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士爲知己者死

然後崇禎皇帝又問道:“鍾師傅,還有其他事麼?”等解決了鍾進衛的問題後,也有事情要交代他。

“陛下,臣還有一事。”鍾進衛向崇禎皇帝說道。

“鍾師傅,你說。”

“臣的六名隨從已經從東廠受訓回來了,所以臣想問下原先護衛臣的東廠番役是不是要撤了?”

崇禎皇帝聽完,看着鍾進衛的臉,沒發現一絲不自然地地方,只是在就事論事而已。

他就開口問道:“鍾師傅爲何想撤走護衛呢,多一些人護衛不多份安全麼?”

“陛下,也不是臣想撤,主要是大明就臣一個人的護衛有東廠番役,顯得特立獨行,怕時間久了有人會說。”鍾進衛解釋道。

他倒不怕崇禎皇帝是派這些番子監視,因爲一是他做事坦蕩蕩,一心爲明,對崇禎皇帝沒什麼可瞞的;二是如果崇禎皇帝想監視自己,也用不着如此明顯,其他手段多的是,隨便就能按個臥底。

“鍾師傅,不用怕別人說。朕就是要讓所有人知道,朕對你另眼相待,敢打你主意的,就要考慮朕的滔天怒火!你的六名隨從還是少了點,朕這些東廠番役不但好使,還不用你掏錢養着,何樂而不爲呢!”

崇禎皇帝說到後面就笑起來了,給你白沾便宜,你還不要!

鍾進衛一聽也笑了,自己帶着東廠護衛,在有些時候很有用,還真捨不得就放他們走。

他想到這裡,就向崇禎皇帝一躬身道:“如此,臣就多謝陛下了。”

“鍾師傅不必客氣,你對朕,對大明來說,是獨一無二的,你要有事,朕就愧對老天爺給朕這個中興大明的機會了!”崇禎皇帝認真地說道。

鍾進衛一聽,一下覺得自己無比的重要,感覺自己爲大明,爲崇禎皇帝勞心勞力都值了。難怪古語有云,士爲知己者死!雖然有點誇張,但那感受確實是很真。

崇禎皇帝繼續說道:“鍾師傅,朕最信任的就是你。現在有個事,需要你去做朕纔會放心。”

鍾進衛一聽,馬上回道:“好,沒問題。”

“和建虜的決戰馬上就要開始了,你先把手頭的事放一放,先去軍營待着,替朕看好他們。”崇禎皇帝吩咐道。

他還沒忘記之前細作的事,而且對於勤王軍中絕大多數將領的節操,他是沒有一點信心。

不是說他們會在這個時候去投靠建虜,崇禎皇帝關於這點是沒有太多憂慮的,他擔心的是這些將領會趁機爲禍鄉里,甚至殺良冒功。

鍾進衛倒沒像崇禎皇帝那樣考慮那麼細,想着自己當好這個監軍就行了。

崇禎皇帝也沒有對鍾進衛明說,因爲他知道,依鍾進衛的性格,遇到這事是一定會管的。

鍾進衛隨後向崇禎皇帝略微提了安貴義在搞獎勵措施,如果有重大創新的話,希望能有比較好的獎勵,甚至是官職獎勵。

崇禎皇帝明白這個獎勵機制,給些散閒官職出去對他來說沒有一點問題。

在得到崇禎皇帝答覆之後,鍾進衛又趕往水泥廠,把崇禎皇帝的答覆順便跟安貴義說了下。然後重點交代安貴義,在他不在京師的期間,要盯緊各項事情的進程。這裡的一切是大明中興的基礎,千萬不能馬虎。

等一切交代完畢後,鍾進衛纔打道回府。他考慮到這次監軍,至少要打完仗才能回京師,就讓家屬在京師的番役回家團聚,明早一起前往軍營。

顧百川就是有家小的人之一,他對鍾進衛的周全考慮很是感激,並不推託,道別鍾進衛後就和其他番役一起離開中興侯府,回各自家團聚去了。

第二天一早,回家團聚的番役就早早趕回了中興侯府。鍾進衛帶着六名帶刀隨從和八名東廠番役,浩浩蕩蕩地前往城外的勤王軍大營。

當鍾進衛進了孫承宗的中軍帳,發現就他一個人在時,就笑着對他說道:“孫大人,你馬上就要大殺四方,我特意來軍營蹲點,向你學習。”

孫承宗聽了一怔,這說的是什麼話,這監軍也真是,經常說話就帶着他的家鄉俗語。

不過鍾進衛的意思,他是懂的,就是和建虜開戰期間,會一直隨軍行動。

孫承宗的臉皮也是很厚地,看鐘進衛笑嘻嘻的樣子,毫不猶豫地道:“後生肯上進是不錯,老夫定當傾囊相授,以後的天下就是你的了。”

鍾進衛見孫承宗倚老賣老,好像他教出來的學生一定牛逼,不由得無語,暗自佩服孫承宗的臉皮厚度。

不過真要說起來,孫承宗還真有這個資格。鍾進衛也就不再開玩笑,認真地一躬身道:“多謝孫大人。”

孫承宗看鐘進衛一下變得正經起來,他也不敢託大了,因爲鍾進衛可是皇上派來的監軍。

他一邊招呼鍾進衛坐下,一邊讓親兵去泡茶相待。

鍾進衛在中軍帳跟孫承宗說說話,不需要護衛,讓顧百川帶着護衛下去休息。

顧百川卻讓其他人去休息,讓李老四留下,和自己一起陪着中興侯。

鍾進衛也不堅持,自己去和孫承宗說話,他問道:“孫大人,最近的情況如何?”

“老夫從前些日子開始,派出了大量的夜不收,從目前返回的軍情看,頗有點反常。”孫承宗捋着自己的額下長鬚,腦袋微晃,帶點疑慮地說道。

“哦,怎麼反常了?”鍾進衛一聽,有點好奇。

“以往和建虜作戰,只要我軍這邊派出夜不收,建虜必定會爭鋒相對,也派出大量探馬進行阻擾夜不收探查軍情,甚至專門狙殺清剿夜不收。但現在的情況卻是很少見到建虜探馬的蹤跡。”孫承宗解釋道。

鍾進衛一聽,也覺得有點奇怪。現在韃子在關內的頭目,是建虜的二貝勒阿敏,一個打慣了仗的老手,他不可能不知道偵察敵情的重要性。

鍾進衛轉頭看向顧百川,不知道精明的他有沒有看法。

顧百川卻搖搖頭,這些事情他也不懂。至於旁邊的李老四,就直接被鍾進衛忽略了,他肯定不懂。

孫承宗這時卻忽然問鍾進衛道:“中興侯,你沒有再收到那個投石報信了麼?”

這麼一問,鍾進衛也想起那個提供建虜情報的神秘人,這些天一直沒有音信,不知道是出事了還是不方便再來報信。

鍾進衛搖搖頭道:“沒有再收到過投石信,這個人是誰,幹什麼的,都不知道,也沒法聯繫。”

他說到這裡,又轉身問顧百川道:“東廠有沒有關於這個人的眉目?”

兩次投石報信的時候,顧百川都不在現場。從事後的調查來看,一點有用的線索都沒有,因此,顧百川仍舊搖搖頭回答了鍾進衛。

孫承宗看這幾個人都不知道,也就不再糾結這事了,他繼續說道:“不管建虜是犯傻了還是其他什麼原因而不派出探馬,老夫是樂意見到此種情況的。據夜不收回報,建虜現在就龜縮在灤州、永平、遷安和遵化這幾座城內,城頭隱約可見多備有滾木礌石,看來他們是準備依靠城牆防禦了。”

“那我們該怎麼辦?”鍾進衛問道。

孫承宗一聽鍾進衛的話,呵呵笑道:“這倒無妨,建虜棄長用短,正是最好不過。我們明軍對於攻城,那還不是拿手好戲。”

“攻城之戰,非得用幾倍於守城的兵力方能克之,我記得是這麼說的。就算建虜不善於守城,但攻城下來,還不得死好多兵卒!”鍾進衛有點擔心。

“中興侯,你別忘了現在攻城是用火炮的。兩廣軍門李逢節和王尊德奉旨至澳門購募炮師和大銃,就在這幾日就能運抵京師了。據報一共有大鐵銃七門、大銅銃三門以及鷹嘴銃三十門。有了這些後,攻城陷地易如反掌。”孫承宗笑着寬慰鍾進衛道。

鍾進衛在孫承宗一提火炮的時候,就已經明白過來了。他只是一下忘記了火炮攻城而已,現在這個世界,還有誰能比鍾進衛更知道火炮的厲害!鍾進衛一直記得一句話,火炮是戰爭之王。

不過鍾進衛倒不記得孫承宗所說購炮一事,忙問是怎麼一回事。

第853章 得勝歸來第324章 己巳之變終章第746章 天津衛第64章 輿論之論第235章 顯微鏡的重要性第533章 全軍覆沒第403章 全民皆沾利第401章 說起來容易第741章 又到過年時第772章 高瞻遠矚第27章 薊州第576章 大灰狼第503章 生員之禍第112章 一條龍第672章 到嘴的鴨子又飛了第513章 咱是活雷鋒第133章 歷史教訓第781章 京師沸騰第231章 新的征途第203章 昌黎第四戰(3)第299章 新五軍營第509章 綁架范文程麼第2章 相識第453章 佛郎機改良第571章 晾他一晾第737章 以大明爲首的聯合國第735章 專利法第417章 推行大明央行的手段第675章 束手無策第520章 必須建大淩河城第486章 徐霞客第752章 淚流滿襟第278章 伏擊建虜第459章 錦衣衛政委第580章 漢奸理論第828章 第二重運糧保險第755章 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第297章 賺錢的幾件事第699章 三路齊進打建虜第139章 潛行失敗第226章 宋應星第829章 嚴打第640章 糧食問題第289章 戰局突變第4章 相信(2)第234章 鼠疫第138章 永平第11章 昏迷第628章 比恰母得海日泰第457章 殺神第54章 紅會雛形第60章 猛虎出籠第91章 捨命相救第419章 大明菸草的危害第388章 羞辱範氏第135章 與民爭利第623章 擔得起第480章 明人去過北美否第737章 以大明爲首的聯合國第682章 突變第8章 擔憂第802章 直升飛機第740章 長生天也要聽大明皇帝的第416章 大明央行的緊迫性第712章 流放罪囚要慎重第845章 北方艦隊第665章 開胃小菜第43章 早朝第635章 農業研究所職能的改變第353章 忒大的玻璃第522章 人見人要第356章 死亦無憾第779章 翹首以盼第681章 肥肉就在眼前第721章 鄭芝龍出使日本第857章 展望未來第104章 人人有飯吃有衣穿第660章 包了餃子第117章 工匠的處境第506章 大明憤青討伐的對象第458章 又聞盧象升之名第76章 個人所得稅第665章 開胃小菜第264章 灤州光復第637章 荷屬東印度公司第536章 峽谷大撤退第814章 水土不服第183章 勸降不成第166章 海盜問題第80章 通州路上第16章 面聖第848章 不愧爲隆武帝第558章 錦州軍械監第861章 壞事變好事第215章 鹽商的對策第674章 留人質安軍心第816章 爲人母親的不易第413章 火燒通行寶鈔第343章 衆星雲集第834章 緝私成果
第853章 得勝歸來第324章 己巳之變終章第746章 天津衛第64章 輿論之論第235章 顯微鏡的重要性第533章 全軍覆沒第403章 全民皆沾利第401章 說起來容易第741章 又到過年時第772章 高瞻遠矚第27章 薊州第576章 大灰狼第503章 生員之禍第112章 一條龍第672章 到嘴的鴨子又飛了第513章 咱是活雷鋒第133章 歷史教訓第781章 京師沸騰第231章 新的征途第203章 昌黎第四戰(3)第299章 新五軍營第509章 綁架范文程麼第2章 相識第453章 佛郎機改良第571章 晾他一晾第737章 以大明爲首的聯合國第735章 專利法第417章 推行大明央行的手段第675章 束手無策第520章 必須建大淩河城第486章 徐霞客第752章 淚流滿襟第278章 伏擊建虜第459章 錦衣衛政委第580章 漢奸理論第828章 第二重運糧保險第755章 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第297章 賺錢的幾件事第699章 三路齊進打建虜第139章 潛行失敗第226章 宋應星第829章 嚴打第640章 糧食問題第289章 戰局突變第4章 相信(2)第234章 鼠疫第138章 永平第11章 昏迷第628章 比恰母得海日泰第457章 殺神第54章 紅會雛形第60章 猛虎出籠第91章 捨命相救第419章 大明菸草的危害第388章 羞辱範氏第135章 與民爭利第623章 擔得起第480章 明人去過北美否第737章 以大明爲首的聯合國第682章 突變第8章 擔憂第802章 直升飛機第740章 長生天也要聽大明皇帝的第416章 大明央行的緊迫性第712章 流放罪囚要慎重第845章 北方艦隊第665章 開胃小菜第43章 早朝第635章 農業研究所職能的改變第353章 忒大的玻璃第522章 人見人要第356章 死亦無憾第779章 翹首以盼第681章 肥肉就在眼前第721章 鄭芝龍出使日本第857章 展望未來第104章 人人有飯吃有衣穿第660章 包了餃子第117章 工匠的處境第506章 大明憤青討伐的對象第458章 又聞盧象升之名第76章 個人所得稅第665章 開胃小菜第264章 灤州光復第637章 荷屬東印度公司第536章 峽谷大撤退第814章 水土不服第183章 勸降不成第166章 海盜問題第80章 通州路上第16章 面聖第848章 不愧爲隆武帝第558章 錦州軍械監第861章 壞事變好事第215章 鹽商的對策第674章 留人質安軍心第816章 爲人母親的不易第413章 火燒通行寶鈔第343章 衆星雲集第834章 緝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