蒙陰城堡第702章 柳城再戰第119章 解救戰俘第1174章 天下大戰(三十二)第488章 雙喜臨門第930章 烈火焚谷第1214章 廢儲之爭(二)第532章 無路可走第1089章 夜攻虎牢(中)第1042章 力辯擔保(上)第211章 計取武城(一)第587章 兵圍南皮第559章 望倉興嘆第1064章 永興之戰(四)第845章 一線希望第1057章 腹地一擊(下)第116章 故友相逢第807章 立功贖罪第703章 試探進攻第803章 拒不投降第1085章 駐兵襄陽第1050章 唐軍東征第735章 殘忍出賣第240章 夜訪裴矩第511章 河北新局第1051章 意外情報第34章 互不買帳第330章 待價而沽第239章 再回京城第487章 重返北海第1103章 函谷施壓第993章 意外情報第877章 當廷對質(下)第922章 十萬火急第92章 盧府壽宴(四)第877章 當廷對質(下)第678章 水軍主將第1186章 天下大戰(四十四)第554章 倉促應戰(上)第399章 巧遇阿圓第816章 蛛絲馬跡第1032章 雙面間諜第85章 情到深處第100章 武勇郎將第203章 清河崔煥第128章 暫駐薊縣第229章 計中之計第1069章 兵臨武昌第182章 兵分四路第1034章 張鉉做媒第302章 崔盧定姻第802章 僥倖之心第467章 李淵升權第546章 長江水賊第706章 李代桃僵第464章 遠方嬌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