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養兵數量

主要是看一些人整天說主角養了一萬多兵,我得好好澄清下。

主角到底養了多少兵?我給個結論:少於1913人,而且成本還不全是自己承擔的,花費最多的鎧甲、武器、耗材部分,基本來自繳獲。

下面一一細分。

第一部分:銀槍軍

現有3600人,半脫產,訓練之餘,自己還侍弄果園、菜畦,種少量地,另放牧牲畜。

每兵每年得糧36斛,主要發給家屬,如果有的話。

每兵每年得絹3匹,還是發給家屬。

一兵一年的口糧,大概32-33斛,是普通百姓兩倍,由指定的五戶百姓供養,不夠再由半脫產的他們自己掙,比如放牧的牲畜生產的牛羊奶製成的乾酪,定期宰殺的牲畜等等。

所以他們是半脫產,書裡不止一次強調了。

我算1800人。

一個士兵花費最多的部分是哪裡?不是吃的,不是絹帛賞賜,而是武器鎧甲。

以唐代爲例。

唐玄宗時期,全國約58萬軍隊,其中有馬的騎兵、騎馬步兵16萬人。

安史之亂後,唐德宗建中年間,中央禁軍+各地藩鎮兵共76.8萬。

唐穆宗時期,因爲人口恢復,上升到99萬出頭。

自此基本沒變,一直在這個數字上下浮動。

晚唐時,因爲長期藩鎮割據,縱有戰爭,也限制在局部地區,因此人口快速恢復,不下3500萬,或曰接近4000萬,最激進的學者認爲唐武宗會昌年間人口數量甚至已經恢復盛唐時,證據是河北人口接近盛唐,有些縣還多設了幾個鄉。

我按3500萬算,就是700萬戶,養一百萬士兵,七戶養一兵。

爲何能養這麼多?

很簡單,士兵花費最多的不是口糧,而是戰備物資。

比如,中晚唐時,一匹馬值40匹普通雜絹,按照當時的錢絹價格,約20貫錢——北宋時,這個數字會暴漲到200貫以上。

一匹馬的售價,差不多就可養一名全脫產職業士兵一年,故置辦起來非常困難。

鎧甲的價格我沒查到定數,衆說紛紜,但可以肯定的是,比馬貴。

另外還有訓練器械損耗。

哪一樣不比口糧那點東西貴多了?

古代所說“XX戶”養一兵,很多人就下意識以爲要這幾戶才能掙出一個士兵的口糧。

其實,古代算的是總賬,即多少戶百姓提供的賦稅,才能覆蓋一名脫產職業士兵的開支——在中間損耗較少的情況下,這個數字最低是五戶。

如果單算士兵吃飯的花費,即便他一年的糧食消耗量是普通人兩倍以上,那真的不值一提。

銀槍軍最大的開銷:鐵鎧,主角給置辦了,從今往後只有折舊費。

武器:一樣。

訓練耗材是這三樣中相對最少的,之前靠庫存,現在又繳獲一批,長遠靠禁軍。

也就是說,銀槍軍最大的開銷並不由主角治下百姓承擔,我給這裡算1800人都算多了。

他們事實上只承擔糧食,以及部分絹帛賞賜。

第二部分:牙門軍

現有5200人,這是禁軍!禁軍!禁軍!

重要的事說三遍。

他們是朝廷養的,主角不出錢,明白嗎?

居然有人把他們也算進主角養兵數量裡,沒看書嗎?

第三部分:長劍軍/府兵。

現有900人。

爲什麼要辦府兵?因爲他們的維持成本極低,就初期一次性土地投入,而且戰鬥力還不錯,所以可以用個幾十年、一百年。

一百年後,你讓他們的後代繼續當府兵,他們都不樂意,會求着你轉爲民戶。

唐代天寶年間攻南詔,楊國忠甚至讓人把士兵拷着送到前線,強迫他們打仗。

所以唐朝在南詔屢吃敗仗,那些都已經是垃圾兵了,家裡可能就十幾畝地,技能不行,裝備不行,本身還極其牴觸打仗,不敗纔有鬼了。

但前期府兵是很好用的低成本、高性能士兵。

我不明白,爲什麼有人把府兵也算進主角的養兵數量裡?

第四部分:河北降軍。

現有3300人。

他們自己屯田、屯田、屯田!

重要的事說三遍。

都沒聽說過古代的屯田兵?明朝衛所兵總知道嗎?自己種地,產出給自己發工資,再養活衛所官員。

主角不養他們,明白嗎?就算給點補貼,撐死了摺合三五百人頂天了。

第五部分:親兵。

總計113人,這是全脫產職業士兵,主角自己養的。

綜上所述,主角實際養兵開銷也就千餘,且開銷大頭已經一次性覆蓋了,剩下的就維持費用。

怎麼會有人算出一萬多?

書裡都寫得很清楚吧?

難道不計算一次性覆蓋掉的武器鎧甲費用?

難道不計算府兵的土地價值?

難道不計算朝廷撥下來養牙門軍的錢糧?

難道不計算繳獲所得?

奇哉怪也。

第一百四十四章 震懾第1278章 今人何必不如古第997章 瀋陽第一百九十章 投名狀第1097章 都水監第1423章 告別第九十七章 商路第十八章 孤魂野鬼第1333章 攻守之策第一百五十二章 私事與公事第956章 正旦迷夢第三十二章 金帳第1012章 蕭關善後(下)第三章 巴掌與甜棗第二百十一章 以後不要打電話給我了第946章 苦難的行軍第八章 擔了干係第1032章 土斷與商(下)第一百六十二章 前後夾擊第一百六十七章 岔路第十七章 戰爭季(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種地大軍第一百三十八章 年前日常(下)第1390章 七月第1159章 背刺第五十七章 高調入城第1107章 登高第九十三章 垃圾時間第853章 分化(下)第六十二章 餘韻第四十章 那個男人第949章 爵位與軍制第1342章 一點誠意沒有第一百十章 本土勢力第923章 躍進西岸第二十八章 敬重第1301章 控制第1097章 都水監第1356章 走又不走,戰又不戰第九十八章 家人第1240章 命運第四十三章 信息繭房第四十五章 大事第1081章 人口第一百二十七章 姐弟第一百七十四章 籌集第六十三章 望日第一百七十一章 二百四十里第1144章 “雙向奔赴”第一百四十三章 故人離去第1268章 兒女之事第一百七十五章 間歇期、積蓄期第983章 祖氏第二十三章 帶節奏(爲盟主非酋國度加更)第五十七章 故地重遊第一百五十章 交接第914章 乖巧第八十四章 規劃與變化第1297章 青州第1358章 破城之策第六十一章 蠶桑與河陽第1048章 登,金幣拿來第1323章 不同境遇第1182章 大會第一百二十九章 俊異(爲盟主wangzechao8加更)第一百三十章 出鎮第一章 徵辟第二十章 撤離第一百二十八章 站隊第四十六章 價值第1072章 不降何待?第1232章 全“民”支持第854章 貴種第1373章 鄉宴第1139章 戰爭的腳步(下)第1371章 樂陵與東萊第八十章 消息第一百四十四章 你敢說個“斬”字嗎?第879章 無奈的轉變第六十三章 主業第1057章 襄樊第一百三十六章 東燕第973章 勢力與西情第1377章 表率(爲盟主黎明的山頂洞人加更)第1191章 補不足第1300章 朝會第一百六十七章 打法第1078章 末日降臨第932章 復仇第1030章 補救(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一點點靠近第一百二十三章 走基層第1355章 平頂第五十一章 散步第七十八章 圍攻第1213章 散裝盟友第二十二章 決勝第一百九十章 征服者第1333章 攻守之策第一百二十五章 劉祐
第一百四十四章 震懾第1278章 今人何必不如古第997章 瀋陽第一百九十章 投名狀第1097章 都水監第1423章 告別第九十七章 商路第十八章 孤魂野鬼第1333章 攻守之策第一百五十二章 私事與公事第956章 正旦迷夢第三十二章 金帳第1012章 蕭關善後(下)第三章 巴掌與甜棗第二百十一章 以後不要打電話給我了第946章 苦難的行軍第八章 擔了干係第1032章 土斷與商(下)第一百六十二章 前後夾擊第一百六十七章 岔路第十七章 戰爭季(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種地大軍第一百三十八章 年前日常(下)第1390章 七月第1159章 背刺第五十七章 高調入城第1107章 登高第九十三章 垃圾時間第853章 分化(下)第六十二章 餘韻第四十章 那個男人第949章 爵位與軍制第1342章 一點誠意沒有第一百十章 本土勢力第923章 躍進西岸第二十八章 敬重第1301章 控制第1097章 都水監第1356章 走又不走,戰又不戰第九十八章 家人第1240章 命運第四十三章 信息繭房第四十五章 大事第1081章 人口第一百二十七章 姐弟第一百七十四章 籌集第六十三章 望日第一百七十一章 二百四十里第1144章 “雙向奔赴”第一百四十三章 故人離去第1268章 兒女之事第一百七十五章 間歇期、積蓄期第983章 祖氏第二十三章 帶節奏(爲盟主非酋國度加更)第五十七章 故地重遊第一百五十章 交接第914章 乖巧第八十四章 規劃與變化第1297章 青州第1358章 破城之策第六十一章 蠶桑與河陽第1048章 登,金幣拿來第1323章 不同境遇第1182章 大會第一百二十九章 俊異(爲盟主wangzechao8加更)第一百三十章 出鎮第一章 徵辟第二十章 撤離第一百二十八章 站隊第四十六章 價值第1072章 不降何待?第1232章 全“民”支持第854章 貴種第1373章 鄉宴第1139章 戰爭的腳步(下)第1371章 樂陵與東萊第八十章 消息第一百四十四章 你敢說個“斬”字嗎?第879章 無奈的轉變第六十三章 主業第1057章 襄樊第一百三十六章 東燕第973章 勢力與西情第1377章 表率(爲盟主黎明的山頂洞人加更)第1191章 補不足第1300章 朝會第一百六十七章 打法第1078章 末日降臨第932章 復仇第1030章 補救(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一點點靠近第一百二十三章 走基層第1355章 平頂第五十一章 散步第七十八章 圍攻第1213章 散裝盟友第二十二章 決勝第一百九十章 征服者第1333章 攻守之策第一百二十五章 劉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