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 三徵高句麗

所以,這些近臣報喜不報憂,如果某一地方叛軍被剿滅,這種捷報的奏摺會及時傳到楊廣的龍案上,如果某地成片的爆發起義和民變,那奏摺就會石沉大海,使楊廣看不着,聽不到。

三月份過後,楊廣迫不及待地出兵,御駕親征,這次文武大臣照樣陪同,只留下民部尚書樊子蓋,輔佐越王楊侗受洛陽,汲取上次楊玄感叛亂,還留下將軍張瑾、武賁郎將陳棱鎮守在東都,防止再有貴族造反。

十萬禁衛軍和十萬驍果衛,先後出發,首尾相接,浩浩蕩蕩,兵甲鏘鏘,殺氣騰騰。

數萬的騎兵隊伍,奔騰起來,塵土飛揚,滾滾着如波濤一般,向前推進。

朝廷大軍抵達涿郡後,羅藝帶兵五萬加入,來到了漁陽郡,趕來這裡只有四路府兵,其它十五路仍在途中,這一等就是半個月,才勉強湊足了二十路府兵,但是人數都不足,而且兵甲不全,老弱皆有,許多都是進村落抓來的民丁充數,還有一些牢獄的罪犯,參差不齊。

這樣的混雜軍,比第一次,第二次討伐高句麗的正規軍,戰鬥力差了很多,而且軍心也不齊,都覺得這次要陣亡在遼東了,私下怨氣很大。

這次隨行大將軍有李景、周法尚、魚俱羅、來護兒、裴仁基、薛世雄、吐萬緒等,規模也比前兩次弱了不少。

原本預計九十萬兵力,實到數只有六十多萬人,出燕郡邊塞,開赴遼東戰場,猛攻第一道防線——遼水河灘!

這一戰隋軍投入了十萬精兵,河岸對面的兵力只有兩萬,戰鬥非常激烈,半個月後,防線告破,數十萬隋軍,再次進入了遼東,兵鋒遙指平壤城。

高句麗原本就是小國,前兩次對抗大隋,固然堅守下來,但是連年征戰,國力不足隋朝二十分之一,這幾年荒蕪了莊稼,戰死了不少壯丁,使得高句麗衰弱下來,已經不再是朝鮮島上三大國之首了。

平壤城的王宮內,一片愁雲慘淡,因爲隋國的進犯,使得王族和大臣貴族們,都臉色大變,他們切身體會到,國將不國,經不起大戰了。

雖然鷹派仍堅持寧爲玉碎不爲瓦全,但是更多的保守派和中立派,都不贊同繼續跟隋死磕到底。

乙支文德站出來分析道:“隋國皇帝楊廣,是個好大喜功之人,分裂了突厥,平定吐谷渾後,安撫了西域後,只有咱們高句麗沒有俯身稱臣,所以,他就心理偏激,執着入魔,非得征服我們這一個番邦,來青史留名,第一次,因爲太過輕敵,無功而返,第二次,因爲國內楊玄感叛亂,使得他們在即將成功的時候,倉皇退兵。”

“而這一次,來勢洶洶,號稱百萬,我們的軍力,不足五萬,眼下遼水戰線已經告破,我軍兵力不夠,無法逐一設卡,隋軍將一馬平川開赴平壤城下,這是一次死戰,高句麗很可能就此亡國,遭到屠戮,若要保住王族,使高句麗不遭受滅頂之災,只有一個辦法。”

“什麼辦法?”上到高句麗嬰陽王高元,下到各階品的官員,全都關注傾聽。

“那就是主動請降,表示臣服隋國,承認楊廣是聖可汗,並每年向隋朝廷上貢,跟西域、突厥一樣,只是名義上的稱臣,並不會解散這裡的朝廷建制,撤王號,稱公稱侯都可以,只要能讓楊廣面子上過得去,可能就會撤軍,我高句麗的危機也就解決了。”乙支文德一直是主戰派的代表人物,這一次,連他都這樣說,自然沒有人反對了。

“這能忽悠住楊廣嗎?”高元有些擔憂,難道主動表示投降,卻不解散軍隊,不交出政權,就能讓隋軍撤退嗎?這種口頭上的承認對方聖可汗,沒有實質性的表示,楊廣會相信嗎?

乙支文德神秘一笑道:“其實,楊廣和許多大臣估計也都不想來征討遼東,但是楊廣爲了聖可汗的名頭,爲了掩蓋他失敗兩次的面子,所以,他騎虎難下,必須要洗雪帝王恥辱;其餘大臣都是沒有辦法,勸諫不動,不來也得來,而且,我們並非完全沒有誠意,做必要的割捨,就行了。”

大臣們以爲他要割地賠款,其實乙支文德的意思,是將去年叛隋投奔高句麗的兵部侍郎斛斯政送還,作爲誠意,以楊廣好面子的性格,不戰而屈人之兵,也算給足面子。

高元猶豫片刻,半信半疑,把談判求和的事情交給了乙支文德,並讓自己的王弟高成隨行,代表高句麗的王族,如果能談攏自然好了,不必擔心城毀人死,國破家亡,剩下了的幾萬人,根本擋不住隋軍的猛攻。

此外,百濟和新羅虎視眈眈,已經在暗中聯合,要趁着高句麗虛弱不堪,前來討伐,搶奪地盤,他實在不想跟強大的隋國在這樣死磕下去了。

高成站出來,跟乙支文德並肩拱手,接下王命,共同負責議和之事,企圖止住楊廣的怒火,給高句麗留下一線生機。

第一百一十三章 不得不防第一百五十五章 出征北伐第九百二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三百六十二章 成功登岸第五百三十七章 安置難民第三百七十二章 招募驍果衛第二十五章 賣糧車隊第四百六十八章 天羅第四十七章 男兒膽氣第三百六十二章 成功登岸第九百七十章 團聚第三百二十六章 賽文會第二百一十五章 委派新任務第八章 父子間的秘密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斷了後路第一百九十一章 夜會佳人第六百零三章 走馬上任第五百九十三章 難捨難分第七百六十八章 心有餘力不足第五百五十二章 一場血戰第七百四十一章 公主被俘第四百二十七章 懷璧其罪第四百八十章 驚人言論第六百二十七章 唾手而得湟水城第七百一十一章 雪上加霜第五百七十九章 兵敗身亡第九十七章 相言甚歡第三百五十章 問罪第一百一十六章 煙雨樓第八十四章 那一抹低羞的風情第一百四十一章 不死不休第六百一十九章 遊說第一千零三十章 君臣同力第四百五十六章 周密計劃第七百七十章 劍指長安第九十二章 少年無忌第九百七十一章 關心第三百二十五章 元宵燈會第八百六十九章 佈局第一百零八章 落幕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運河第四百一十二章 劍譜下落第二百二十六章 遁世勢力第七百四十八章 抹黑李閥第三十四章 積累財富第七百五十六章 血腥鏖戰第八百四十八章 一敗塗地第一百六十章 正面掩殺第三百三十二章 平等觀念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會師請罪第四百三十二章 鍥而不捨第一百三十四章 風高天黑肅殺夜第兩百零三章 商女不知亡國恨第八十五章 畫舫聽琴第四百五十四章 擦身子第八百八十六章 落寞的鐵娘子第二百四十九章 練兵有道第六百五十章 佔七郡第二百五十一章 三才陣第四百二十五章 補天閣傳人第四百八十四章 不戰而勝第四百四十三章 大器晚成第一千一十九章 美食爭議第八百二十二章 皇子誕生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斷了後路第六百五十三章 招賢納士第五十章 鐵甲鏘鏘雄威壯第一百四十六章 登基爲帝第五章 廟堂之爭第九百一十一章 食物與肉第三百六十三章 鏖戰遼東城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回洛陽第四百四十一章 塞上曲第七百一十二章 奪關第兩百零三章 商女不知亡國恨第九百一十三章 熟悉的身影第八百二十三章 羅英第五百二十七章 相親相愛一家人第四百零二章 從容而退第一千零四章 君臣坦誠第八百四十八章 一敗塗地第八百零五章 敘話第八百一十三章 圍困東都第五百五十四章 勝局已定第四十二章 伏擊第一千一十八章 殺豬菜第一百九十五章 早朝會第四百零二章 從容而退第八百八十二章 治國朝令的探討第九十章 暗流不止第三百二十九章 薛芷箐第九百九十九章 拿下峽州城第二百二十二章 造東都第三百一十一章 有緣的故人第八百八十二章 治國朝令的探討第八百三十八章 安撫東都第九百六十八章 捷報入宮第二百九十六章 班師回京第五百八十二章 圖謀楊隋第八百四十一章 後宮秘事
第一百一十三章 不得不防第一百五十五章 出征北伐第九百二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三百六十二章 成功登岸第五百三十七章 安置難民第三百七十二章 招募驍果衛第二十五章 賣糧車隊第四百六十八章 天羅第四十七章 男兒膽氣第三百六十二章 成功登岸第九百七十章 團聚第三百二十六章 賽文會第二百一十五章 委派新任務第八章 父子間的秘密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斷了後路第一百九十一章 夜會佳人第六百零三章 走馬上任第五百九十三章 難捨難分第七百六十八章 心有餘力不足第五百五十二章 一場血戰第七百四十一章 公主被俘第四百二十七章 懷璧其罪第四百八十章 驚人言論第六百二十七章 唾手而得湟水城第七百一十一章 雪上加霜第五百七十九章 兵敗身亡第九十七章 相言甚歡第三百五十章 問罪第一百一十六章 煙雨樓第八十四章 那一抹低羞的風情第一百四十一章 不死不休第六百一十九章 遊說第一千零三十章 君臣同力第四百五十六章 周密計劃第七百七十章 劍指長安第九十二章 少年無忌第九百七十一章 關心第三百二十五章 元宵燈會第八百六十九章 佈局第一百零八章 落幕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運河第四百一十二章 劍譜下落第二百二十六章 遁世勢力第七百四十八章 抹黑李閥第三十四章 積累財富第七百五十六章 血腥鏖戰第八百四十八章 一敗塗地第一百六十章 正面掩殺第三百三十二章 平等觀念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會師請罪第四百三十二章 鍥而不捨第一百三十四章 風高天黑肅殺夜第兩百零三章 商女不知亡國恨第八十五章 畫舫聽琴第四百五十四章 擦身子第八百八十六章 落寞的鐵娘子第二百四十九章 練兵有道第六百五十章 佔七郡第二百五十一章 三才陣第四百二十五章 補天閣傳人第四百八十四章 不戰而勝第四百四十三章 大器晚成第一千一十九章 美食爭議第八百二十二章 皇子誕生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斷了後路第六百五十三章 招賢納士第五十章 鐵甲鏘鏘雄威壯第一百四十六章 登基爲帝第五章 廟堂之爭第九百一十一章 食物與肉第三百六十三章 鏖戰遼東城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回洛陽第四百四十一章 塞上曲第七百一十二章 奪關第兩百零三章 商女不知亡國恨第九百一十三章 熟悉的身影第八百二十三章 羅英第五百二十七章 相親相愛一家人第四百零二章 從容而退第一千零四章 君臣坦誠第八百四十八章 一敗塗地第八百零五章 敘話第八百一十三章 圍困東都第五百五十四章 勝局已定第四十二章 伏擊第一千一十八章 殺豬菜第一百九十五章 早朝會第四百零二章 從容而退第八百八十二章 治國朝令的探討第九十章 暗流不止第三百二十九章 薛芷箐第九百九十九章 拿下峽州城第二百二十二章 造東都第三百一十一章 有緣的故人第八百八十二章 治國朝令的探討第八百三十八章 安撫東都第九百六十八章 捷報入宮第二百九十六章 班師回京第五百八十二章 圖謀楊隋第八百四十一章 後宮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