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0章 補救(下)

第1030章 補救(下)

時已入夜,太子右衛率周莚點了數十人,輕車簡從,直抵東掖門外。

臺城或者說建鄴宮仍在營建之中,東側城牆已完工大半,置一門,曰“東掖門”。

東掖門以東隔着一條路,便是如今太子司馬裒居住的苑林了。

東宮侍講王彪之正站在路西側,躬身行禮道:“殿下,臣已將左衛將軍請來,可速入內。”

司馬裒微微頷首,下了牛車。

不知道是心情焦躁還是激動,他差點一個趔趄,太子妃山宜男一把拉住。

左衛將軍、南頓王司馬宗剛拿着鑰匙走來,嘴裡唸叨個不停,見到太子時,皺眉道:“爲何不乘輦?”

“國家草創,便是天子亦駕牛車,左衛將軍何出此言?”王彪之猛然轉身,逼視司馬宗,斥道。

司馬宗敢挑太子的毛病,在王氏族人面前卻不敢造次,聞言不再說話,將鑰匙交了出去,吩咐兵士開門。

一派簇新之色、彷彿還帶着點木料氣味的東掖門被用力推開。

東宮衛士被留在外面,太子夫婦、東宮侍講王彪之三人步行入內。

一隊軍士護衛於側,很快將他們帶到了太極殿前。

太極殿是臺城內唯一完工的殿室羣,本作朝會之用,並非寢殿,但如今這個時候想啥呢,有正兒八經的殿室住就不錯了。

太極殿共有十二間殿室,象十二月,皆已完工。

兩側還有東堂、西堂各七間,正在興建。

殿堂之間有東西二上閣,方庭闊六十畝,今只草草規劃,並未動工。

宮城衛士向由禁軍充任,並定期輪換防區,今日值守太極殿及東掖門一帶的便是左衛將軍司馬宗所領一部人馬。

此人以前極受寵信,畢竟是宗室。但隨着司馬睿開國稱制,各項制度與監國乃至幕府時代有所調整,司馬宗地位大不如前,心中不滿是正常,而將這種不滿發泄出來也是正常的——皇權本就不振,況太子乎?

司馬裒心中有些不忿,但山宜男用眼神止住了他的盲動。夫妻二人遂默默前行,很快入了殿室,東宮侍講王彪之則留在外面等待。

而甫一入殿,司馬裒就眼神微凝,琅琊王司馬衝居然先來了!

“參見太子、太子妃。”司馬衝、諸葛文彪雙雙上前行禮。

司馬裒、山宜男回了一禮。

“三弟,父親如何了?”司馬裒低聲問道。

“午後聽聞敗報,便有些暈眩,這會好多了。”司馬衝說道。

“琅琊王糊塗!”太子妃山宜男毫不客氣地說道:“大晉剛於建鄴中興數月,一派勃勃生機,哪來的敗報?”

司馬衝聞言一愣。

琅琊王妃諸葛文彪本來安靜地站在那裡,一副不願說話的樣子,聽得山宜男這般詰問,忍不住看了她一眼。

山宜男也注意到了諸葛文彪。

兩人以前接觸不算多,畢竟一個是司州士女(河內郡),一個是徐州士人(琅琊郡),本就不是一個圈子的。

偶爾聽得一些消息,也不過是諸葛道明生得二女,皆秀外慧中。

她對此沒什麼感覺,偶爾心中會有一些不服氣,難道我不美嗎?只不過很快將這種情緒壓了下去。

她是太子妃,自不能和一般士女那般放縱性情,當端莊嫺雅,做好太子的賢內助。

將來做了皇后,母儀天下,其他人還不是要向她恭敬行禮?

諸葛文彪很快收回了目光,沒有說話。

忽地一陣肉風襲來,貴嬪石氏步履匆匆而至。

四人再度行禮。

天子有制,諸王以母禮事之。理論上來說要晨昏定省,口稱母親,但司馬裒實在喊不出口故只行禮。

畢竟,太子生母還活着呢,只不過在給別人當妻子罷了。

“隨我來吧。”石氏輕聲說道。

衆人依言而行。

司馬睿已半倚靠着裡側的廂板坐了起來,氣色不算很差,但看得出來沒什麼精神頭。

“太子、琅琊王留下。”說罷,看了看石氏。

石氏會意,領着山宜男、諸葛文彪到外側等待。

走了幾步之後,石氏輕輕拉住諸葛文彪的手。

對這個兒媳,她是真的喜歡。

身材高挑、勻稱,比一般的士女都要高一個頭,不愧是青徐那片出來的。

美貌、文采並佳,就是性子有些冷,但她兒子也不差,一定可以慢慢好起來、情誼篤深的。將來生個王子,就更完美了。

反觀太子妃,成婚這麼多年,只生得一女。

太子另有一庶子,卻是妾侍所生了,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缺憾。

想着想着,卻感覺手中生出一股力,原來諸葛文彪想掙脫出去。

石氏嗔怪地看了兒媳一眼,鬆開了。

裡間已經傳來了說話聲——

“戰事至此,非山彥林一人之過。”司馬睿說道:“朕躺了一下午,也想了一下午,爲今之計,只有四個字,‘相忍爲國’!”

司馬裒、司馬衝一副被雷擊中的樣子。

這不是邵賊掛在嘴邊的話麼?

相忍爲國、夷夏俱安、與時俱進可謂僞樑的基本國策,其中尤以“相忍爲國”喊的時間最長。

“渡江之時,朕有‘百六掾’,多爲北地士人。中興之後,北人、吳人已各佔一半。”司馬睿繼續說道:“朕給東宮、琅琊王府選用的屬吏,吳人亦不在少數,你二人當體朕意。若想保得江東一隅,便得與吳人相忍爲國。”

朝官確實北人、吳人各佔一半,但那只是人數而已,兩者之間還是有高下之分的,北人往往身居高位,吳人多爲下僚,這便是區別。

再者,一個家族的地位高低,一看門第、二看婚姻,從太子、皇子的婚配情況就能看出很多端倪了。

吳人地位有提高,但還不能與南渡士人分庭抗禮。

“自東吳始,江東豪族便想着割據一隅。昔年若非廬江陳敏實在不像話,人望又太低,興許早已據建鄴自立了。我家這個江山,得來並不容易。朕居中調和,種種苦楚,難以對外言說,也只有石貴嬪可以傾訴一二罷了。”說到這裡,司馬睿的眼神極爲複雜。

有慶幸,有擔憂,有憤懣,看向兒子之時,甚至帶着幾分期望。

他這個主君,做得可不容易啊!

從幕府時代開始,就先天不足,大小事務多由王導一手操持,畢竟當初王家看上他,可不就是因爲“謙讓衝退”?

可七尺男兒,誰沒點脾氣?任你如此揉捏,時日久了,心中積累的不滿幾乎要讓他瘋狂,乃至不顧一切爆發。

但他不能這麼做。

王導雖然擅權,滿朝文武官將多出於其門,但終究表面功夫做得不錯。

而且他看得出來,王導並無取司馬氏而代的野心。

王茂弘其實過得也不舒心。

縫縫補補,將半壁江山勉強捏合在一起,容易嗎?

爲了討好吳人,甚至主動學吳語,然後操着一口蹩腳的江東話,爲人嘲笑,容易嗎?

撮合多樁婚姻,調解南渡士人的矛盾,並代表他們與江東豪族扯皮,容易嗎?

推己及人司馬睿覺得王導心中肯定也有憤懣。

所以,他不該向王導發火,還是繼續扮演好“謙讓衝退”的角色吧。

相忍爲國麼,邵賊二十年前喊出的這句話,越琢磨越有味道。

“經過淮南一戰,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大晉王師還缺幾分火候。”司馬睿又道:“今需補救,不補則斷無幸理。”

司馬裒、司馬衝二人出神地聽着。

“一曰‘安民’,二曰‘富國’,三曰‘強兵’,三者其實本就一體。”司馬睿說道。

“今已於江北堂邑郡置尉氏、挺、掖三縣,安得萬餘戶民人。”

“丹陽郡則有琅琊國、臨沂縣,有民千五百餘戶。山彥林將淮南民人及祖部降衆發往蕪湖,那便就地安置,查清其原籍,於蕪湖僑置郡縣。”

“京口有兩萬餘戶青徐百姓,都是當年跟隨朕南渡之官民,今戶幾何,須得查清。”

“此輩非那豫兗司冀流民,乃我家柱石,萬不可輕忽。可於京口築城,置徐州屬郡。”

“建鄴亦有不下兩萬戶,亦可酌情僑置郡縣。”

“流民多矣。早渡之人已有子孫,繁衍不息。編戶齊民之後,可爲朝廷供給資糧,朕也不用每次都捨下麪皮,向吳人求請了。”

“流民成軍之事,早已行之。然能戰否,頗爲可疑。今後定得用心操練,以補不足。”

“江東豪族部曲守禦尚可,進取極難。異日若想誓師北伐,還於舊都,還得倚靠朝廷兵馬,切記。”

說了這彷彿交代後事的一大通後,司馬睿便停了下來,微微喘息。

司馬裒、司馬衝二人定定地站在那裡,好好消化這番話。

外廳的石氏、山氏、諸葛氏三女聽了,各有所思。

石氏有些惶恐。

不過淮南一場失利而已,難道這麼嚴重?

她悄悄看了山氏一眼。山宜男面色也有變化,不過還算鎮定,神情更是有些堅毅,彷彿不願就此認輸,要輔佐太子力挽狂瀾一般。

諸葛文彪暗歎一聲。

雖說她有諸多不滿但萬一真到了那一天,皎皎之軀,又怎能爲敵人所辱?大不了一死而已。

裡間司馬睿休息片刻,聲音再起:“東宮多有不足,委屈吾兒了。臺城西南側運瀆邊上已建起崇正殿並東西二廂堂,可爲東宮,過幾日就搬過去吧。”

“道讓,琅琊國不過千餘戶,亦委屈你了。今以會稽、宣城二郡五萬二千戶爲爾封邑,但你不要之國了,就留在建鄴。地方軍政事務,自有二郡內史爲你打理。”

“建鄴東西有二鎖鑰之地。自建鄴往東至京口,江面寬闊,風高浪急,南岸則磯石綿延,高崗逼岸,宛如長城,未易登犯。京口往下,則江面逾闊,風浪逾急,沿岸或高峰橫亙,或江泥沙淖,或洲渚錯列,皆淺澀短狹,難以通行,故緊要處唯京口一地。其後又有秦漢舊河,東吳更開破岡瀆,過江則至廣陵,直入中瀆水(邗溝),誠爲京東重鎮,非宗親或重臣,不得出鎮。”

“京西則有歷陽。東西二梁山夾江而峙,俯瞰洪流。此處江面束狹,更有牛渚山、採石磯深入江中,利於登犯。賊若自壽春、合肥而來,必經此渡江。昔年孫策破劉繇,全取江東六郡,便自此濟。歷陽之重,甚於京口,亦得宗室、外戚鎮之。”

“山彥林喪師失地唉!就讓他留在蕪湖,料理完流民後,可移治歷陽,爲朕監鎮一方,此事朕會與丞相商討的。”

“還有廣陵……”

司馬睿絮絮叨叨,反覆交代個不停。

很顯然,經歷白天這事,他產生危機感了。

沒有人比他更清楚自己的身體了。

(碼完就發,飯都沒來得及吃,求票。吃完飯繼續碼字,繼續碼完就發,可能要半夜了,不用等,明早起來看即可,順便投下月初月票,謝謝。)

第三十六章 莫敢敵者第1011章 蕭關善後(上)第一百十七章 別無選擇第十八章 風馳電掣第一百六十五章 驚險第1198章 華風及襲擾第1079章 丟下第一百四十章 糊弄第六十二章 出征前的陳郡第一百十一章 不走!(爲盟主小蔡想睡覺加更)第一百四十一章 能打就打第1386章 佔官第1300章 朝會第四十二章 重建(上)第1015章 糊弄一番得了第一百二十章 決定第七十九章 體系下第一百六十九章 進軍神速(下)第820章 意見第一百零九章 牽羊出降第一百四十二章 兩路進兵第一百二十三章 搏一搏,單車變摩托第1286章 最後階段第八十九章 求官第1402章 練手(下)第804章 只有樑王能救你第1185章 追獵第820章 意見第八章 擔了干係第1250章 下班第1153章 試探第一百八十七章 丞相府第四十八章 合兵第1411章 戰鬥力與賜名第三十九章 言和第四十九章 破局的希望第866章 館驛第二十八章 敬重第一百五十九章 極限施壓第一百九十四章 寧朔宮第一百零六章 歸降與合圍第一百九十四章 人心第一百三十四章 城成第一百五十九章 極限施壓第873章 諸路第一百十章 圍魏救趙(上)第三十章 塑造第1213章 散裝盟友第四章 總要種地的第1100章 取捨第一百二十六章 湯池第一百八十二章 金雕有人給出的安陽之戰方略第一十八章 自省第1139章 戰爭的腳步(下)第九十一章 入見第1085章 餘波第八十九章 天淵池第七十七章 紀功碑第1333章 攻守之策第1411章 戰鬥力與賜名第1279章 摸底第812章 借題發揮第一百五十章 遣還第五十八章 戰機(上)第950章 過河拆橋第一百五十六章 以正合,以奇勝(上)第1120章 豪族化第1117章 王府議事第一百五十九章 極限施壓第五十二章 密謀第一百四十三章 故人離去第十九章 都督第一百十八章 考察第二百零三章 人心與對症下藥(下)第五章 風暴之眼主角養兵數量第一百三十八章 整合的意義第1294章 黃沙第1026章 樸實無華第十四章 偉力第二十三章 早有預謀第一百十一章 不走!(爲盟主小蔡想睡覺加更)第1171章 姨甥第二百十一章 以後不要打電話給我了第一百八十九章 口才第1318章 慕容兄弟第一百零五章 入宮第一百八十七章 丞相府第952章 着急的人第一百五十一章 善後安排第八十九章 吞併友軍是優良傳統第一百十一章 圍魏救趙(下)第一百三十章 出鎮第1176章 行萬里路(下)第815章 無法挽回第1329章 大進軍(上)第二十二章 等第1400章 會客第四十二章 渡口
第三十六章 莫敢敵者第1011章 蕭關善後(上)第一百十七章 別無選擇第十八章 風馳電掣第一百六十五章 驚險第1198章 華風及襲擾第1079章 丟下第一百四十章 糊弄第六十二章 出征前的陳郡第一百十一章 不走!(爲盟主小蔡想睡覺加更)第一百四十一章 能打就打第1386章 佔官第1300章 朝會第四十二章 重建(上)第1015章 糊弄一番得了第一百二十章 決定第七十九章 體系下第一百六十九章 進軍神速(下)第820章 意見第一百零九章 牽羊出降第一百四十二章 兩路進兵第一百二十三章 搏一搏,單車變摩托第1286章 最後階段第八十九章 求官第1402章 練手(下)第804章 只有樑王能救你第1185章 追獵第820章 意見第八章 擔了干係第1250章 下班第1153章 試探第一百八十七章 丞相府第四十八章 合兵第1411章 戰鬥力與賜名第三十九章 言和第四十九章 破局的希望第866章 館驛第二十八章 敬重第一百五十九章 極限施壓第一百九十四章 寧朔宮第一百零六章 歸降與合圍第一百九十四章 人心第一百三十四章 城成第一百五十九章 極限施壓第873章 諸路第一百十章 圍魏救趙(上)第三十章 塑造第1213章 散裝盟友第四章 總要種地的第1100章 取捨第一百二十六章 湯池第一百八十二章 金雕有人給出的安陽之戰方略第一十八章 自省第1139章 戰爭的腳步(下)第九十一章 入見第1085章 餘波第八十九章 天淵池第七十七章 紀功碑第1333章 攻守之策第1411章 戰鬥力與賜名第1279章 摸底第812章 借題發揮第一百五十章 遣還第五十八章 戰機(上)第950章 過河拆橋第一百五十六章 以正合,以奇勝(上)第1120章 豪族化第1117章 王府議事第一百五十九章 極限施壓第五十二章 密謀第一百四十三章 故人離去第十九章 都督第一百十八章 考察第二百零三章 人心與對症下藥(下)第五章 風暴之眼主角養兵數量第一百三十八章 整合的意義第1294章 黃沙第1026章 樸實無華第十四章 偉力第二十三章 早有預謀第一百十一章 不走!(爲盟主小蔡想睡覺加更)第1171章 姨甥第二百十一章 以後不要打電話給我了第一百八十九章 口才第1318章 慕容兄弟第一百零五章 入宮第一百八十七章 丞相府第952章 着急的人第一百五十一章 善後安排第八十九章 吞併友軍是優良傳統第一百十一章 圍魏救趙(下)第一百三十章 出鎮第1176章 行萬里路(下)第815章 無法挽回第1329章 大進軍(上)第二十二章 等第1400章 會客第四十二章 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