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8章 破城之策

八月初六,天漸漸有些冷了,但還不至於穿上綿衣。

鍾離克登上了船隻,最後看了一眼丸都山城。

楊柳蒼松之間,山巒起伏不定。

城牆依山脊而建,整體似圓似方,東、西、北三面較高,南側卻很低,幾乎低了百丈。

正因爲如此,東南側的某座城門外修建了甕城,以加強防守。

據拷訊俘虜得知,這座山城就像一個內部凹陷下去的鐵鍋,城中水池、宮殿、官署、軍營、作坊等一應俱全,這讓鍾離克有些驚訝,他本以爲高句麗人的城池不會太好的。

此刻山間鼓聲隆隆。

東南方的山道上,旌旗招展,吼聲如雷,軍士們遠遠看着攻打甕城的己方士卒,大聲助威。

所有人都知道,攻破此城後,高句麗人累世積聚的財貨將落入他們手中,即便要上交一部分,留下來充作賞賜的依然不在少數。

千里遠征不就是爲了這個麼?

這個城守不久的。鍾離克收回了目光下令拔錨起航。

他做出這個判斷沒有別的因素,只有一個:城大難守。

城池越大,需要的守軍越多,聽聞高句麗只有三千守兵,前陣子還消耗了一些,這會大概只有兩千多了,而他們需要防守近十六里長的城牆,以及多達七座城門。

城南、城東、城北各兩座城門,城西一個,而最初時丸都山城只有五個城門,最多時達九個,不同時代城門數量不一樣。

王師主攻的地方便是位於東南側的城門,蓋因其地勢最爲平坦,道路最爲寬闊,方便進攻,甚至可以用攻城器械。

正南方的兩座城門相隔不遠,分別位於一座山峰的兩側。既然開了門,當然是有路的,只不過是曲徑小路罷了,只勉強容一車通過,非常險仄。

這邊亦有王師在攻,不過人數少,各數百兵罷了,也沒有什麼攻城器械,運不上來,純純蟻附強攻。

城頭的敵軍還算嚴整,但依然大呼小叫不斷,顯然並非什麼強兵只不過佔着地利之便,勉強守禦罷了——聽聞之前兩次站上城頭,都是位於此處。

高句麗人應嚇了一跳,從別處抽調人馬過來了。明明一個不怎麼好投入兵力,也不怎麼好進攻的地方,生生堆得和東南側甕城的兵力相差無幾,不知該怎麼評價。

這場仗,再這麼磨下去,破城是遲早的事情,另外四個城門還沒開始投入兵力進攻呢。一旦正兒八經強攻,高句麗人的可戰之兵還得分散。

“噹噹……”清脆的鈴鐺聲響起,一艘又一艘船隻離開丸都,順流而下,開始返航。

船上除傷病員之外,還載了三千餘高句麗百姓,一起返回青州。

削弱高句麗的戰爭潛力,他們是認真的。

******

丸都城外,馬蹄聲陣陣。

騎兵紛紛策馬離開,前往鹽難水北岸,歸單于府左司馬鄭隆指揮。

他們撤走的原因很簡單:遊騎截獲了高句麗人的信使,從他身上搜出了一份文書。

繃弔拷訊之後,得知高句麗又分出了一部分人馬,往紇升骨城方向而來,似有異動。

鄭隆手頭本有宇文氏輕騎兩千、幷州騎兵兩千,外加單于府鎮兵四千餘、河北鎮兵四千,而今他把鎮兵幾乎都留給了邵裕,自領四千騎嚴陣以待。

邵裕則把宇文家的近三千騎撥給鄭隆,令其帳下騎兵數量高達七千。

他自己只保留了燕王府護軍兩千餘騎屯於丸都城下,以策萬全,其餘諸部如左飛龍衛七千餘人、鎮兵八千餘近一萬六千步卒圍攻丸都。

另外剩下的零散兵馬,則押運劫掠來的財貨、人丁,沿着來時路,返回襄平。

各部分司其職,忙而不亂。

八月初七,又是一天攻勢下來。

邵裕盤腿坐在一處山坡上,寫寫畫畫。

這幾乎成了他的一種習慣了,有別於父親征戰的習慣,即把戰場上各種要素寫在紙上,然後看着思考。

屬吏們來來去去,不斷彙報着各種情況。

“敵東南門甕城上還是四百來人,有一批人和他們輪換,打‘於’字將旗。”舍人郭時走了過來,稟報道:“旬日來,陣列整肅、敢打敢拼之人益少,而今這數百人裡充斥着不少丁壯。”

話音剛落,東南門外響起了一陣喧譁,二人尋聲望去,卻見河北來的上白鎮兵弓弩齊發,將一羣亂哄哄朝後潰散的高句麗百姓盡數射殺。

二人又收回了目光,不再關注。

丸都城位於山上,人其實沒那麼多,聽聞城中不滿萬人,興許只有七八千。國內城位於山下平原中,雖然被毀掉了,但人還在,且人煙稠密。

樑軍抵達後將未及逃走的人圍了起來,然後一批批驅使其攻城,約定每個丁壯衝兩次就可以得免。

老實說,能衝完兩次下戰場的人是少數,大部分人都在蟻附攻城之中死掉了,屍體被扔到旁邊的深谷之中,層層疊疊,看着甚是嚇人。

大前天國內城甚至發生了一次暴亂,被看守他們的樑軍血腥鎮壓,屠戮了不少人。

郭時離去之後,王友裴滿又來了,稟報道:“大王,西南門的賊兵現在三天才輪換一次,看樣子賊人兵力甚是吃緊。”

邵裕點了點頭,然後在紙上記下。

西南門的賊將姓周,手下本有一千兵,裝具、甲冑都不錯,廝殺也有一定的章法。

他將部伍一分爲二,一批累了就下城頭,換另一批。

據樑軍觀察,這兩批人的戰鬥力也是有差距的,之前輪換了一次,很快就被左飛龍衛攻上城頭,不得已之下又把換下去休息的人頂了上來。

邵裕與屬吏們判斷,這位周姓敵將一定在城中拉了壯丁,而壯丁的戰鬥力是非常不穩定的,故差點被左飛龍衛的老兵得手。

所以到了後來,這批能打的賊兵乾脆睡在牆頭了,連續三天沒下城輪換。

邵裕又和裴滿討論了一番,直到中尉司馬呂罕來報。

“大王!”呂罕低聲道:“斥候來報,賊軍偷偷將北城的兵抽走了一部分。”

“哦?”邵裕眼睛一亮,道:“如何看出來的?”

“甲具。”呂罕說道:“許是當年被毌丘儉從北面偷襲破城,故賊人在此佈下了重兵。斥候連續觀察了多日,城頭巡視之人披鐵鎧者在四一之數,另有四一之人着皮甲,而今上城之人多麻衣,甚至還看到了着水藻衣之人。”

邵裕一怔:“水藻衣?”

“昔年高句麗開國之君朱蒙行至毛屯谷,就遇到着水藻衣之人,此必是從鴨淥水左岸調來的東沃沮人。”呂罕說道:“高句麗對東沃沮行羈縻之策,並不怎麼信任他們,而今連這些人都上城頭了,可見其兵力緊缺。”

裴滿正待離去,聽了這話,亦道:“大王,賊人這會死傷之精兵多半早就超過一千,不得不大量徵發丁壯羸兵上城。”

邵裕嗯了一聲,道:“先前斥候在城西林中窺探,亦提及牆頭巡邏之兵少了許多。”

正常來說,防守一段城牆,首先有沿着城垛排布的軍士,城牆下方則有隨時增援而上的援軍——一般是輪換下去休息的人。

除此之外,還有沿着固定路線巡邏的人,這是機動增援兵力。

這些人少了,必然是被用到了其他地方。

邵裕輕笑一聲。

父親常說凡事有利有弊,丸都山城幾乎把所有險要之處都圈了進去,固然讓進攻方十分難受,展不開兵力,只能一點點磨,但代價呢?當然是城池太大了啊。

中原很多郡城都沒十六裡的城周,你搞這麼大,自然需要更多的兵力來防守了——唐時州城(相當於魏晉的郡城)城周大部分上了二十里,生產力進步了。

“先別急。”邵裕伸手止住了裴、呂二人下面的話,道:“而今糧草不缺,先急攻數日,讓高句麗把更多的精兵調來東城、南城。”

二人會意,齊聲讚道:“殿下英明。”

這是真心實意。攻丸都之戰,說難難,說簡單也簡單。但燕王慢慢找到了對付敵人的辦法,並且聽起來頗有可行之處,這便不容易了。

此番徵遼,他的成長有目共睹。

從八月初八開始,一連五天,樑軍在東城、南城發起了猛烈的攻勢,日夜不停,十分兇猛。

國內城的壯丁、健婦被拉過去攻了三天後,屍如山積,實在受不了了,再次鼓譟作亂,被燕王府騎兵及左飛龍衛府兵大殺一通,血流成河。

到了後兩天,連鎮兵也被拉了上去,猛攻不休。

雙方的傷亡急劇增加,不獨樑軍死傷慘重,就連城頭的高句麗人也是換了一茬又一茬。

與此同時,其他方向的麗兵被一批批調過來,取而代之的是器械不全、技藝不精、臉色煞白的市人丁壯。

八月十三日,鹽難水北傳來消息,紇升骨城方向有數千敵軍東行,被鄭司馬縱騎圍射。敵軍敗退丘陵之上,騎軍不便追擊,麗兵徐徐而退。

得到這個消息後邵裕不再猶豫。

當天夜裡,高柳鎮兵幢主張衝帶了一千一百餘人抵達丸都城北,宿于山坡密林之中,靜靜等待着出擊的命令。

第一百四十九章 淯水(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山中猛虎第1328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一百三十六章 東燕第1119章 晉祠第二十八章 偶然與必然第六十六章 北上(上)第1094章 平城行(上)第872章 道第十章 危中有機第一百五十三章 遊戲第1415章 意義第1104章 閒篇第一百零九章 軍議第1016章 葛公(不是)第四十八章 服從性測試第二十四章 比爛第二百零六章 善後與二羊第880章 述志第五十章 大都督還要逃嗎?(給盟主金角半島加更)第六十章 勝敗第一百十六章 來人簡單介紹下南北朝騎兵第1408章 無題第八十一章 今昔第1030章 補救(下)第六十七章 河渚第934章 入城(上)第一百四十五章 這口鍋誰敢背?第九十三章 貢品與來使第977章 登基(上)第1261章 又是隨心所欲第一百八十四章 脆弱第九十七章 商路第一百五十章 遣還第931章 換防第1024章 無疾而終第一百五十三章 舊地重遊第一百七十六章 城陷與選擇第六章 得罪我的人都要死第915章 塞上江南第1088章 預演第九十一章 入見第八十一章 今昔第六十八章 兩口子第一百八十五章 走,隨我東山再起第799章 對策第一百三十八章 賣命第七十二章 歡喜與哀愁第1106章 臘月(下)第一百十七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一百四十二章 出差之人第二十八章 農官兵田,阡陌相連第985章 行爲藝術(下)第四十五章 狂喜第1258章 新舊第四十二章 渡口第1256章 行田(上)第五章 程府宴第1219章 各自應對第1268章 兒女之事第一百三十九章 高朋滿座第一百五十四章 第一屆全體大會第一百二十一章 團建第1392章 沒了(爲盟主真的還想再佛五百年加第797章 耕戰第800章 崇明觀第一百八十一章 我意已決第五十四章 身份第1411章 戰鬥力與賜名第1014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二十九章 說客第五十五章 形勢第1098章 楊口掠影第963章 所重之事(下)第1421章 靠攏第一百十四章 災第856章 行獵與政治(下)第1371章 樂陵與東萊第1264章 正月調整第986章 第一次朝賀(上)第二十九章 對衝第915章 塞上江南第一百九十章 投名狀第三十章 塑造第八十九章 吞併友軍是優良傳統第906章 微妙的關係第1095章 平城行(下)第一百五十九章 舉薦第1150章 出征與坐等第六十二章 出征前的陳郡第一百四十二章 滑稽的開始第一百三十五章 招攬第二十章 密詔第二章 軍戶第一百零六章 杜尹第922章 因果第九十九章 把他留下!第一百四十章 全線出擊?第二十九章 遲恐晚矣
第一百四十九章 淯水(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山中猛虎第1328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一百三十六章 東燕第1119章 晉祠第二十八章 偶然與必然第六十六章 北上(上)第1094章 平城行(上)第872章 道第十章 危中有機第一百五十三章 遊戲第1415章 意義第1104章 閒篇第一百零九章 軍議第1016章 葛公(不是)第四十八章 服從性測試第二十四章 比爛第二百零六章 善後與二羊第880章 述志第五十章 大都督還要逃嗎?(給盟主金角半島加更)第六十章 勝敗第一百十六章 來人簡單介紹下南北朝騎兵第1408章 無題第八十一章 今昔第1030章 補救(下)第六十七章 河渚第934章 入城(上)第一百四十五章 這口鍋誰敢背?第九十三章 貢品與來使第977章 登基(上)第1261章 又是隨心所欲第一百八十四章 脆弱第九十七章 商路第一百五十章 遣還第931章 換防第1024章 無疾而終第一百五十三章 舊地重遊第一百七十六章 城陷與選擇第六章 得罪我的人都要死第915章 塞上江南第1088章 預演第九十一章 入見第八十一章 今昔第六十八章 兩口子第一百八十五章 走,隨我東山再起第799章 對策第一百三十八章 賣命第七十二章 歡喜與哀愁第1106章 臘月(下)第一百十七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一百四十二章 出差之人第二十八章 農官兵田,阡陌相連第985章 行爲藝術(下)第四十五章 狂喜第1258章 新舊第四十二章 渡口第1256章 行田(上)第五章 程府宴第1219章 各自應對第1268章 兒女之事第一百三十九章 高朋滿座第一百五十四章 第一屆全體大會第一百二十一章 團建第1392章 沒了(爲盟主真的還想再佛五百年加第797章 耕戰第800章 崇明觀第一百八十一章 我意已決第五十四章 身份第1411章 戰鬥力與賜名第1014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二十九章 說客第五十五章 形勢第1098章 楊口掠影第963章 所重之事(下)第1421章 靠攏第一百十四章 災第856章 行獵與政治(下)第1371章 樂陵與東萊第1264章 正月調整第986章 第一次朝賀(上)第二十九章 對衝第915章 塞上江南第一百九十章 投名狀第三十章 塑造第八十九章 吞併友軍是優良傳統第906章 微妙的關係第1095章 平城行(下)第一百五十九章 舉薦第1150章 出征與坐等第六十二章 出征前的陳郡第一百四十二章 滑稽的開始第一百三十五章 招攬第二十章 密詔第二章 軍戶第一百零六章 杜尹第922章 因果第九十九章 把他留下!第一百四十章 全線出擊?第二十九章 遲恐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