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談判之外

房玄齡派人送淵蓋蘇文先去驛館休息,他自己則來到張鉉的官府,張鉉站在沙盤前笑眯眯問道:“談得怎麼樣?”

“屬下給淵蓋蘇文說了第一個條件,他就立刻面露難色。”

房玄齡微微笑道:“他說那幾艘橫洋舟也是高句麗的國之重器,他無權答應,另外他想說明,已經沒有八艘橫洋舟了,他們手中只有五艘。”

張鉉點點頭,“我知道,有兩艘被新羅用三萬名高句麗的逃民換走了,但還有一艘在哪裡去了?”

“他說在卑奢城海灣撞毀了,他們年初運送給養物資之時撞在礁石上,最後沉沒了,連同兩百多人一起葬身海底。”

張鉉想了想道:“這件事可以向高句麗戰俘確認,就算只有五艘,他不肯交換嗎?”

“他說要回去請示父親,另外他想知道,還有一個條件是什麼?”

“還有一個條件你不妨告訴他,我要五萬套明光鎧。”

房玄齡倒吸一口冷氣,“五萬套,他們會答應嗎?”

張鉉啞然失笑,“他們當然不會答應,不過漫天要價,坐地還錢罷了,其實我對明光鎧要不要無所謂,關鍵我要五艘橫洋舟。”

雖然張鉉已經有了工匠圖紙,還有不少原來拆毀的橫洋舟部件,但他最終發現要造出橫洋舟也並不容易,關鍵需要時間,需要數年的時間,他張鉉等不起。

隋軍舉傾國之力,一年只能造出四艘,他們船場一年最多隻能造一艘,還不能造別的船隻,時間上拖不起,所以張鉉想來想去,還是得想辦法把高句麗的幾艘橫洋要回來。

房玄齡沉默片刻道:“但遼東半島對我們也很重要,戰略意義重大,大帥真要把它還回去嗎?”

張鉉笑了起來。“半島又不會長翅膀飛掉,還給他們又何妨,難道我就不能再奪回來嗎?”

房玄齡知道張鉉會這樣說,但這樣會有失信譽。半晌,他默默點了點頭,“屬下聽從大帥的決定。”

張鉉負手又走了幾步,隨即令道:“讓周猛將軍來見我!”

不多時,水軍第二營偏將周猛快步來到官房。周猛是張鉉在江淮招募到的一員水軍猛將,他原本是江南悍匪劉元進手下大將,劉元進被王世充擊敗後,他不願跟隨沈法興,便返回了家鄉江都。

但他不甘自己被埋沒,張鉉在江都招募水軍時,他便應徵入伍,很快就表現出了過人的武藝和統帥力,被張鉉破格提拔爲校尉,隨即又升爲偏將。對張鉉忠心耿耿,深得張鉉器重。

周猛單膝跪下行禮,“卑職參見大帥!”

張鉉對他道:“高句麗極可能會派水軍偷襲卑奢城,你可率五千水軍及百艘戰船前去支援齊將軍,一旦高句麗水軍來襲,給我狠狠教訓他們。”

“遵令!”

平壤,金碧輝煌的王宮內,高句麗國王高元斜倚在軟榻椅上,他的臉龐比從前更加浮腫,儼如被無數黃蜂蜇過一般。呈現出一種極爲不健康的蠟黃色,眼睛眯成一條縫,黯淡無光,他沒有說話。而是全神貫注聽幾名重臣爭論。

金階下站着三人,正是高句麗權勢最大的三名重臣,莫離支淵太祚,大對盧權桓以及大將軍乙支文德,就在昨天晚上,淵太祚派出的使者。也是他的長子淵蓋蘇文返回了平壤,他帶來了張鉉提出的條件。

在遼東被俘的寧壽德是淵太祚的心腹幕僚,對他極爲重要,沒想到卻被張鉉送去了江都,令淵太祚無比惱怒。

不過淵太祚並沒有絕望,反而感到一絲慶幸,從大隋朝廷手中把人要回來更容易一點,大隋朝廷圖的是虛名,只要他寫一封誠懇的道歉信和保證書,隋朝一般都會把人放回。

倒是張鉉這裡不好辦,此人不慕虛名,要的是實際利益,目前的難點就是張鉉這裡。

在卑奢城被俘的劍武歧是乙支文德的心腹,在高句麗的權力內鬥中,乙支文德和權桓結成了聯盟,乙支文德希望能和張鉉妥協,要回劍武歧,權桓也全力支持他。

但淵太祚並不想妥協。

“我不可能答應張鉉的條件,我們造不出橫洋舟,我已試了三年,我們沒有那個能力。”

淵太祚說的是實話,橫洋舟代表了大隋最高的科技水平,高句麗的能力遠遠達不到,他們甚至連三千石的戰船都造不出,更不用說兩萬石的橫洋舟了。

當初新羅提出用三萬名逃民換兩艘橫洋舟,淵太祚也堅決反對,但權桓得到了國王高元的支持,最終答應了新羅的條件,將兩艘橫洋舟交給新羅,淵太祚至今還對此事耿耿於懷。

他陰沉着臉道:“其次我們也拿不出五萬套明光鎧,雖然倉庫裡確實還有五萬套,但這是我們的戰備物資,絕不能交給他。”

權桓終於忍不住冷冷道:“船不給,明光鎧也不給,那我們拿什麼贖回人和卑奢城?就憑莫離支大人的一封道歉信嗎?”

淵太祚霍地回頭,目光嚴厲地注視着他,“這是原則問題,我們怎麼能拿原則交易?”

“我不認爲幾艘船和幾件明光鎧就是原則,我倒覺得人和領土纔是原則,莫離支大人似乎有點本末倒置了。”

“什麼本末倒置!”

淵太祚怒道:“橫洋舟是國之重器,我們一共只剩下五艘,人可以再培養,可橫洋舟沒有了,我們卻再也造不出來,孰重孰輕,難道我掂量不出來?”

這時,旁邊的乙支文德打圓場道:“莫離支大人,不如這樣,我們再好好和張鉉談判,他現在提出的條件只是他的要價,我們可以還價,比如拿兩艘橫洋舟和兩萬套鎧甲和他交換,或許最後也能達成妥協!”

“不行!”

淵太祚斷然拒絕,“橫洋舟一艘都不給。”

乙支文德和權桓對望一眼,兩人都沉默了,既然淵太祚說得這麼絕。那麼商量也沒有什麼意義了,讓淵太祚自己去解決吧!

這時,一直沉默的國王高元打破了僵局,他沙啞着聲音問道:“淵大人。你的意思是我們放棄遼東半島,對吧?”

淵太祚沉默片刻道:“微臣的意思是,人可以再培養,卑奢城可以再奪回來!”

“奪回來?”

權桓冷笑道:“卑奢城距離烏骨城五百里,官道已經荒廢。森林茂密,軍隊大車寸步難行,莫離支大人說說看,怎麼奪回來?”

淵太祚冷然道:“這個問題我早已仔細考慮過,卑奢城的士兵逃回烏骨城用了五天時間,我們可以讓軍隊準備十天干糧,步行趕到卑奢城北面的回龍鎮,那裡可以停靠千石海船,我們的補給糧食就從水路送過去,在回龍鎮和軍隊匯合。然後以回龍鎮爲後勤重地攻打卑奢城,我相信一定能奪回遼東半島,抓到隋軍戰俘,可以換回劍武歧,實在不想,有十天的乾糧也可以折道返回。”

三人這才明白,淵太祚根本沒有談判的誠意,他只是想用談判的迷惑張鉉,他的真正的目的是要用武力來奪回卑奢城,爲了迷惑張鉉。他不惜派自己長子去出使,此人心機深沉,無人能及。

權桓輕輕哼了一聲,“我沒猜錯的話。莫離支大人已經準備好了。”

“確實如此,我已在烏骨城部署了一萬軍隊,在鴨淥江口部署了百艘貨船,滿載糧食和物資,待蓋蘇文回來後便可出發,我先失陪了。”

他向國王高元躬身行一禮。轉身便快步離去。

看着淵太祚遠去的背影,權桓冷冷道:“調兵遣將,我們居然一無所知,他好大的權力!”

這時,高元手中的筆‘咔嚓!’一聲折爲兩斷,他眼睛裡射出駭人的殺機。

………..

事實上,在淵蓋蘇文回來的當天晚上,淵太祚便下達了出兵命令,他根本不可能答應張鉉的條件,劍武歧平時就仗着乙支文德的支持和自己作對,他死在張鉉手中更好。

至於卑奢城,如果能奪回來,爲何要拿五艘橫洋舟和幾萬套鎧甲去換,莫說橫洋舟這樣的國之重器,就算是明光鎧甲他也捨不得,他們也造不出這樣堅固的鎧甲。

在遼東半島一條廢棄的官道上,一支萬人軍隊正疾速向南行軍,官道是東漢初期光武帝劉秀派人修建,原本是條寬闊平坦的大道,一直通向遼東半島最南端。

但自從中原進入了東漢滅亡後的數百年分裂混亂期,遼東半島便漸漸被廢棄,官道也逐漸消失,直到百年前高句麗佔領了遼東半島,重新移民開發,同時又在原來官道的基礎上開鑿出一條小道。

但就是這條小道也因爲數年廢棄而變得草木叢生,極難行走,大車根本無法上路,只得單兵前行,所以每個人士兵身上都背了十天的乾糧,大軍浩浩蕩蕩向南行軍。

爲首大將叫做韓啓明,長得身材魁梧,武藝十分高強,他外祖父是從幽州逃到高句麗的漢人,父親也有一半的漢人血統,但韓啓明卻從小在高句麗長大,他已經把自己視爲高句麗人,對淵太祚十分忠誠,一直是淵太祚的左膀右臂。

韓啓明是個不苟言笑之人,整天陰沉着臉,不知道他在想什麼,但這一次他的壓力卻比較大,他們只隨身帶了十天的乾糧,還有諸多沉重的裝備,必須在五天內趕到回龍鎮,路上不能半點耽誤,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他騎在戰馬上,不斷揮動大槍催促士兵加快行軍步伐,經過數天沒日沒夜的行軍,士兵們都已筋疲力盡,但在韓啓明兇狠地催促下,他們只得強打精神加快步伐行軍。

但有些事情淵太祚卻怎麼也想不到,在遼東半島行軍,體力消耗要比平常大得多,糧食消耗也是平常的兩倍。(。)

第480章 天下勤王(六)第329章 事件發酵第199章 雲起歸來第1203章 脣亡齒寒第502章 渤海會主第297章 英雄大會(十三)第937章 陷陣士兵第367章 琅琊王氏第22章 進階之禮第665章 偷襲井陘第256章 裴府家宴(下)第261章 三家聯盟第726章 內訌刺殺第784章 誰毀協議第696章 小國戰略第913章 給個交代第805章 危急時刻第625章 江都兵變(中)第29章 玉釵風波第161章 臨行前夕第103章 艱苦訓練第408章 河內張氏第436章 暗藏勢力第759章 渙水截殺第129章 都督拉攏第572章 榮升高位第866章 視察科舉第851章 老將建議第757章 討價還價第30章 慶功酒宴第1066章 永興之戰(六)第348章 鳳儀之爭第593章 烽煙四起第155章 人情到底第441章 竇氏危機第768章 關鍵一環第817章 順藤摸瓜第488章 雙喜臨門第534章 滿城風雨第377章 一路追趕第438章 進軍東海第1186章 天下大戰(四十四)第442章 竇府訃告第723章 血洗契丹第615章 交換人質第97章 校場較武第709章 北方盟友(上)第348章 鳳儀之爭第379章 宇文父子第565章 裴氏抉擇第235章 帝王心機第892章 奇襲並北(一)第146章 人心難測第349章 三方圍剿第257章 誠意不足第694章 血戰柳城(六)第265章 金銀錘戰第290章 英雄大會(六)第197章 渤海之謀第169章 突襲高密第1130章 勉爲其難第40章 面君述志第1217章 功虧一簣第559章 望倉興嘆第492章 內外勾結第475章 天下勤王(一)第83章 勇救佳人第929章 發現敵蹤第294章 英雄大會(十)第454章 留縣截擊第863章 志同之友第221章 零敲碎打第1105章 南城突破(上)第879章 含蓄之勸第448章 下邳激戰第746章 最後一注第693章 血戰柳城(五)第394章 偏殿述職第1052章 局勢紛亂第1116章 五人組合第515章 談判難成第227章 爾虞我詐第990章 長安風波(中)第670章 假手於人第222章 兵不厭詐第505章 貪慾之敗第191章 軟硬兼施第798章 城池陷落第779章 驍將羅成第776章 不可共臣第652章 強攻潞水第681章 不省君意第91章 盧府壽宴(三)第526章 委婉警告第1246章 再度政變(下)第336章 壽光船場(上)第439章 劉氏盛公第576章 意外之喜第977章 太原戰役(十八)第1181章 天下大戰(三十九)
第480章 天下勤王(六)第329章 事件發酵第199章 雲起歸來第1203章 脣亡齒寒第502章 渤海會主第297章 英雄大會(十三)第937章 陷陣士兵第367章 琅琊王氏第22章 進階之禮第665章 偷襲井陘第256章 裴府家宴(下)第261章 三家聯盟第726章 內訌刺殺第784章 誰毀協議第696章 小國戰略第913章 給個交代第805章 危急時刻第625章 江都兵變(中)第29章 玉釵風波第161章 臨行前夕第103章 艱苦訓練第408章 河內張氏第436章 暗藏勢力第759章 渙水截殺第129章 都督拉攏第572章 榮升高位第866章 視察科舉第851章 老將建議第757章 討價還價第30章 慶功酒宴第1066章 永興之戰(六)第348章 鳳儀之爭第593章 烽煙四起第155章 人情到底第441章 竇氏危機第768章 關鍵一環第817章 順藤摸瓜第488章 雙喜臨門第534章 滿城風雨第377章 一路追趕第438章 進軍東海第1186章 天下大戰(四十四)第442章 竇府訃告第723章 血洗契丹第615章 交換人質第97章 校場較武第709章 北方盟友(上)第348章 鳳儀之爭第379章 宇文父子第565章 裴氏抉擇第235章 帝王心機第892章 奇襲並北(一)第146章 人心難測第349章 三方圍剿第257章 誠意不足第694章 血戰柳城(六)第265章 金銀錘戰第290章 英雄大會(六)第197章 渤海之謀第169章 突襲高密第1130章 勉爲其難第40章 面君述志第1217章 功虧一簣第559章 望倉興嘆第492章 內外勾結第475章 天下勤王(一)第83章 勇救佳人第929章 發現敵蹤第294章 英雄大會(十)第454章 留縣截擊第863章 志同之友第221章 零敲碎打第1105章 南城突破(上)第879章 含蓄之勸第448章 下邳激戰第746章 最後一注第693章 血戰柳城(五)第394章 偏殿述職第1052章 局勢紛亂第1116章 五人組合第515章 談判難成第227章 爾虞我詐第990章 長安風波(中)第670章 假手於人第222章 兵不厭詐第505章 貪慾之敗第191章 軟硬兼施第798章 城池陷落第779章 驍將羅成第776章 不可共臣第652章 強攻潞水第681章 不省君意第91章 盧府壽宴(三)第526章 委婉警告第1246章 再度政變(下)第336章 壽光船場(上)第439章 劉氏盛公第576章 意外之喜第977章 太原戰役(十八)第1181章 天下大戰(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