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二章 冊封

褚蒜子聞言,心中很是不悅,她自然明白冉智的父親冉閔,曾是趙國暴君石虎的養孫,祖上更是被逼造反的乞活軍頭領,如此出身低微之人,自然是這些士族官員極爲鄙視的,這些士族官員反對冊封冉智爲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不過,褚蒜子擔憂的是,魏國尚有十萬大軍,而且,統領這些大軍的將領對冉閔非常的忠誠,若是大晉朝廷不冊封冉智爲王,會讓這些魏國將領寒心,甚至,會造成他們反叛的結局,因此,褚蒜子下定決心要冊封冉智,同時,對蔣幹、王午、蘇亥這樣的魏國大將,也要大加賞賜,以收買其心。

褚蒜子將自己心中的想法告訴朝中的大臣,衆臣見冊封冉智是權宜之計,反對的聲音頓時小了許多,但在他們的心裡仍極度鄙視冉智,並認爲若是冉智這樣出身卑賤的人都可以稱王,以他們高貴的身份也可以稱王了。

儘管朝中大臣,大多都很不樂意,但爲了安撫魏國君臣將士,最終仍決定冊封冉智爲魏王,並任命魏國大將蔣幹爲平北將軍、蘇亥爲鎮北將軍,王午爲安北將軍,其餘將領也是大加賞賜。

見褚蒜子不但冊封冉智爲魏王,而且對魏國的將領全都大加賞賜,冊封職位之高,讓滿朝文武都有些瞠目結舌,他們不敢相信,這些對大晉並非真心的魏國將領,居然可以受到如此高的待遇。一股憤憤不平之心從衆大臣的心裡涌起。

“太后,魏國諸將並非真心投靠我大晉,冊封如此之高的官位。是否有些太過了?”一名士族大臣站出來反對道。

“是啊!太后,像蔣幹、蘇亥、王午之流,隨便冊封偏裨之位即可,何以要冊封平北將軍、鎮北將軍、安北將軍如此高的職位,太后如此冊封,實在有失偏頗,會讓忠心爲大晉效力的將領寒心的。”又一名士族官員反對道。

褚蒜子就知道如此冊封魏國降將。一定會招致滿朝的大臣的反對,不過。他也有自己的考慮,畢竟,將軍的封號再高,不過是個稱呼而已。褚蒜子之所以冊封這些魏國降將如此高的職位,爲的便是籠絡魏國將士,讓他們好好的駐守冀州,阻擋燕國勢力向南發展。

“各位愛卿,這些年燕國實力逐步增強,燕王麾下兵馬足有三十餘萬兵馬,最近與代國結盟,兩國大軍足有五十萬之多,燕王不臣之心已逐步顯現。哀家冊封魏國諸將如此高的職位,便是讓他們站在阻擋燕國南下的最前沿,蔣幹、蘇亥、王午之流。雖然皆是貧賤之徒,但皆是魏國悍將,且與燕國有仇,由他們阻擋燕軍南下,我大晉的壓力將大減。”褚蒜子說出了心中所想。

見褚蒜子冊封魏國諸將,是爲了讓他們成爲大晉朝廷阻擋燕軍南下的炮灰。滿朝士族官員的心裡頓時舒服了不少,畢竟。官職封的再大,也不過是個稱號而已,隨便封個大官,讓蔣幹、蘇亥這些愣頭青幫助大晉阻擋燕軍南下,也不失爲一條妙計,反正,大晉朝廷除了冊封之外,是不會將大晉的兵馬,交給蔣幹等人指揮的。

褚蒜子見滿朝文武的怨氣緩和了不少,開口道:“哪位愛卿願意率領一旅之師,前往冀州防備燕軍南下,哀家便冊封他爲大將軍。”說完看向滿朝文武。

滿朝文武聞言,互相對視幾眼,而後低着頭不再說話,此刻冀州的局勢,是異常的險惡,幾十萬大軍在此處對峙,若是在此處駐守,隨時有被吞噬的危險,爲此,這些出身高貴的士族臣子,自然不願意以身犯險,前往冀州立功了,畢竟,大將軍的職位再怎麼誘人,也比不上生命重要,若是命都丟掉了,還要大將軍的稱號幹什麼,況且,這些養尊處優的主兒,也不是打仗的材料,他們就算前往冀州,也起不到阻擋燕軍南下的作用,相反,很有可能會拖累冀州的大晉兵團。

見滿朝的大臣不再反對,褚蒜子便以晉穆帝司馬聃的名義,下達聖旨,正式冊封冉智爲魏王,並冊封蔣幹爲平北將軍、蘇亥爲鎮北將軍、王午爲安北將軍,並準備了大量的賞賜財物。

在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大晉朝廷派出的使團,便攜帶着聖旨和大量的賞賜之物,離開建康城,向鄴城方向奔去。

使團離開建康城之後,大晉朝廷的肱骨大臣,便聚在一起研究如何削弱擁兵大將的實力,以穩定大晉朝廷的統治,首當其衝的自然是擁兵最多的華安。

至於華安的實力被削弱後,無法抵擋燕軍南下的問題,他們是不會考慮的,因爲,他們皆以偏安江南爲目的,就算華安實力銳減,最終被燕國大軍擊敗,大不了將中原河北一帶讓給燕國好了,他們在江南的利益是不會受到損害的,而且,燕國以騎兵爲主,且是異族國家,是很難征服江南的。

而華安就不一樣了,他是大晉的將領,且在江南起家,對江南頗爲了解,若是華安實力繼續膨脹,一旦滅掉燕國和代國,到時候,將擁有大晉大半的兵馬,對大晉朝廷是個巨大的威脅,一旦華安反叛,可以很容易的攻入江南,江南的百姓,對華安這個同族人並無排斥之心,華安可以很容易的在江南站穩腳跟,爲了賞賜麾下有功將士,極有可能損害他們這些士族集團的利益,這是大晉衆臣最爲擔憂的。

щщщ●тtkan●¢ ○

大晉朝廷的股肱大臣,在華安率軍佔領關中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對華安充滿戒心,而在建康城持續不斷謠言的刺激下,更是立即展開了行動。

爲了試探華安的反應,他們慫恿皇太后褚蒜子,卸掉了華安都督梁州和益州的軍事,並交給華安麾下,已經與華安有些疏遠的心腹將領。

當然,這僅僅是個開始,他們害怕激起華安的過激反應,所以,此次行動的幅度並不大,雖然卸掉了華安都督的兩個州,但卻交給了華安麾下的股肱大將,讓華安啞巴吃黃連,找不出反對的理由,而鐵牛和雷暴,也不可能拒絕接受聖旨,這樣一來,就會使原本就與華安有些疏遠的股肱大將,與華安產生更遠的距離,從而讓益州和梁州完全擺脫華安的控制。

不過,這些朝廷大臣,對鐵牛、雷暴仍不放心,他們無法肯定,雷暴和鐵牛會不會繼續選擇誓死追隨華安,以盡兄弟之情。

爲此,他們接下來要採取兩項措施,第一是利誘,給予鐵牛和雷暴更多的賞賜,並旁敲側擊,試探二人對華安的態度,而後採取逐步勸說的策略,讓鐵牛和雷暴徹底的對華安失望,從而與華安劃清界限。

第二是威逼,當然,像雷暴和鐵牛這樣的猛將,直接正面威逼自然不會起到作用,爲此,他們便要採取更隱蔽的手段,派遣大量心腹官員進入梁州和益州任職,並控制益州和梁州的稅收和糧草,而一旦朝廷控制了稅收和糧草這兩樣重要物質,便是卡住了雷暴和鐵牛的脖子,畢竟,數萬大軍不可能不吃飯,士兵爲國家出力,不可能不發軍餉,軍糧和軍餉對一支軍隊而言,是最爲重要的核心資源,一旦這兩樣資源缺乏,軍隊就將發生譁變,進而成爲一盤散沙,朝廷如此做法,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鐵牛和雷暴,從而讓此二人,不得不依附朝廷,而與華安劃清界限。

商議好策略之後,這些大臣便進入皇宮,向皇太后褚蒜子請命,派遣他們麾下的親信人員進入梁州和益州任職,以更好的控制梁州和益州。

褚蒜子雖然覺得有些不妥,但只要是爲了大晉的江山社稷,她便不會反對,況且,梁州和益州被大晉收復已經有好多年了,也正該加強統治纔對,於是,下達聖旨,將這些股肱大臣麾下的近百名親信,全部派往梁州和益州任職。

這些新任命的官員,在進行一番準備之後,便在數百名士兵的保護之下,啓程離開健康城,向梁州和益州方向行去。

他們此行的使命,便是先進入梁州和益州的各個重要職位,並想辦法羅列罪名,將華安安排的重要官員逮捕治罪,並取而代之,而後便可以一步步的控制益州和梁州的政局,從而讓益州和梁州,完全擺脫華安的影響,成爲他們控制的州郡。

十餘日後,大晉使團抵達鄴城,並正式冊封冉智爲魏王,並同時冊封了蔣幹、王午、蘇亥等魏國將領。

“大哥,朝廷已經下令,冊封冉智爲魏王,蔣幹爲平北將軍、蘇亥爲鎮北將軍,王午爲安北將軍,其餘魏國將領,也都各有冊封。”王三走進中軍大帳,大聲彙報道。

華安從王三的語氣中,聽出了一絲不忿,這也難怪,朝廷冊封冉智爲魏王倒也罷了,只是蔣幹等人的職位居然被冊封的如此之高,僅比華安略低一點,比王三這些將領都要高,王三心裡不忿,也就在所難免了。

第八十八章 官兵襲來第七百四十九章 戰車部隊第六百九十五章 燕軍攻破襄國第一百四十五章 後備力量第七百五十章 戰車訓練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兵臨丸都第五百九十六章 驅除胡人第六百八十四章 引蛇出洞第八百一十章 準備進攻第六百八十二章 冉閔被擒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搞定叛亂第三百四十八章 皇宮被圍第九百七十二章 司馬華安第八百六十二章 反擊第二百三十四章 龍虎二營第五百三十三章 智取下辨城第六百六十二章 敵軍潰散第七百八十七章 勸降第二十章 叛軍渡江第七百二十一章 代王的決定第十七章 蘇峻起兵第一百六十二章 金蟬脫殼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攻破君士坦丁堡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第九百二十三章 燕軍潰逃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割肉之刑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焚營滅敵第八百三十六章 北王宮第二百七十一章 陣前斬將第八百六十四章 潯陽城出事了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波斯軍大勝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燕軍攻入遼東第一百八十二章 紫金冠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張網以待第九百九十五章 除夕的街道第二百零九章 大棘城第二百三十四章 龍虎二營第三百五十章 皇太后的眼淚第一百四十二章 調兵遣將第三百八十三章 褚蒜子做媒第六百二十七章 攻破洛陽第八百九十章 燕國援助姚襄第七百六十六章 王太后裴氏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故意泄密第四百一十二章 挖隧道第一百六十八章 插翅難逃第三百八十一章 踏冰北渡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大軍缺糧第二百六十二章 斬首五千第五百五十七章 孫伏都大敗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殲敵六千第七百三十章 正式稱王第九十六章 不能說的秘密第四百二十八章 這個姑娘是誰第六百六十三章 拿下河內郡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兵臨丸都第六百九十七章 老奸巨猾第三十三章 生擒叛將第一千零五章 好人做到底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高句麗的自信第五百七十四章 李農領兵平叛第四百四十七章 殺向蜀國皇宮第七百四十四章 進攻鄴城第六百八十一章 朱龍倒斃第八十一章 追兵襲來第七百八十二章 募兵五萬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晉軍逼近易水第六百九十一章 傳國玉璽第四百零二章 拿下梓潼城第十九章 韓潛入獄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于闐歸附第九百六十八章 燕軍撤離易水第五十章 靈兒不哭第二百九十六章 叛軍中計第六百九十三章 攻打襄國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返回洛陽第八百五十九章 孤立華安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戰前夕第八百零二章 燕軍敗走第七百八十八章 進攻盛樂城第九章 山中遇狼第四百一十八章 是詐降嗎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燕軍攻打襄平城第三百八十六章 能大能小的醜物第六百五十五章 攻打敖倉渡口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寒流襲來第三百四十九章 趙軍多路潰敗第五百三十章 楊安歸附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內應第六百一十三章 大魏國策第四百章 攻下劍閣第一百九十六章 北上遼東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偷渡海峽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火蔓延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偏殿對弈第八百一十章 準備進攻第六百零四章 姚襄的三條計策第一百零一章 兩件禮物第一百三十七章 識破計謀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守陰陵
第八十八章 官兵襲來第七百四十九章 戰車部隊第六百九十五章 燕軍攻破襄國第一百四十五章 後備力量第七百五十章 戰車訓練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兵臨丸都第五百九十六章 驅除胡人第六百八十四章 引蛇出洞第八百一十章 準備進攻第六百八十二章 冉閔被擒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搞定叛亂第三百四十八章 皇宮被圍第九百七十二章 司馬華安第八百六十二章 反擊第二百三十四章 龍虎二營第五百三十三章 智取下辨城第六百六十二章 敵軍潰散第七百八十七章 勸降第二十章 叛軍渡江第七百二十一章 代王的決定第十七章 蘇峻起兵第一百六十二章 金蟬脫殼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攻破君士坦丁堡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第九百二十三章 燕軍潰逃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割肉之刑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焚營滅敵第八百三十六章 北王宮第二百七十一章 陣前斬將第八百六十四章 潯陽城出事了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波斯軍大勝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燕軍攻入遼東第一百八十二章 紫金冠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張網以待第九百九十五章 除夕的街道第二百零九章 大棘城第二百三十四章 龍虎二營第三百五十章 皇太后的眼淚第一百四十二章 調兵遣將第三百八十三章 褚蒜子做媒第六百二十七章 攻破洛陽第八百九十章 燕國援助姚襄第七百六十六章 王太后裴氏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故意泄密第四百一十二章 挖隧道第一百六十八章 插翅難逃第三百八十一章 踏冰北渡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大軍缺糧第二百六十二章 斬首五千第五百五十七章 孫伏都大敗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殲敵六千第七百三十章 正式稱王第九十六章 不能說的秘密第四百二十八章 這個姑娘是誰第六百六十三章 拿下河內郡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兵臨丸都第六百九十七章 老奸巨猾第三十三章 生擒叛將第一千零五章 好人做到底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高句麗的自信第五百七十四章 李農領兵平叛第四百四十七章 殺向蜀國皇宮第七百四十四章 進攻鄴城第六百八十一章 朱龍倒斃第八十一章 追兵襲來第七百八十二章 募兵五萬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晉軍逼近易水第六百九十一章 傳國玉璽第四百零二章 拿下梓潼城第十九章 韓潛入獄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于闐歸附第九百六十八章 燕軍撤離易水第五十章 靈兒不哭第二百九十六章 叛軍中計第六百九十三章 攻打襄國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返回洛陽第八百五十九章 孤立華安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戰前夕第八百零二章 燕軍敗走第七百八十八章 進攻盛樂城第九章 山中遇狼第四百一十八章 是詐降嗎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燕軍攻打襄平城第三百八十六章 能大能小的醜物第六百五十五章 攻打敖倉渡口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寒流襲來第三百四十九章 趙軍多路潰敗第五百三十章 楊安歸附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內應第六百一十三章 大魏國策第四百章 攻下劍閣第一百九十六章 北上遼東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偷渡海峽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火蔓延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偏殿對弈第八百一十章 準備進攻第六百零四章 姚襄的三條計策第一百零一章 兩件禮物第一百三十七章 識破計謀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守陰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