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不戰而勝

隋軍兵臨遼東城下,數十萬大軍,把這裡圍住,乙支文德、高成帶了一萬人馬早一步過來支援,但是隋軍尚未攻城,高句麗就派出使節,去了大隋陣營內送去消息,高句麗要臣服隋國,不再稱王,請罪議和。

楊廣的行轅面向遼東城而立,重兵把守,壕溝、拒馬、荊棘等,應有盡有,戒備森嚴。

高句麗使節穿過層層軍陣,被幾道關卡搜身,確定沒有攜帶任何武器,也不精通武藝後,才放行過去,擔心他來個圖窮匕首現,刺殺當今聖上。

楊廣在大帳內,接見了這位中年使節,得知了高句麗王的意圖後,愣住了,他本以爲這次也要鏖戰到底,攻克平壤城,徹底消滅這個小國,卻想不到剛開戰不久,高句麗王就派人求和了。

“陛下,當心是詭計!”宇文述提醒,當初他就是中計落敗,葬送了二十萬大軍,損失重大,回來差點被軍法處置。

“誰負責前來議和,高句麗王嗎?”

那位使節名爲呼延俞,是高句麗一位外交使臣,此時恭敬道:“我王已經重病在身,這次前來投誠議降的長官,是宰相乙支文德,以及七珠親王高成,都是我高句麗全力與身份,最高的臣子了,足以代表我王。”

楊廣一聽,微微點頭,他也聽聞過這兩人,乙支文德允文允武,是高句麗中流砥柱,而高成是高元同父異母的王弟,高元無子,未來他有可能繼承王位者,這兩人前來談判,可見其誠意了。

“你們要舉國投降嗎?”

呼延俞彎身道:“我高句麗原本就是小國,當初冒着天威,抵抗大隋,其實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擔心大隋要吞併我們,趕盡殺絕,後來才意識到,大隋乃是禮儀之邦,中原文化源遠流長,征服了西域諸國、草原突厥等,他們作爲了大隋的附庸國,卻仍能保留種族,富裕生活,陛下如聖可汗,一視同仁,待各族親如一家,我王悔恨沒有早日歸屬,才導致生靈塗炭,這一次,力排非論,說服所有官員和將領,願意歸順大隋,止干戈,罷戰火,高句麗王自願獻出國土,成爲大隋的遼東郡,只做遼東郡王,不再用高句麗的名字,同時,每年向大隋進貢,並割地賠償隋軍損失,交出一些從隋國逃亡遼東的一些叛臣!”

這些話,都是乙支文德提前跟他說的,要擺足微躬屈膝的低姿態,給足大隋皇帝的面子,這樣纔好進行談判。

果然,楊廣聽了這番話後,幾乎達到了他此行出兵的目的,征服遼東,開疆拓土,使高句麗臣服聽話。

現下高句麗使節這般話說出來,比楊廣想的還要有誠意,棄用高句麗名,改爲遼東郡王,每年朝貢,不再對抗,還交出叛臣,把他誇讚爲聖可汗等,讓他真正舒心了不少。

虞世基、裴蘊、宇文述、蘇威、裴矩、封德彝文官們,以及李景、周法尚、來護兒、衛文升等武將,聽到使節的一番言論,都有些意外,若是對方所言爲真,那麼不戰而屈人之兵,他們不必在遼東繼續廝殺下去,大多數人都心中暗自慶幸。

只有少數好戰者,要以此爲沙場立功,加官封爵的好機會,所以不想就這樣接受議和。

“啓奏陛下,我們需要看到白紙黑字,還有高句麗王印,由他們的議和代表親自說出,並且簽字畫押,真正生效,才能相信。”裴矩是大隋外交家,對這方面深有經驗,所以提出建議。

“有道理!”楊廣點頭,神色微動,倘若乙支文德、高成親自到來,俯首稱臣,獻出遼東城,放隋軍入城,那纔有誠意。

於是,楊廣要求使節回去傳話,要議和,陛下真心誠意,打開遼東城,撤出軍隊,並且讓乙支文德、親王高成,親自過來遞交請降書,簽字畫押,蓋上一國王印纔可以,並且要把投降之事寫成檄文,然後張貼高句麗境內,衆所周知,從此依附大隋,那纔可以接受。

呼延俞應承下來,告辭出營,回遼東城內傳話。

兩日後,遼東城竟然真的開啓了城門,數千衛士手無寸鐵,脫掉盔甲,出了城門,同時,高成、乙支文德帶人出城,求見大隋皇帝,談議和細節和條款。

楊廣第一次徵遼東時候,就抱這個目的,不讓大軍自私主戰,一切聽他指揮,而且遇到高句麗軍投降,不得濫殺,要全部接納,彰顯他聖可汗的胸懷,卻導致貽誤戰機,損失慘重。

但兩次征戰失敗後,楊廣憋了一肚子火,這回本要徹底消滅高句麗,但是被對方使節的一番話說下來,心中恨意消除不少,若能這樣就征服高氏番邦王朝,使得納入大隋版圖,設立遼東郡,那麼他御駕親征的戰略目標也算實現了,不必非得死戰倒地,把對方趕盡殺絕,那樣會影響西域、突厥、吐谷渾人,離心離德,對聖可汗懷有意見。

“我王願俯首稱臣,從此歸順隋國,不再以一國之王自居,每年朝貢,永世和好……”高成說了一番話,使楊廣聽了很受用。

楊廣頓了頓,朗聲道:“高元既然痛改前非,悔不當初,認識到了自己的決策錯誤,曾使得遼東生靈塗炭,血流成河,的確有大罪。不過而今痛定思痛,願意歸附我大隋,過去的罪過,就不過多追究。朕封高元爲遼東郡王,算是我大隋朝廷的一位異姓王,遼東一帶,割讓給我隋疆,遼東城以東,過鴨綠江,仍歸高句麗人擁有土地,要與百濟、新羅和平共處,日後聽候大隋的差遣……”

乙支文德、高成心中想什麼,隋臣們誰也不清楚,不過,此刻卻異口同聲地答應下來,由虞世基所在中書省擬定停戰降隋的條約,高成取出了王印,楊廣拿着玉璽,相互蓋了印記,使條約正式生效。

隋軍接手了遼東城,從此這裡成爲隋國在東北的一個郡,高句麗人則撤回鴨綠江以東,並交出了斛斯政等大隋叛臣,楊廣得償所願,了結心病,執念也就消除,對遼東其它事沒有了那麼熱衷,下達撤軍的命令,各地徵調而來的府兵士卒們得知消息,自然大喜過望,歡呼無比。

第三次征討高句麗,雷聲大,雨點小,就這樣落下帷幕,楊廣保全了顏面,自欺欺人般完成了開疆拓土,離開了遼東。

第八百四十章 嫂皇后第六百四十五章 借力打力第七十章 宴上比鬥第六百二十二章 發兵土樓山第七百三十章 武鬥不如牀鬥第八百零五章 敘話第八百七十四章 斬玄霸第四百零九章 尷尬相處第四百六十四章 心軟了第五百六十四章 驅狼逐虎第六百一十四章 做說客第三百三十二章 平等觀念第九百六十六章 勸誘部落首領第五百六十一章 戰蘇烈第五百二十七章 相親相愛一家人第七十八章 登臨羅府第二百六十五章 審問第六百九十三章 諡號煬第九百四十八章 大戰前夕的平靜第五百五十四章 勝局已定第一百二十九章 閒談第五百七十八章 被擒第七十七章 算計未成第三百零八章 兌現承諾第八百四十章 嫂皇后第九百零六章 踏青第一百一十七章 歲尾第九百六十九章 班師回朝第十二章 廝殺第四百九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五十二章 調兵有策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重振軍心第六十章 犒賞三軍第六百章 血拼滎陽第六章 蟄伏隱忍第九百五十五章 滋擾敵營第一百三十八章 仁壽宮變 中第二百零四章 相逢恨晚第八百一十四章 開科取士第三百五十八章 兵臨遼水第六百一十四章 做說客第六百九十三章 諡號煬第六百七十六章 唐王政權第八百三十八章 安撫東都第三百六十八章 威武第九百零三章 晉陽鏖戰第六百七十二章 吐蕃議和第一百五十六章 帳內議事第二百四十四章 坐胯抱丹第四百四十六章 出手救場第九百零四章 江湖夜話第三百一十九章 文人宴請第一千零三十章 君臣同力第一千二十二章 水戰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江淮軍的擔憂第二百七十七章 沒人想你第一百一十六章 煙雨樓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夜的殺戮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將功贖過第二百三十九章 不敵第七百六十一章 局勢各不同第六百一十六章 策反第七百九十六章 浴中四美第五百二十章 學術探討第兩百零八章 行刺事件第七百三十六章 推卸責任第二十五章 賣糧車隊第八十四章 那一抹低羞的風情第三百七十四章 北齊遺族第九百九十五章 圍城用計第七百三十章 武鬥不如牀鬥第一百二十七章 殺機四伏第八百章 諸侯反應第三百三十八章 亂局將啓第八百章 諸侯反應第八百一十章 應對之策第四百七十二章 趁機陷害第一千零四十章 不得不退第三十五章 西北烽煙起第四百二十五章 補天閣傳人第三十八章 傳授經驗第四百二十九章 半路截殺第八十八章 人比黃花瘦第七百四十三章 公主病得治第一百四十八章 低武層次第五百一十七章 才女往事第一百三十九章 仁壽宮變 下第三百一十四章 高句麗第一百零六章 逍遙遊第一百六十八章 各有盤算第四百七十章 審帳目第六十三章 東宮率衛第八百七十三章 殺身成仁第八百五十章 雄關漫漫,堅厚如鐵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夜的殺戮第十四章 新的生活第五百六十一章 戰蘇烈第五百八十一章 驚天下第七百九十四章 西域使節團第二十章 矛盾激化
第八百四十章 嫂皇后第六百四十五章 借力打力第七十章 宴上比鬥第六百二十二章 發兵土樓山第七百三十章 武鬥不如牀鬥第八百零五章 敘話第八百七十四章 斬玄霸第四百零九章 尷尬相處第四百六十四章 心軟了第五百六十四章 驅狼逐虎第六百一十四章 做說客第三百三十二章 平等觀念第九百六十六章 勸誘部落首領第五百六十一章 戰蘇烈第五百二十七章 相親相愛一家人第七十八章 登臨羅府第二百六十五章 審問第六百九十三章 諡號煬第九百四十八章 大戰前夕的平靜第五百五十四章 勝局已定第一百二十九章 閒談第五百七十八章 被擒第七十七章 算計未成第三百零八章 兌現承諾第八百四十章 嫂皇后第九百零六章 踏青第一百一十七章 歲尾第九百六十九章 班師回朝第十二章 廝殺第四百九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五十二章 調兵有策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重振軍心第六十章 犒賞三軍第六百章 血拼滎陽第六章 蟄伏隱忍第九百五十五章 滋擾敵營第一百三十八章 仁壽宮變 中第二百零四章 相逢恨晚第八百一十四章 開科取士第三百五十八章 兵臨遼水第六百一十四章 做說客第六百九十三章 諡號煬第六百七十六章 唐王政權第八百三十八章 安撫東都第三百六十八章 威武第九百零三章 晉陽鏖戰第六百七十二章 吐蕃議和第一百五十六章 帳內議事第二百四十四章 坐胯抱丹第四百四十六章 出手救場第九百零四章 江湖夜話第三百一十九章 文人宴請第一千零三十章 君臣同力第一千二十二章 水戰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江淮軍的擔憂第二百七十七章 沒人想你第一百一十六章 煙雨樓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夜的殺戮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將功贖過第二百三十九章 不敵第七百六十一章 局勢各不同第六百一十六章 策反第七百九十六章 浴中四美第五百二十章 學術探討第兩百零八章 行刺事件第七百三十六章 推卸責任第二十五章 賣糧車隊第八十四章 那一抹低羞的風情第三百七十四章 北齊遺族第九百九十五章 圍城用計第七百三十章 武鬥不如牀鬥第一百二十七章 殺機四伏第八百章 諸侯反應第三百三十八章 亂局將啓第八百章 諸侯反應第八百一十章 應對之策第四百七十二章 趁機陷害第一千零四十章 不得不退第三十五章 西北烽煙起第四百二十五章 補天閣傳人第三十八章 傳授經驗第四百二十九章 半路截殺第八十八章 人比黃花瘦第七百四十三章 公主病得治第一百四十八章 低武層次第五百一十七章 才女往事第一百三十九章 仁壽宮變 下第三百一十四章 高句麗第一百零六章 逍遙遊第一百六十八章 各有盤算第四百七十章 審帳目第六十三章 東宮率衛第八百七十三章 殺身成仁第八百五十章 雄關漫漫,堅厚如鐵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夜的殺戮第十四章 新的生活第五百六十一章 戰蘇烈第五百八十一章 驚天下第七百九十四章 西域使節團第二十章 矛盾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