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6章 佔官

第1386章 佔官

看完坊市後,整個四月邵勳都在宮中休養生息,每日除練武外,便偶爾處理幾份政事堂送來的不決之務。

政事堂新設,本身處在磨合之中。

三位平章政事之中,劉閏中被戲稱爲“點頭平章”,蓋因譏刺其出身、能力、聲望不足,時時附和泛褘、羊曼二人。

泛褘在面對羊曼時,也有點弱勢的味道,不過不像劉閏中那般沒自信。

總體而言,三人之中羊曼略佔上風,但也受到泛褘的掣肘,很多事情得商量着來,不能再像王衍時代獨斷專行。

邵勳採取靜觀其變的態度,處於一種相對超然的仲裁者狀態。

四月底時,父親越發糊塗了,竟連他都有點不認識了。

鑑於這種情況,邵勳開始提前做一些準備。

四月最後一天,他在麗春臺召見了侍御史姬瑜、汴梁度支都尉司馬溫毅。

“姬卿可還在讀書?”邵勳問道。

“閒時便讀。”姬瑜答道。

“當了侍御史後,沒那麼多空閒了吧?”

“下直回家後,臣手不釋卷。”

邵勳有些佩服,又有點無語。

曹魏時興起的這項制度,你說是科舉吧,它不是,因爲它允許在職考試,而且起點比較低一開始不需要你完整地掌握四書五經,通二經就可以當官,雖然是最低級的九品官。

你說它不是科舉吧,又有點像,因爲太學、國子學學生每兩年考一次試,通過後就有可能補官。

其實這都不是問題,問題是這個姬瑜太猛了啊!

出身涼州,少時就有神童的名聲,被張駿提前訂爲女婿。涼州歸國後,姬瑜十一歲入太學,十三歲通一經爲太學弟子——他當時多半已不止通一經。

十五歲通二經爲高都縣博士,十七歲通三經爲左尚署丞,去年他十九歲,試通四經,彼時邵勳在東巡途中,親筆勾選他爲從六品侍御史。

明年若試通五經,不得給個從五品職官?過了啊。

這項制度設計之初,其實就沒考慮過天才人物。別看那會已是魏文帝時期,國家算是安定了,但士人對經典的掌握不好與後面朝代比的。

明清時寒窗苦讀的做題家跑到這會來考試,幾乎是降維打擊。

邵勳和士人接觸很多了,知道他們肯定是讀書的,對經典也有相當程度的掌握,但日常時間不可能像明清時期讀書人那樣全撲在書本上。

他們要交際,要辯論,要行田,要打獵,要遊山玩水,要熟悉莊園管理,甚至還經常被雜學分散精力——談論詩賦、樂章、書法、繪畫、陰陽、天文、地理甚至醫理、貨殖、兵事可是士人交際的重要一環。

哪有那麼多時間讀聖賢經典?所以考起試來錯誤不少的。

但這個姬瑜實在太猛,他不怎麼遊山玩水,也沒有莊園需要打理,可雜學其實學得不少,曾經和人辯論自古以來的樂章,滔滔不絕,把人懟得啞口無言。

太學生去洛陽西苑行獵,馳馬奔射,這廝無一缺席。

在高都縣任博士帶學生,時不時讓學習好的人領讀,自己和當地結識的胡人去山中打獵。

就這麼“荒廢”學業,他還是這麼能考!

我能說什麼?人和人是不一樣的?

不過好在試通五經就已經到頭了,不然真的頭大。這項制度,還大有改進的餘地,紅利都讓前面幾批的人佔去了。

“卿明年試經麼?”邵勳問道。

“自是要試通五經的。”姬瑜回道。

一旁的汴梁度支都尉司馬溫毅忍不住看了他一眼,臉上滿是佩服。

他入的是汴梁國子學,還是半道入的,目前試通三經,得授正八品文職武官。

而這個入學名額,是他父親在秦州討平叛亂,建立軍功後得到的——溫毅乃溫嶠庶子,今年十九歲,母河內畢氏。

對他而言,通三經已經是不得了的成績了,明年通四經毫無把握,蓋因其日常處理運兵事務,忙得腳不沾地,下直後或假日還有各種遊藝交際,根本沒時間準備。

他相信姬瑜一樣很忙,但這人就能擠出時間溫習典籍,還有信心試通五經,真是牲口。

不過沒關係,他和姬瑜走的不是一條道。

“溫卿明年可要試經?”邵勳不再問姬瑜了,轉而看向溫毅。

“臣會試經。”能不能過是一回事,考還是要考的,最關鍵的是不能讓陛下看輕。

“不錯。”邵勳說道:“朕靜候佳音。”

溫毅心下一緊,完了。

陛下這麼說搞不好到時候要看他的卷子,若是錯題太多,可就難看了。罷了,得好好溫習下功課了。

“太學、國子學每兩年試經一次,爲國輸送賢才。少則二三十,多則六七十,已不容小視。”邵勳說道:“你等平日裡大可相聚,傳授下經驗。同一年試通的,自有一份交情,可多多來往,結爲志同道合之士,可明白?”

“是。”二人齊聲應道。

總算明白今天召見他們的目的了,合着是要他們籠絡太學、國子學出身的官員,互相親近啊。一旦形成規模和習慣,興許以後攀談起來,就不再純以地域、家世論官了,因爲他們身上還多了另一層標籤:太學、國子學。

姬瑜還是比較聰明的,他順着這個思路往下一想,頓時將天子的路數明白了個七七八八。 他要一步步改變選官渠道,即增加軍功恩蔭、武學、太學、國子學出身官員的數量——武學生要想脫離禁軍體系,入朝或到地方上爲官,一樣要到國子學試經,其實算是一個體系的。

他們佔官多了,士族子弟佔官就少了。

天子壓根不在意士族子弟入太學、國子學,或者從軍建功,他甚至歡迎士人這麼做。他只在乎形成規矩、穩定的規矩,以待將來。

姬瑜很快離開了,溫毅卻被留了下來。

邵勳站到他身旁,上上下下打量了好一番,最後冷哼一聲。

溫毅嚇得腿都快軟了不過咬牙撐住了。

“長着一副小白臉的模樣,比溫泰真當年還俊上幾分。”邵勳心情複雜地說道:“怎麼認識吾女的?”

“陛下東巡臣在枋頭轉運資糧,順着白溝水東進,去了平原,與公主有一面之緣。”溫毅說道。

“非是實話,以前定然見過。”邵勳搖頭道。

溫毅只能實話實說:“家父從秦州、河州送了一些幹蕈回來,臣送至公主府上。”

邵勳無語。

這年頭就這麼先進了嗎?還能這麼追求女人?

看來他的女兒們也挺無聊的,住在公主府裡,不是看書、做女紅,就是出外遊藝,給了黃毛可趁之機。

罷了,女兒喜歡就行,家世也合適,問題不大。反正娶了他女兒的人,這輩子別想脫身,老老實實當好丈夫、好父親吧,裝也要給我裝到底。

“回去好好準備吧。”邵勳揮了揮手,道。

“臣遵命。”溫毅躬身告退。

邵勳嘆了口氣坐到了御案後。

蕈娘(宜都公主邵淑,母劉小禾)今年十九歲,確實到了成婚的年紀了。不過在她前面馬邑公主邵霓(母王景風)、巴公邵珂(母王惠風)。三人都是晉神龜三年(319)出生的,相互間差幾個月而已。

邵霓、邵珂的婚事推遲一年,邵淑先嫁人。再往後就要看情況了,畢竟父親邵秀的身體狀況是個問題,不定什麼時候就國喪了。

長吁短嘆一番後,邵勳又翻看起了政事堂送來的奏疏。

朝廷廢代國,在當地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人一上百,形形色色。

有人直接對此大加稱頌,如普部之流。

有人平靜接受,如紇豆陵、丘敦等部。

有人則公然反對,以伊婁及曾經叛亂過的車焜二部爲主。

還有人悶聲不說話,只帶着部落跑路,甚至有奔宇文氏的,不過奔漠北的最多了。

對了,漠北的部落除了一兩個之外,在此事之後,都脫離了拓跋氏聯盟——或許他們早想這麼做了,並且在這幾年統一了內部思想,就等拓跋代國覆滅,然後正式脫離。

政事堂對接下來的處置意見不一。

羊曼認爲應該招撫不從的部落,以安其心。

泛褘建議征討這些部落,至不濟也要驅逐,理由是明面上造反的不多,完全可以打。

劉閏中附和泛褘的意見,認爲應該出兵征討,並且拉上那些順從的部落一起打,四面合圍。

邵勳昨日詢問了太子的意見,他認爲應該邊打邊拉,然後控制陰山,以此爲邊界。

陰山以外,能不動刀兵就不動刀兵,但以使者往來各部,着意拉攏,直到拉攏不下去爲止。而真等那一天到來,陰山防線已然完整,問題不大了。

邵勳倒覺得這孩子挺務實的,或者說較爲保守,量力而行。

或許不是什麼壞事吧。

他爹邵某人仗着開國精兵的存在以及老百姓忍耐力較強,四處興兵,到下一代,需要一個不那麼窮兵黷武的人,畢竟那會的百姓可都是生活在和平年代,沒那麼能忍、能吃苦了。

邵勳仔細看了兩遍奏疏,最後大筆一揮,令單于、安北、卑移三都護府行文拓跋鮮卑各部,共發丁壯,其中——

單于府、安北府自陰山南麓、黃河北岸進軍;

卑移都護府渡河東進;

新秦、上、雕陰、馮翊四郡氐羌沿着黃河西岸北上;

諸葛恢徵發兵馬,越橫山,自南向北。

總之四面合圍,先把伊婁、車焜二部消滅在河套草原上,立了典型殺雞儆猴再說。

義從、落雁、幽州突騎督北上岢嵐,以爲後援。

寫完詔書後,令人即刻發出。

剩下的事他也懶得多管了,這種小場面不值得他多費神。

不過,或許可以讓幾個兒子去感受下氣氛,小小地參與一下,積累一下經驗。

想到這裡,他又手擬了一份詔書,着人發出。

(本章完)

第1289章 走第1087章 商屯第1006章 居延第1371章 樂陵與東萊第1073章 降人第一百三十五章 利益第1236章 毒蟲第一百四十九章 治喪之餘第九十一章 會議(爲盟主柿子很香加更)第五十三章 動手第七十八章 體系上第七十八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1200章 祖制第一百九十九章 督戰第一百九十八章 佈防第1221章 第二戰場第一百七十五章 極限施壓第904章 亂戰(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此消彼長第1305章 三人第六十九章 王家第五十九章 底氣第一百零一章 兄妹第十九章 平陽拾遺(下)第十六章 利速戰第1400章 會客第925章 歸正第一百章 中邪第四十三章 興廢在此一舉第1207章 嚴防死守第860章 離去第一百二十七章 姐弟第六十五章 微妙的態度第二十八章 打前站第一百九十四章 寧朔宮第1030章 補救(下)第一百八十四章 逃第909章 擊破第1098章 楊口掠影第1362章 投降派的努力第一百五十四章 真·南陽王(上)第一百零六章 洛陽保衛戰第944章 祖、王第一百章 我在皇家監獄簽到第一百四十四章 震懾第863章 震盪第十二章 義務第1167章 柔弱的盟友第六十九章 招徠第1311章 聚會(上)第七十章 正月第二十九章 說客第九十四章 不一樣的青州第一百五十一章 利益交換第1352章 空虛第十三章 無題第一百三十四章 深水區第1371章 樂陵與東萊第1266章 教導第948章 入宮(下)第1447章 加班第943章 衆望所歸第1105章 臘月(上)第四十五章 狂喜第八十二章 遲到的驚喜第1449章 圍觀第六十五章 朝堂安排第一百十一章 圍魏救趙(下)第1268章 兒女之事第十四章 成長第865章 打不過就加入(爲盟主齊王月加更)第1439章 僱傭軍第987章 第一次朝賀(下)第971章 都尉與司馬第1328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1364章 船海(下)第941章 心態的轉變第一百五十一章 作亂第807章 太原第三十六章 借兵第八十一章 “無主之地”第1038章 來了,都來了第一百七十五章 間歇期、積蓄期諸州都督、刺史(一)第1240章 命運第1378章 舊時代的標誌第1008章 君魯肅耶?張昭耶?第1072章 不降何待?第819章 階梯第811章 鴻篇鉅著第949章 爵位與軍制第一百七十二章 以拖待變第997章 瀋陽第1441章 迫降第一百五十七章 居家與工作(下)第三十八章 手段第1182章 大會第四十三章 來了,都來了第981章 家事第1043章 應對之策(上)
第1289章 走第1087章 商屯第1006章 居延第1371章 樂陵與東萊第1073章 降人第一百三十五章 利益第1236章 毒蟲第一百四十九章 治喪之餘第九十一章 會議(爲盟主柿子很香加更)第五十三章 動手第七十八章 體系上第七十八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1200章 祖制第一百九十九章 督戰第一百九十八章 佈防第1221章 第二戰場第一百七十五章 極限施壓第904章 亂戰(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此消彼長第1305章 三人第六十九章 王家第五十九章 底氣第一百零一章 兄妹第十九章 平陽拾遺(下)第十六章 利速戰第1400章 會客第925章 歸正第一百章 中邪第四十三章 興廢在此一舉第1207章 嚴防死守第860章 離去第一百二十七章 姐弟第六十五章 微妙的態度第二十八章 打前站第一百九十四章 寧朔宮第1030章 補救(下)第一百八十四章 逃第909章 擊破第1098章 楊口掠影第1362章 投降派的努力第一百五十四章 真·南陽王(上)第一百零六章 洛陽保衛戰第944章 祖、王第一百章 我在皇家監獄簽到第一百四十四章 震懾第863章 震盪第十二章 義務第1167章 柔弱的盟友第六十九章 招徠第1311章 聚會(上)第七十章 正月第二十九章 說客第九十四章 不一樣的青州第一百五十一章 利益交換第1352章 空虛第十三章 無題第一百三十四章 深水區第1371章 樂陵與東萊第1266章 教導第948章 入宮(下)第1447章 加班第943章 衆望所歸第1105章 臘月(上)第四十五章 狂喜第八十二章 遲到的驚喜第1449章 圍觀第六十五章 朝堂安排第一百十一章 圍魏救趙(下)第1268章 兒女之事第十四章 成長第865章 打不過就加入(爲盟主齊王月加更)第1439章 僱傭軍第987章 第一次朝賀(下)第971章 都尉與司馬第1328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1364章 船海(下)第941章 心態的轉變第一百五十一章 作亂第807章 太原第三十六章 借兵第八十一章 “無主之地”第1038章 來了,都來了第一百七十五章 間歇期、積蓄期諸州都督、刺史(一)第1240章 命運第1378章 舊時代的標誌第1008章 君魯肅耶?張昭耶?第1072章 不降何待?第819章 階梯第811章 鴻篇鉅著第949章 爵位與軍制第一百七十二章 以拖待變第997章 瀋陽第1441章 迫降第一百五十七章 居家與工作(下)第三十八章 手段第1182章 大會第四十三章 來了,都來了第981章 家事第1043章 應對之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