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八章 河北雄

竇建德回了中軍大營,要審一個人,那就是景城的戶曹張玄素,官職並不大,正值壯年,前些日子攻克了景城,準備殺掉一些當地一些惡名官吏,來給百姓出氣,但這位張玄素被捆綁推出來後,卻被城內一千多人苦求放掉。

他感到不解,於是派人打聽,才得知這是一位務實的清官,很爲當地百姓着想,所以當地人在集體訴求,不要殺張玄素。

隋末亂世,人命賤如螻蟻,許多起義軍表面上打着“官逼民反”的旗幟,喊着“拯救黎民”的口號,真殺起老百姓來卻毫不手軟,比如山東義軍首領張金稱,史載他“比諸賊尤殘暴,所過民無孑遺”,自稱迦樓羅王的朱粲更是以人肉爲軍糧,號稱“食之美者,寧過於人肉乎!但令他國有人,我何所慮?”

那些所謂的農民起義軍首領,殺人如麻,破壞地方,草菅人命,作惡比朝廷軍隊多得多。

雖然許多朝代到了末期,往往社會矛盾尖銳,官場黑暗,遇上昏君弄臣,導致民不聊生,苛政猛於虎,但並非是某一個人、或是朝廷、軍隊的做的壞事,而是整個王朝發展到一定階段,自身變得腐朽,土地兼併、官場腐敗、貴族特權化、大災荒等等各種元素才導致王朝崩潰,即便如此,軍隊也要比這些叛軍盜匪有原則性。

相較之下,在北方這些義軍首領中,只有竇建德做法可圈可點,雖然他是寒門出身,卻不像其它義軍首領那樣,見到讀書人和隋朝官吏就殺無赦,他不僅對普通民衆鮮有劫掠,連對生擒的隋朝官吏都以禮相待。

半個月前,河間守將王琮與竇建德對壘多時,直至糧盡才被迫投降。因竇建德在和王琮對峙攻城期間,士兵傷亡慘重,其部署遂要求活烹王琮報仇,竇建德卻力排衆議,親解王琮之縛,並下令無論誰與王琮有仇,都不得加害,留位己用。

揮師北上的沿途之中,竇建德對俘虜的隋朝官員一律釋放,任憑他們去留,甚至還發給路費派兵護送,這種手腕,更顯竇建德之高明,隨着聲譽鵲起,河北士人百姓都把他的統轄區域當成了投奔目標。

竇建德回到答應,張玄素穿戴整齊,一身儒生士子服飾,眉清目秀,很有書卷氣。

“雖然我竇建德是粗人一個,但向來敬佩讀書人,如今天下大亂,並非我要造反,實在是隋朝廷昏君無道,天下百姓都要反他,我若不站出來,百姓會有更大的傷亡,被各地亂軍傷害無辜,這種亂世,只有能者,梟雄人物,才能護住一方百姓,你是讀書人,豈能只能死理,只聽書中的片面道義,而無視天下百姓的疾苦和訴求呢?”竇建德坐下後,對着帳內站立的張玄素,說着肺腑之言。

宋正本也是精通諸子經緯之術的士子,在旁開口道:“墨子曰:‘義,志以天下爲芬’,所謂大義,就是立志把天下的事作爲自己分內的事,以解救天下爲己任,這纔是讀書人的大義。荀子曰:先義而後利者榮。竇將軍就是在廣施仁義,然後爲百姓、爲周圍的將士爭取利,這是值得榮耀的事。張先生年紀輕輕,有務實才學,切不可自誤,當學良禽擇木而棲。” ωwш☢ тt kдn☢ ¢ o

張玄素搖頭道:“古人曾言:‘公家之利,知無不爲,忠也。’讀書之人,當有氣節,知有所爲,有所不爲也。我身爲隋臣,食君之祿,就該對得起身上的官服,吃過的皇糧,越是朝廷危機時刻,越不能背叛。我與宋先生不同,與諸位皆不同,你們沒有做過隋臣,充其量都是地方縣令曾徵募用的小吏,不算朝廷任命的官員,所以,你們可以叛國謀反,對抗朝廷,但是我卻不能。”

竇建德嘆道:“人人好公,則天下太平;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隋朝落得如此下場,就是因爲昏君殘暴,好大喜功,窮奢極欲;官僚腐敗,弄臣當道,瞞上欺下;已經無藥可救了,唯有志之士,才能深明大義,以猛藥去痾,還一個朗朗乾坤。”

張玄素沉默下來,雖然心中有些佩服竇建德、宋正本等人,但是他身爲讀書人,深信儒家忠君之道,所以,寧死不會變節。

竇建德見他執意如此,擺擺手,讓人將張玄素待下去,話不投機,等以後在勸吧。

張玄素一拱手,雖然不願意加入河北軍任職,但是也有些感激對方不殺之恩,轉身出了大帳。

………

河北軍大營轅門外。

兩萬精兵已經抽調出來,用於襲擊大清河對岸的隋軍後方大營,其中有五千騎兵,一萬名甲士,五千弓箭手,每個人帶足七天的糧草,輕裝上陣,快速行軍,從上游繞過防線,大概需要三四天時間。

蘇定方作爲這支偷襲軍隊的主將,明顯得到了破格提拔,從偏將擢升亞將,年紀輕輕,卻如此實權職務,非常少見。

所以蘇定方很看重這次襲擊的任務,也想擊敗隋軍,打破羅成的神話。

原本蘇定方就是將門之後,少年學藝,熱血方剛,心高氣傲,自然不服人,在他少年時候,就整日聽聞羅成的傳聞,被他師傅、父親拿出來比較,作爲他的榜樣,讓他煩不勝煩,心中叛逆的性格,縱使蘇定方渴望有一天跟羅成正面一戰,打破神話。

此次機會難得,蘇定方覺得一旦破了河堤防線,大破隋軍,很可能就要跟羅成較量了。

“定方,此行奔襲,兇險萬分,切忌不可大意,定要審時度勢,偷襲得手!”竇紅線含情脈脈第盯着蘇定方,口中溫柔叮囑。

蘇定方牽住竇紅線的玉手,豪氣凌雲道:“放心吧,紅線,這次我第一次執行這等重要任務,一定會倍加小心,不會讓你和竇將軍失望的,別說羅成不在前線,就是他來了,我也不懼,照樣敢去偷襲他的營盤,哼,天下人怕他羅成,我卻不怕,有機會定要跟他戰上一番,掂量一下他是否浪得虛名!”

第七百七十三章 入主西京第三百一十章 楊族密謀第七百一十九章 喜憂各不同第四百六十五章 香衣留念第五十一章 唯有戰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秦出兵第四百九十一章 外族之禍第九百五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三百五十九章 河灘之戰 上第八十九章 逍遙一嘆第八百一十二章 巡視學院第四百一十九章 英雄末路第一千零七章 水患無情第八百一十九章 虎牢在手第四百五十六章 周密計劃第八百一十章 應對之策第一千一十五章 發明不斷第六百九十一章 野心暴漲第五百零六章 春風一笑樓第四百二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六百七十二章 吐蕃議和第三十八章 傳授經驗第九百三十四章 風雲將起第八百九十五章 情何以堪第一千零三十章 君臣同力第七百四十九章 鐵馬鏗鏘對華來第八百一十九章 虎牢在手第二百四十一章 平局收場第五百七十一章 桃花林下少女心第十八章 猜忌日重第二百七十三章 協議生效第六百零三章 走馬上任第九百七十二章 強求不得第七百八十章 大華新律第二百零四章 相逢恨晚第八百五十九章 御駕親臨城下第八百二十五章 氣吞山河出函谷第四百三十六章 同枕而眠第七百四十三章 公主病得治第四十六章 發現敵情第十一章 遇襲第八百六十三章 談何回頭路第九百八十七章 科舉新制第一百三十二章 過隘口第三百四十六章 話離別第七百九十二章 青霜伊人歸第一百七十八章 節節勝利第四百五十五章 勾勒戰略第八百七十四章 斬玄霸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鏖戰第七百六十八章 心有餘力不足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火攻之計第六十六章 美人帳下猶歌舞第五百九十三章 難捨難分第七百六十八章 心有餘力不足第一章 重生在隋第九百一十八章 莫待無花空折枝第一百五十七章 練兵第二百九十七章 久別歸長安第一千零五章 裴宅小聚謀廟堂第七百九十四章 西域使節團第四百四十四章 鐵勒盟會第七百五十章 備戰狀態第四百零七章 落崖第三百八十八章 驟然夜襲第六百三十九章 登門相見第五百二十五章 軍權與民政第二百五十六章 餘波第一百九十六章 坐以論道第四百三十五章 聰慧的塔格第五百零二章 突厥撤兵第九百六十四章 大破突厥第二十二章 野心勃勃第五百八十八章 晉陽起兵第七百七十章 劍指長安第七十六章 逛東坊市第六十六章 美人帳下猶歌舞第九百六十三章 阻擊不斷第八百五十二章 堅壁清野第三百三十五章 才女的請求第二十四章 守歲第九十一章 拜臨長孫府第九百五十三章 慘烈之戰第八百八十一章 謀劃突厥第七百六十九章 人心與軍心第四百九十二章 胸有退敵策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一波三折第三百七十七章 二次伐遼東第三百六十五 舉步維艱第六百八十三章 私情第二十章 矛盾激化第三百二十九章 薛芷箐第七百五十章 備戰狀態第三百四十四章 橫掃第八百二十章 李唐謀劃第三百五十二章 誠心以對第四百九十一章 外族之禍第六百八十八章 驚人辛秘第二百三十九章 不敵第九百七十三章 道出實情
第七百七十三章 入主西京第三百一十章 楊族密謀第七百一十九章 喜憂各不同第四百六十五章 香衣留念第五十一章 唯有戰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秦出兵第四百九十一章 外族之禍第九百五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三百五十九章 河灘之戰 上第八十九章 逍遙一嘆第八百一十二章 巡視學院第四百一十九章 英雄末路第一千零七章 水患無情第八百一十九章 虎牢在手第四百五十六章 周密計劃第八百一十章 應對之策第一千一十五章 發明不斷第六百九十一章 野心暴漲第五百零六章 春風一笑樓第四百二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六百七十二章 吐蕃議和第三十八章 傳授經驗第九百三十四章 風雲將起第八百九十五章 情何以堪第一千零三十章 君臣同力第七百四十九章 鐵馬鏗鏘對華來第八百一十九章 虎牢在手第二百四十一章 平局收場第五百七十一章 桃花林下少女心第十八章 猜忌日重第二百七十三章 協議生效第六百零三章 走馬上任第九百七十二章 強求不得第七百八十章 大華新律第二百零四章 相逢恨晚第八百五十九章 御駕親臨城下第八百二十五章 氣吞山河出函谷第四百三十六章 同枕而眠第七百四十三章 公主病得治第四十六章 發現敵情第十一章 遇襲第八百六十三章 談何回頭路第九百八十七章 科舉新制第一百三十二章 過隘口第三百四十六章 話離別第七百九十二章 青霜伊人歸第一百七十八章 節節勝利第四百五十五章 勾勒戰略第八百七十四章 斬玄霸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鏖戰第七百六十八章 心有餘力不足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火攻之計第六十六章 美人帳下猶歌舞第五百九十三章 難捨難分第七百六十八章 心有餘力不足第一章 重生在隋第九百一十八章 莫待無花空折枝第一百五十七章 練兵第二百九十七章 久別歸長安第一千零五章 裴宅小聚謀廟堂第七百九十四章 西域使節團第四百四十四章 鐵勒盟會第七百五十章 備戰狀態第四百零七章 落崖第三百八十八章 驟然夜襲第六百三十九章 登門相見第五百二十五章 軍權與民政第二百五十六章 餘波第一百九十六章 坐以論道第四百三十五章 聰慧的塔格第五百零二章 突厥撤兵第九百六十四章 大破突厥第二十二章 野心勃勃第五百八十八章 晉陽起兵第七百七十章 劍指長安第七十六章 逛東坊市第六十六章 美人帳下猶歌舞第九百六十三章 阻擊不斷第八百五十二章 堅壁清野第三百三十五章 才女的請求第二十四章 守歲第九十一章 拜臨長孫府第九百五十三章 慘烈之戰第八百八十一章 謀劃突厥第七百六十九章 人心與軍心第四百九十二章 胸有退敵策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一波三折第三百七十七章 二次伐遼東第三百六十五 舉步維艱第六百八十三章 私情第二十章 矛盾激化第三百二十九章 薛芷箐第七百五十章 備戰狀態第三百四十四章 橫掃第八百二十章 李唐謀劃第三百五十二章 誠心以對第四百九十一章 外族之禍第六百八十八章 驚人辛秘第二百三十九章 不敵第九百七十三章 道出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