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陰差陽錯

【播報】關注「起點讀書」,獲得515紅包第一手消息,過年之後沒搶過紅包的同學們,這回可以一展身手了。

大船上的驍果軍已亂成一團,江面上波浪起伏,很多士兵都站立不穩,不得不趴在船舷邊穩住身體,很多人甚至嘔吐起來,當一艘艘青州軍戰船從他們眼前疾駛而過,向他們身後駛去,他們除了盲目地放箭外,沒有任何辦法。

就在二十幾艘青州軍戰船從他們身邊駛過後,兩岸的沼澤地內竄出了上百艘小船,它們非常靈活,在驍果軍戰船周圍穿梭不息,將一支支火箭射向驍果戰船的船帆,很快,十幾艘戰船的船帆被點燃了,船上士兵驚恐得大喊大叫,甚至有人因極度害怕而跳進了江中。

青州軍小船的戰術非常明確,就是要毀掉對方戰船的動力,也就是船帆,隨着越來越多的戰船船帆被火箭點燃,整個江面上黑煙滾滾,火光蔓延,司馬德戡在船尾急得大喊大叫,他想讓後面的戰船分開,河面上的戰船起火至少有一半都是因爲靠得太緊而互相點燃。

但他已經無法指揮後面的戰船,他的座船也同樣船帆起火,桅杆上的令旗兵早已不堪火烤而跳入江中,這種情況下必須換主船或者採用鼓聲來指揮船隊,甚至派快船去傳令,水軍自有一套獨特的指揮體系,而司馬德戡卻一無所知,他用的是陸上令旗指揮的辦法,可一旦令旗指揮無法進行,整支船隊就失去了核心。

就在這時,一名士兵驚恐地跑來稟報:“將軍,船底漏水了!”

司馬德戡一下子呆住了,船底漏水,這....這是怎麼回事?

旁邊一名船伕喊道:“將軍,一定是水鬼鑿通船底了,要儘快換船!”

司馬德戡奔到船舷邊向水中凝望,他果然看見一艘小船上有十幾名光着上身的水鬼。只見他們嘴上咬着鑿船的刀具,一躍跳入水中,向自己的大船底部潛來,司馬德戡恨得奪過一根長矛。狠狠向水中投去,卻沒有任何作用。

船隊已經無法前進了,他們是逆水而行,當船帆被燒燬後就失去了前行動力,有的在水面上的打轉。有的順着水向後倒行,但他們背後已經有二十餘艘青州軍戰船截斷了退路。

就在這時,前方河口處終於出現了青州軍水軍主力,足有上百艘戰船,最前面是十幾艘三千石的戰船,前端裝有生鐵打造的撞頭,迎面向驍果軍戰船駛來。

這時,驍果軍的龍舟主船已經沉沒了一半,數百名士兵在水面上拼命呼救,而主將司馬德戡卻和十幾親兵上了一艘小船。向西面的沼澤水蕩中逃去。

短短數里長的江面上形成了一邊倒的屠殺,一艘艘戰船被青州軍鐵頭大船撞翻,水面上無數士兵哭喊着救命,儘管青州軍小船不斷把落水的士兵救起,但落水士兵太多,還是有很多人被波濤吞沒了。

城頭上觀戰的人都默默無語,半晌,宇文化及長嘆一聲,轉身下城去了,宇文智及臉色慘白。他終於明白想突破青州水軍的封鎖是多麼不可能的事情。

這場突破封鎖的戰鬥最終演變成一場鬧劇和一邊倒的屠殺,一萬驍果軍只逃回數百人,其餘士兵要麼幸運地被青州軍俘獲,而至少一半士兵都不幸葬身江中。

這一戰後。宇文化及再也沒有了派兵突破的念頭,他也什麼都不管了,把軍隊丟給兄弟宇文智及,把朝政丟給元敏,他把自己關在大宅內和數十名后妃尋歡作樂,過一天則享受一天。

淮河上戰事停息。兩支軍隊進入對峙狀態,張鉉也不着急,他知道宇文化及的軍糧最多隻能撐半個月,他有耐心和對方耗下去,直到宇文化及來跪求自己爲止。

河內郡,李建成和竇威率領的三萬大軍在長平郡輕易擊敗宋金剛後,只在丹川縣休整了三天,大軍便繼續南下,走白陘穿過了莽莽的王屋山,大軍在白陘的南出口共城縣停駐下來。

河內郡是李建成多年前在瓦崗深思熟慮後的選擇,這裡北面和西面以太行山爲屏障,南面是滔滔黃河水,只有東面和河北接壤,雖然相對比較封閉,但這裡退可縮回幷州,進可兼達河北,是一個極爲理想的中轉跳板,戰略意義十分重大。

可惜張鉉沒有給李建成在河內郡養精蓄銳的機會,年初在攻下黎陽倉後便將他們趕回了幷州,時隔數月重回舊地,李建成心中頗爲感慨。

這時,竇威催馬過來笑道:“建成發現奇怪之處沒有?共城縣居然沒有守軍,真讓人意外啊!”

李建成用馬鞭指着不遠處低矮的共城縣城牆道:“其實也不奇怪,共城太破舊,駐兵也守不住,而且白陘的南出口有四條道,對方很難確定我們從哪條道出來,索性他們就放棄防禦了。”

“看來建成對這裡的情況很熟悉,我離開時間太長,都有點忘記了,你說得不錯,既然守不住,青州軍也不會把兵力放在這裡,不過我們卻要駐紮一支軍隊,給我們自己留好退路。”

“閣老請放心,建成一定會考慮周全。”

他們當即在共城縣紮下了大營,李建成隨即派出十幾支斥候隊奔赴河內郡各地,探查青州軍在河內郡的駐軍情況,三天後,各地消息陸陸續續傳來,李建成感到奇怪的是,青州軍基本上放棄了河內郡東撤,但斥候卻發現在武陟縣駐紮着一支來歷不明的軍隊,約兩千餘人。

這個情報令李建成着實吃了一驚,他能理解青州軍東撤,河內主將王匡必然是率軍去魏郡和王辯匯合,以便集中兵力應對唐軍東進,但武陟縣怎麼還會有軍隊?

雖然人數不多,但武陟縣是永濟渠流進黃河的入口,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他們三萬軍隊進入河內郡只帶了半個月的糧食,大量的糧食補給將從河東郡走水路運抵河內郡,而武陟縣正好扼住了永濟渠入口。

對方佔據了武陟縣,也就意味着他們的補給線被掐斷了,李建成想到糧船即將到來,頓時有了幾分擔憂,他和竇威商量一下,兩人都一致認爲,必須先保證補給線暢通,他們大軍才能繼續東進。

李建成隨即派人先去給糧船送信,讓糧船當心武陟縣的軍隊,又讓心腹大將王伯當率五千軍和竇威一起駐守共城縣,隨後令裴仁基爲先鋒,率五千軍在前方開路,他自己則率兩萬大軍浩浩蕩蕩向西南方向的武陟縣殺去。

駐紮在武陟縣的兩千軍隊正是從滎陽郡渡河北上的魏文通,武陟縣的黃河對岸便是中原重地滎陽郡,所以魏文通渡黃河後便在這座縣城暫時駐紮休整。

但他們進入河內郡後,卻意外發現青州隋軍撤離了河內郡,魏文通不明情況,他一方面派人去魏郡打聽消息,另一方面他駐紮在糧草頗多的武陟縣休整軍隊。

去魏郡打聽情況的士兵還沒有回來,但魏文通已經得到消息,一支數萬人的唐軍已越過太行山從幷州殺入了河內郡,他這才明白自己竟無意中捲進了一場大戰之中。

武陟縣是河內郡的一座極爲重要的城池,它正好位於永濟渠入黃處,同時從幷州流來的沁水和永濟渠在縣城北面十餘里處匯合,形成了三水交匯的壯觀場景。

在大業年間河運的鼎盛時期,武陟縣還是大隋北市舶署的駐地,負責管理永濟渠和黃河河運,這裡商業發達,人口衆多,光航運商行就有數十家,碼頭上還有上百座轉運官倉。

但大業九年楊玄感的造反使這座繁華的運輸大城遭受重創,碼頭上的百座官倉全部被燒燬,上千艘船隻也被軍隊強行徵撥,一夜之間,數十家航運商行紛紛破產倒閉,由於縣城一半被燒,商業開始凋敝,人口不斷外遷,人口從最多時的四十餘萬人漸漸縮減到不足十萬,成了一座中等縣城。

儘管如此,武陟縣特殊的地理位置還是讓它具有極大的戰略價值,佔據武陟縣,便可直接扼斷永濟渠和黃河之間的交通命脈,正因爲如此,魏文通的駐軍竟陰差陽錯地擾亂了李建成大軍的東進計劃。

Ps.追更的童鞋們,免費的讚賞票和起點幣還有沒有啊~515紅包榜倒計時了,我來拉個票,求加碼和讚賞票,最後衝一把!(。)

第450章 江都事故第304章 悄離洛陽(上)第312章 出兵細節第1214章 廢儲之爭(二)第869章 新科進士第496章 兩頭壓力第925章 防禦漏洞(下)第996章 程侯決戰(中)第173章 血戰膠城第1210章 誰是刺客(上)第898章 奇襲並北(七)第921章 意外發現第1172章 天下大戰(三十)第100章 武勇郎將第1105章 南城突破(上)第556章 倉促應戰(下)第442章 竇府訃告第746章 最後一注第1109章 追究責任第129章 都督拉攏第5章 武川之府第615章 交換人質第161章 臨行前夕第1206章 談判得失第1064章 永興之戰(四)第596章 運籌帷幄第966章 太原戰役(七)第641章 條件苛刻第727章 長遠規劃第1180章 天下大戰(三十八)第888章 絕密任務第365章 爲官之道第877章 當廷對質(下)第1076章 唐使到來第1076章 唐使到來第139章 洛陽讖語第203章 清河崔煥第1098章 計取武關第1155章 天下大戰(十三)第909章 最大誠意第974章 太原戰役(十五)第343章 蒙陰城堡第325章 趁火打劫第4章 初入洛陽第323章 步步險境第732章 最後內訌第499章 斷其後路第202章 考察河灘第1211章 誰是刺客(中)第145章 接受任務第1040章 推波助瀾第1032章 雙面間諜第590章 甘爲鷹犬第248章 校場比武(上)第630章 杜家才俊第105章 意外調動第545章 長江交易第740章 施壓江都第321章 王薄心機第128章 暫駐薊縣第655章 奪取幽州第368章 火拼賊王(上)第219章 緊急應對第302章 崔盧定姻第1001章 金玉良言第1240章 螳臂擋車第918章 婁煩備戰第1124章 於筠事件(中)第111章 烏骨之城第126章 借刀殺人第1103章 函谷施壓第166章 左膀右臂第65章 勇救酋王第1009章 武德議事第487章 重返北海第841章 家有惡弟第661章 兩封來信第820章 膽識過人第868章 一言定音第324章 東安勢急第870章 王府新人第305章 悄離洛陽(中)第855章 老巢聚殲第1059章 走露風聲第605章 背水一戰(上)第440章 試探出兵第619章 大軍南下第334章 帝王平衡第620章 虞氏大禮第236章 監軍懷靜第824章 政治交換第339章 出兵條件第765章 翟讓抉擇(上)第7章 武之誘惑第723章 血洗契丹第864章 懸崖勒馬第193章 路上偶遇第873章 官場鐵律第515章 談判難成第945章 第三防禦(下)
第450章 江都事故第304章 悄離洛陽(上)第312章 出兵細節第1214章 廢儲之爭(二)第869章 新科進士第496章 兩頭壓力第925章 防禦漏洞(下)第996章 程侯決戰(中)第173章 血戰膠城第1210章 誰是刺客(上)第898章 奇襲並北(七)第921章 意外發現第1172章 天下大戰(三十)第100章 武勇郎將第1105章 南城突破(上)第556章 倉促應戰(下)第442章 竇府訃告第746章 最後一注第1109章 追究責任第129章 都督拉攏第5章 武川之府第615章 交換人質第161章 臨行前夕第1206章 談判得失第1064章 永興之戰(四)第596章 運籌帷幄第966章 太原戰役(七)第641章 條件苛刻第727章 長遠規劃第1180章 天下大戰(三十八)第888章 絕密任務第365章 爲官之道第877章 當廷對質(下)第1076章 唐使到來第1076章 唐使到來第139章 洛陽讖語第203章 清河崔煥第1098章 計取武關第1155章 天下大戰(十三)第909章 最大誠意第974章 太原戰役(十五)第343章 蒙陰城堡第325章 趁火打劫第4章 初入洛陽第323章 步步險境第732章 最後內訌第499章 斷其後路第202章 考察河灘第1211章 誰是刺客(中)第145章 接受任務第1040章 推波助瀾第1032章 雙面間諜第590章 甘爲鷹犬第248章 校場比武(上)第630章 杜家才俊第105章 意外調動第545章 長江交易第740章 施壓江都第321章 王薄心機第128章 暫駐薊縣第655章 奪取幽州第368章 火拼賊王(上)第219章 緊急應對第302章 崔盧定姻第1001章 金玉良言第1240章 螳臂擋車第918章 婁煩備戰第1124章 於筠事件(中)第111章 烏骨之城第126章 借刀殺人第1103章 函谷施壓第166章 左膀右臂第65章 勇救酋王第1009章 武德議事第487章 重返北海第841章 家有惡弟第661章 兩封來信第820章 膽識過人第868章 一言定音第324章 東安勢急第870章 王府新人第305章 悄離洛陽(中)第855章 老巢聚殲第1059章 走露風聲第605章 背水一戰(上)第440章 試探出兵第619章 大軍南下第334章 帝王平衡第620章 虞氏大禮第236章 監軍懷靜第824章 政治交換第339章 出兵條件第765章 翟讓抉擇(上)第7章 武之誘惑第723章 血洗契丹第864章 懸崖勒馬第193章 路上偶遇第873章 官場鐵律第515章 談判難成第945章 第三防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