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錦州軍械監

在返航大明的船上,許多錦衣衛校尉還在對這些天的神轉折感到迷惑不解,這些迷惑的人中也包括了錦衣衛百戶王益堅。

他忍不住找了個機會單獨問孫傳庭道:“您承認放火就不怕日本人惱羞成怒,真對我們不利麼?畢竟那場火災不小。”

孫傳庭圓滿完成出使任務,心情不錯,就給他解釋道:“在來之前,本官就研究過日本人,發現他們骨子裡是欺軟怕硬的。在我華夏強盛之時,他們就很謙卑,這點從唐以來就有不少明證。”

王益堅心有所悟,有點驚喜地說道:“因此我們表現的強勢,他們摸不清情況,就怕了?”

孫傳庭點點頭,然後又搖搖頭道:“不管如何,要不是我大明之前的赫赫軍威,我們就是表現的再強勢也是無用。你說如果我們是朝鮮使者,會有這個結果麼?”

王益堅笑着搖搖頭,要是朝鮮使者敢這麼做,早被日本人丟海里了。

他發覺,當人面對外部勢力時,祖國要是強大,不但腰桿子硬,對應的好處也有不少。

不過孫傳庭有一點沒料到,那個人可建一郎其實是德川秀忠的人。他得其吩咐,向孫傳庭透露建虜消息。只是他們誰也沒想到,孫傳庭竟然那麼狠,放了一把火。

另外,孫傳庭更沒想到的是,此次出使日本是他人生中最爲重要的事情之一。有些事情他還不清楚,因此他不明白這次出使的結果給大明帶來的好處。直到好多年後,他才明白爲何朝廷會爲此越級提拔他。

當然,這個時候朝廷還不知道他出使日本的成果,此時在文華殿內是在討論另外的事情。

“楊卿,你是兵部尚書,你以爲是否應該答應孫師傅的請求?”崇禎皇帝輕輕拍了拍御案上的奏章,然後問楊鶴道。

楊鶴剛就任兵部尚書不久,敬小慎微,稍微想了一會纔回奏道:“陛下,臣以爲孫閣老提出在錦州設立軍械監的理由,確實合情合理。京師離前線距離較遠,如若從京師起運,會損耗衆多人力物力。”

他說到這裡時,眼角瞄到他前側的中興侯好像皺起了眉頭,心裡不由一驚。

楊鶴來到京師後,有聽到中興侯的種種事蹟,已是把中興侯放到心中一個緊要的位置放着。

現在他腦子略微一轉,又看到崇禎皇帝有向中興侯去問話的跡象,就馬上出言補充道:“但臣剛從秦地回來,對遼東戰事並不熟悉。臣建議陛下可諮詢於中興侯,他對虜皆有大捷,瞭解頗多。他的建議,應該是最中肯的。”

崇禎皇帝一聽,微微點頭。不管如何,他對楊鶴這種謙虛的態度還是很滿意,不會像之前的樑廷棟一樣不懂裝懂,亂下結論。

而一邊的內閣首輔溫體仁則看着楊鶴,暗道一聲老滑頭。

崇禎皇帝當然不知道底下臣子肚裡的小心思,轉頭向鍾進衛問道:“鍾師傅,你以爲如何?”

鍾進衛在剛纔的時間已有想法,現在見崇禎皇帝問他,就馬上回奏道:“陛下,臣不贊同。”

“哦,這是爲何?”

崇禎皇帝聽鍾進衛直截了當地下了這麼一個結論,頗爲好奇。他本身其實也和楊鶴一樣,是贊成在錦州設立軍械監的。

鍾進衛看殿內幾個人的神情,好像都比較詫異,就解釋道:“陛下,孫大人要求在錦州設立軍械監,更多的目的是因爲大淩河城將建好,需要大量的城防火炮。而我大明現在有兩種鑄炮方式,其中老的那種泥模鑄炮已是要淘汰的。如果錦州軍械監採用此法,不但耗時,且火炮合格率很低,因此會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並不划算。”

“是的,要是在錦州設立軍械監的話,當然是用新式鑄炮法了。”崇禎皇帝點頭贊同。

有了新式鑄炮法,當然不會有哪個當政者願意浪費人力物力去用舊式鑄炮法,這點是毫無疑問的。

鍾進衛也是點頭回應道:“既然要用新式鑄炮法,那就是說,這種鑄炮方式將會有更多人知道,萬一泄露了怎麼辦?”

鍾進衛的這個話一說出去,文華殿內的幾個人便明白過來,爲什麼鍾進衛不贊同在錦州設立軍械監的原因了。

“這種新式鑄炮法,說白了沒有多少技術難度。就目前的工匠水平,別人要是知道了這個名稱,都能自己琢磨出來。因此臣不敢想象,如果去錦州開設軍械監,這新式鑄炮法是否還能保住。”

鍾進衛說這話的時候,一臉的莊重,語氣也很是嚴肅。崇禎皇帝和溫體仁以及楊鶴聽到這裡,都認真起來了,這事真得想簡單了。

鍾進衛卻還沒打算就此作罷,繼續說道:“錦州位於前線,要是有建虜細作,把新式鑄炮法竊取回去。那麼以後建虜再來攻打大明的城池,必然就會攜帶攻城大炮。那麼有多少城池能守住,不至於被建虜的大炮轟塌呢?”

崇禎皇帝聽着鍾進衛的話,想着要是真發生鍾師傅所說那樣的事情,怕是除了少數佈置了重兵衆炮的堅城之外,其他城池都要淪陷了。如果年初建虜攻打京師的時候,攜帶了攻城大炮,那後果真得不堪設想。

想到這裡,崇禎皇帝腦門上的冷汗都開始出現了。要是今天鍾師傅不在這裡,自己只是和其他臣子商議的話,說不定就會因爲運輸所費人力物力而簡單的就同意錦州設立軍械監了。

誰知鍾進衛還沒完,繼續說道:“我問過來自葡萄牙軍隊的貢薩握,目前歐洲還沒有這新式鑄炮法,仍然還是泥模鑄炮。因此這新式鑄炮法正是我大明火器超越西洋的利器,要是泄露出去了,以後對上西洋強敵的時候,就少了一個克敵制勝的法寶。如此一來,必然會影響到藩王封建海外的國策,必然會影響到大明爭霸天下的進程。”

崇禎皇帝聽得冷汗流下來了,他是知道這新式鑄炮法的好,因此當初一見過新式鑄炮法之後,就馬上下令保密,等級還是甲等。但不管如何,他們的這個保密意識都沒有來自後世的鐘進衛所強,因此纔有不經意的疏忽。

在原本的歷史上,錦州就設立了軍械監,直接在前線鑄炮,最後都便宜了建虜。

第215章 鹽商的對策第404章 大明工業化第645章 這一年第757章 遼陽易手第515章 持久戰第775章 文明的進步第168章 銀行第27章 薊州第599章 漢民怎麼辦第254章 白杆軍第697章 要敢野戰第430章 死營得安第217章 貪腐反逼第31章 京師之戰第314章 賭約第305章 遼東漢人的希望第306章 晉商的作用第865章 電第235章 顯微鏡的重要性第784章 封賞第318章 範永鬥現身第231章 新的征途第30章 餉銀(2)第446章 什麼樣的新軍第148章 教育部第514章 燧發槍試驗第371章 取自朝鮮第141章 皇帝分贓第865章 電第653章 覬覦南海第614章 這是咋了第796章 南行定局第792章 在北方推廣第52章 救災第724章 四小請戰第190章 火攻昌黎行麼第99章 江陰八十一日第790章 大賞第220章 廉政公署第615章 老天玩人第613章 怕了侯爺第382章 菸草第436章 白杆軍歸第737章 以大明爲首的聯合國第864章 蒸汽火車第292章 會師第460章 冰棍第209章 看不到的威力第743章 洗衣機隨便洗第345章 背水一戰第435章 急報之議第751章 我來了第432章 魚鬆計劃第345章 背水一戰第301章 去宣府鎮的路上第822章 南洋華夏人的心聲第606章 懦夫第284章 清水明月關的危機第114章 官員俸祿第78章 思念第445章 京師銀行業的鉅變第125章 發現刺客第227章 兄弟情第544章 威脅信第53章 集中供應第697章 要敢野戰第593章 殺明軍第850章 琉球求援第589章 城頭廝殺第674章 留人質安軍心第25章 拖拖拖第12章 傳言第640章 糧食問題第459章 錦衣衛政委第371章 取自朝鮮第247章 思海戰第775章 文明的進步第696章 終於盼到了第248章 鳥銃第47章 物價第697章 要敢野戰第602章 否極泰來第335章 攜商入秦第631章 授勳第213章 要長打勝仗第686章 大明水師學堂第271章 爲什麼而戰第835章 趕往湛江第235章 顯微鏡的重要性第270章 戰前分派任務第74章 汰兵歸去第232章 草原第一仗第635章 農業研究所職能的改變第602章 否極泰來第192章 第二次勸降昌黎第51章 難民營第350章 難言之隱第352章 如何處置第740章 長生天也要聽大明皇帝的第761章 化敵爲友
第215章 鹽商的對策第404章 大明工業化第645章 這一年第757章 遼陽易手第515章 持久戰第775章 文明的進步第168章 銀行第27章 薊州第599章 漢民怎麼辦第254章 白杆軍第697章 要敢野戰第430章 死營得安第217章 貪腐反逼第31章 京師之戰第314章 賭約第305章 遼東漢人的希望第306章 晉商的作用第865章 電第235章 顯微鏡的重要性第784章 封賞第318章 範永鬥現身第231章 新的征途第30章 餉銀(2)第446章 什麼樣的新軍第148章 教育部第514章 燧發槍試驗第371章 取自朝鮮第141章 皇帝分贓第865章 電第653章 覬覦南海第614章 這是咋了第796章 南行定局第792章 在北方推廣第52章 救災第724章 四小請戰第190章 火攻昌黎行麼第99章 江陰八十一日第790章 大賞第220章 廉政公署第615章 老天玩人第613章 怕了侯爺第382章 菸草第436章 白杆軍歸第737章 以大明爲首的聯合國第864章 蒸汽火車第292章 會師第460章 冰棍第209章 看不到的威力第743章 洗衣機隨便洗第345章 背水一戰第435章 急報之議第751章 我來了第432章 魚鬆計劃第345章 背水一戰第301章 去宣府鎮的路上第822章 南洋華夏人的心聲第606章 懦夫第284章 清水明月關的危機第114章 官員俸祿第78章 思念第445章 京師銀行業的鉅變第125章 發現刺客第227章 兄弟情第544章 威脅信第53章 集中供應第697章 要敢野戰第593章 殺明軍第850章 琉球求援第589章 城頭廝殺第674章 留人質安軍心第25章 拖拖拖第12章 傳言第640章 糧食問題第459章 錦衣衛政委第371章 取自朝鮮第247章 思海戰第775章 文明的進步第696章 終於盼到了第248章 鳥銃第47章 物價第697章 要敢野戰第602章 否極泰來第335章 攜商入秦第631章 授勳第213章 要長打勝仗第686章 大明水師學堂第271章 爲什麼而戰第835章 趕往湛江第235章 顯微鏡的重要性第270章 戰前分派任務第74章 汰兵歸去第232章 草原第一仗第635章 農業研究所職能的改變第602章 否極泰來第192章 第二次勸降昌黎第51章 難民營第350章 難言之隱第352章 如何處置第740章 長生天也要聽大明皇帝的第761章 化敵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