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早有預謀

艱難跋涉多日後,離盛樂已是不遠。

盛樂是代國北都,位於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北十公里土城子。

秦漢置雲中、定襄二郡,附近除了黃河外,還有多條支流、湖泊,水草豐美。

土壤看起來是黑沙土,比較肥沃,宜農牧,有“畜牧廣衍,龍荒之最壤”的美譽,其實極具農業潛力。

此時穄子(糜子)剛剛播種完畢,鄉間之間一片寧靜。

大大小小的村落遍佈四野,神奇的是,這裡並沒有多少塢堡和莊園,自耕農看樣子比較多——想想也是諷刺,奴隸制更加深重的草原地區,自耕農居然比中原更容易見到。

“這些人在準備什麼?”途經一個村落時,庾蔑指着老百姓正在捆紮的東西,問道。

護送他們的代國軍校看了一眼,沒回答,只顧着趕路。

“祭酒,這便是穄稈。”衛家子弟衛洪跟在他身邊,輕聲說道:“代人喜種穄、蕎等物,與中原粟、麥廣爲種植大不同。穄可粒食,其稈乃上等飼料,代國時徵此物,送往軍中。”

“原來如此,讓濟時見笑了。”庾蔑點了點頭,眉頭緊鎖。

他小時候跟父親在林慮山中躬耕,也經常砍柴、割草,拿農作物的秸稈喂牲畜,只不過過去了很多年,一時間沒想起來罷了。

只是,看到這個事實後,總是讓他有些憂慮。

他又看了看周圍。

農田之外,還有很多草場。

代國的地形,東西長,南北狹,因此東西部差異很大。

聽聞有些地方牧草返青早,有的地方晚,但最集中的時段便在四月。

這會已是四月中下旬,絕大部分牧草已經返青。如此,會不會……

“濟時。”庾蔑看了眼不遠處的代人兵士,低聲問道:“代人會不會在準備打仗?”

衛洪有些遲疑,思慮片刻後,道:“不太可能。”

說完,他又解釋了一番。

原來,到了下個月,各地將陸陸續續進入牧草抽穗孕蕾開的關鍵生長期。拓跋氏有傳統,五到七月間國主巡視各地,一爲鎮撫,二爲防霜。

所謂防霜,主要集中在陰山前後,那裡比較冷,林木極其茂盛,五月甚至還有殘雪。偏偏那裡適合種糧食,而且這些年的氣候有些怪,較爲暖和的五六月間,偶爾也會發生隕霜事件,令農作物減產。

穄這種農作物,關鍵生長期可經不起霜凍。

三個月成熟後倒是不怕霜凍,但那個時候風大起來了,會吹落種子,也會有所減產。

其實,對孕蕾開期的牧草來說,隕霜也會影響其生長,所以拓跋氏會組織人手在陰山一帶防霜——未必一定有霜凍災害,但拓跋鮮卑非常重視農牧業生產,必要的預防措施還是要有的。

到了最後,衛洪說道:“以我這些年與拓跋氏做買賣的觀感來看,拓跋鮮卑非常羨慕劉漢匈奴。樑王所置之岢嵐郡,莽莽羣山,晉人覺得不便耕作,棄之如敝履,連縣鄉都懶得設,一股腦全扔給匈奴人。但匈奴卻如獲至寶,山下河谷可種田,山上草木茂盛,可放牧,雨水還比草原多,草長得高、長得大、長得茂密,還長得快,不知可多養多少牲畜,又可多活多少人。”

“最重要的是,六月隕霜比草原少太多了,牧草、糧食收成高。劉琨割讓雁門、代郡,地雖不大,但卻是代國不可多得的良地。所以他們立刻建了平城作爲南都,這便是其國策,就像匈奴人的‘跨有雍並’一樣,拓跋鮮卑非常渴望南下。岢嵐、西河這種山地較多的郡縣,都是他們夢寐以求之物。”

“以前六月隕霜多麼?”庾蔑沒來過草原,對此有些好奇。

“有,但較少。”衛洪搖了搖頭,道:“也不知道怎麼回事,這些年突然就多了起來。六月草原其實是最爲暖和的時段了,以往幾乎聽不到隕霜事件,即便有,也未必能怎樣,但這些年就嚴重了。草原人惶恐不已,以爲做錯了什麼事,屢次殺生口祭天,卻沒什麼改變。”

降霜和霜凍造成災害,這是兩個概念,程度差別很大。

最坑的是,這些年不但降霜多了,還比較嚴重,屢次造成災害,這就是另一回事了。

“不過——”這個時候衛洪也有些不確定了,他看着庾蔑,嚴肅地說道:“過去三年,拓跋氏境內都沒什麼值得一提的災害。過了整整三年好日子,我亦無法斷言他們會怎麼樣。”

庾蔑默默點了點頭,他基本瞭解事情全貌了。

四月二十五日,一行十餘人抵達了盛樂城南。

庾蔑趁機觀察了一下,發現這座城不小:東西長四里有餘,南北長六七裡。

與漢地城池一樣,城外居住着很多百姓,有牧人,有農人,有工匠,有商徒,十分熱鬧。

這是一座塞外大城啊,怕不是居住着五萬人以上!

而且,聽衛洪說,隨着拓跋代征服的地區越來越多,戶口越來越繁盛,盛樂可能會繼續擴建。

真是野心勃勃!

就在庾蔑等人打算進城一觀的時候,突然間就被一路護送而來的軍校帶到了城西的一座佛寺內。

此人還是一如既往地謹言慎行,只說了一句:“若不想死,就不要離開這裡。”

庾蔑與衛洪對視一眼,震驚莫名。

“敢問將軍奉何人之命?代公在何處?爲何不見我等?”庾蔑追上了轉身離去的軍校,低聲問道。

軍校似乎有些煩,臉色一下子變得十分兇惡,只道:“讓你住在這裡就住在這裡,不要多話。現在有許多人在找你們,落到他們手裡,必死無疑。”

庾蔑還要再說什麼,被衛洪拉住了。

軍校快步離開,但跟隨他而來的百名軍士卻未走,而是散在佛寺的各個角落,既是護衛,同時也是監視。

庾蔑心中升起了股不好的預感。

或許,樑王和幕府僚佐們之前的判斷都是錯的。

他們覺得拓跋鮮卑短時間內經歷了一次內亂,死了三位國君,且逃走了一大堆人,國中局勢動盪無比,這個時候就不可能對外發動戰爭。

但這只是站在中原人的視角做出的判斷,或許草原並不一樣?

以己度人,容易出錯啊。

“滴答!”天空下起了雨。????碩大的雨滴落在蓮化生童子瓦當上,沖走了上面的塵埃,漸次匯成一條線,灑落地面。

佛寺比較新,瓦當上塗抹的朱漆甚微耀眼,看起來有點像血。

只是這血光之災,不知道發生在盛樂還是別的什麼地方了。或許,到處都有吧。

拓跋鮮卑,其實早就定下今年南征的計劃了,這是庾蔑心中突然冒出的念頭。

******

接到高翊傳回來的消息後,邵勳沒有妄動,但也沒有怠慢。

他立刻派出大量遊騎,北上進入雁門境內,刺探消息。

旬日後,損失一半人手,剩下的人灰頭土臉跑回來,也沒刺探到什麼有用的消息。

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代國境內各個城池都在囤積糧草。

打製好的鐵鎧、箭矢、刀槍也一車車、一馱馱運過來,路上到處可以看見輜重車隊。

對此,邵勳有些驚訝。

他正在做着征討拓跋鮮卑的前期準備呢,比如拉攏緣邊部落、巡視地方、建設前出據點、外交虛與委蛇等等,沒想到人家居然有主動南下的心思。

這太出乎意料了。

四月二十五日,他離開了黃河,率軍抵達嵐谷縣(今岢嵐縣)。

嵐谷新設,去年秋天雨停後,修了薄薄一圈土城,與規格稍好點的營壘差不多,壓根稱不上城池。

嵐谷縣周圍羣山聳峙,岢嵐水(今嵐漪河)中流而出,匯入黃河。

縣東北地形漸漸開闊,至後世五寨縣一帶,形成了一個喇叭狀谷地。

谷中河道縱橫——事實上五寨縣也是後世山西水資源相對豐富的地區——其中最大一條河名“草城川”,此地亦以“草城川”爲名,卻不知起自於何處了。

因水草豐美,拓跋鮮卑若南下,非常喜歡在草城川一帶集結,蓋因補給相對充裕。

邵勳在此設嵐谷縣,其實就是爲了擋住草城川這個敵軍的集結地。

他現在來到了此處。

“殺!”山谷之中,一萬的將士排列成陣,刻苦操練。

邵勳站在城頭,默默看着。

陳有根手癢了,居然親自帶隊操練黃頭軍將士。

他比較嚴厲,話也難聽,動不動拿馬鞭打人。誰動作不到位了,反應慢了,往往就被責罰,給將士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另外一萬將士則分作數批,伐木取土,構築營盤。

縣城就那麼大,住個三四千人頂天了,絕大部分軍士在縣城周圍設寨,甚至有不少人屯駐左右山中,下視河谷。

“大王,軍中糧草不過月餘所支,該回了。”軍謀掾張賓指着北邊連綿的羣山,說道:“留一將戍守於此即可,大王萬金之軀,不可輕身犯險。”

邵勳唔了一聲,問道:“不是剛收了許多牲畜麼?我的糧草可不止一月,或有兩三個月。”

張賓還是皺了皺眉頭,隨後換了一種勸法,道:“若拓跋鬱律南下,未必走離石,晉陽豈非更加便捷?”

這番話倒是起了作用,邵勳一聽便說道:“孟孫此言頗有道理。晉陽只有劉靈之兵,恐獨木難支。”

不是不想多調兵,主要還是糧草不足。

這個問題要持續到六七月間才能緩解——五月麥收,最快五月底、六月初啓運,按路程遠近不同,差不多就是六七月間送至前線。

“僕請大王之晉陽。”見勸說起了作用,張賓立刻躬身一禮,請道。

“孟孫……”邵勳感慨地看着他。

此子從一開始不太情願,到現在盡心竭力爲他出謀劃策,幾年時間內轉變頗大。

有時候想想,只讓他當軍事參謀是不是大材小用了?或許他能勝任更加全面的舞臺?

“這兩天我去下天池,隨後便率軍回返晉陽。”邵勳說道:“孟孫,你覺得何人留守嵐谷爲佳?”

“僕以爲——”張賓話剛說一半,就見派往草城川的遊騎飛馬奔回,有人背上還插着箭,狼狽無比。

他的臉色一下子僵住了。

拓跋鮮卑號稱“控弦上馬將有百萬”。

這當然是吹牛的,全國一百多萬人還差不多,但這依然比較可怕,因爲這已經可以徵發不少兵了,還都是比較勁悍耐戰的。

樑王不會被圍困在嵐谷,動彈不得吧?

“大王。”張賓臉色不是很好看,低聲道:“岢嵐、西河、太原三郡雜胡,歸附不久,人心雜亂,萬一起了肘腋之患,卻是不美。僕請——”

邵勳伸手止住了張賓後面的話,道:“孟孫,遣人至晉陽,徵發諸郡兵,據守石嶺。新興百姓,能撤就撤,不能撤就固守塢堡。”

“再行文幽州,近聞鮮卑屢次襲擾廣寧、上谷,當徵發郡人,以作固守計。廣寧難守,可酌情退至上谷,但不許再退了。”

“遣人至離石,讓黃頭軍護送王妃等人返回平陽。”

“其餘人等,隨我擊賊。退,也不是這麼個退法。見賊而走,以後還怎麼打仗!”

第一百十六章 最後的牆角第一百二十九章 俊異(爲盟主wangzechao8加更)第1341章 矛盾公開化第五十七章 故地重遊第十七章 變化第十六章 歸心第九十六章 指點第1053章 落日第三十九章 問對第九十五章 政績第1100章 取捨第一百三十一章 破壞第一百九十一章 軍鎮(上)古代屠城第867章 會見第一百八十五章 南北對進(上)第901章 狹路第六十三章 主業第九十五章 羊、劉第十七章 戰爭季(下)第七十二章 歡喜與哀愁第三十七章 新年(月票加更5)第二十一章 考城第一百六十二章 前後夾擊第1361章 一分爲四第1297章 青州第一十三章 爲什麼那麼熟練第五十八章 崔公第一百零四章 後方(爲盟主漢明帝加更)第1039章 前路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勢已去第一百八十二章 歸正(上)第一百章 官身第一百零七章 富婆通訊錄第十八章 風馳電掣第953章 結算(上)第一百零三章 歌舞昇平第二十四章 許昌與洛陽第十九章 平陽拾遺(下)第二十五章 分蛋糕第1432章 沙漠第一百五十章 交接第1011章 蕭關善後(上)第七十三章 撤軍第1323章 不同境遇第七十七章 紀功碑第一十二章 爭第一百三十八章 賣命第1200章 祖制第一十六章 遊藝第七十五章 新兵第一百五十六章 居家與工作(上)第886章 改制(下)第八十一章 最後時刻(下)第九十八章 家人第1184章 服從第1426章 閒言第1227章 奇遇第1175章 行萬里路(上)第1188章 三線第一百七十二章 事已至此第九十八章 肅清第1079章 丟下第1081章 人口第九十章 洗爵執蓋第三十九章 怎麼打第1419章 分不清第八十五章 認清形勢第1281章 親子第六十七章 衣食客第二十九章 對衝第七十五章 變幻第1419章 分不清第1014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一百零六章 杜尹第一百二十九章 對耗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都可以談第845章 制度第二十一章 用什麼腦子打仗,拼了!第一百七十九章 對付第二十六章 真正的本錢第966章 表率第1081章 人口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都可以談第六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1005章 言盡於此第1320章 “地中海”第二十五章 拓跋第二十四章 許昌與洛陽第1325章 歸正第一百七十七章 你好可憐第1366章 永久改變第1011章 蕭關善後(上)第911章 分而治之第1219章 各自應對第三十六章 借兵第一百九十四章 寧朔宮第一百四十五章 君權與相權第1187章 山城第929章 圍城“大軍”
第一百十六章 最後的牆角第一百二十九章 俊異(爲盟主wangzechao8加更)第1341章 矛盾公開化第五十七章 故地重遊第十七章 變化第十六章 歸心第九十六章 指點第1053章 落日第三十九章 問對第九十五章 政績第1100章 取捨第一百三十一章 破壞第一百九十一章 軍鎮(上)古代屠城第867章 會見第一百八十五章 南北對進(上)第901章 狹路第六十三章 主業第九十五章 羊、劉第十七章 戰爭季(下)第七十二章 歡喜與哀愁第三十七章 新年(月票加更5)第二十一章 考城第一百六十二章 前後夾擊第1361章 一分爲四第1297章 青州第一十三章 爲什麼那麼熟練第五十八章 崔公第一百零四章 後方(爲盟主漢明帝加更)第1039章 前路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勢已去第一百八十二章 歸正(上)第一百章 官身第一百零七章 富婆通訊錄第十八章 風馳電掣第953章 結算(上)第一百零三章 歌舞昇平第二十四章 許昌與洛陽第十九章 平陽拾遺(下)第二十五章 分蛋糕第1432章 沙漠第一百五十章 交接第1011章 蕭關善後(上)第七十三章 撤軍第1323章 不同境遇第七十七章 紀功碑第一十二章 爭第一百三十八章 賣命第1200章 祖制第一十六章 遊藝第七十五章 新兵第一百五十六章 居家與工作(上)第886章 改制(下)第八十一章 最後時刻(下)第九十八章 家人第1184章 服從第1426章 閒言第1227章 奇遇第1175章 行萬里路(上)第1188章 三線第一百七十二章 事已至此第九十八章 肅清第1079章 丟下第1081章 人口第九十章 洗爵執蓋第三十九章 怎麼打第1419章 分不清第八十五章 認清形勢第1281章 親子第六十七章 衣食客第二十九章 對衝第七十五章 變幻第1419章 分不清第1014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一百零六章 杜尹第一百二十九章 對耗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都可以談第845章 制度第二十一章 用什麼腦子打仗,拼了!第一百七十九章 對付第二十六章 真正的本錢第966章 表率第1081章 人口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都可以談第六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1005章 言盡於此第1320章 “地中海”第二十五章 拓跋第二十四章 許昌與洛陽第1325章 歸正第一百七十七章 你好可憐第1366章 永久改變第1011章 蕭關善後(上)第911章 分而治之第1219章 各自應對第三十六章 借兵第一百九十四章 寧朔宮第一百四十五章 君權與相權第1187章 山城第929章 圍城“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