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兩京

庾琛看完《備雨潦令》,有些摸不着頭腦。

夜觀天象?樑王也信這個?

片刻之後,他遣舍人去諸衙通傳了一下。

不一會兒,大農殷羨、尚書令裴邈、田曹尚書王玄、左民曹尚書棗嵩、材官將軍庾亮等人紛紛前來。

庾琛讓人將《備雨潦令》給衆人傳閱,又道:“時近五月,諸郡情況如何?”

“河南雨水稍多,卻不礙事。”殷羨率先說道:“濮陽、滎陽雨水最多,濟陽、陳留次之,樑、陳、汝南、南頓、新蔡、汝陰六郡則與去年相仿。”

“河北確實多了不少,以上黨、太原、樂平三郡爲最,河內、汲、頓丘、陽平四郡與濮陽、滎陽差不多,魏郡、新興也就比往年多了一二場雨,平陽尚未收到奏報。”

庾琛聽了,剛剛閉上的眼睛就睜開了。

看樣子,這場雨主要下在幷州及河北北部,大河沿岸算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波及。

“樑國之外呢?”他不由得多問了句。

“聽聞幽州雨勢不小。”王玄說道:“常山、中山、高陽、河間、博陵等郡同樣豪雨如注,不少田被淹了。百姓紛紛掘開田壟,以免毀壞莊稼,似乎還可維持。”

庾琛點了點頭。

那些地方不歸他管,無需太過操心,但樑國二十郡卻不可輕忽。

現在他完全相信有必要防範水患了。

目前尚未出現水災,但天氣這種事情誰都說不準,早做防範沒錯的。

樑王發這份命令,應該是他在巡視幷州諸郡,發覺雨水偏多,再聽到河北同樣下了大雨,於是假託太史令之名,預測今年會有洪水,讓各地早做防範。

想到這裡,庾琛感覺有些頭疼。

不是覺得煩,而是頭真的有點疼,老毛病了。

也幸好這幾年心寬體胖,看着女婿一步步起勢,身體沒衰弱得那麼快。若十幾年前真的去了江南溼熱之地,怕是活不了幾年。

“汝南陂池最多,須得有人去一趟。”庾琛的目光看向棗嵩,道:“臺產,你遣人去汝南、新蔡、南頓走一走——唔,汝陰也要走到,看看陂池如何。若有不對,現在加固還來得及。年年打仗,徵丁集夫,唉。此事不要拖,從速辦理。”

“是。”左民曹尚書棗嵩應道。

此曹是後世戶部、工部的集合體,陂池這種水利工程歸他們管,棗嵩責無旁貸。

最早的樑國十郡之地,陂池、灌渠還是狠狠整飭過一番的。因爲搞得太狠,庾亮還在汝南激起過民變。

後來陸續加入的五郡,就不如老十郡了,但也不差。

最讓人擔心的是去年新加入的五郡,那是真的問題重重。

戰爭和民生,可以同時進行,但也會相互擠壓,核心就是對壯丁民力的爭奪。

沒有辦法。

“元規,樑宮已經停建,你左右無事,跑一趟平陽五郡吧。材官將軍本就有徵發民夫修繕道路、園囿、陂池之責,名正言順。”庾琛頓了頓,又道:“樑宮一些收尾之事,交給材官校尉、少府就行了。”

“是。”庾亮沒有推託,應下了。

樑宮是停建了,但不會一點事都沒有。

修了半拉的屋舍要不要緊急完工?

木料要不要妥善存放?要知道,剛採伐的樹木是沒法用的,一定要長時間陰乾才行,有的木料甚至要花好幾年時間陰乾,一旦被雨淋溼了,問題很大。

另外,如果真下大雨,有些排水溝最好提前挖完,免得淹沒城池。

“洪喬,諸邸閣最好清查一下。”庾琛又道。

“僕會差人巡查的。”殷羨拱了拱手,道。

“唉。”庾琛最後嘆了口氣,道:“弄不好又要賑災了。皇天不弔,黎庶倒懸,蒼生何辜,遭此大劫!”

衆人聞言無語,災害怎麼沒停過呢?

“天厭晉德啊!”衆人嗟嘆聲中,尚書令裴邈突然說道。

衆人再度無語,談正事呢,你怎麼突然拍起馬屁來了?

“晉至今五十餘年矣,地震二十四次,長安、洛陽各震一次,歷朝歷代可有如此之多的?”裴邈說道:“太康九年(288)四月,長沙等八處地震。七八月間,地又四震,其三有聲如雷,簡直駭人聽聞。”

“山崩十一次。殺人最多者,乃元康四年(294)五月壽春山崩,洪水出,城壞,地陷方三十丈,民家陷死無算。一個月後,壽春大雷,再次山崩地陷……”

晉惠帝元康四年,全國共有蜀郡、上庸、居庸、壽春四地發生六起地震、洪水、泥石流,死的人不知凡幾。

地方官報上來三次“地裂”、“水出殺人”。

“三十餘次水災,二十二次大水,暴水三次……”

“裴公,你怎知道得如此清楚?”裴邈還待再說,王玄突然問道。

“老夫閒暇時在寫《五行志》,故深知國朝災患之重,遠甚漢魏。”說完,裴邈嘆道:“如此嚴重的災患,老夫亦難解其間道理,或許真是天厭晉德吧。”

這麼一說,衆人也有些相信了。

說實話,曹魏災患比後漢重,大家都知道,同樣也知道本朝災患又甚於曹魏,但嚴重到這種程度,卻有些駭人了。

司馬氏或許得國不正,但犯得着這般懲罰麼?苦的都是天下士民啊。

要不——勸進樑王?

就在氣氛有些詭異之時,庾琛咳嗽了下,道:“爾等罷散吧,正事要緊。”

衆人行禮告退。

庾琛站起身,送到門口,目光注視着他們的背影。

棗臺產在幽州名聲不太好,不過幹事沒有問題,而且他私下裡多次靠攏表忠心,可用。

殷羨也是自己人,用着放心。

今後若有機會,得在樑王面前建言,幫他們說說好話。

王玄看似與世無爭,但他不會放鬆警惕的。子據已經和王夷甫較勁好幾回了,庾、王兩家已經不可能和好如初——或許,本來就沒好過吧?

尚書令裴邈今日的表現也不尋常。

難道他要主動勸進?時機不成熟啊。

那麼,就只有一個可能了,他要爲樑王提前造勢。

裴家,終於露出了馬腳。

長長地嘆息一聲後,庾琛只覺有些心累。

或許,當初不把女兒嫁給樑王,安安心心當個小士族會更好?

但文君一門心思要嫁給樑王,愛女心切的他也不會過分違拗她的意思。

事已至此,嗟嘆無用,只能硬着頭皮走下去了。

******

淫雨霏霏之中,洛陽迎來了新的一天。

已經回到京城的王衍散朝完畢之後,在府中接待了自平陽前來送命令的樑國舍人劉白。

“光圖,若照你說,幷州、河北或有大雨,此事便棘手了。”王衍在屋內走來走去,說道:“老夫在幷州多有故舊,難矣。”

“王公,最難的不是盧子道麼?”劉白問道。

“你啊你!”王衍笑了一下,又道:“但幷州官佐怕是也要焦頭爛額。”

“王公,現下便要早做準備了。”劉白正色道:“河南是有資糧,但不多,而今多往野王運送,此天賜良機也。恰好樑王也在晉陽,王公或可建言,幷州新復,資糧不豐,一旦被災,需得儘快賑濟,遲恐有亂。”

王衍捋着鬍鬚,默默思慮。

劉白繼續說道:“我前陣子隨駕至晉陽,聞得大王有意歸化胡虜,爲朝廷所用,爲北伐西征做準備。王公或可由此入手,上札一封,定有奇效。”

王衍捋鬍鬚的動作停住了。

“再者,太原有溫、孫、唐、白、範、劉、吳、武等族,皆可爲王公所用。一旦遭災,損失慘重,家業難以爲繼,人丁寥落、文風低黯是必然的,這可不是什麼好事啊。”劉白又道:“須得早做決斷。”

王衍坐回了榻上,端起茶碗,輕啜了一口。

劉白察言觀色,知道話到這裡就已經夠了,再多反而不美。

“光圖,你此番來洛陽,還有何事?”王衍放下茶碗,問道。

“調禁軍萬人至平陽,輪換久戍之部伍。”劉白答道。

王衍微微頷首,又起了心思。

武力是王家最大的痛點。

樑王帳下兵卒,銀槍、黑矟、義從等軍他不敢碰,但洛陽中軍卻是可以的。

他在京多年,又是太尉錄尚書事,很多次都想插手禁軍,並且也拉攏了一部分軍將。

無奈裴廓把這支部隊把得死死的,給的機會很少。

早年跟隨樑公的黃彪、徐朗等人,與裴廓多有往來,對他不假辭色,很是傷神。

此番聽劉白提到樑王要調禁軍去平陽,忍不住心思微動。

但也就是“微動”了,到最後也只能暗歎一聲:堂堂琅琊王氏,竟然找不出幾個通曉軍略的人才,這讓人情何以堪?

甚至於,他們還不如小門小戶出身的庾氏。

庾家沒人才,但潁川士族有啊!縱然潁川士族沒有,但豫州不少士族有啊。

每每想到這裡,總是惆悵不已。

罷了,絕了這個心思吧。

王衍無奈地想了想,或許只能從太原諸族那裡想辦法了。

昨日有人向他推薦鄔縣郭敬,說他少時就讀兵書,從小習練武藝,稍長後走南闖北,曾帶着石勒一起來洛陽販馬,見識也不凡。

在家整治塢堡時,部曲練得有模有樣,可堪大用。

這個人倒是很符合王衍的需求,畢竟是妻家族人,就是不知道真實本事怎樣,到底是不是吹出來的?

不過他已經決定用此人了。

洛陽中軍去年損失很大,今年還在整補人員,不光需要士兵,也需要將校。

作爲幕府左軍司,他一直在操辦此事。

或許,可以讓郭敬帶着一部分部曲入洛陽中軍,大力培養。

至於其他人,就只能仰天長嘆了。

他甚至已經在思考要不要與以郗鑑爲首的高平士族搭上關係。

郗氏、檀氏等家族都有軍略,歷次與匈奴大戰,他們都參與了,或可拉攏?

王衍已經在盤算族中哪家的女兒年紀合適,哪家兒子尚未娶妻,看看能不能聯姻。

如果確有可造之材,那就下血本拉攏。

“光圖,大王交辦之事,老夫已經知曉。”王衍整理了下思緒,道:“而今還是防備水患要緊。這是公事,公事辦不好,私事做到極致又能如何?樑王雖是武人,但心思可不簡單。”

“是。”劉白應道。

“有幾個王氏子弟會與你一起北上。”王衍又道:“你路上照應着點,到晉陽後自有人接走。”

劉白有些驚訝,問道:“王公何意?”

“胡人愚昧,不識中原儀禮。王氏世代簪纓,當然要負起責任,教化羣胡。”王衍理所當然地說道。

劉白愣了一愣,突然間就明白了。

第一百二十四章 人人有份第916章 議定第三章 先下一城(爲盟主盲眼狙擊手加更)第十九章 不堪一擊第一百五十九章 極限施壓第一百四十七章 我仍然忠於司空第1439章 僱傭軍第二十四章 老登行(上)第1181章 賣命的門路第1222章 亂成了一鍋粥第1285章 團聚第856章 行獵與政治(下)第一百十一章 耕戰第一百零四章 試探第一百二十六章 反第1358章 破城之策第一百七十八章 第二階段第1337章 後方掃蕩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業?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都可以談第一百三十四章 擴軍第二十五章 先去看看再說第二十九章 趕場第一百零五章 舌戰羣儒第821章 哭秦庭?第1250章 下班第二十六章 真正的本錢第四十二章 我有多少兵?第1168章 奔喪第1339章 躲躲藏藏第1421章 靠攏第一百六十九章 局勢變化第七章 表態第1301章 控制第一百七十八章 失勢與方伯第一百零三章 歌舞昇平第一章 縣令第七十一章 名不見經傳之地第五十四章 拜訪第五十七章 戰報與會面第九十五章 致人而不致於人第一百零二章 磨刀霍霍第二十六章 但隨我行第一百四十三章 入潼關第十九章 不堪一擊第六章 得罪我的人都要死第一百十七章 司空出山第1005章 言盡於此第四十六章 哭笑不得第974章 試探第一百四十四章 出動第1254章 書第一百五十一章 善後安排第1381章 新差事(下)第1211章 還有高手第一百十九章 威脅第878章 私聊第六章 棗嵩第1010章 一月戰爭第793章 鄉情第1189章 收官第1243章 老區第一百零四章 形勢第六十八章 統一思想第964章 生老病死第985章 行爲藝術(下)第1101章 西苑與樑府第一百零三章 後媽養的小團體第五十九章 底氣第1436章 歸附草原、中原兵制第五十二章 敲定第四章 王第1018章 風角第三十六章 莫敢敵者第1145章 砸死你!(爲盟主Halihh233加更)第四章 攤子第一百四十二章 出差之人第一百章 中邪第三十八章 轉變第一百四十五章 搶第八十四章 掀桌子第五十五章 昏禮第1268章 兒女之事第五十一章 散步第一百三十二章 交易第1448章 一天第三十六章 借兵第945章 南渡士人的心態第1139章 戰爭的腳步(下)第一十九章 火中取栗第九十四章 不一樣的青州第十九章 不堪一擊第815章 無法挽回第895章 動員(上)第三十五章 君目前*第二百零五章 控制力第二百零三章 人心與對症下藥(下)第1094章 平城行(上)第1109章 山城(下)
第一百二十四章 人人有份第916章 議定第三章 先下一城(爲盟主盲眼狙擊手加更)第十九章 不堪一擊第一百五十九章 極限施壓第一百四十七章 我仍然忠於司空第1439章 僱傭軍第二十四章 老登行(上)第1181章 賣命的門路第1222章 亂成了一鍋粥第1285章 團聚第856章 行獵與政治(下)第一百十一章 耕戰第一百零四章 試探第一百二十六章 反第1358章 破城之策第一百七十八章 第二階段第1337章 後方掃蕩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業?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都可以談第一百三十四章 擴軍第二十五章 先去看看再說第二十九章 趕場第一百零五章 舌戰羣儒第821章 哭秦庭?第1250章 下班第二十六章 真正的本錢第四十二章 我有多少兵?第1168章 奔喪第1339章 躲躲藏藏第1421章 靠攏第一百六十九章 局勢變化第七章 表態第1301章 控制第一百七十八章 失勢與方伯第一百零三章 歌舞昇平第一章 縣令第七十一章 名不見經傳之地第五十四章 拜訪第五十七章 戰報與會面第九十五章 致人而不致於人第一百零二章 磨刀霍霍第二十六章 但隨我行第一百四十三章 入潼關第十九章 不堪一擊第六章 得罪我的人都要死第一百十七章 司空出山第1005章 言盡於此第四十六章 哭笑不得第974章 試探第一百四十四章 出動第1254章 書第一百五十一章 善後安排第1381章 新差事(下)第1211章 還有高手第一百十九章 威脅第878章 私聊第六章 棗嵩第1010章 一月戰爭第793章 鄉情第1189章 收官第1243章 老區第一百零四章 形勢第六十八章 統一思想第964章 生老病死第985章 行爲藝術(下)第1101章 西苑與樑府第一百零三章 後媽養的小團體第五十九章 底氣第1436章 歸附草原、中原兵制第五十二章 敲定第四章 王第1018章 風角第三十六章 莫敢敵者第1145章 砸死你!(爲盟主Halihh233加更)第四章 攤子第一百四十二章 出差之人第一百章 中邪第三十八章 轉變第一百四十五章 搶第八十四章 掀桌子第五十五章 昏禮第1268章 兒女之事第五十一章 散步第一百三十二章 交易第1448章 一天第三十六章 借兵第945章 南渡士人的心態第1139章 戰爭的腳步(下)第一十九章 火中取栗第九十四章 不一樣的青州第十九章 不堪一擊第815章 無法挽回第895章 動員(上)第三十五章 君目前*第二百零五章 控制力第二百零三章 人心與對症下藥(下)第1094章 平城行(上)第1109章 山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