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0章 一月戰爭

閒豫堂在中城西南部,因此很容易就聽到了鼓譟之聲,

張駿正在和家人用午飯,得知此事之後,當場放下碗筷,令親兵給他披甲。

妻子嚴氏緊緊握着拳頭,擔憂地看向丈夫。

被邀請一起用膳的長史泡禕亦擦了擦嘴,起身追了幾步。

「丁零當唧」的聲音之中,張駿披上了鐵鎧,掛好了弓刀,還拿起了一杆長槍,一副身先士卒,準備廝殺的模樣。

但那煞白的臉色,以及微微顫抖的嘴脣,依然可以看出他內心的恐懼。

不死到臨頭,誰都可以是大英雄、大丈夫,

生死關頭,思緒紛飛,各種以前被下意識忽略的想法涌上心間,讓人茫然失措,方寸大亂。

如果能挺過這一關,便算是經歷了生死,精神意志可以上一個新臺階。挺不過去,那就這樣了。

大街上響起了雜亂的腳步聲。

片刻之後,已經有人在敲門。

院中的僮僕親兵盡皆失色,一時間,抽刀出鞘之聲不絕於耳。

還有人立於廊柱之後,拈弓搭箭。

一隊刀盾手列陣橫隊,舉步上前,至門後立定,軍官扭頭看向張駿。

張駿穩了穩心神,道:「開門。”

「吱嘎!」院門被打開了。

張駿一看,原來是陰元、宋輯三人。

「主公,南城有段氏私兵擅開端門,鼓譟而出。遇樑兵後,復退回。」陰元稟報道:「韓將軍已遣人設置街壘,將樑人壓在端門內大街上。」

陰元說完,張駿還沒說話,宋輯卻道:「主公,城樓還在我軍手中,南城無遮無擋,只要弓弩齊發,定可將樑人盡數驅逐,然韓將軍卻不願動手。”

張駿不理,只看向陰元,問道:「南城可守得住?」

「涼風門有勁兵守禦,強弩已擡上城頭,中城料無大礙,南城不好說。」陰元回道。

南城正門(南門)曰「端門」,樑兵就是從這裡攻進來的。

之前由段氏、張氏私兵守禦,結果人家直接不幹了一一段乃段潁後人,如今已是武威一土豪,

算不得什麼大族了,張氏同樣是武威土豪,乃漢末軍閥張橫之後,與敦煌張氏沒關係。

涼風門則是中城南門,乃出入中城、南城的唯一通道,城防設施完善,屯有重兵,短期內確實沒什麼大礙。

但問題是,事已至此,還有必要守嗎?

張駿初始下意識着緊城防,此刻心情一鬆,也慢慢想到了這個問題,頓時面現頹喪。

再努力又有什麼用?不過早死幾天、晚死幾天罷了。

方纔禕也說了,他沒援兵了!沒有人會來救他了!即便有,也被張掖、西郡阻隔,完全過不來。

原本心中還有那麼一絲不甘心,投降之後連個官都不給嗎?現在想想,都這樣了,富家翁似乎也不錯。

浮財收拾收拾,田宅、莊戶、屋舍、牲畜都交給樑人,去到洛陽之後,閉門謝客,就此度過一生一一二十二歲的他,人生其實才剛剛起了個頭,正妻嚴氏所生長女才六歲,夫人馬氏、劉氏所生之子各只有兩歲,結果全家人的命運已經一眼看得到頭了。

「罷了一一」張駿長嘆一聲。

正要說話,卻被宋輯打斷了,只見他情真意切道:「主公,還能再戰啊!」

張駿卻意興闌珊,擺了擺手,看向匯禕,說道:「勞煩長史爲我擬令,曉諭三城將士一一降了吧。」

說完這句話,彷彿已用盡了他全身的力氣,

嚴氏連忙上前扶住,流淚道:「夫君,陛下言而有信,做個富家翁,一家人在一起,不用擔驚受怕,其實也挺好。”

張駿苦笑一聲。

自祖父來涼州,一家人就沒安生過。

先是鮮卑叛亂,給初來乍到的祖父來了個下馬威。

祖父中風之時,口不能言,先是張鎮、張越兄弟陰謀叛亂,後有氏、曹氏等割據一方。

父親在位六年,被帳下督閻沙刺殺。

叔父那會,連番交兵,被迫向劉漢、拓跋代稱臣,內部還有辛晏等人不服管教。

到了他這一代,先有戊已校尉叛亂,接着便是樑軍打上門來。

支撐到現在,已是心力交,難以爲繼這爛攤子,交給別人吧,他不要了。

甚至於,這會他心中隱隱升起一股幸災樂禍的感覺,非常想看看那些背叛他的人,在被邵勳管制時會怎樣。

依他們桀驁不馴的模樣,保不齊還要再生事端。

涼州這片地方,自後漢以來就沒安生過,

你們能反我,敢反邵勳嗎?

而在聽到投降的命令後,陰元默默嘆息一聲,宋輯則滿臉掙扎,手剛撫向腰間,卻被陰元住了。

「宋將軍,姑臧之事,外間並不知曉。」陰元語重心長道:「主公出降之後,君還可以改換門庭,轉仕樑帝。可若做出什麼不值當的事,就沒法遮掩了,宋氏一族恐有大難。」

宋輯的手緊緊着刀柄,指關節都發百了。

陰元鬆開了手,道:「話已說盡,君可自決。”

宋輯的手也慢慢鬆開了,頹然垂在身側。

******

午後,三城將士陸陸續續收到了命令。

幾乎沒什麼騷亂,所有人都接受了命運的安排。

說到底,涼州的軍隊就是「衆籌」的,張家自己一部分,豪族一部分。現在豪族起了異心,張家自己也不想打了,那還堅持個什麼勁?

早點結束,回家忙農活去,如果家還在的話。

金正第一時間來到了南城。

原本進入南城的是辛晏從晉興召來的氏羌兵,這會仍駐留在內,並將投降的武威兵驅逐了出來。

城內一片喊叫之聲,稍微值點錢的東西都被搶掠一空。

這些氏羌兵像八輩子沒見過錢財一樣,什麼都要。也就南城是作爲宮城規劃新建的,此刻並沒什麼百姓,屋舍殿宇也不多,值錢的東西大部分都沒來得及籌辦,搶也搶不到什麼東西。

這不,有人甚至把房樑給拆了,扛着上好的木料就要跑。

金正忍不下去了,下令將這些人盡數捕殺。

在府兵的威下,辛晏雖然不滿,仍然調用罕營數千軍士入城,捕殺了數十名鬧得最過分的氏羌兵,這才堪堪穩下來。

中城東側開了洪範門,這也是中城唯一允許開的城門。

大隊武威兵魚貫出城,列隊上交器械。

宋輯落在人羣最後,仰天長嘆。

在洪範門外受降的乃西平、晉興二郡兵,以前算是一家,態度還算不錯。

帶隊的西平衛氏、郭氏子弟甚至和宋輯熟識,並沒有怎麼爲難他,甚至邀他到營中坐坐,一起敘舊。

宋輯沒什麼心情,只略略聊了幾句,將三千人馬的器械上交,帶到指定地點安頓好後,便呆呆地坐在那裡,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北城開了最北側的安昌門。

靈鈞臺上有兩千兵士,在張駿下令投降之後,仍然不肯棄械出降。

右司馬韓璞孤身入營,扇了守將兩耳光,將哭哭啼啼的兩千將士帶了出來,在城北席地而坐。

桓溫默默看着這些降人,志得意滿的同時,微微有些嘆息。

不知道爲何,他突然想到了江東的司馬睿。

異日樑軍攻入建鄴,不知道他是什麼心境,又是個什麼想法。

但桓溫不可憐他們。

終日袖手清談便罷了,關鍵是霸着清貴職位,不給別人機會,讓廣大有識之士一一尤其是他桓某人一一上進艱難,只能從事官品較低且事務繁雜的役門職業,死不足惜。

他是上過戰場,立過兩次功勞的人,和他們不一樣,

整個受降過程一直持續到傍晚時分,一萬七八千武威兵幾乎盡數來到了城外,被分成數處,徒手靜坐。

辛晏一部數千人控制了南城。

秦州兵控制了北城。

黑稍右營督軍趙瑋率本部兵馬,自南城入內,過涼風門後,直入中城。

家家戶戶門窗緊閉,大街上行人絕跡,除列隊而過的軍士,一個人影都看不到。

這個時候,張駿則在幕府主要官員的陪同下,肉袒而出,向樑軍統帥金正請降。

******

受降儀式設在城西廣夏門外。

長史禕獻上了涼州十二郡三營的版籍一一包括「版」,即轄區地圖,以及平民百姓的「黃籍」、郡望士族的「白籍」。

金正高於馬背之上,根本沒有下馬扶張駿的意思,只遣幕僚收下圖籍,然後馬鞭一擡,

道:「假涼都督先去我營中暫歇,聽候天子發落。」

張駿赤裸上身,自縛繩索,雙手反綁,嘴裡銜着一塊玉璧,頭卑微地磕在地上。

這都是投降標準流程了。

第一個叫「肉袒牽羊」,第二個叫「負荊請罪」,第三個叫「泥首銜璧」,另外還雜了「面縛而降」,總之要素極多。

另外,金正喊他「假涼都督」也沒錯。

如果說張軌、張是父子接受過晉廷冊封,還可以說是「真涼都督」的話,那麼張茂就談不上,

更別說自封涼州牧的張駿了。

他若死了,墓碑上也只能刻「假涼都督」四字,「涼州牧」是不可能寫上去的,因爲沒有名義。

張駿跪在地上聽完,沒有多話一一他也沒法說話一一起身之後,默默低着頭。

金正剛要策馬而去,見得他那模樣,笑一聲,道:「給他鬆綁吧。」

說完,又補充了一句:「給趙瑋傳令,將張氏族人一併押解而出,送往大營安頓,以禮相待,

勿要驚擾。」

已經升任鎮西將軍幕府長史的甄驛笑眯眯地走了過來,道:「假涼都督請隨我來。」

說罷,遣人給張駿鬆綁,並奉上一套袍服張駿取下口中玉璧,回頭看了眼夕陽下的姑臧城,恍如大夢一場。

大梁開平二年(328)五月初四,以張駿出降爲標誌,伐涼之戰大體結束。

割據涼州二十八年的張氏政權就此倒臺。

從開戰算起,前後不過一月時光,張駿就丟掉了此十二郡三營之地,讓人震驚不已。

第一百十九章 叮囑第880章 述志第一百六十七章 靜觀其變第五十五章 昏禮第859章 節日第一百六十二章 撤軍第七十六章 討價還價第1416章 體會第三十九章 還有人來第五章 巡河(上)第六十六章 蹲坑第868章 新氣象第一百二十二章 枋頭第一百三十四章 城成第一百九十八章 佈防第1234章 心氣第一百八十五章 走,隨我東山再起第887章 避其鋒芒第九十章 官僚系統(上)第一百十七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一百五十二章 談判第三十七章 料理(下)第五十六章 諸般手段第一百六十八章 自焚第一百五十三章 舊地重遊第1149章 攪動第一百四十五章 安置第六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1407章 一路第1060章 阻遏第五十七章 高調入城第一百五十九章 舉薦第一百三十五章 醞釀第七十五章 渡河第1343章 未曾設想的打法第1056章 西中東第一百六十一章 軍議第八十八章 話療(加更求月票)第一百六十三章 兵發第1346章 狼狽第1440章 自信又普通第一百七十八章 失勢與方伯第1091章 見面第826章 強行推動的戰爭第八十章 俸祿第1011章 蕭關善後(上)第一百四十二章 兩路進兵第六十一章 蠶桑與河陽第830章 左中右第一百二十八章 廣成澤第1191章 補不足第一百四十八章 鬥而不破第1374章 祭祖第三十七章 搞一下第七十一章 名不見經傳之地第944章 祖、王第一百三十六章 東燕第962章 所重之事(上)第八章 兩京第906章 微妙的關係第四十二章 懸在頭頂的劍第一百三十六章 東燕第九章 頓丘第一百九十一章 恩威並施第1097章 都水監第七十一章 三人第1270章 輯文第1184章 服從第1378章 舊時代的標誌第一百零一章 潘滔第1125章 戶口與改變第1165章 震盪(上)第1267章 歸去第一百六十一章 利益交換第一百七十八章 失勢與方伯第二十一章 兩岸第1254章 書第二十四章 比爛第880章 述志第865章 打不過就加入(爲盟主齊王月加更)第三十章 塑造第1087章 商屯第一百十七章 慕強第924章 長草的人心第一百四十三章 事情正在起變化第四十五章 女人男人第1180章 陰館第一百八十五章 走,隨我東山再起第906章 微妙的關係第九十二章 墟市第八十章 家人第一百二十二章 掙命第十七章 變化第一百七十四章 籌集第三章 勸羊第906章 微妙的關係第八十六章 風平浪靜(下)第1046章 餘丁第一百五十一章 善後安排第972章 機構蛋糕
第一百十九章 叮囑第880章 述志第一百六十七章 靜觀其變第五十五章 昏禮第859章 節日第一百六十二章 撤軍第七十六章 討價還價第1416章 體會第三十九章 還有人來第五章 巡河(上)第六十六章 蹲坑第868章 新氣象第一百二十二章 枋頭第一百三十四章 城成第一百九十八章 佈防第1234章 心氣第一百八十五章 走,隨我東山再起第887章 避其鋒芒第九十章 官僚系統(上)第一百十七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一百五十二章 談判第三十七章 料理(下)第五十六章 諸般手段第一百六十八章 自焚第一百五十三章 舊地重遊第1149章 攪動第一百四十五章 安置第六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1407章 一路第1060章 阻遏第五十七章 高調入城第一百五十九章 舉薦第一百三十五章 醞釀第七十五章 渡河第1343章 未曾設想的打法第1056章 西中東第一百六十一章 軍議第八十八章 話療(加更求月票)第一百六十三章 兵發第1346章 狼狽第1440章 自信又普通第一百七十八章 失勢與方伯第1091章 見面第826章 強行推動的戰爭第八十章 俸祿第1011章 蕭關善後(上)第一百四十二章 兩路進兵第六十一章 蠶桑與河陽第830章 左中右第一百二十八章 廣成澤第1191章 補不足第一百四十八章 鬥而不破第1374章 祭祖第三十七章 搞一下第七十一章 名不見經傳之地第944章 祖、王第一百三十六章 東燕第962章 所重之事(上)第八章 兩京第906章 微妙的關係第四十二章 懸在頭頂的劍第一百三十六章 東燕第九章 頓丘第一百九十一章 恩威並施第1097章 都水監第七十一章 三人第1270章 輯文第1184章 服從第1378章 舊時代的標誌第一百零一章 潘滔第1125章 戶口與改變第1165章 震盪(上)第1267章 歸去第一百六十一章 利益交換第一百七十八章 失勢與方伯第二十一章 兩岸第1254章 書第二十四章 比爛第880章 述志第865章 打不過就加入(爲盟主齊王月加更)第三十章 塑造第1087章 商屯第一百十七章 慕強第924章 長草的人心第一百四十三章 事情正在起變化第四十五章 女人男人第1180章 陰館第一百八十五章 走,隨我東山再起第906章 微妙的關係第九十二章 墟市第八十章 家人第一百二十二章 掙命第十七章 變化第一百七十四章 籌集第三章 勸羊第906章 微妙的關係第八十六章 風平浪靜(下)第1046章 餘丁第一百五十一章 善後安排第972章 機構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