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 借勢殺人

楊廣坐在行宮帳內,高高在上,黃金寬椅,威嚴大氣,他坐在那,散發九五至尊之的氣勢,不怒自威,所有將領、文官,全都寒蟬若驚。

沒有人知道隋煬帝在想什麼,猜不透,在這種身邊爲官,是最累的。

不過,現在所有人都明白,楊廣很生氣,後果很嚴重,都保持緘默,不敢都說話了。

“二十萬的兵力,都覆滅了?”

“回、回陛下,還剩下,五六萬人,陸續還有歸來的散兵。”宇文述說的比實際數字要誇大了一些,否則,他擔心受到責罰更加嚴重。

“前一日,你不是還派人向朕稟告,已經七戰七捷嗎,怎麼轉眼之間,就大敗了?”

“臣等由於一日接連大勝,放鬆了警惕,加上將士們太睏乏,這一夜睡的太死了,又孤軍深入,才被高句麗軍有機可乘,都怪微臣,立功心切,想替陛下分憂,恨不得馬上攻克平壤城,如果在五戰五勝的時候,就及時放棄追擊,安營紮寨,讓將士們休整一番,就不會有此敗仗了,微臣糊塗,沒有信那句老話,欲速而不達,太心急了,微臣知罪,請陛下責罰。”

宇文述並沒有辯駁和硬撐,而是直接請罪、認錯,還炫耀了一下自己的功勞,七戰七勝,使將士們太睏乏了,纔會着了道兒。

什麼欲速而不達,什麼立功心切,爲陛下分憂,都是狗屁的託辭和藉口。

“噗哧!”羅昭雲在一旁笑了一聲,趕緊閉嘴,假裝憋住了。

楊廣對宇文述有特別的依賴和信任,因爲這個人很會做人做事,而且事事不是以大局爲重,也不是以社稷爲主,但卻是以隋煬帝爲核心,只要贏得楊廣歡心,宇文述就會去做,不管是否傷天害理,還是對江山是否有壞處。

任何領導對這樣忠心拍馬的人,都很難抗拒,所以,在宇文述自己陳詞請罪之後,楊廣心中的怒氣反而消減不少,有了臺階可下,就想大事化小,放過他一馬了。

這時候,羅昭雲的一笑,讓隋煬帝皺起眉頭,側目問:“羅將軍,此際前線失利,你爲何發笑?”

羅昭雲站出來,氣宇軒昂,如今他羽翼豐滿,隋朝將亂,他心中對朝廷的敬畏,對宇文述的隱忍,已經不需要可以去維持了。

他大大方方站出來,拱手道:“啓稟陛下,微臣聽宇文將軍的說辭,感到可笑,又爲死去的那些將士感到不值,死得不明不白,甚至沒有任何意義。”

宇文述聽完,心中咯噔一下,知道羅昭雲要趁機對他落井下石了。

“此話怎講?”楊廣的語氣轉冷,似乎對羅昭雲的突然發難,有些不悅。

但羅昭雲假裝不識,已經對隋煬帝徹底死心,知道他的王朝,即將要崩潰了,這個人也無藥可救,所以,忠君之心早就淡化,也沒想要挽救他什麼,只知道自己有仇報仇的時候到了。

“啓稟陛下,這次高句麗一方,明顯就是疲兵之計,故作不敵,試想我等與高句麗作戰,哪次不是浴血傷亡,艱難攻克,宇文述領兵,在第一次激戰不足一個時辰,就輕易攻克河灘,隨後七戰七捷,這怎麼可能是高句麗的真正實力?”

“只要是一個冷靜的主帥,就會考慮是否爲敵軍的殲擊,可是宇文將軍眼裡只看到立功,把陛下戒驕戒躁,不可輕易速戰的話當成了耳邊風,輕敵之後,落入敵軍圈套,纔有此大敗,二十萬大軍,一夜之間,損失重大,只剩下不足四萬人。”

“那麼多年輕的士卒,大隋健兒,埋骨荒野,慘不忍睹,試問身爲主帥者,難道不該負責嗎?不重罰,如何讓死者安息,讓活着的將士們歸心?”

羅昭雲說得鏗鏘有力,字字誅心,令人聽完肺腑,熱血悲憤,不少將領都在點頭,覺得很有道理,哪怕跟宇文述關係較近的司馬德湛、段達等人,也不敢輕易站出來幫腔了。

楊廣聽完,臉色又青又白,既有些不滿羅成落井下石,突然發難,又有些痛恨宇文述不爭氣,造成如此大的損失,不重罰,難以安軍心了。

“那你覺得,當如何定罪?”

羅昭雲當即道:“按軍閥處置,立斬訣,謝罪天下,安撫軍心!”

他說完之後,行宮內文武官員百人,全都倒吸一口涼氣,看向羅昭雲的目光,有了變化。

他們想不到這個羅成,關鍵時候,就這樣狠,不反抗則已,一反抗就是制政敵於死地。

衆所周知,羅家得罪過獨孤家,宇文述不待見羅成,自從十四歲的羅成入京以來,宇文述和獨孤家的人,不止一次下套,幾次差點坑害了羅成,但是後者一直在隱忍,避禍,不敢硬碰硬,想不到這一次,竟然雷霆出手,借勢殺人,要制宇文述於死地。

不過,不少官員醒悟,因爲現在的羅成,跟六五年前不同了,他已經成長起來,成爲大隋軍中的後起之秀,中流砥柱,殺出赫赫威名,擁有很大的影響力。

同時,他的父親羅藝也被一路提拔,這次剛被定爲北平郡的總管,實力暴漲,地方有北平王之稱,雖未封王,但擁兵之衆,經營日久,卻也等若異性藩王了。

而宇文述、獨孤峰等人的勢力,都在關隴和長安,在行軍途中,他們影響勢微,隨行官員中,也沒有多少宇文家、獨孤家的人,所以,羅昭雲發難之後,並沒有幾個大臣站出來爲宇文述辯解求情了。

“陛下,臣雖失利,卻也是要爲大隋開疆拓土,爲陛下分憂,絕無私心,這次不斷勝利,也斬殺不少高句麗軍馬,至於最後失敗,非臣一人之罪,而且罪不至死啊,請陛下開恩。”宇文述現在知道,即便反咬羅昭雲一口,也沒有用,跟他辯解也是多餘,主要還是套交情,讓楊廣念及舊情,他的命才能保住。

與此同時,於仲文、王仁恭,衛玄等人也站出來,跪地求情,聲稱絕對不知是計,因爲當時大戰艱苦,乘勝追擊也深諳帶兵之道,怪也怪高句麗的人太過奸詐狡猾,勝敗也是兵家常事。

宇文鴻、獨孤殤、司馬德湛、段達等人趁機都站出來求情。

“請陛下念在宇文將軍勞苦功高、鞍前馬後的份上,饒了死罪!”

這時候蘇威也站出來道:“陛下,宇文將軍雖有大罪,卻罪不至死,請陛下開恩。”

虞世基站出來道:“大戰之前,斬了一位行軍統帥,實乃大忌,請陛下開恩。”

裴蘊也出來求情道:“不如給宇文將軍一個機會,戴罪立功,將功贖過吧。”

第五百零一章 堅守孤城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大華時代週刊第一千零三章 任用欽差大臣第五百七十四章 各施計謀第五百零五章 朝會賜婚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運河第五百一十九章 不關風與月第三百八十二章 肉飛仙第二百九十七章 久別歸長安第三百七十三章 根基已固第五百九十六章 惦記糧倉第八百二十三章 羅英第四十四章 大軍北進第一千一十一章 交代措施第一百七十六章 反襲殺第八百七十三章 殺身成仁第二百四十六章 報國無門第八百九十三章 複雜的心態第四百一十四章 兵敗垂成第一千零八章 安民之策第六百一十九章 遊說第八百六十九章 佈局第八百四十八章 一敗塗地第二百九十六章 班師回京第七百九十八章 先破朱陽城第三百四十五章 搜尋證人第八百五十二章 保持警惕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渡江做說客第二百八十三章 少女朦朧總是詩第八百六十四章 留下的價值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運河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各有謀算第一百五十五章 出征北伐第三百七十九章 勢如破竹第二百三十八章 酒樓切磋第二百九十一章 篝火晚會第四百零七章 落崖第三百四十八章 各揣心思第八百一十九章 虎牢在手第五百二十二章 風雪歸途第一千零七十章 奪城第三十三章 萍水相逢第八百一十八章 商議投誠第三百四十八章 各揣心思第一百二十四章 花市燈如晝第五百二十七章 相親相愛一家人第三百六十六章 失利的陰影第三百七十八章 有備而來第九百六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七百二十章 招安李密第六百五十八章 西涼滅第一百零三章 小郡主第三百六十二章 成功登岸第五百三十三章 各自發展第一百八十七章 家的愜意第三百八十七章 疲敵之計第四百一十七章 擊殺強敵第七百七十章 劍指長安第五十五章 突厥上鉤第八百零五章 敘話第三百五十六章 二十四軍勢如虹第一百四十一章 不死不休第六百一十七章 接連拔城第三十六章 從軍行第一百零五章 化蝶舞姿第二百三十章 豆蔻年華第八百零三章 陣前投誠第六章 蟄伏隱忍第一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七百七十八章 朝會爭論第二百五十五章 太子歸西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朝議(上)第九百三十四章 風雲將起第一千二十二章 水戰第二百八十五章 設西海郡第三百五十一章 善惡終有報第五百一十九章 不關風與月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大華時代週刊第六百二十五章 振奮士氣第四百三十三章 三敗俱傷第九百一十九章 越陷越深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強國富民之路第三十章 廢立太子第八百三十一章 夏軍迎戰第五百九十二章 調令第五百九十六章 惦記糧倉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違反軍令第二百二十五章 意外收穫第九百一十一章 食物與肉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淮南局勢第四百六十六章 謀計第六百三十二章 撥亂反正第三百九十章 圍城平壤第三十五章 西北烽煙起第二百八十章 冠武侯第七百八十九章 宣傳力度第三百九十六章 秘密安排第二百八十八章 西域來拜第四百二十章 株連甚廣第八百零一章 上兵伐謀
第五百零一章 堅守孤城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大華時代週刊第一千零三章 任用欽差大臣第五百七十四章 各施計謀第五百零五章 朝會賜婚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運河第五百一十九章 不關風與月第三百八十二章 肉飛仙第二百九十七章 久別歸長安第三百七十三章 根基已固第五百九十六章 惦記糧倉第八百二十三章 羅英第四十四章 大軍北進第一千一十一章 交代措施第一百七十六章 反襲殺第八百七十三章 殺身成仁第二百四十六章 報國無門第八百九十三章 複雜的心態第四百一十四章 兵敗垂成第一千零八章 安民之策第六百一十九章 遊說第八百六十九章 佈局第八百四十八章 一敗塗地第二百九十六章 班師回京第七百九十八章 先破朱陽城第三百四十五章 搜尋證人第八百五十二章 保持警惕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渡江做說客第二百八十三章 少女朦朧總是詩第八百六十四章 留下的價值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運河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各有謀算第一百五十五章 出征北伐第三百七十九章 勢如破竹第二百三十八章 酒樓切磋第二百九十一章 篝火晚會第四百零七章 落崖第三百四十八章 各揣心思第八百一十九章 虎牢在手第五百二十二章 風雪歸途第一千零七十章 奪城第三十三章 萍水相逢第八百一十八章 商議投誠第三百四十八章 各揣心思第一百二十四章 花市燈如晝第五百二十七章 相親相愛一家人第三百六十六章 失利的陰影第三百七十八章 有備而來第九百六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七百二十章 招安李密第六百五十八章 西涼滅第一百零三章 小郡主第三百六十二章 成功登岸第五百三十三章 各自發展第一百八十七章 家的愜意第三百八十七章 疲敵之計第四百一十七章 擊殺強敵第七百七十章 劍指長安第五十五章 突厥上鉤第八百零五章 敘話第三百五十六章 二十四軍勢如虹第一百四十一章 不死不休第六百一十七章 接連拔城第三十六章 從軍行第一百零五章 化蝶舞姿第二百三十章 豆蔻年華第八百零三章 陣前投誠第六章 蟄伏隱忍第一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七百七十八章 朝會爭論第二百五十五章 太子歸西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朝議(上)第九百三十四章 風雲將起第一千二十二章 水戰第二百八十五章 設西海郡第三百五十一章 善惡終有報第五百一十九章 不關風與月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大華時代週刊第六百二十五章 振奮士氣第四百三十三章 三敗俱傷第九百一十九章 越陷越深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強國富民之路第三十章 廢立太子第八百三十一章 夏軍迎戰第五百九十二章 調令第五百九十六章 惦記糧倉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違反軍令第二百二十五章 意外收穫第九百一十一章 食物與肉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淮南局勢第四百六十六章 謀計第六百三十二章 撥亂反正第三百九十章 圍城平壤第三十五章 西北烽煙起第二百八十章 冠武侯第七百八十九章 宣傳力度第三百九十六章 秘密安排第二百八十八章 西域來拜第四百二十章 株連甚廣第八百零一章 上兵伐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