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血染遼水

隋軍與高句麗軍大戰了兩個時辰,從辰時一直打到了晌午,前線堆屍成片,遍地血流,劍、戈、矛、戟、滕盾散落滿地,屍體上多被箭羽覆蓋,都被射殺,也有被大石砸死,被陷馬坑的尖刀刺死,戰馬壓碎。

這樣的場面,慘烈之極,絲毫不比跟突厥時候那種肉搏廝殺戰弱到哪去,任何戰爭都是這樣殘酷。

不過,現在隋軍已經攻上了土堡城牆,跟高句麗的士兵短兵交接,這樣更加血腥,一個照面,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噗噗噗!

大隋士兵砍殺着對方,敵軍也在力拼隋兵,一場硬仗,都在拼着血勇和膽氣。

頃刻,土堡下死者已堆積如山,疊加在一起,殘肢斷臂,散落得到處都是,鮮血染透土地,撲鼻的血腥,刺激起士兵們胸中的殺意。

隋煬帝楊廣在後面靜靜觀望,滿臉鐵青,對高句麗士兵的負隅頑抗感到憤怒,覺得這些遼東棒子不自量力,原本只要稱臣依附,不但不會虧待他們,還會給足便宜,這羣人,卻如此冥頑不靈。

天子一怒,伏屍百萬,山河皆震,流血千里!

他不是那種腳踏實地,肯隱忍下來,把機會留給條件更成熟的子孫去實現這宏圖大業的人,只要有一線希望,他就會親手去完成。

現在楊廣正當壯年,既然有心北伐,就不會等到年邁蒼蒼、半截入土的時候才御駕親征,只要征服高句麗,四海朝拜,自己就能成爲名副其實的聖可汗,傲古鑠金了。

不得不說,楊廣爲虛名所累,已經走火入魔的心態了。

………

這樣的鏖戰一直持續着,一會隋軍壓倒過去,一會因爲後繼不足,又被高句麗士兵奪回,僵持不下。

因爲地方有限,哪怕隋軍擁兵百萬,也不可能同一時間派上去,需要一軍又一軍地交替使用。

羅昭雲看到那萬千軍卒,大隋男兒,猶如一羣羣螻蟻在掙扎,曾經,他也是這些螻蟻中的一員,如今,他已身披鎧甲,成爲大隋少帥,只是今日,他挽救不了那些士卒了。

依照羅昭雲的看法,從楊廣想要出兵打高句麗的時候,就已經漏洞百出,過於輕敵,還想要急於求成,反而難以成功。

首先,國內幾個大工程,開鑿運河、修建東都、完善西北長城、討伐吐谷渾等,一年一個大事件,如果換做其它君王,十年完成一個,都是一位了不起的君主了,可是隋煬帝卻毫無耐心,每年都在大動作。

這些大工程,朝廷出資是有限的,大部分都是無償勞動,徵調上百萬勞役,除了管飯外,是沒有工錢的,這些百姓荒廢了家庭春耕秋收,勞死在服役中,使百姓怨聲載道,苦不堪言。

比如黃河兩岸,河南、河內、河北、山東等地,就是運河的途經區,還是黃河氾濫的災區,勞役繁重,賦稅增多,家中勞動力被抽掉去參軍、勞役,死傷在外,家中缺少青壯年勞力,收成減產,甚至無法耕作,貧困下來。

隋煬帝根本沒有愛惜民力,就以一己之私心,草率發動高句麗之戰,儘管高句麗卻有對大隋構成一定的威脅,但是,那股威脅最多是滋擾邊境,根本就沒有能力攻克大隋邊疆一兩個郡,是隋煬帝誇大了威脅,故意找藉口出兵。

而且,這場戰爭,如果仔細籌謀,未必會敗,只要速戰速決,以偷襲爲主,迅速陸水併發,攻克平壤,就能解決大患了。

可是隋煬帝卻偏偏不採納這樣的上策,非要一地一城地推進,這樣正合高句麗的心意,他們可以藉助地利優勢,一點點周旋,戰略縱深,對隋軍而言,每過一地,都要喋血慘重。

“殺上土堡,屠光棒子!”麥鐵杖大聲吶喊,親自上陣,指揮大軍攻克一面土牆,打破豁口,猶如堤壩裂口一般,迅速灌入了洪流。

隋軍殺入了一面土堡,跟高句麗在土堡後方的平地上展開廝殺。

所有的人都似瘋狂了一般,只是不斷地揮動武器,忘記了生死,忘記了恐懼。

這樣的拉鋸戰,又持續了一個多時辰,殺聲從未停止過。

夕陽西垂,殘陽如血。

喊殺聲、打鬥聲已經減弱了,高句麗的軍隊見勢不可逆,已經逐漸撤走逃遁了。

隋軍終於拿下了河灘,但是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

一日鏖戰,死屍盈野,初步估算,五到八倍於敵的傷亡。

高句麗戰死不足一萬,但隋軍至少傷亡超過五六萬人馬了,這只是第一戰,用血的代價和付出,換取的一個毫無意義的渡口。

五軍長官,於仲文、趙才、麥鐵杖、薛世雄、張瑾等人碰頭,都露出苦澀笑容,傷亡過大,比跟突厥作戰更殘酷。

接下來,諸位將軍都在下令,命人清理餘孽,打掃戰場,準備迎接隋煬帝明日登臨河灘。

渡過遼水,北面不足十里,就是巍峨的遼東城,等待隋軍的,還有更大的挑戰。

第六百三十九章 登門相見第五百二十九章 把市場搞活第九百六十四章 大破突厥第九百九十六章 玉石麻將第一千零八章 安民之策第四百六十五章 香衣留念第一百五十一章 戰略謀劃第一百七十五章 誘敵深入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追擊江東盟軍第一百八十三章 苦戰後的勝利第九百二十八章 接受降表第五百一十九章 不關風與月第二百五十一章 三才陣第八百一十八章 商議投誠第九百八十五章 一蓑煙雨任平生第五百二十六章 民以食爲天第一百六十六章 斬將第三百六十七章 月與燈依舊第八百三十七章 王世充乞降第九百三十四章 風雲將起第六百七十四章 消息驚人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進駐江都城第五百九十二章 調令第二百三十七章 草莽朋友第一百八十三章 苦戰後的勝利第三百零九章 一波又起第兩百零七章 朝議科舉第九百六十六章 勸誘部落首領第八百八十三章 駕馭羣臣第八十九章 逍遙一嘆第二百七十七章 沒人想你第八百六十一章 前後圍堵第二百零六章 小事化大第七百四十八章 抹黑李閥第三百八十六章 面聖第四百一十八章 下落不明第一百二十二章 蒲山公第二百六十三章 巡視地形第四百七十五章 猜疑起殺機第三十七章 斥候營第二百七十五章 金蟬脫殼第七百三十二章 夜潛甕城第二百一十七章 賞雪觀梅第二百四十六章 報國無門第七百六十九章 人心與軍心第四百三十九章 僕骨王部第三百六十一章 血染遼水第一百一十七章 歲尾第七百六十六章 李唐江山危第一千一十二章 荊門山要塞第五百一十一章 花燭夜第二百四十一章 平局收場第九十二章 少年無忌集結號(重要通知)第四百八十三章 三徵高句麗第六百四十六章 倒戈第四百一十三章 這個殺手不太冷第四十章 雖遠必誅第三百零一章 緩和矛盾第一千二十二章 水戰第二百九十五章 終止武鬥第三百一十章 楊族密謀第一千一十四章 賑災行第九百五十一章 修羅戰場第九百零九章 胸有成竹第九百章 布殺局第八百一十章 應對之策第八百六十七章 唐國朝局第九百一十九章 越陷越深第八百零二章 主動請纓第五百二十四章 羅府添丁第三百二十九章 薛芷箐第六百七十一章 乘勝追殺第二百零九章 好感破滅第五百九十四章 三妻典故第七百四十六章 大華危機第三百三十六章 逗着玩兒的第九百四十四章 幸不辱命第二百九十六章 班師回京第四百九十四章 強勢歸來第三十八章 傳授經驗第四章 既來之則安之第一百五十六章 帳內議事第五百五十六章 堅守防線第八百零八章 臨陣倒戈第七百一十章 圍堵玄霸第四百二十四章 太行山之旅第六百一十八章 奪城第五百九十八章 叛軍攔路第七百七十六章 觸景傷情第二百五十二章 調兵有策第三百九十七章 楊玄感起兵第四百四十五章 拔裡速對決第八百零七章 攻宜陽第六百一十四章 做說客第四百八十五章 北巡第一百六十五章 先鋒血戰第兩百零八章 行刺事件第九百二十七章 唐國降第四百五十五章 勾勒戰略
第六百三十九章 登門相見第五百二十九章 把市場搞活第九百六十四章 大破突厥第九百九十六章 玉石麻將第一千零八章 安民之策第四百六十五章 香衣留念第一百五十一章 戰略謀劃第一百七十五章 誘敵深入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追擊江東盟軍第一百八十三章 苦戰後的勝利第九百二十八章 接受降表第五百一十九章 不關風與月第二百五十一章 三才陣第八百一十八章 商議投誠第九百八十五章 一蓑煙雨任平生第五百二十六章 民以食爲天第一百六十六章 斬將第三百六十七章 月與燈依舊第八百三十七章 王世充乞降第九百三十四章 風雲將起第六百七十四章 消息驚人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進駐江都城第五百九十二章 調令第二百三十七章 草莽朋友第一百八十三章 苦戰後的勝利第三百零九章 一波又起第兩百零七章 朝議科舉第九百六十六章 勸誘部落首領第八百八十三章 駕馭羣臣第八十九章 逍遙一嘆第二百七十七章 沒人想你第八百六十一章 前後圍堵第二百零六章 小事化大第七百四十八章 抹黑李閥第三百八十六章 面聖第四百一十八章 下落不明第一百二十二章 蒲山公第二百六十三章 巡視地形第四百七十五章 猜疑起殺機第三十七章 斥候營第二百七十五章 金蟬脫殼第七百三十二章 夜潛甕城第二百一十七章 賞雪觀梅第二百四十六章 報國無門第七百六十九章 人心與軍心第四百三十九章 僕骨王部第三百六十一章 血染遼水第一百一十七章 歲尾第七百六十六章 李唐江山危第一千一十二章 荊門山要塞第五百一十一章 花燭夜第二百四十一章 平局收場第九十二章 少年無忌集結號(重要通知)第四百八十三章 三徵高句麗第六百四十六章 倒戈第四百一十三章 這個殺手不太冷第四十章 雖遠必誅第三百零一章 緩和矛盾第一千二十二章 水戰第二百九十五章 終止武鬥第三百一十章 楊族密謀第一千一十四章 賑災行第九百五十一章 修羅戰場第九百零九章 胸有成竹第九百章 布殺局第八百一十章 應對之策第八百六十七章 唐國朝局第九百一十九章 越陷越深第八百零二章 主動請纓第五百二十四章 羅府添丁第三百二十九章 薛芷箐第六百七十一章 乘勝追殺第二百零九章 好感破滅第五百九十四章 三妻典故第七百四十六章 大華危機第三百三十六章 逗着玩兒的第九百四十四章 幸不辱命第二百九十六章 班師回京第四百九十四章 強勢歸來第三十八章 傳授經驗第四章 既來之則安之第一百五十六章 帳內議事第五百五十六章 堅守防線第八百零八章 臨陣倒戈第七百一十章 圍堵玄霸第四百二十四章 太行山之旅第六百一十八章 奪城第五百九十八章 叛軍攔路第七百七十六章 觸景傷情第二百五十二章 調兵有策第三百九十七章 楊玄感起兵第四百四十五章 拔裡速對決第八百零七章 攻宜陽第六百一十四章 做說客第四百八十五章 北巡第一百六十五章 先鋒血戰第兩百零八章 行刺事件第九百二十七章 唐國降第四百五十五章 勾勒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