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3章 鄉情

農曆十一月,又稱“仲冬”。

一般而言,這是農事較少的月份,同時也是府兵、農兵操練的月份。但今年沒有操練,壓根沒召集,因爲上頭沒發下糧食、醬菜,取消了。

衆人樂得如此。

飯都吃不飽,誰還有心思操練啊?不如省點力氣,看看家裡有沒有什麼農活需要幫忙。

河已經上凍了。

小孩站在河邊,小心翼翼地拿腳尖去踩,不過很快被農婦揪着耳朵,哇哇大哭起來。

一羣婦人拿石頭砸開薄薄的冰面,開始洗菜。

另外一羣婦人試了試河水,發現太冷,於是端着木盆,厚着麪皮去蹭別人家的水井。

“今年不用粥清了?”水井旁圍坐了四五個婦人,嘰嘰喳喳地對主人家說道。

“不用了。”主家婦張氏嘆了口氣,道:“樑王來了汴梁,各個龍驤府都送糧食過去了,說是‘借’,卻不知道有沒有還。”

“我家也出糧了,唉。”另一位正在洗菜的婦人李氏說道:“樑王給了這大菘菜,卻拿走了十斛糧,還是上好的粟米,哎喲,當時氣差點沒喘過來。”

“前幾年樑王來巡視,你還說他長得比一般男人雄壯呢,勁一定很大。”婦人何氏打趣道。

又是一陣笑鬧。

而笑鬧之間,一桶又一桶的水被吊上來,反覆清洗剛從地裡採摘的大菘、蕪菁、冬葵、蜀芥,有的上面甚至還沾着白霜。

十、十一月間做鹹菹,老傳統了。

前幾年糧食相對豐裕的時候,從宜陽、洛陽一帶傳過來了種新做法,即先將冬菜在鹽水中浸泡三天,再加粥上面澄出的清汁,令鹹菹發酵而變酸,味道比較好。

另外一種就是直接在鹽水裡面浸泡,顏色沒那麼金黃,相對青一些,也沒那麼酸。

鹹菹是非常重要的食物。出征時,與豆豉並列,是軍中重要的鹽分補充來源,同時也是下飯菜,消耗量極大。

“來了好幾萬饑民,有沒有說可以買人?”洗菜之時,婦人李氏問道。

“興許有人願意賣。”張氏想了想,說道。

她沒有問爲什麼買。

如果說這會河南還有哪些家庭能吃飽飯的話,府兵就是其中一類——部曲吃不飽,府兵大爺一家子卻沒問題,因爲徵糧徵不到他們頭上。

河北來的饑民太多了,買一個人壓根花不了多少糧食。說句難聽的,他們買人其實就是救人,一點不誇張。

“嘩啦啦!”又一桶井水被打了上來,冒着汩汩熱氣。

這個時候,門外來了個臉蛋被凍得通紅的婦人,怯生生地看着院子裡的人。

張氏走上前去,拉着她的手,低聲詢問了幾句。

婦人似乎不是晉人,連說帶比劃,急得臉蛋更紅了。

“行了,我教你。”張氏弄明白了,徑直將她領了進來,在水井旁放了張小馬紮,示意她坐下。

婦人連連點頭,欣喜不已,然後將放在門外的蕪菁籃子拿了進來。

“前邊河溝上來了十戶鮮卑人。”張氏對其餘幾個婦人解釋道:“民家。”

衆婦恍然大悟,難怪是生面孔呢。

前幾年甚至安置過十來戶烏桓人,聽說是哪個胡人大官的家奴,被放散了,落籍爲民。

他們不是府兵,只是住在龍驤府附近的民人罷了。

至於爲何一個個分散安置到府兵聚集地附近,她們也不知道,可能是想看着點這幫胡人吧,畢竟府兵能打。

這個鮮卑婦人沒有戴那種可笑的高帽子,身上穿的衣服也與她們大差不差,不張嘴的話你還真不知道她是胡人。

今日似乎是來學習怎麼做鹹菹的?

來了個外人,衆人便不怎麼說話了,沉默地洗着菜。

張氏倒是挺熱情的,先將婦人籃子裡那些個頭較小的蕪菁取出,只留下大個的,然後教婦人清洗、切割。

弄完這一切,又拉着婦人去她家的大水缸旁邊,先揭開上面的蓋子,然後取出壓在鹹菹上的大塊石頭,嘴裡說個不停,大意是教鮮卑婦人怎麼束扎、怎麼擺放、怎麼浸泡、如何密封等。

鮮卑婦人聽得很認真,不過看她雙眼迷茫的樣子,好像沒怎麼聽懂。

張氏特意放慢了語速,又細細說了一遍。

在井邊洗菜的婦人們見了,也圍了過來,先是在旁邊看熱鬧,慢慢地,有人開始指點,甚至還有一個特別熱心的,說帶她去自己家看怎麼做。

鮮卑婦人慢慢弄明白後,有些感動,只見她嘰哩哇啦說了一句什麼,然後快步跑回家。

片刻之後,又氣喘吁吁地跑了過來,手裡還拎着一隻黑色的野兔。

野兔已經凍得硬邦邦了,身上有箭傷。

鮮卑婦人比劃了幾下,又說了幾句。

張氏仔細聽完後,對衆人說道:“這兔子是她騎了家裡的馬,到野地裡射來的,送給我等。”

衆婦一聽,更加高興了。

商議一番後,有人去拿調料,有人去拿冬筍,準備一鍋燉了,大家分一分。

說話間,外間飄起了雪花。

冬月之後有臘月,臘月之後便是過年了,節日氣氛越來越濃。

而節日及相關的民俗,絕對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個鮮卑婦人來自段末波自幽州帶着南下的兩萬部衆之一。

經過數年時間拉扯,他終於又放散了五百餘家部落民,交給陳留郡諸縣,打散安置。爲此,他得到了一批布帛作爲補償。

被分散安置的五百家鮮卑人與晉人雜處,久而久之,風俗習慣會慢慢改變,畢竟人都是有從衆心理的。

兩代人過後,幾乎不會有人再提及他們的鮮卑身份了。除非中原再一次大亂,鮮卑人大舉南下,重新喚醒他們的民族意識。不然的話,他們就如水滴匯入大河一般,最終成爲大河的一部分。

今日之景,便是一個開端。

******

平丘龍驤府,馮家。

馮八尺額頭上多了道淺淺的傷疤,加上他本來就滿臉橫肉、長相兇惡,看起來更加嚇人了。

突襲敵後之戰,他們前後俘斬了超過一萬二千男女老少,自身也損失過半,值嗎?

聽起來不是很值。

能深入敵後的都是好漢子,敢打敢拼,器械精良,一換五很虧。

但話不是這麼說的。

霍去病第一次河西之戰,帶的是前漢最精銳的騎兵,諸將所領之兵都不及他。結果一萬最能打、器械最精良的勇士死了七千,戰果只是匈奴附庸部落的八九千人,其中還包括大量老弱婦孺在內,虧得一塌糊塗。

但大漢虧得起啊,以本傷人,都能把匈奴耗死。

大晉也虧得起,落雁軍、義從軍、府兵都可以增補新兵,完善建制,以老帶新之下,兩三年後戰鬥力又能恢復如初。

當然,以上這些都是站在樑王及高官大將們的角度,對馮八尺這種下級軍官來說,可就不那麼美妙了,因爲你是高官們眼中可以損失、能夠恢復的部分。

不過他不是很在乎就是了。

上戰場捨命搏殺的人,不會想那麼多。

想了那麼多,也就不敢捨命搏殺了。

他的腦回路和你不一樣。

僥倖活得一命,順利回到家中後,妻子韓氏幾乎嚇死了,哭了好久。

馮八尺這廝第一個念頭居然是“她心裡有我”,喜不自勝。

如今已過去數月,一切早就平靜了下來。

去沒能回來的老兄弟家中看望一番後,馮八尺沿着田埂轉了一圈,回到了家中。

部曲們被召集了起來,幫他家搬運木料。

木料是從汴梁買的,來源是去年暴水時從太行山上衝下來的巨鬆。

韓氏打理家業十分得力,從汴梁的二道販子手裡買了不少木料,準備擴建屋舍。

他家屋宅是從豪強李虎手裡買的,計有池八畝、田四百三十六畝、莊客十三家、屋三十楹、耕牛十九頭,而今又有些許擴大。

另外,韓氏先後生下一兒一女,家裡人多了。夫妻兩個年歲也不是很大,將來多半還會有孩兒,必須得提前考慮了。

對了,李虎帶着子侄輩西投虎威將軍邵慎,在攻陝城時戰死了,沒能撈到官身。

一個曾經橫行鄉里三代人的土豪家族,就此分崩離析。

現在這片地界上,以馮氏最大,儼然新的豪強。但這個家族其實起來沒幾年,不得不讓人感慨風雲變幻之劇烈。

“姐夫。”逛到家門口時,一少年見得馮八尺,立刻行禮。

馮八尺點了點頭,問道:“住得習慣嗎?”

“姐夫家裡挺好的。”少年靦腆地回道。

馮八尺虛榮心頓時爆棚,嘴止不住咧了起來。

妻子家裡在安平韓氏中只能說是旁支,遭災以後挺不住了,一幫親戚便麻利地收拾細軟、糧食,坐着牛車南下平丘,投奔馮八尺,剛到沒幾天。

“好好讀書。”馮八尺端着姐夫的架子,叮囑了一句:“別像你姐夫我,大字不識一個,龍驤府部曲長史空出來了,也輪不到我。”

“姐夫不是要當副部曲將了麼?”少年問道。

“別亂說。胡黑子只是走失了,萬一回來了,還是副部曲將。”說起這事時,馮八尺唏噓不已。

此番出戰,平丘龍驤府出動了三百人,就是他所領之部,配了一個副部曲將、部曲長史下來帶隊,結果這倆人都沒能回來,一個受傷不能動,被遺棄了,一個在天池外被鮮卑人攔截走散了,不知所終。

最後還是馮八尺收拾餘衆,在羯人騎兵的接應下,退回了天池。

戰爭就是這麼殘酷,同時也是武人上升的階梯。

副部曲將、部曲長史都是八品官,而今空了出來,馮八尺機會很大,說不定年前就有委任下來。

就目前而言,他這個家族還非常單薄。

流民出身的他已經沒了父母兄弟,兩個孩子很小,他就是家中的頂樑柱。一旦如同他那兩個前上司一般沒能回來,這個家也就敗落了。

馮八尺的境遇其實就是樑王邵勳的境遇,崛起太速,底蘊薄弱,根基不穩。

他就是武人新貴的縮影。

“聽你說年後要去石樓?”馮八尺突然想到一事,問道。

“是。”少年回道:“我飽讀詩書十載,教胡人讀書還是可勝任的。”

“石樓縣設立沒幾年,什麼都沒有,山胡一大堆,真要去?你好歹也是名家子弟。實在不行,就落籍平丘吧,姐夫去龍驤府改一下,蔭免你一家賦役,好好讀書算了。”馮八尺忍不住說道。

少年搖了搖頭,有些喪氣道:“安平遭災三年,家業盡毀,還不如去石樓碰碰運氣。大王於胡風濃郁之地設郡博士、縣教諭,必有所指,說不定是一條門路。”

一個士族內部也分三六九等,也有競爭,旁支庶出子弟的日子真沒想象中那麼好。

一個郡的孝廉名額就那麼多,幾個郡姓爭奪,分到一家頭上的名額十分有限,然後內部再決定分配給誰。

門蔭入仕名額同樣要內部分配。再者,河北士族功勞不大,哪來多少門蔭入仕的機會?

至於高官徵辟,那更要看中樞乃至州郡一級有多少河北人當官了。

河北籍高官多,他們就會多徵辟河北士人,如今麼——難!

最直觀的例子就是太尉王衍。

他點評說誰好話,那個人就會被高官徵辟。

幾十年下來,他手裡不知道攢了多少人情,可以運作多少官員,說出來都嚇死人。於是乎,一大堆青徐士人向他靠攏,漸漸形成了龐大的政治集團。

河北本來出了個盧子道,可惜名氣差王衍太多了,再加上素有心胸狹窄的惡名,門戶之見甚重,出了河北就不好使,運作官位的能力差了王衍一大截。

河北現在隱隱有呼聲,實在不行讓清河崔氏上,范陽盧氏退位讓賢,可見一斑。

安平韓氏在河北地位不高,作爲旁支子弟,別指望家族能給你多少幫助。

最好的辦法就是藉着安平韓氏這塊招牌,憑藉自身的能力、交際圈子乃至一點點運氣,獲得高官的賞識——太原溫嶠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得王衍賞識,又交好樑王妃的兄長庾亮,一步登天。

再不濟,想辦法拜個師,擴展下人脈。

可惜這兩條路他都走不通,只能去胡人扎堆的新設縣鄉碰運氣。

馮八尺不太懂士族玩的這一套,但他明白一點,無論文武,出身差的人想要往上爬是非常困難的。

如果樑王不撕開那條黑沉沉的鐵幕,給他們底層文人、武人打開上升通道,絕對沒有起勢的機會。

說到底,他們這類人就是要抱團支持樑王,不然這天下還是王衍之輩一手遮天。

第1201章 改變命運的禮物第九章 一夜無夢第二百零七章 機會給到你了(暫缺)第一百十二章 農事第五十二章 密謀第一章 縣令第1259章 隨心所欲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稔第1274章 方法論第九十七章 擎天保駕功臣第一百七十九章 草橋第二百十章 檄文第二十一章 考城第一百四十七章 加大力度,不要停!第952章 着急的人第1383章 提前準備第二十二章 等第一百三十一章 離開前的安排第1193章 能力第886章 改制(下)第七十二章 演武第1328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四十五章 靳準在哪?第一百十二章 農事第四十五章 靳準在哪?第1134章 護鮮卑長史第867章 會見第二十八章 偶然與必然簡單介紹下上一章的標題吧第十五章 濯足第1024章 無疾而終第1099章 兩難選擇第973章 勢力與西情第1243章 老區第九十三章 諂媚第858章 白登山(下)(爲盟主穀神通加更)第1351章 先搶爲敬第八十四章 規劃與變化第919章 辦法(下)第821章 哭秦庭?第1180章 陰館第1228章 強勢第1222章 亂成了一鍋粥第二章 部曲第1449章 圍觀第一百三十五章 醞釀第一百六十六章 穩重的選擇第二十五章 先去看看再說第二十九章 趕場第928章 南下與接見(下)第1298章 故地第四十四章 驅虎吞狼第1298章 故地第973章 勢力與西情第1074章 水戰(上)第九十八章 家人第一百十八章 事已至此第三十七章 料理(下)第1172章 突發第937章 戰後分配(下)第一百七十章 新戰術第五十七章 故地重遊第一百零七章 三關第三十六章 借兵第一百零四章 宜陽第一百零七章 富婆通訊錄第850章 失敗者第六十四章 蟲豸第一十九章 火中取栗第1387章 風化第一百三十三章 挖蛤蟆第一百五十一章 夢開始的地方(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金雕第855章 行獵與政治(上)第七十六章 歸去第1392章 沒了(爲盟主真的還想再佛五百年加第1290章 話聊第1156章 就差四五里第1168章 奔喪第四十七章 “滿城之戰”第1163章 收尾第1035章 賭神(下)第1235章 擺爛第十五章 汲桑小賊,何足憂也第三十二章 盤賬與應對第1178章 軍鎮第一百五十六章 亮家底第一百二十四章 人人有份第904章 亂戰(下)第1068章 批發官位第八十八章 會見第一百三十二章 又至洛陽第一百五十五章 會議百態第三十三章 猜測第1429章 鹿子苑第908章 阻截第1317章 教導與察訪第五十八章 戰機(上)第1413章 辭行第五章 風暴之眼
第1201章 改變命運的禮物第九章 一夜無夢第二百零七章 機會給到你了(暫缺)第一百十二章 農事第五十二章 密謀第一章 縣令第1259章 隨心所欲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稔第1274章 方法論第九十七章 擎天保駕功臣第一百七十九章 草橋第二百十章 檄文第二十一章 考城第一百四十七章 加大力度,不要停!第952章 着急的人第1383章 提前準備第二十二章 等第一百三十一章 離開前的安排第1193章 能力第886章 改制(下)第七十二章 演武第1328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四十五章 靳準在哪?第一百十二章 農事第四十五章 靳準在哪?第1134章 護鮮卑長史第867章 會見第二十八章 偶然與必然簡單介紹下上一章的標題吧第十五章 濯足第1024章 無疾而終第1099章 兩難選擇第973章 勢力與西情第1243章 老區第九十三章 諂媚第858章 白登山(下)(爲盟主穀神通加更)第1351章 先搶爲敬第八十四章 規劃與變化第919章 辦法(下)第821章 哭秦庭?第1180章 陰館第1228章 強勢第1222章 亂成了一鍋粥第二章 部曲第1449章 圍觀第一百三十五章 醞釀第一百六十六章 穩重的選擇第二十五章 先去看看再說第二十九章 趕場第928章 南下與接見(下)第1298章 故地第四十四章 驅虎吞狼第1298章 故地第973章 勢力與西情第1074章 水戰(上)第九十八章 家人第一百十八章 事已至此第三十七章 料理(下)第1172章 突發第937章 戰後分配(下)第一百七十章 新戰術第五十七章 故地重遊第一百零七章 三關第三十六章 借兵第一百零四章 宜陽第一百零七章 富婆通訊錄第850章 失敗者第六十四章 蟲豸第一十九章 火中取栗第1387章 風化第一百三十三章 挖蛤蟆第一百五十一章 夢開始的地方(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金雕第855章 行獵與政治(上)第七十六章 歸去第1392章 沒了(爲盟主真的還想再佛五百年加第1290章 話聊第1156章 就差四五里第1168章 奔喪第四十七章 “滿城之戰”第1163章 收尾第1035章 賭神(下)第1235章 擺爛第十五章 汲桑小賊,何足憂也第三十二章 盤賬與應對第1178章 軍鎮第一百五十六章 亮家底第一百二十四章 人人有份第904章 亂戰(下)第1068章 批發官位第八十八章 會見第一百三十二章 又至洛陽第一百五十五章 會議百態第三十三章 猜測第1429章 鹿子苑第908章 阻截第1317章 教導與察訪第五十八章 戰機(上)第1413章 辭行第五章 風暴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