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五章 除夕的街道

很顯然,王猛之所以提出將河北方向的兵馬調往洛陽城,最重要的原因是爲了震懾南方,從而爲下一步的遷都打好基礎,畢竟,當華安提出遷都要求之後,朝廷能否同意,這完全取決於華安的手段和實力,而若是不能在洛陽城周邊維持一支龐大的兵馬,如何能夠脅迫朝廷遷都呢?

華安自然很快就明白了王猛的意圖,頓了頓,正色道:“王將軍真是深謀遠慮啊!本王能有王將軍相助,何愁大事不成。”說完讚許的看向王猛。

王猛連忙說道:“爲王上分憂,是末將的責任,眼下就要過年了,年後只需兩個月,皇宮的修繕工作便可以全面完成,所以,王上必須儘快下達調兵的命令,讓河北方向的十萬兵馬,在年後初六一早便出發南下,如此,便可以在皇宮修繕完成之前抵達洛陽城附近。”

華安想了一下,看向王猛,正色道:“王將軍,關中方向情況如何?是否可以從關中方向調撥部分兵馬,本王覺得,既然要震懾南方,就應該調撥更多的兵馬。”

“王上,關中無比穩定,秦、雍二州足以調撥五萬兵馬,還有、樑、益二州主將也表示效忠王上,亦可調兵五萬,如此,在數月之後,洛陽城周邊將集結四十餘萬的兵馬,再加上臨近的青、兗二州的十萬人馬,我們在黃河以南就足有五十餘萬的兵馬了,如此強大的兵力,足以震懾朝廷那些想要反對王上的人,讓他們望而卻步。”王猛正色說道。

華安點頭道:“若能從關中和蜀中各調五萬兵馬。自然是最好不過了,不過,如此一來,關中和蜀中的兵馬就顯得非常薄弱了,怕是無法震懾西域諸國。引起邊患啊!”

顯然,華安對調兵之後,可能會引發的邊疆禍患問題比較擔心,畢竟,西域諸國的實力還是不容小覷的,尤其是吐谷渾收容了原蜀國的官員。對關中和蜀中的威脅很大,爲了報當年被華安擊敗的一箭之仇,吐谷渾很有可能會在關中力量薄弱之後,向關中發起進攻,哪怕是騷擾性進攻。對關中都是發展都是很大的威脅。

“王上不必擔心,西域諸國一盤散沙,互相之間時常征戰,他們還沒有多餘的精力向關中發起進攻,關中留下的守軍足以應付,還有,若是他們膽敢向關中發起進攻,這豈不是爲日後我軍進軍西域提供了很好的藉口嗎?”王猛看向華安。正色說道。

很顯然,王猛鎮守關中多年,對西域諸國的情況還是有所瞭解的。再加上如今已經向西域方向派遣衆多的細作,對西域的情況就更加了解了,因而,他對西域諸國一點都不擔心,而且,西域諸國一旦有所異動。更爲日後出兵西域提供了很好的藉口,讓華安佔據西域變得順理成章。

聽了王猛的解釋。華安心頭感到大爲高興,並下定了從西面調兵的決定。隨後,幾名心腹校尉,帶着華安的命令,分別奔向關中、蜀中和河北三個方向,打算從這三處調兵二十萬南下,從而增強洛陽城周邊的實力。

由於蜀中和關中距離洛陽城比較遠,因此,他們可能無法在洛陽城的皇宮修繕完畢之前抵達洛陽城,不過,也慢不了多少,而河北方向的兵馬,則會在最快的時間內抵達洛陽城。

其中,河北的十萬兵馬,是由名將張蠔和鄧羌二人率領的,他們二人返回洛陽城之後,將極大的增強洛陽方向的實力,讓洛陽城成爲整個天下最安全的城池。

不過,洛陽城周邊的兵馬太多,也會出現很多問題的,比如,對糧草的消耗太大,還有兵馬太多,需要的駐地就多,而這些密密麻麻的駐地集中在洛陽城周邊,必然會對洛陽城周邊的農業生產造成很大的影響,爲此,必須要進行必要的疏散,當然也不能離得太遠。

通過與王猛的一番商議,華安決定在司州的弘農、河南、滎陽三郡各部署十萬兵馬,另外,將多餘的十萬兵馬部署道兗州的陳留郡方向,以增強兗州西部的力量,同時,也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增援洛陽。

當然,具體調撥哪支兵馬前往指定的位置,等到來年之後再商議也不遲,畢竟,此時三路兵馬還未抵達洛陽,待他們抵達洛陽之後,再進行商議也不遲。

第二日一早,華安下達命令,讓麾下心腹將洛陽城倉庫的部分米麪油鹽等物資,送給城內的貧苦百姓,以讓他們能夠舒心的過年。

這些洛陽城的貧苦百姓,在除夕的當天就收到了華安派遣屬下送去的溫暖,頓時對華安是感恩戴德,並感激涕零的表達了對華安的感謝。

而華安之所以讓屬下送基本的生活物資給洛陽城之中的貧苦百姓,自然也是爲了獲取威信,在老百姓之中營造高大愛民的形象,以便獲取老百姓的支持。

除夕這一天,整個洛陽城之中,到處都是張燈結綵的景象,生活逐漸富足的人們,開始用實際行動來慶祝這一年一次的節日,而爲了維持洛陽城的安定,城內的巡邏人馬和城門處的守衛不但沒有減少,而且還增加了不少,這些負責城內治安的兵馬,爲了廣大老百姓的生活幸福,在這過年的時刻,仍舊要堅守崗位,而華安自然也不會虧待這些維護城池治安的兵馬,並在過年的這幾日,給予他們三倍的酬勞,同時,還賞賜給他們可口的美食和年貨,以讓他們能夠心甘情願的維護城池的治安。

而爲了讓洛陽城的百姓感受到城池的繁華,華安在五日之前,已經下令對去年元宵節制作的花燈進行整修,以便在過年的時候使用,如今,除夕已經到了。華安決定將這些花燈擺在洛陽城的街道上,以在太陽落山之後,供洛陽城的百姓欣賞。

華安走向王宮的一處偏殿,看向裡面的一名官員,正色問道:“去年元宵節的花燈。可都準備好了?”

官員見華安問話,連忙走上前去,抱拳道:“回王上,去年的花燈已經全部修繕完畢,另外,今年又新作了一些。如此,可以保證洛陽城的所有街道都能擺滿花燈。”

華安聞言,大爲高興,稱讚道:“好,真是太好了。乾的不錯,現在已經是下午了,再過幾個時辰就天黑了,你立即帶領一干人馬,將這些花燈佈置在洛陽城的街道上,天黑之前必須部署完畢,並在戌時的時候,開始點燃花燈。今年的花燈要從除夕一直襬到元宵。”

“是,王上,屬下遵令。”官員抱拳一禮。並立即轉身前去準備。

顯然,華安爲了與民同慶,下達了連續擺放半個月花燈的決定,如此決定必然會極大的促進洛陽城的繁榮,畢竟,在解除宵禁之後。老百姓在夜間出門不受任何限制了,而在花燈的吸引下。老百姓會選擇在街道逗留更長的時間,而這樣一來。在肚子餓的時候,就會購買街邊的小吃,有錢人甚至會進入酒肆大吃大喝一頓,看到稀罕的物件,也會忍不住購買,如此,商業自然也就跟着繁榮起來了,而且,購物是愉快的,在街道上品嚐美味是愉快的,小販能夠掙取大把的銀兩,自然也是非常愉快的,如此,在商業繁榮的同時,洛陽城所有的老百姓都能感受到愉快的心情,如此,豈不是天大的好事。

在幾日前,洛陽城的街道上已經貼出了告示,並說明了城內從除夕開始,直到元宵節,要連續慶祝半個月的消息,爲此,在除夕之日,全城的老百姓都早早的吃完晚飯,並在戌時的時候結伴離開家中,向最繁華的街道涌去,他們要親身感受洛陽城的繁華,以洗去奔波一年的疲憊。

華安自然也是要到洛陽城的街道上去親身體驗的,爲此,他特意提醒身旁的護衛,在戌時的時候,及時提醒他。

“王上,已經戌時了。”在戌時到來的時候,一名親兵小聲提醒道。

華安擡頭看了看天,的確,天色已經很黑了,此時,洛陽城之中的花燈,應該已經全部準備完畢了,而他自然也要親自前去欣賞,並感受一下今年的除夕燈會與往年的元宵燈火有什麼不同。

走出大殿之後,站在高高的露臺上,華安已經看到了四周燈火通明的景象,併爲此心情大好。

“走,我們去街道上看看。”華安說着,帶領一批親兵先去更衣,然後便離開王宮,向洛陽城的街道上行去。

此次,華安打算在街道上體驗一個時辰之後就離開,畢竟,此時是除夕,在後宮之中,還有很多人在等着自己呢?自己不可以太任性,而以調查民生爲藉口外出溜達一個時辰,在亥時的時候返回,還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以民生爲重是一個當政者,必須要首先考慮的事情,這麼做是無可厚非的。

華安與麾下的幾名親兵,策馬奔向洛陽城最繁華的街道,並在最短的時間內抵達了街道。

此時,原本非常寬闊的街道上,擠滿了絡繹不絕的行人,策馬在道路上行走,顯得非常的困難,至少策馬奔馳是完全不可能了,爲了不磕碰街道上的行人,華安與衆親兵全部下馬,並讓其中一名士兵看管馬匹,剩下的士兵跟隨華安,進入最繁華的街道。

街道上的花燈,已經完全按照華安的要求擺放完畢了,並且全都點亮了,看上去非常的漂亮,而每一處花燈的四周,都聚集了衆多的百姓,由於花燈是一年才能見到一次,爲此,這些百姓對花燈非常的好奇,並忍不住想要多看幾眼,而一些見多識廣的讀書人,則直接介紹起了花燈上人物的來歷,並滔滔不絕的講解了這個人物的生平和經歷,而四周聽講的老百姓,則不住的點頭,並時不時的鼓掌叫好。

在街道的兩旁是正在營業的店鋪,店鋪裡都坐滿了客人,看上去生意是非常的火爆,而在店鋪外面的街道上,也擺起了很多小的攤販,這些小攤販的生意,一點也不比兩旁店鋪的生意差,只不過他們大都是小本經營,賣的也都是一些物美價廉的小物件,爲此,掙的錢自然沒有兩旁的店鋪多,不過,他們最大的優勢是本錢小,而且,還不需要繳納稅賦,如此,收入還是很可觀的。

按理說,這些小商販在街道上進行經營,或多或少的會搶奪兩旁店鋪的生意,而且,他們不用繳納稅賦,成本更加低廉,爲此,競爭力更強,但他們畢竟是小本經營,規模有限,而且,他們本身屬於窮人,他們的客人也大多都是窮人一類,爲此,根本不會掠奪兩旁店鋪的優質客源,試想一下,凡是有頭有臉的大人物,或者好面子的人,在宴請賓客的時候,自然是要前往體面的店鋪了,只有窮人才會請人吃街邊的實惠小攤。

若這些街邊的小攤不存在,窮人也依舊不敢邁入高檔的街邊店鋪,畢竟他們消費不起,所以說,這些小商販的存在,是不會損害兩旁店鋪生意的,相反,由於他們的存在,一些窮人也敢到繁華的街道上消費了,如此,必然會增加街道上的人氣,從而有利於商業的繁榮,也有利於街道兩旁店鋪的生意,所以說,店鋪的商人對街道上的小攤販還是非常歡迎的,並沒有出現驅趕和舉報的事情,而既然這些大商人與店外的小商販能夠和諧相處,並且互相促進,讓洛陽城變得更加的繁榮,作爲洛陽城的官員,自然也不會前去整治,畢竟,這些小攤販都是窮人,混口飯吃是非常不容易的,只要兩旁的大商人沒有意見,他們也懶得去管,至於是否應該向這些小商販徵收稅賦,則不是一般的官員能夠決定的,所以這些官員,對街道上本不該出現小販的位置,出現越來越多的小販是視而不見的。

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天竺軍大敗第三百七十九章 寒流襲來第六百七十章 六戰六捷第六百零六章 燕軍先鋒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船找到啦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尉遲順第一百一十六章 國舅來了第九百零四章 蒲健妥協第九百九十八章 成功說服第七百八十四章 王猛主力抵達原平第四百七十二章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第三百四十三章 太后的氣節第八百零七章 謝艾密信第一千一把六十九章 斯巴達軍團第三百三十四章 青羌投手第九百一十八章 燕軍潰退第九百七十五章 謝安的立場第五十四章 棒打鴛鴦第三百七十二章 霸王谷火攻第三十章 醋意正濃第六百八十二章 冉閔被擒第六百四十三章 奔襲敖倉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憤怒的羅馬皇帝第九百四十章 姚襄的毒計第三百三十六章 趙軍撤退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羅馬進攻失利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迎擊羅馬大軍第八百一十七章 暗通款曲第七百六十三章 張重華的對策第三百九十一章 兵臨魏興郡第三百二十章 三弓牀弩第五百四十六章 再次大破趙軍第七百五十一章 慕容恪南下第一百一十章 倉部郎第七百六十四章 謝艾迴姑臧第四百零五章 自不量力第四百七十六章 萬頃良田第一百三十八章 千谷嶺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冰川融水第九百八十三章 舞姬敬酒第四百四十二章 佯攻成都第七百五十六章 代軍撤退第六百五十四章 渡河攻擊第七百一十一章 魏主殞命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攻陷富樓沙第五十四章 棒打鴛鴦第五百三十五章 收攏人心第九百七十一章 認祖歸宗第六章 初入京城第七百七十六章 北岸列陣第五百六十一章 偏僻小路第五百六十六章 深入敵營第六百三十二章 固守龍山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虎嘯山莊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攻破木鹿城第五百七十一章 全力準備北伐第九百三十二章 增加稅收第三百二十九章 太極殿議事第三十八章 上元燈會二第八百一十三章 慕容恪害怕了第三十三章 生擒叛將第一千零一十章 大勢所趨第七百二十九章 蜀中來信第三百八十五章 銷魂蝕骨第五百一十章 楊初被殺第八百七十三章 勸降姚襄第一章 北伐遺恨第九百九十四章 城外建涼亭第八百九十四章 慕容俊打算南下第四百八十一章 益州要變天第一百九十九章 海戰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養賊以自重第九百五十四章 佯攻第九百八十二章 新街道營業了第四百三十七章 各懷鬼胎的蜀國羣臣第八百一十六章 突破易水防線第三百五十三章 姚戈仲的決心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恆河渡口第七百四十五章 攻下鄴城第六百九十三章 攻打襄國第四十九章 山賊巢穴第八百三十四章 謝安抵達潯陽城第一百七十九章 睹物思情第九百三十三章 南王的憂慮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焚營滅敵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燕軍夜攻扶余王城第七百九十九章 鄧羌中伏第五百八十九章 水路運糧第二百四十九章 鄉野募兵第四百八十九章 繞過雒城第七十二章 身世悽慘第二十八章 淫亂後宮第八百八十八章 追不上了第七百四十一章 晉軍西進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輕鬆破城第七百五十二章 糧道被斷第七百六十一章 放蕩的馬氏第一千零一章 後帳有人第二百四十八章 前後夾擊第九百七十章 謝安的擔憂
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天竺軍大敗第三百七十九章 寒流襲來第六百七十章 六戰六捷第六百零六章 燕軍先鋒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船找到啦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尉遲順第一百一十六章 國舅來了第九百零四章 蒲健妥協第九百九十八章 成功說服第七百八十四章 王猛主力抵達原平第四百七十二章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第三百四十三章 太后的氣節第八百零七章 謝艾密信第一千一把六十九章 斯巴達軍團第三百三十四章 青羌投手第九百一十八章 燕軍潰退第九百七十五章 謝安的立場第五十四章 棒打鴛鴦第三百七十二章 霸王谷火攻第三十章 醋意正濃第六百八十二章 冉閔被擒第六百四十三章 奔襲敖倉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憤怒的羅馬皇帝第九百四十章 姚襄的毒計第三百三十六章 趙軍撤退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羅馬進攻失利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迎擊羅馬大軍第八百一十七章 暗通款曲第七百六十三章 張重華的對策第三百九十一章 兵臨魏興郡第三百二十章 三弓牀弩第五百四十六章 再次大破趙軍第七百五十一章 慕容恪南下第一百一十章 倉部郎第七百六十四章 謝艾迴姑臧第四百零五章 自不量力第四百七十六章 萬頃良田第一百三十八章 千谷嶺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冰川融水第九百八十三章 舞姬敬酒第四百四十二章 佯攻成都第七百五十六章 代軍撤退第六百五十四章 渡河攻擊第七百一十一章 魏主殞命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攻陷富樓沙第五十四章 棒打鴛鴦第五百三十五章 收攏人心第九百七十一章 認祖歸宗第六章 初入京城第七百七十六章 北岸列陣第五百六十一章 偏僻小路第五百六十六章 深入敵營第六百三十二章 固守龍山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虎嘯山莊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攻破木鹿城第五百七十一章 全力準備北伐第九百三十二章 增加稅收第三百二十九章 太極殿議事第三十八章 上元燈會二第八百一十三章 慕容恪害怕了第三十三章 生擒叛將第一千零一十章 大勢所趨第七百二十九章 蜀中來信第三百八十五章 銷魂蝕骨第五百一十章 楊初被殺第八百七十三章 勸降姚襄第一章 北伐遺恨第九百九十四章 城外建涼亭第八百九十四章 慕容俊打算南下第四百八十一章 益州要變天第一百九十九章 海戰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養賊以自重第九百五十四章 佯攻第九百八十二章 新街道營業了第四百三十七章 各懷鬼胎的蜀國羣臣第八百一十六章 突破易水防線第三百五十三章 姚戈仲的決心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恆河渡口第七百四十五章 攻下鄴城第六百九十三章 攻打襄國第四十九章 山賊巢穴第八百三十四章 謝安抵達潯陽城第一百七十九章 睹物思情第九百三十三章 南王的憂慮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焚營滅敵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燕軍夜攻扶余王城第七百九十九章 鄧羌中伏第五百八十九章 水路運糧第二百四十九章 鄉野募兵第四百八十九章 繞過雒城第七十二章 身世悽慘第二十八章 淫亂後宮第八百八十八章 追不上了第七百四十一章 晉軍西進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輕鬆破城第七百五十二章 糧道被斷第七百六十一章 放蕩的馬氏第一千零一章 後帳有人第二百四十八章 前後夾擊第九百七十章 謝安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