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章 黨爭之兆

散朝之後,已接近晌午,這種三日一次的大朝會結束,文武大臣們若無緊急公幹要務,便可以不必再去所屬司衙執勤,能夠返回家中休息。

大臣們穿着官服魚貫而出,三五成羣,有談有論邊走邊說,還有的小聲嘀咕着。

當出了金水橋,離開了皇宮,一些關係近的大臣就走在一起,要相互邀約,到自家中入宴,順便聊聊公務,或談論時政。

“柳大人且慢!”獨孤繼洵走過來,笑呵呵來到跟前,

柳懷恩是太僕寺的少卿,堂兄柳述可是前朝駙馬,而且曾得文帝寵信,成爲僕射、黃門侍郎,在中樞部門很有權勢,因此河東柳閥的勢力在隋文帝末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點,隨後柳述與元巖等人擁立太子楊勇,企圖兵變謀反,最後失敗了。在楊廣登基之後,在大業年間對柳閥、元閥都進行了打壓,所以勢力被削弱很多,但是根基很大,一些旁族並沒有受到剷除,在大業末期一些人繼續進入了朝堂擔任三四品官爵職位。

他客氣詢問:“獨孤大人,喊柳某有甚事?”

獨孤繼洵微微一笑,壓低聲音道:“好久沒有聚在一起小酌了,不如到寒舍,咱們與裴大人、竇大人,柴大人等一起坐坐。”

柳懷恩點頭,他和獨孤繼洵等人,私下走的很近,都屬於門閥勢力,但已經沒落,所以急於抱團取暖,如果他們這些人不團結在一起,覺得在朝廷上的地位會越來越低,最後家族難有影響力了,那就真的衰敗下去。

尤其是今天科舉新制公佈,一旦通過中書省、門下省複議,基本就要發放各地,開始執行,到時候寒門士子陸續中舉,成爲進士,那可就要衝擊門閥貴族階層的利益了。

這個時候,是該聚一聚,形成一個利益團體,對寒門進行擠壓和阻擊。很可能,大多出身勳貴和門閥的官員,都會很在意此事,回去也會尋找對策了。

“嗯,有些日子沒聚了,是該暢飲一番了。”柳懷恩捋着鬍鬚笑着回答,彼此眼神一碰,對明白對方的深意。

與此同時,裴雍、竇善嘉、柴德榮等人湊過來,打了招呼,然後紛紛走向自家乘坐的轎子,沿着同一方向而去。

另一方面,姚思廉、陸德明、薛收等人,也湊在一起,相約也要回去府邸小聚,以文會友,煮茶怡情。

其實目的也很明顯,這些幾代都做儒學的世家,對儒學推崇之至,研究滲透,得知此次新的科舉制度,有儒學爲主要內容後,還是很激動的,而且進士名額得到擴招,對寒門士子科舉大有益處。

南北朝之後,寒門士子要入仕途實在太難了,儒學也被壓制,因爲魏晉之後的這個大亂時代,胡族主宰了北方土地,相互征戰,倫理道德,社會信任感等等都嚴重缺失了,這些大儒痛心疾首,世風日下,所以,對儒學普及天下的想法更濃厚了,渴望回到大漢時代,獨尊儒術,天下講究仁義禮智信等等,有更多的道德束縛。

這是他們讀儒學所遵守的“道統”思想,對社會世風的痛恨,因此更希望打破武勳集團的壟斷仕途,給天下寒門讀書人更多的機會。

陸德明嘆道:“文帝之所以有此廟號,就是因爲他棄用九品正中制,開設了科舉首創,並大力提倡文化和儒學,企圖扭轉南北朝時的惡劣亂象,得‘文’之廟號!”

薛收點頭附和道:“是啊,到了煬帝,大業二年以進士科取士,雖然更有進步了,只可惜,人數過少,最多才十人,而且中進士科的仍然出自貴族子弟讀書人,天下寒門讀書人還是沒有得到更大機會,也許再過幾年,會放開寒門取士,只可惜隋煬帝后來好大喜功,窮奢極欲,三徵高麗,不理政務,使得民不聊生,天下割據,大隋王朝也覆滅了,科舉終究沒有推廣開啊!”

姚思廉與兩位大臣並肩而走,臉上帶着欣慰表情,點頭道:“如今好了,陛下眼光長遠,高瞻遠矚,似乎對寒門很有興致,這是好機會啊,我等得促成此事,打開寒門士子的仕途路,等若將各地讀書人真正的拉起來,日後士大夫階層地位不斷提升,讀書纔會被重視,儒學和聖人之作,才能被廣泛傳播啊……”

“我輩讀書人的出頭之日,可期矣!”

幾位翰林清流、朝中文臣大員,聯袂而走,上了轎子也同行回府了。

御史臺察院的監察御史王珪看到此種情況,臉色一沉,快步走向御史大夫魏徵的面前,拱手道:“魏大人,情況不妙啊!”

魏徵眉頭一皺,他素知王珪此人,剛正不阿,飽讀史書,絕不會無的放矢之人,聽他這樣一說,猜到可能有事被他發現了,問道:“有何事?”

“魏大人你看,武勳門閥出身的大臣們,今日走的愈發緊湊了,而翰林清流、士大夫們也在抱團,儼然形成黨爭之兆,實位社稷之福啊!”王珪帶着幾分憂心說道。

魏徵聞言也渾身一冷,黨爭一直以來都是歷朝歷代的所忌諱的,對這個時代的人而言,史載印象最深的是東漢末期的“黨錮之禍”,在東漢桓帝、靈帝時期先後發生兩次黨錮之禍,皆爲宦官爲了欺壓與他們作對的士大夫,給他們強加各種莫須有的罪名,最終使那些有識之士家破人亡的事件。

第一次發生在桓帝在位時期,這一時期雖然陳蕃等名士被宦官誣陷被免去官職,但是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流血事件,影響並不是特別大。而在第二次黨錮之禍中,名士直接被迫害而亡,他們的家人、朋友皆被株連,沒能逃脫滅族之禍。這兩次黨錮之禍直接使東漢政局動盪不堪,加速了東漢的滅亡。

魏徵沉思一下說道:“應該是科舉新制,引發了翰林清流、文人階層的重視,也激發了武勳權貴集團的忌憚,不過,這件事剛開始,最終科舉演變成什麼樣子,還不好說,我們且靜觀其變,加大對朝中六部及百司官員的密切關注。不過,朋黨必然會以偏私惑主聽,必須高度重視,等見了陛下,自家也會提前納諫,勸陛下留意一些。”

“如此甚妥!”王珪見御史大夫魏徵聽進去了,也很重視,便放下了一些擔憂。

第一千零六十章 合圍截殺第三百六十九章 冒死阻擊第五百六十七章 發展策略第八百九十六章 殺念消除第五百七十三章 初次交鋒第八百一十章 應對之策第十四章 新的生活第九百七十七章 開元通寶第九百八十二章 南下增兵第一百六十八章 各有盤算第八百二十八章 君臣對話第八百六十五章 奇謀狠計第六百四十七章 各有進展第二百三十三章 埋下根基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大難臨頭各自逃第六百九十二章 江都宮變第五百三十五章 暴露受傷第五百六十章 樂極生悲第九百九十九章 拿下峽州城第七十八章 登臨羅府第八百四十三章 鉅鹿之戰第三百二十九章 薛芷箐第四百四十一章 塞上曲第四百零五章 叢林圍殺第四十一章 出關第一百四十三章 千鈞一髮第七百三十七章 童山大戰第四百三十八章 瓦崗豪傑第六百二十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七十六章 逛東坊市第九百六十九章 班師回朝第六百八十一章 年關聚第八百二十章 李唐謀劃第六百五十三章 招賢納士第二百八十四章 圍獵佈局第八百二十章 李唐謀劃第三百零六章 暗香浮動第九百六十二章 全線崩潰第五百七十七章 亂軍拼殺第七百七十三章 入主西京第四百九十二章 胸有退敵策第七百三十六章 推卸責任第一百八十三章 苦戰後的勝利第四百六十章 輿論導向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新型織布機第九百八十六章 表明心跡第一百三十九章 仁壽宮變 下第六百零四章 立足西北第八百二十四章 低調出徵第九百七十五章 朝會議政第一千二十二章 水戰第一千二十二章 水戰第五百四十八章 救危安民心第一千一十八章 殺豬菜第七百二十四章 戰力銳減的驍果衛第六十五章 夜宴第九百七十二章 強求不得第二百三十五章 早有擇取第二百三十三章 埋下根基第三百九十章 圍城平壤第二十三章 年關第七百四十一章 公主被俘第五百二十六章 民以食爲天第八百七十五章 有始無終第四百零一章 計中計第三百零六章 暗香浮動第八百五十章 雄關漫漫,堅厚如鐵第二百七十章 談交易第四百八十八章 雁門之圍第一章 重生在隋第五百二十八章 盤算賬目第七百六十五章 威逼長安城第一千一十九章 美食爭議第六百四十一章 正統之辯第五百二十四章 羅府添丁第九百七十九章 參知政事第四百七十八章 裴氏父子第三百八十四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四百五十九章 盡信書不如無書第一千二十二章 水戰第七百九十二章 青霜伊人歸第八百四十一章 後宮秘事第九百三十五章 夜宴羣妃聚第七百九十八章 先破朱陽城第三百九十九章 攻洛陽第八百四十章 嫂皇后第九百零九章 胸有成竹第六百三十章 西秦謀劃第八百六十六章 攻晉陽第六百八十八章 驚人辛秘第四百五十二章 熟悉的面孔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追擊江東盟軍第二百二十八章 郎情妾意第七百章 立國第二百三十二章 風波欲來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秦出兵第三百二十七章 人言可畏第九百六十六章 勸誘部落首領第五百零九章 來賀第六百七十四章 消息驚人
第一千零六十章 合圍截殺第三百六十九章 冒死阻擊第五百六十七章 發展策略第八百九十六章 殺念消除第五百七十三章 初次交鋒第八百一十章 應對之策第十四章 新的生活第九百七十七章 開元通寶第九百八十二章 南下增兵第一百六十八章 各有盤算第八百二十八章 君臣對話第八百六十五章 奇謀狠計第六百四十七章 各有進展第二百三十三章 埋下根基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大難臨頭各自逃第六百九十二章 江都宮變第五百三十五章 暴露受傷第五百六十章 樂極生悲第九百九十九章 拿下峽州城第七十八章 登臨羅府第八百四十三章 鉅鹿之戰第三百二十九章 薛芷箐第四百四十一章 塞上曲第四百零五章 叢林圍殺第四十一章 出關第一百四十三章 千鈞一髮第七百三十七章 童山大戰第四百三十八章 瓦崗豪傑第六百二十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七十六章 逛東坊市第九百六十九章 班師回朝第六百八十一章 年關聚第八百二十章 李唐謀劃第六百五十三章 招賢納士第二百八十四章 圍獵佈局第八百二十章 李唐謀劃第三百零六章 暗香浮動第九百六十二章 全線崩潰第五百七十七章 亂軍拼殺第七百七十三章 入主西京第四百九十二章 胸有退敵策第七百三十六章 推卸責任第一百八十三章 苦戰後的勝利第四百六十章 輿論導向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新型織布機第九百八十六章 表明心跡第一百三十九章 仁壽宮變 下第六百零四章 立足西北第八百二十四章 低調出徵第九百七十五章 朝會議政第一千二十二章 水戰第一千二十二章 水戰第五百四十八章 救危安民心第一千一十八章 殺豬菜第七百二十四章 戰力銳減的驍果衛第六十五章 夜宴第九百七十二章 強求不得第二百三十五章 早有擇取第二百三十三章 埋下根基第三百九十章 圍城平壤第二十三章 年關第七百四十一章 公主被俘第五百二十六章 民以食爲天第八百七十五章 有始無終第四百零一章 計中計第三百零六章 暗香浮動第八百五十章 雄關漫漫,堅厚如鐵第二百七十章 談交易第四百八十八章 雁門之圍第一章 重生在隋第五百二十八章 盤算賬目第七百六十五章 威逼長安城第一千一十九章 美食爭議第六百四十一章 正統之辯第五百二十四章 羅府添丁第九百七十九章 參知政事第四百七十八章 裴氏父子第三百八十四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四百五十九章 盡信書不如無書第一千二十二章 水戰第七百九十二章 青霜伊人歸第八百四十一章 後宮秘事第九百三十五章 夜宴羣妃聚第七百九十八章 先破朱陽城第三百九十九章 攻洛陽第八百四十章 嫂皇后第九百零九章 胸有成竹第六百三十章 西秦謀劃第八百六十六章 攻晉陽第六百八十八章 驚人辛秘第四百五十二章 熟悉的面孔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追擊江東盟軍第二百二十八章 郎情妾意第七百章 立國第二百三十二章 風波欲來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秦出兵第三百二十七章 人言可畏第九百六十六章 勸誘部落首領第五百零九章 來賀第六百七十四章 消息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