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一章 傳國玉璽

華安自然不願意步祖逖的後塵,爲了收復故土,最終憂憤而死,爲此,不得不爲自己多做考慮。

好在這麼多年來,大晉朝廷經歷了王敦、蘇峻之亂,已經不敢隨意處置邊關大將了,而外敵的頻繁入侵,也需要有軍事統帥能力的將領來維持大晉的統治,爲此,華安這麼多年來,才得以平安無事,並逐步擴展實力。

但華安的平安無事,並不代表朝廷對他已經完全放心,恰恰相反,朝廷無時無刻不在關注着華安的一舉一動,以防止華安生出異心,只是華安從未做出不利於大晉朝廷的事情,爲此,仍舊受到朝廷的重用,況且,桓溫、殷浩的實力也是極其的強大,華安的存在,便可以與這兩位將領相抗衡,從而維持大晉將領之間的平衡,對大晉的長治久安,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至於張育提出的三個不可追擊燕軍的理由,華安僅僅在乎最後一個,也就是兔子狗烹鳥盡弓藏,畢竟,這一條對華安當下的威脅是最大的,而第一個原因,華安完全就不會擔心,因爲,魏國最強悍的主力大軍已經覆滅,冉閔本人也被燕軍生擒,一個沒有冉閔和精銳乞活軍的魏國,根本就不足爲懼,至少,華安有足夠的實力可以制住他,從而不必擔心魏國的突然倒戈。

至於第二個原因,華安就更不在乎了,在渡河進攻河內郡的時候。華安就已經深思熟慮過了,北伐只能是自己一個人的事情,桓溫和殷浩是靠不住的。爲此,從來就沒有指望過揚州軍團和荊州軍團會前來幫忙。

華安倒是覺得,在自己進入河北的這段時間,殷浩和桓溫之間也不會消停,桓溫的實力原本高於殷浩,但蒲洪和姚襄兩支大軍,全部投靠了殷浩。因此,如今的揚州軍團是兵強馬壯。實力決不在荊州軍團之下,只是蒲洪和姚襄皆是異族,是否真心投降殷浩,很值得懷疑。

“張育。你分析的很有道理,我軍目前在河北一帶,根基還不是很穩定,的確不能一口吃成胖子,先幫助即將覆滅的魏國穩定鄴城以南的數郡,而後再徐圖良策。”華安輕聲說道,算是認可了張育的分析。

張育聞言大喜,抱拳道:“將軍英明,如此屬下就放心了。”

華安看的出來。張育對自己很是忠心,這種忠心甚至超過對大晉朝廷,也就是說。在張育的心中,華安比大晉朝廷還要重要,爲了華安個人的安危,張育可以不考慮大晉朝廷的利益。

“報,啓稟將軍,魏國使者團隊已經抵達朝歌。就在大營外面。”就在這時,魏國使者的團隊抵達了大營之外。

華安聞言大喜。忙道:“快請,快請。”

“是,將軍。”小校應了一聲,前去傳令。

很快,魏國使者帶着冉閔的兒子冉明進入了華安的中軍大帳。

“下官拜見華將軍。”使者抱拳向華安行了一禮。

華安微微揚手,輕聲道:“不必多禮,使者請起。”說完看向使者身旁的少年。

“敢問魏使,這位公子是?”華安自然知道這個少年一定是冉閔的兒子,但爲了確認,還是要問一句的。

“回稟華將軍,這位便是我大魏的彭城王冉明,作爲我大魏歸附大晉朝廷的誠意送往建康城爲質。”魏國使者抱拳說道。

華安聞言點了點頭,並仔細的打量眼前的少年,只見這個冉明一臉的稚嫩,毫無讓人畏懼的霸氣,這與其父冉閔有着天壤之別,也許是年齡太小的緣故吧!

“敢問魏使,傳國玉璽可曾帶來了。”華安再次問道。

魏國使者連忙應道:“帶來了,自然是帶來了,來人,快呈上來。”說完示意身後的僕人,將傳國玉璽獻給華安。

很快,一名魏國僕人拿出一個方形的包裹,並當着華安的面打開了。

“哦,這就是傳國玉璽。”華安輕輕拿起傳國玉璽,輕聲問道。

“回稟將軍,這便是自秦始皇以來,被歷代君王奉爲至寶的傳國玉璽。”魏國使者正色說道。

華安點了點頭,並仔細的觀看手中的傳國玉璽,只見整個傳國玉璽,做工極爲精巧,方圓四寸,上面紐交五條龍,正面篆刻‘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另外,在玉璽的一角鑲嵌着黃金,在傳國玉璽的肩部刻隸字‘大魏受漢傳國璽’右側更是加刻‘天命石氏’四個大字。

如此精雕細琢,並在一角鑲有黃金的玉璽,當爲傳國玉璽無疑,華安早就聽說過關於傳國玉璽的各種傳聞,而眼前的傳國玉璽與傳言是一模一樣的,尤其是鑲嵌黃金的一個拐角,更是足以證明這一點。

“將軍,這的確是傳國玉璽,一定錯不了。”大帳之中的張育,看向眼前的傳國玉璽,輕聲說道。

華安笑了笑,輕聲問道:“怎麼,你對傳國玉璽也有了解。”

張育回道:“不瞞將軍,屬下只是略知一二,相傳這傳國玉璽取材自和氏之璧,秦國統一天下之後,取得了趙國的和氏之璧,秦始皇命令李斯轉述‘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並讓咸陽最好的玉工對和氏之璧進行精研細磨,雕琢爲璽,自此,傳國玉璽便橫空出世,秦亡之後,傳國玉璽落入漢高祖手中,而後,西漢外戚王莽篡漢建立新朝,向漢朝太后所要傳國玉璽,太后憤怒的將傳國玉璽砸在地上,並崩壞了玉璽的一角,王莽令工匠以黃金補之,從此傳國玉璽便多了一處鑲金的拐角,而後曹丕篡漢建立魏國,乃使人在傳國玉璽的肩部刻下了‘大魏受漢傳國璽’的字樣,以證實其並非‘篡漢’也,石勒滅前趙,得到傳國玉璽,更是別出心裁,在玉璽的右側加刻‘天命石氏’四個大字,如今,眼前的傳國玉璽,與傳言的一模一樣,自然是假不了了。”

華安聞言大喜,看向魏國使者,笑着說道:“魏使一行辛苦了,先下去歇息吧!本將第一次見到傳國玉璽,當把玩一夜,明日便派遣大軍護送魏使一行和傳國玉璽,一同前往建康城。”

魏國使者猶豫了一下,抱拳道:“下官告退,說完帶着冉明離開中軍大帳。

魏國使者走後,中軍大帳之內就只剩下華安和張育二人了,華安坐在大帳的尊位上,仔細的欣賞着眼前的傳國玉璽,並時不時的感慨一二。

張育見華安對傳國玉璽頗感興趣,抱拳道:“將軍可知這傳國玉璽所代表的意義。”

“意義,代表什麼意義?”華安隨後說道。

張育思索片刻,小聲說道:“傳國玉璽乃皇權神授,正統合法之信物,自古以來,便是得傳國玉璽者得天下,失之則國必亡。”

“哈哈!得傳國玉璽者得天下,只怕沒有這麼誇張吧!現在傳國玉璽就在本將的手中,難道本將現在就可以得到天下嗎?”華安打趣的說道。

張育聞言一驚,抱拳輕聲道:“以將軍目前的實力,只要善加經營,得天下並非難事,若有傳國玉璽相助,就更加名正言順了。”說完小心的看向大帳外。

華安聞言,神色一緊,輕聲斥道:“張育,你休得胡言,本將對大晉朝廷忠心耿耿,豈能做此不忠不義之事,此事萬萬不可再提。”

“將軍,如今大晉朝廷已經名存實亡,有如戰國之周天子,爲了天下百姓的生計,將軍不必拘泥於君臣之禮,適當的時候,完全可以取而代之。”張育接着小聲說道。

張育說的都是實話,如今的大晉天子仍舊是個孩童,根本不具備駕馭邊關大將的能力,大晉朝廷的各路邊關大將,完全都是處於半獨立狀態,僅僅是在名義上歸屬大晉而已。

不過,即便如此,華安也絕對不會私吞傳國玉璽,並與大晉朝廷相抗衡,因爲一旦自己私吞傳國玉璽,一定會引起桓溫和殷浩的不滿,若是兩路大軍聯兵討伐,華安是難以應付的,況且,北方還有燕代聯軍,西北還有涼國和吐谷渾,華安實力雖強,但卻無法同時對抗如此多的勢力,而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受苦的就是天下的老百姓了。

在華安的心中,傳國玉璽完全就是個燙手的山芋,自己若是私吞傳國玉璽,便會成爲衆矢之地。

不過,華安看得出來,張育對自己非常的忠心,爲此,也不在指責他,而是看着傳國玉璽,笑着說道:“傳國玉璽只不過是一塊石頭而已,魏國擁有傳國玉璽,不還是落了個國君被生擒,國運岌岌可危的下場,況且,你想過沒有,若是本將私吞傳國玉璽,朝廷會怎麼想,天下人會怎麼想,到時候,全天下的人都會認爲本將是叛逆之輩,桓溫和殷浩都會藉此機會率軍討伐我軍,另外,燕代等國的國君,也會爲了得到傳國玉璽,率軍猛攻我軍的,到那時,我軍四面楚歌,不還是得乖乖的交出傳國玉璽嗎?”

第九十章 廝殺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皇帝重傷第六百七十章 六戰六捷第五百六十七章 突襲吐谷渾大軍第四百六十章 獠人巢穴的位置第二百八十四章 屯田第三百九十四章 蜀軍劫營第四百五十六章 援兵及時趕到第七百六十七章 裴氏受辱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攻破丸都第五十三章 護花使者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晉軍西征第八十一章 追兵襲來第八百一十八章 治水防線第九百一十九章 謝艾潰敗第九十五章 逃離家園第八百八十六章 不必增援第三百九十三章 西鄉城牧場第七百九十一章 攻入盛樂城第二百零七章 釋放俘虜第三百零一章 平叛要恩威並施第四百三十七章 各懷鬼胎的蜀國羣臣第七百三十三章 增援兩翼第八百三十八章 不能遷都第四百二十五章 李亮勸降第六百四十三章 奔襲敖倉第四百七十八章 張育的戰略眼光第四百五十七章 姐妹同榻而眠第八百八十六章 不必增援第十三章 虎落平陽第三十八章 上元燈會二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洛水南岸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西域商隊第三百一十二章 深入虎穴第三百七十五章 西曲陽第五十七章 華夏聖地求票票第九百三十二章 增加稅收第二百章 接舷戰第九百五十七章 燕國君臣的陰謀第九百九十章 王猛的策略第六百三十八章 曹伏抵達成皋關第一千零九十章 勸降扶余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攻佔潞縣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皇帝重傷第一百七十五章 渡口殺敵第五百零五章 大力發展手工業第七十章 英雄救美第七百六十六章 王太后裴氏第五百三十二章 斬殺楊俊第一百四十六章 圍魏救趙第七百二十三章 北王第八百三十八章 不能遷都第四百四十二章 佯攻成都第五百八十七章 兵臨長安第九百零七章 窮追不捨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水被下毒第五百四十九章 張重華的來信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突圍第八百零八章 朝廷同意議和第三百零七章 胥浦城下第二百一十二章 燕王班師第五百六十五章 吐谷渾入寇第六百一十六章 大破劉顯第四百零四章 獠人巢穴第八百五十五章 大晉皇族第九十八章 視死如歸第四百五十二章 李勢乞降第八百三十九章 謝安當官第五百六十八章 渡河追擊第一百四十章 掉包第六百八十六章 剿滅候霸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兵第四百一十四章 驚慌失措的李勢第六百八十五章 蛇已出動第四章 義興周氏第五百一十八章 攻打下辨城第六百一十章 李農的選擇第八百三十一章 李賁援兵抵達第四百五十三章 將軍,今晚別走了第九百七十五章 謝安的立場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全殲高句麗大軍第四百一十一章 蜀軍火攻第一百七十四章 空城計第八十三章 婉言拒絕第一百章 官升一級第八百八十一章 謝安取代殷浩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攻破渡口第九章 山中遇狼第四百五十九章 暗流涌動第一百六十三章 挖護城河第七百六十九章 張罐專權第二十四章 驍將陳雄第九百五十七章 燕國君臣的陰謀第一百八十一章 討虜將軍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安排臥底第五百七十九章 五路出征第五百六十八章 渡河追擊第一百四十章 掉包第八百八十七章 姚襄撤離任城第七百章 輜重被截
第九十章 廝殺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皇帝重傷第六百七十章 六戰六捷第五百六十七章 突襲吐谷渾大軍第四百六十章 獠人巢穴的位置第二百八十四章 屯田第三百九十四章 蜀軍劫營第四百五十六章 援兵及時趕到第七百六十七章 裴氏受辱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攻破丸都第五十三章 護花使者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晉軍西征第八十一章 追兵襲來第八百一十八章 治水防線第九百一十九章 謝艾潰敗第九十五章 逃離家園第八百八十六章 不必增援第三百九十三章 西鄉城牧場第七百九十一章 攻入盛樂城第二百零七章 釋放俘虜第三百零一章 平叛要恩威並施第四百三十七章 各懷鬼胎的蜀國羣臣第七百三十三章 增援兩翼第八百三十八章 不能遷都第四百二十五章 李亮勸降第六百四十三章 奔襲敖倉第四百七十八章 張育的戰略眼光第四百五十七章 姐妹同榻而眠第八百八十六章 不必增援第十三章 虎落平陽第三十八章 上元燈會二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洛水南岸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西域商隊第三百一十二章 深入虎穴第三百七十五章 西曲陽第五十七章 華夏聖地求票票第九百三十二章 增加稅收第二百章 接舷戰第九百五十七章 燕國君臣的陰謀第九百九十章 王猛的策略第六百三十八章 曹伏抵達成皋關第一千零九十章 勸降扶余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攻佔潞縣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皇帝重傷第一百七十五章 渡口殺敵第五百零五章 大力發展手工業第七十章 英雄救美第七百六十六章 王太后裴氏第五百三十二章 斬殺楊俊第一百四十六章 圍魏救趙第七百二十三章 北王第八百三十八章 不能遷都第四百四十二章 佯攻成都第五百八十七章 兵臨長安第九百零七章 窮追不捨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水被下毒第五百四十九章 張重華的來信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突圍第八百零八章 朝廷同意議和第三百零七章 胥浦城下第二百一十二章 燕王班師第五百六十五章 吐谷渾入寇第六百一十六章 大破劉顯第四百零四章 獠人巢穴第八百五十五章 大晉皇族第九十八章 視死如歸第四百五十二章 李勢乞降第八百三十九章 謝安當官第五百六十八章 渡河追擊第一百四十章 掉包第六百八十六章 剿滅候霸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兵第四百一十四章 驚慌失措的李勢第六百八十五章 蛇已出動第四章 義興周氏第五百一十八章 攻打下辨城第六百一十章 李農的選擇第八百三十一章 李賁援兵抵達第四百五十三章 將軍,今晚別走了第九百七十五章 謝安的立場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全殲高句麗大軍第四百一十一章 蜀軍火攻第一百七十四章 空城計第八十三章 婉言拒絕第一百章 官升一級第八百八十一章 謝安取代殷浩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攻破渡口第九章 山中遇狼第四百五十九章 暗流涌動第一百六十三章 挖護城河第七百六十九章 張罐專權第二十四章 驍將陳雄第九百五十七章 燕國君臣的陰謀第一百八十一章 討虜將軍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安排臥底第五百七十九章 五路出征第五百六十八章 渡河追擊第一百四十章 掉包第八百八十七章 姚襄撤離任城第七百章 輜重被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