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守歲

除夕晚,繁星浩瀚,朦朧的星光灑在地上的白雪,折射出一面水銀般的光芒。

莊院內的侍衛和家丁奴僕都沒有睡,在守歲,度過除夕夜,辭舊歲迎接春節。

羅昭雲和沐荷都很興奮地離開屋子,到院子里弄了一個火堆,一邊烤火看星,一邊等着最後的跨年歲的時刻。

下午喝了一些米酒,二人臉頰還有些紅潤,被火堆的火一烤,更顯得臉色紅彤彤的光澤閃爍。

沐荷穿的上襦下裙都是碧水綠色,一件狹窄短小的棉襖夾衣,裙繡石榴花,足蹬一雙小靴,皆剪裁精巧合體,顯得纖腰細細,嬌小美麗的胸脯也顯得凸鼓了些,這使得少女原本秀麗清純的容貌中憑添了些許柔媚。

經過這數個月的習武識字,讀書學禮,小沐荷整個人的氣質完全不同了,不再是當初婢女時候的頭腦簡單、四肢發達,詩經漢賦讀多了,女子多愁善感的柔情被激發,增添了幾分大家閨秀氣韻。

“馬上又要長一歲了。”羅昭雲輕輕一嘆,來到隋朝已經十個月了,從開始幾個月的如履薄冰,到眼下暫時無憂,只要再給自己幾年的時間,十四五歲就能自保了。

古代少年立事早,十四五歲的少女成家做人婦的很常見,不論是貴族的大家閨秀、千金小姐,還是黎民百姓家的姑娘女子,屢見不鮮。

在正史中,也可以看到許多十四五歲的少年男兒記載,已經參軍上了戰場,縱橫鐵血,殺人如麻,建功立業,成爲健將了。

羅昭雲有時候在想,自己如果有機會,也要去疆場走一番,看一看冷兵器時代,戰爭的場面究竟是如何殘酷無情,讓人血脈噴張。

沐荷的表情充滿的欣喜,嘴角不時撅起,露出一個美麗的弧度,十分可愛。

“在想什麼呢,似笑非笑的?”羅昭雲轉首,隨意問了一句。

沐荷有些不好意思地笑道:“婢子從沒有想過,還能過上這樣愜意的生活,阿郎沒有把我當奴僕看待,還讓我讀書識字,習武練劍,平時還跟着馮管事學着打理府邸的事宜,如何算賬,使用盤珠子,這幾個月,婢子感覺好充實,就好像不再是以前的自己了。”

羅昭雲點點頭,能理解她此時的小心思,當一個人有了知識,思維就會潛移默化地改變,從舊的自己基礎上蛻變,變成新的自己了,雖然這個人表面看上去似乎沒有變,其實內秀、視野、思維、氣質、言談舉止、精神狀態等等都已經變化了,甚至能影響一個人的心靈。

讀書學知識的重要性,從古自今,都是頭等大事,一個民族若沒有愛讀書的習慣,沒有向上的思維、禮法和凝聚力,離着衰落和消亡也不遠了。

羅昭雲微微一笑道:“知識改變命運,一點都不假,現在你的變化,還只是開始,以後沐荷會更加優秀和出色,一點不比那些貴族門閥的千金嬌女遜色。”

沐荷聞言,不自禁地笑了,對着羅昭雲真誠道:“阿郎,謝謝你,這一切,都是你給我的,婢子會用今後的一輩子,來報答,只要阿郎你不嫌棄我沒用就行。”

羅昭雲聽着她說的鄭重其事,有些感觸,其實他之所以這樣重點栽培沐荷,把她一點也不當僕人婢女來看待,一方面是因爲沐荷曾經無微不至地照顧他,不顧危險每次爲他試毒嘗飯等等,讓他感激不盡,想要回報一些當初的恩情。

另一方面,他沒有什麼親信,沐荷算是自己信得過的人,所以想把她培養起來,以後替他打點更多的產業,因爲羅昭雲不會甘於困在這個邊疆偏僻的莊院,也不會一直甘做一位小財主,他有着男兒夢想,但是不論今後去投軍,還是投奔諸侯,參與歷史中,他都要爲自己留好退路。

故此,羅昭雲最近一直考慮,自己是否利用大隋最後的一段太平日子,十幾年的時間,可以弄些小發明創造來牟利,打造自己的財團和龐大的產業呢?

比如釀高度酒,開設一些酒樓來賺錢,或是開製作工坊,造機械鐘錶、牙刷、玻璃等,發展商行,積累財富。

在隋代,文帝採取勸課農桑、輕徭薄賦的政策,所以鹽池酒坊都是開放經營,山林菏澤方面的封禁也不嚴,門閥勢力、地方郡縣望族等等,都趁機派人經商,爲家族積累財產,物資豐富,市場流動加快,推動了大隋經濟的迅速發展。

當然,整個社會的百姓,大致分爲士農工商四類,自秦漢以來,不免對工、商有歧視,他們通常不得入仕,隋文帝統一後,在開皇十六年六月,更頒制詔予以明文規定:“制工商不得仕進”,但是許多豪門經營生意,都不是明着打着家族旗號,自墜‘賢名’和身份,而是挑選家族一些不喜讀書學武的庶子、旁宗子弟,讓他們這羣人暗中經商,發展財力。

“阿郎,你在想什麼呢?”沐荷見羅昭雲怔怔發呆,忍不住開口詢問。

羅昭雲回過神來,淡淡一笑,剛纔所想那些,只是一時的靈機,真要付出行動,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

首先他要有可信的心腹和人手,懂得經商,能暗中輔助他,而羅昭雲則隱居幕後;其次,需要有商機,由於現在勢單力薄,財產有限,經不起折騰,周圍的良田和果園等所產的利潤,除去當下軍士和僕人酬勞的開銷等等,積累也不是很多,需要另走僻徑,能打開市場的暴利商品,這些方面都要解決。

“沒什麼,沐荷,你的名字是誰起的,知道自己姓氏嗎?”

沐荷神色有些暗淡,搖頭說:“婢子的名,是柳夫人起的,小時後在家裡,只是被阿爹阿孃叫桑妞,因爲阿孃是種桑的能手,鄉下許多女孩子都沒有名字,也不知家裡的姓,我剛剛懂事不久,只知道那時關中地區大旱,赤地千里,又起蝗蟲,莊稼本來就枯死了,又被蝗蟲啃個精光。

“很快,存糧吃完了,根本無法撐到來年開春,甚至冬天都要被餓死,於是,關中小縣的人口向東流亡,一路上,哀鴻處處,人多相食,死者枕籍於路,後來,阿爹得病死在途中,我兩個弟弟也都風寒死了,阿孃實在無法,就丟下了我在荒山嶺下,去找地方改嫁了,我餓了幾天,暈倒在一個山林前,被柳夫人的車輛經過才救下了,取了沐荷的名字……”

沐荷說完這些,眼眶有淚珠打轉,被火光一照,閃爍着晶瑩的光。

羅昭雲的心輕輕一顫,凝視着她的目光,嘴脣翕動了幾下,安慰說道:“都過去了,以後這裡就是你的家,我就是你的親人了。”

沐荷身子輕顫,長長地吁了口氣,幽幽地:“謝謝你,阿郎,完全沒有把我當成僕人,甚至當成了親人,只要你以後不趕我走,婢子一直就跟着你了。”

“呵呵,那你以後不嫁人了?”羅昭雲笑着問。

沐荷被問這樣女兒家的心事,頓時臉頰暈紅,羞答答地搖頭道:“婢子身份低微,不想着嫁人了,只要能在你府上當個執事,能替你打理莊院,出一份力就滿足了。”

羅昭雲心中沒有把她當婢女看待,甚至有一些親情因素,當成了小妹妹,沉思一下,開口道:“不如,你就姓寧吧,取天下安寧的意思,守歲之後,就是新一年,你就叫寧沐荷了,,不再是什麼桑妞,日後我有許多事,需要你出力。”

“寧沐荷?”小妮子眼神一亮,微微點頭,笑靨如花道:“成,從此我就姓寧了,總算有了姓氏。”

羅昭雲經過思忖,覺得以後用‘寧澤宇’這個名字,從邊塞之地悄然崛起,鋪開商行,積攢財富,僞造一個身份出來,而他真身卻隱藏幕後,也算暗中積攢一份力量,他對着沐荷道:“過幾年,我會託人爲你更換一份戶籍,就是懷戎縣人士吧,我們從這裡成長起來,開啓新的人生。”

第七百零九章 唐軍窘境第七十四章 知辱而後勇第四百七十三章 規模壯大第三十七章 斥候營第十七章 刺搶之術第四百九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抹柔情第二十九章 權謀之術第五百九十三章 難捨難分第一百一十二章 紅顏知己第四百四十七章 化解兵變第一百六十五章 先鋒血戰第一百二十章 又是一年辭舊歲第八百章 諸侯反應第一百七十三章 撤軍第七百九十四章 西域使節團第四十八章 神武飛揚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各有謀算第二百三十七章 草莽朋友第九十五章 見伊人第八百八十四章 竇女復仇計劃第七百二十二章 各揣算計第九百七十章 團聚第二百一十九章 建都詔書第三百一十四章 高句麗第五百三十六章 河北軍第一百零九章 幽州來人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新型織布機第一百二十七章 殺機四伏第二百三十五章 早有擇取第一百六十一章 首戰告捷第六百三十三章 西北七豪族第一百七十一章 苦差事第三百六十三章 鏖戰遼東城第三百二十一章 綿裡藏針第十一章 遇襲第八百一十七章 密會虎牢關第二百一十章 無可奈何第四百六十四章 心軟了第九百零三章 晉陽鏖戰第九百八十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四百零一章 計中計第九百零九章 胸有成竹第九百零八章 突厥來犯第六百四十三章 忽悠第四百零二章 從容而退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惡少被治第一百零五章 化蝶舞姿第九百五十一章 修羅戰場第五百一十九章 不關風與月第四百九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六百六十五章 出征吐蕃第二百六十七章 驚險一場第八百一十一章 內政與科舉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渡江做說客第四百九十一章 外族之禍第六百二十九章 打造陌刀第一百零四章 開幕了第七百一十六章 與唐交鋒第九百八十六章 表明心跡第二百五十七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一百二十三章 紅拂侍女第四百零一章 計中計第二百八十八章 西域來拜第二十二章 野心勃勃第七百二十五章 定策伐岐山第四百六十二章 沉重打擊第五百四十八章 救危安民心第二百七十六章 接收伏俟城第四百四十六章 出手救場第一千一十九章 美食爭議第五百一十五章 下江南第七百三十五章 蠱惑人心第六百二十八章 禍從口出第五百零七章 南陳遺族第九百三十四章 風雲將起第一千一十六章 黑豬養大了第六百七十章 西北軍的強勢第一百四十九章 漢王反第六百零六章 退位讓賢第八百零一章 上兵伐謀第四百九十二章 胸有退敵策第四百三十八章 瓦崗豪傑第五百五十八章 河北雄第九百八十六章 表明心跡第五百七十九章 兵敗身亡第三百六十一章 血染遼水第三百六十七章 撤軍之亂第九百六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四百四十五章 拔裡速對決第九百四十九章 不屑交談第三百六十八章 威武第二百二十四章 結識遊俠兒第七百一十四章 唐政不穩第八百二十一章 夏國反應第四百八十章 驚人言論第八十六章 逍遙隨風第三百四十一章 家族興衰第四百五十八章 潛在對手第三百零四章 新添美婢
第七百零九章 唐軍窘境第七十四章 知辱而後勇第四百七十三章 規模壯大第三十七章 斥候營第十七章 刺搶之術第四百九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抹柔情第二十九章 權謀之術第五百九十三章 難捨難分第一百一十二章 紅顏知己第四百四十七章 化解兵變第一百六十五章 先鋒血戰第一百二十章 又是一年辭舊歲第八百章 諸侯反應第一百七十三章 撤軍第七百九十四章 西域使節團第四十八章 神武飛揚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各有謀算第二百三十七章 草莽朋友第九十五章 見伊人第八百八十四章 竇女復仇計劃第七百二十二章 各揣算計第九百七十章 團聚第二百一十九章 建都詔書第三百一十四章 高句麗第五百三十六章 河北軍第一百零九章 幽州來人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新型織布機第一百二十七章 殺機四伏第二百三十五章 早有擇取第一百六十一章 首戰告捷第六百三十三章 西北七豪族第一百七十一章 苦差事第三百六十三章 鏖戰遼東城第三百二十一章 綿裡藏針第十一章 遇襲第八百一十七章 密會虎牢關第二百一十章 無可奈何第四百六十四章 心軟了第九百零三章 晉陽鏖戰第九百八十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四百零一章 計中計第九百零九章 胸有成竹第九百零八章 突厥來犯第六百四十三章 忽悠第四百零二章 從容而退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惡少被治第一百零五章 化蝶舞姿第九百五十一章 修羅戰場第五百一十九章 不關風與月第四百九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六百六十五章 出征吐蕃第二百六十七章 驚險一場第八百一十一章 內政與科舉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渡江做說客第四百九十一章 外族之禍第六百二十九章 打造陌刀第一百零四章 開幕了第七百一十六章 與唐交鋒第九百八十六章 表明心跡第二百五十七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一百二十三章 紅拂侍女第四百零一章 計中計第二百八十八章 西域來拜第二十二章 野心勃勃第七百二十五章 定策伐岐山第四百六十二章 沉重打擊第五百四十八章 救危安民心第二百七十六章 接收伏俟城第四百四十六章 出手救場第一千一十九章 美食爭議第五百一十五章 下江南第七百三十五章 蠱惑人心第六百二十八章 禍從口出第五百零七章 南陳遺族第九百三十四章 風雲將起第一千一十六章 黑豬養大了第六百七十章 西北軍的強勢第一百四十九章 漢王反第六百零六章 退位讓賢第八百零一章 上兵伐謀第四百九十二章 胸有退敵策第四百三十八章 瓦崗豪傑第五百五十八章 河北雄第九百八十六章 表明心跡第五百七十九章 兵敗身亡第三百六十一章 血染遼水第三百六十七章 撤軍之亂第九百六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四百四十五章 拔裡速對決第九百四十九章 不屑交談第三百六十八章 威武第二百二十四章 結識遊俠兒第七百一十四章 唐政不穩第八百二十一章 夏國反應第四百八十章 驚人言論第八十六章 逍遙隨風第三百四十一章 家族興衰第四百五十八章 潛在對手第三百零四章 新添美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