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章 大華新律

數日後,在一次朝會上,宣政院的幾位宰相,在朝堂開始公佈大華新策和律令格式,既是向皇帝稟告構思,也是向羣臣宣佈進程。

辛公義邁出行列高聲道:“啓稟陛下,臣與諸位大夫已將國法《大華新律》制定完工,在隋朝《開皇律》的基礎上,借鑑隋、北周、北魏時期律法從中創新改制,取其宜於時者,作律十章上百條,分別爲盜、賊、殺、囚、捕、雜、具、戶、興等十篇章,每篇各有十條、數十條令、格,有法可依,穩定關中秩序!”

羅昭雲點頭道:“律法本就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國泰民安,用得不好激起民憤,所以制定過程中當從各方面考慮,不知要爲貧民百姓着想,可要考慮到商人、貴族等各個階層,總之本着一視同仁,貴族犯法與庶民同罪,法律就是維護大衆的利益,針對一些頑固不化的人,就需要用刑法來約束,儒法與律法並不衝突,結合起來還會相得益彰。”

衆人聽了這幾句,不管文武將官都覺得通俗易懂,以前賢者討論仁政和法政不休,也沒有得出個完整答案,想不到陛下幾句話,就點中了精髓,怎麼想都覺得不算錯。

貴族犯法與庶民同罪,何等嚴格的平等觀,在場文謀武將不僅打心底佩服起來。

“臣明白。”辛公義退下,要繼續完善。

這時候,長孫無忌站出來接着道:“啓奏陛下,臣與各位大夫又擬定了《回故田宅令》《輕徭薄賦制》《興農工商法》等,請陛下過目!”說着從錦袍長袖中取出幾個奏本,都是文案。

自有大內侍衛上前從長孫無忌手中接過摺子,遞送到陛下的桌前。

羅昭雲接過奏本,翻開《回故田宅令》的文案,裡面秘密麻麻的小楷字體,眉頭一皺道:“長孫愛卿,不妨在此解釋一番,讓朕與衆卿先有個大致瞭解,等朕回去再仔細研究、批奏。”

長孫無忌一拱手,便道:“這回故田宅令,就是針對流亡在外的人員而頒,自從隋煬帝楊廣開鑿運河,修建東都,征戰遼東,動輒百萬人衆,項目不斷,征戰不止,使得百姓流離失所,紛紛逃難,後來各地義軍遍起,羣雄割據,烽火徵兵,諸王爭奪地盤等,又加重了百姓的顛沛流離的生活,人口銳減,經濟調敝,原本大城的地方,由於百姓散亡,人口只剩下十之三四,很多村莊更是幾乎滅絕人跡,老百姓家無餘糧、生活困苦。”

“此條令便是要各地流散人員返回原籍,恢復他們的身份,歸還他們原有的天地和房屋,並且派出地方官吏好好安置,重新登記戶口在冊,曉諭他們盡興生產,不對窮苦百姓歧視,還要按人口重新規劃土地,對從軍者按功勞大小、爵位高低分給相應土地和住宅,隨行遷移的百姓將有優待安置等。”

這一條令對穩定百姓人心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所謂“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只有真正抓住民心,得到百姓擁護,那麼才能站住腳,把關中發展成爲誰也不能撼動的根據地。

羅昭雲眼睛一亮,雖然自己比長孫無忌、溫彥博、高孝基等人多出兩千多年的見識,但是畢竟自己那是課本學來的,而他們的知識很多無疑是自己思考出來的,要是自己和歷史天才人物土生土長生活在一個時代,自己那是肯定比不上長孫無忌!

聽到這些細緻的條令,羅昭雲臉上露出興奮之情,繼續追問道:“那輕徭薄賦制,肯定是減輕徭役,降低賦稅了,不知你們又是如何起草的文案?”

長孫無忌回道:“徭役與賦稅是國家經濟來源,沒有徭役,就沒有軍隊保家衛國,防禦邊界,鎮壓暴丁,築長城、修運河、建東都等大型工程都離不開徭役勞工,而賦稅是基礎,通過徵集稅收,可以給官員將士放俸祿,整個國家的一切調動都離不開國庫開支,這賦稅就是最主要的來源。”

“頒佈條令中規定,男子二十歲至五十歲是服徭役年齡,每人每年在本郡或本縣服徭役一個月成爲更卒,親自服役者稱爲踐更,不去服役出錢二千錢代役者稱爲更賦,每人一生服兵役兩年,在地方上服役稱爲正卒,一年守衛京師或邊疆稱爲戍卒,嚴格控制地方濫徵和私自稅收,所有地區全部統一,凡是跟陛下進入西北、關中征戰的士卒,將免去徭役終身。”

長孫無忌不徐不疾,將賦稅方式和條款、統一貨幣、鼓勵農耕、放寬工商業限制等,要下令“開關樑、馳山澤之禁”,爲私人工商業的展更加創造了條件,提出“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起所欲”如此不但能振興工商業,也間接促進農業的展。

不過對商賈也有些等級限制,比如商賈不得穿戴絲綢、不得佩戴兵器、不得做官爲吏,買饑民爲奴婢要無償釋放等,限制他們有錢便胡作非爲。

羅昭雲聽着眼光越來越亮,心想這長孫無忌、杜如晦等人不愧是經濟與政治奇才啊,能在歷史上赫赫有名,果然有真才實學。

雖然當初自己跟他談的時候,只是把自己的一些大致思想跟他們幾人說了,長孫無忌、杜如晦認真記下來,然後回去延伸,根據目前時代背景,製造出許多可執行的條令,一部分借鑑大隋,一部分是他和杜如晦等人新創出來。

有他們幾人輔佐,朝政算是初步穩定了,接下來軍事、科技方面,該是自己放手腳的時候了。

長孫無忌說了大半個時辰,有些口乾舌燥了,杜如晦站出來接着補充,繼續往下說,聽得羣臣情緒高漲,他們雖然不懂經濟、律法等,但是也能聽出政策的新穎和完善,比之前大隋律法要齊全,有法可依,不會再混亂不堪了。

朝會從早開到正午,幾個人宣政院大臣輪番講話,暢所欲言,解釋新政條款,讓羣臣聽得清楚、明白。

最後羅昭雲做總結道:“律法再完善,也需要人的執行,我大華立法後,絕不會朝令夕改,肆意破壞,以朕爲首,約束皇族、貴族,爾等約束家族,不可踐踏刑法、律法,利用貴族權力胡作非爲,否則,傳到朕的耳朵裡,削職查辦。好好回去約束子嗣、後人,決不能以貴族身份欺壓百姓,否則,國法無情!”

“遵旨!”羣臣高呼應諾,心中都感覺到一個欣欣向榮,生機勃勃的新王朝正式崛起了。

第七百八十四章 李靖班師歸第二十一章 奪嫡謀事第八百四十二章 仗劍去復仇第一百五十七章 練兵第七百七十二章 夜奪長安城第六百九十九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一百零五章 化蝶舞姿第五百九十八章 叛軍攔路第三百八十四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九百一十三章 熟悉的身影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一條鞭法第八百九十六章 殺念消除第六百九十四章 天下震驚第六百九十二章 江都宮變第五百五十九章 黃雀在後第二十四章 守歲第八百九十五章 情何以堪第七百六十八章 心有餘力不足第五十五章 突厥上鉤第七百二十二章 各揣算計第一章 重生在隋第三百七十八章 有備而來第一千零四章 君臣坦誠第四百六十八章 天羅第一百三十七章 仁壽宮變 上第一百零五章 化蝶舞姿第二百一十一章 公主駕到第六百三十二章 撥亂反正第五百五十九章 黃雀在後第九百四十三章 破胡虜第四百五十三章 紅拂女的經驗第三百零八章 兌現承諾第一百五十九章 上兵伐謀第七百二十一章 巾幗俏公主第八百五十六章 絕戶計的實施第三百七十一章 被迫棄城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心謀算第八百二十六章 解圍成皋第二百九十四章 少年戰神第一千零七十章 奪城第九百五十五章 滋擾敵營第四十六章 發現敵情第五十六章 苦戰堅守第三百一十一章 有緣的故人第二百七十六章 接收伏俟城第七百一十二章 奪關第二百九十六章 班師回京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軍匯合第九百三十二章 捷報第五百二十六章 民以食爲天第十九章 政鬥漩渦第一千一十九章 美食爭議第五百九十三章 難捨難分第四百八十九章 雄關破第三百零四章 新添美婢第五百五十六章 堅守防線第一百五十八章 陣前搦戰第一千零五章 裴宅小聚謀廟堂第七章 識破第三百一十八章 歲歲年年人不同第一百八十一章 馳騁疆場第二百七十四章 鬥嘴冤家第六十八章 吟詩一首第六百一十三章 議出兵第三百四十七章 榮歸故里第七十七章 算計未成第三百一十四章 高句麗第七百五十九章 兩虎相爭必一傷第七百五十一章 大軍壓境第一百三十八章 仁壽宮變 中第三百八十六章 面聖第三百七十八章 有備而來第六百五十六章 兵臨姑臧第九百四十三章 破胡虜第九百三十三章 朝議第五百八十三章 美人計第三百七十一章 被迫棄城第九百五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八百三十五章 一代梟雄隕第一千二十二章 水戰第五百八十章 投奔幽州第一百二十四章 花市燈如晝第一百九十八章 美人蕭後第四百五十七章 回中原第五百九十五章 長孫玲瓏心第五十一章 唯有戰第二百六十章 征討吐谷渾第一百六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七百零三章 北返第三百九十九章 攻洛陽第九十二章 少年無忌第九百三十章 求情開恩第八十七章 曲詞之難第七百三十六章 推卸責任第五百一十八章 對飲小酌第七百六十六章 李唐江山危第四百一十一章 不容樂觀第六百一十八章 奪城第一百五十六章 帳內議事第一千零一章 天災人禍
第七百八十四章 李靖班師歸第二十一章 奪嫡謀事第八百四十二章 仗劍去復仇第一百五十七章 練兵第七百七十二章 夜奪長安城第六百九十九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一百零五章 化蝶舞姿第五百九十八章 叛軍攔路第三百八十四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九百一十三章 熟悉的身影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一條鞭法第八百九十六章 殺念消除第六百九十四章 天下震驚第六百九十二章 江都宮變第五百五十九章 黃雀在後第二十四章 守歲第八百九十五章 情何以堪第七百六十八章 心有餘力不足第五十五章 突厥上鉤第七百二十二章 各揣算計第一章 重生在隋第三百七十八章 有備而來第一千零四章 君臣坦誠第四百六十八章 天羅第一百三十七章 仁壽宮變 上第一百零五章 化蝶舞姿第二百一十一章 公主駕到第六百三十二章 撥亂反正第五百五十九章 黃雀在後第九百四十三章 破胡虜第四百五十三章 紅拂女的經驗第三百零八章 兌現承諾第一百五十九章 上兵伐謀第七百二十一章 巾幗俏公主第八百五十六章 絕戶計的實施第三百七十一章 被迫棄城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心謀算第八百二十六章 解圍成皋第二百九十四章 少年戰神第一千零七十章 奪城第九百五十五章 滋擾敵營第四十六章 發現敵情第五十六章 苦戰堅守第三百一十一章 有緣的故人第二百七十六章 接收伏俟城第七百一十二章 奪關第二百九十六章 班師回京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軍匯合第九百三十二章 捷報第五百二十六章 民以食爲天第十九章 政鬥漩渦第一千一十九章 美食爭議第五百九十三章 難捨難分第四百八十九章 雄關破第三百零四章 新添美婢第五百五十六章 堅守防線第一百五十八章 陣前搦戰第一千零五章 裴宅小聚謀廟堂第七章 識破第三百一十八章 歲歲年年人不同第一百八十一章 馳騁疆場第二百七十四章 鬥嘴冤家第六十八章 吟詩一首第六百一十三章 議出兵第三百四十七章 榮歸故里第七十七章 算計未成第三百一十四章 高句麗第七百五十九章 兩虎相爭必一傷第七百五十一章 大軍壓境第一百三十八章 仁壽宮變 中第三百八十六章 面聖第三百七十八章 有備而來第六百五十六章 兵臨姑臧第九百四十三章 破胡虜第九百三十三章 朝議第五百八十三章 美人計第三百七十一章 被迫棄城第九百五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八百三十五章 一代梟雄隕第一千二十二章 水戰第五百八十章 投奔幽州第一百二十四章 花市燈如晝第一百九十八章 美人蕭後第四百五十七章 回中原第五百九十五章 長孫玲瓏心第五十一章 唯有戰第二百六十章 征討吐谷渾第一百六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七百零三章 北返第三百九十九章 攻洛陽第九十二章 少年無忌第九百三十章 求情開恩第八十七章 曲詞之難第七百三十六章 推卸責任第五百一十八章 對飲小酌第七百六十六章 李唐江山危第四百一十一章 不容樂觀第六百一十八章 奪城第一百五十六章 帳內議事第一千零一章 天災人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