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廢除三舍法(二)

“如此說來,三合法對於地方州縣取士有弊端?”宋徽宗趙佶皺着眉頭,沉聲道:“大宋文人名揚四海,平民子弟或是官宦子弟皆是大宋子民,理應一視同仁方可,若以勢力劃分,不以真憑實學,只怕於國不利,於百姓不利。”

潘良貴附和道:“回稟皇上,正是此結果,臣本想過些時日上朝奏稟,‘三舍法’有利有弊。若以京城太學院來說,此法尚且可行,在州縣等地則不公甚多,故而臣奏請皇上廢除‘三舍法’。”

“廢除‘三舍法’?”宋徽宗驚訝一聲,緊鎖眉頭,他想要獲得更多有才能的人才,勢必需要以科舉考試選拔,只是徇私舞弊早已常見了,又聽聞潘良辰的奏請,趙佶有些糾結。

‘三舍法’乃是王安石變法留存下來的,亦是宋徽宗的父親神宗支持的產物。若是廢除此法,只怕有些人不願意見到,勢必會對趙佶的聲譽有影響,這讓他有些難以取捨。

汪伯彥躬身說道:“啓奏皇上,臣以爲‘三舍法’不可廢!此法乃是元豐變法用來取士的重要方式,亦是先皇大力支持的法度。‘三舍法’層次分明,又分等級,要想仕途順利,需要一步步的升入,規範了取士途徑。”

黃潛善附和道:“臣贊同汪大人所言,‘三舍法’不僅僅爲大宋取得有才能的士,更能宣揚大宋國天威。此法乃是首創,更是先皇大力推廣的,要是皇上廢除,只怕早已習慣的士子又需要重新,對於大宋選舉人才有極大的弊端。”

潘良貴冷聲道:“二位大人此言差矣!臣乃是政和五年進士出身,深知此法度對天下士子的弊端。臣蒙受皇恩,後掌管禮部,滲入調查發現,今時不同往日,必須廢除才行。”

“天下寒門子弟甚多,臣亦是平民子弟。若以此法爲衡量,只怕朝中空缺官職皆已官宦子弟爲主,平民子弟則淪爲有名無實,空有進士之名卻未做官,此乃滑天下之大稽也。”

“若是朝中官職皆已官員子弟,只怕朝中派系甚多,羣臣之間拉幫結派更多!天下寒門子弟入朝爲官,乃是忠君愛國,爲國爲民,此乃善舉,故而臣以爲此法必須廢除不可。”

“如若不廢除此法度,只怕天下寒門子弟生平所學難以施展不說,就連取士也是平庸無能之人,民間中藏龍臥虎甚多,唯有廢除消除衆人心中芥蒂方可。至於二位大人所擔心的事情,並非重要,也非不重要,只是適時而爲。”

“臣乃是此法度之下走入仕途中,只是一路行來頗費一番功夫,不僅僅受到官員子弟的冷眼,有心爲百姓謀福祉,也是有心無力,故而臣斗膽奏請皇上,廢除‘三舍法’。”

潘良貴剛正不阿的闡述,就連汪伯彥、黃潛善等人都無言以對,趙佶深深地看了一眼潘良貴,甚是欣慰,其中利弊他已經全部指出,最後的決策權則交給了趙佶。

趙構目瞪口呆地望着潘良貴義正言辭的模樣,不急不躁,不卑不亢,據理力爭,忍不住想要爲他拍手稱好,他不知道潘良貴到底是何人,悄悄地低聲問道:“兄長,你可知此人到底是何人?”

趙有恭悄聲回道:“九弟,此人乃是當世‘包青天’!當初他成爲進士,又進入太學院,憑藉自身本事授秘書郎,之後更是政績卓著,乃是高風亮節、剛正不阿之人。”

“當初,蔡京父子還未倒臺時,曾經屢次拉攏,那時的潘良貴未曾動搖本心,屢次拒絕,直言不諱。正因爲此事,潘良貴取得進士時,仕途坎坷也是蔡京父子幕後搞的鬼,就連童貫也曾拉攏都被拒絕。”

“蔡京父子倒臺後,童貫亦是自顧不暇,潘良貴憑藉自身本事很快得到皇上的賞識,步步高昇,禮部尚書之職乃是實至名歸。在他的心目中只效忠皇上一人,無論是太子還是我,亦或是你都入不得他的眼睛,唯有皇上的旨意纔是第一,乃是真正憂國憂民的賢臣。”

“難道他不怕得罪其他人嗎?”趙構有些好奇的望着潘良貴,嘴角微微上揚,他覺得此人必須拉攏,勢必需要真心相交才行。若是有這樣的人才在身邊,不斷地鞭笞自己,亦是有利無弊。

趙有恭笑道:“莫說朝中大臣了,即便是皇上有些時候也會受氣,直言不諱的上諫,不看皇上的臉色,你說還在乎其他大臣的臉色嗎?在他的心中唯有大宋江山社稷,黎民百姓纔是最重要的,其它的都是身外之物。”

趙構回想起當初征討方臘成功時,便有人提過朝中勢力分佈,有一部分人剛正不阿,不偏不倚,屬於中立派,而那人便是潘良貴爲首。不僅僅因爲他是禮部尚書,更因爲他的剛正不阿,只是未曾相見,又因爲時間過去了數月也就忘記了,不曾想今日遇到了。

‘三舍法’原本有利有弊,尤其是當下的大宋不像宋神宗那時一樣,不適合當前潮流。此外,大宋文人蔘加科舉考試時間過長,學習的科目較多,比之隋唐都要多,故而廢除此法乃是理所應當。

若是不廢除,不僅僅有能之人無法重用,無用之人佔據要職,於國於民不利,此乃趙構一直希望做的事情,沒想到潘良貴此番言語說中他的心思,由他出面奏明,比自己更有利。

想到此處,趙構笑了!

恰好此時,趙佶的目光看了過來,正好瞧見趙構的笑容,而他此時眉頭緊鎖。乍看之下,愣了一下,隨即狠狠地瞪了一眼。原本還想詢問趙構的話,看見他的笑容後,趙佶就明白了趙構贊成廢除‘三舍法’。

趙佶思索許久,終於確定還是廢除‘三舍法’。不過,趙佶也留了一手,直接廢除州縣的‘三舍法’,只保留太學院的,就連王安石的《三經新義》也被取消,不再參與考試。

雖然潘良貴是想徹底廢除‘三舍法’,宋徽宗還留下太學院的,不過他還是很高興,不是爲了自己,而是爲了天下寒門學子十年寒窗苦苦讀高興,只要廢除了就可以憑藉自身本事入朝爲官,而入朝爲官的同時也是朝中大臣進行新一輪的洗牌,要是沒有真憑實學,完全是靠關係的悉數剔除。

即使趙佶沒有言明,衆人還是心知肚明,不然難以容納下衆多士子。趙構的任務也就增多了,藉着科舉制度的事情,趙佶也算是側面給予趙構幫助,後面的事情就看他自己了。

第27章 吃閉門羹第313章 鐵血柔情,愛屋及烏第79章 武狀元之爭(四)第547章 武侯八陣第423章 怒第六百一十章 大婚之喜 1第332章 打得你服第402章 槍分五家第346章 何爲王?何爲制?第439章 軒然大波第六百六十八章 全面反攻第295章 塵埃落定第430章 兩美相見第263章 一環套一環第171章 回憶往昔第88章 送信第282章 計行言聽第87章 抵達泰安第423章 怒第32章 達摩秘功第323章 初識楊政第81章 一門忠烈,楊家後人第64章 殺雞儆猴(一)第467章 力拔山兮氣蓋世第460章 夜探氈帳第501章 戰前部署第377章 作弊第228章 我要一道聖旨第459章 盛情款待第五百九十五章 解鈴還須繫鈴人第495章 不謀而合第六百二十三章 魔刀神刀第五百九十章 微服出宮第334章 廢除三舍法(二)第103章 相視一笑泯恩仇第448章 養不教,父之過第64章 殺雞儆猴(一)第218章 天子之怒第175章 不辭而別第530章 直搗黃龍第375章 麻煩來了第492章 火攻、蛇膽第467章 力拔山兮氣蓋世第508章 投名狀第六百四十六章 羊入虎口第309章 你動她試試!第535章 操練第474章 快走第六百二十五章 關心則亂第六百三十九章 我若不死,血債血償第152章 大戰烏龍嶺(四)第231章 東窗事發第309章 你動她試試!第100章 夜襲青州,宋江兵敗(二)第10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146章 李代桃僵(一)第539章 惺惺相惜第75章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五)第263章 一環套一環第534章 秋後算賬第283章 你是王雲?第158章 大戰前夕第348章 多此一舉第107章 那人是誰?(二)第431章 他是好人帝五百六十三章 鎮守邊關第312章 得償所願第527章 血流成河第六百零八章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大人第六百零五章 李師師第五百六十七章 逃亡漠北第116章 蔡王的沉默第六百四十三章 勤王第296章 罪有應得第216章 貪污案第452章 居安思危第140章 殺!第六百一十五章 燕王第292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173章 切磋武藝第466章 平分秋色第53章 委以重任(一)第133章 萬軍叢中過,片葉不沾身(四)第183章 婉拒入朝第六百一十九章 混亂局面番外篇 第四章 離別第491章 羣蛇圍攻第133章 萬軍叢中過,片葉不沾身(四)第45章 喜得良緣,贈送良駒第404章 有何關係?第468章 父債子還第209章 重整朝綱第461章 博弈第101章 宋江之死(一)第113章 紛爭再起第321章 落井下石番外篇 第四章 離別第234章 迷霧重重第468章 父債子還第144章 天賜良機
第27章 吃閉門羹第313章 鐵血柔情,愛屋及烏第79章 武狀元之爭(四)第547章 武侯八陣第423章 怒第六百一十章 大婚之喜 1第332章 打得你服第402章 槍分五家第346章 何爲王?何爲制?第439章 軒然大波第六百六十八章 全面反攻第295章 塵埃落定第430章 兩美相見第263章 一環套一環第171章 回憶往昔第88章 送信第282章 計行言聽第87章 抵達泰安第423章 怒第32章 達摩秘功第323章 初識楊政第81章 一門忠烈,楊家後人第64章 殺雞儆猴(一)第467章 力拔山兮氣蓋世第460章 夜探氈帳第501章 戰前部署第377章 作弊第228章 我要一道聖旨第459章 盛情款待第五百九十五章 解鈴還須繫鈴人第495章 不謀而合第六百二十三章 魔刀神刀第五百九十章 微服出宮第334章 廢除三舍法(二)第103章 相視一笑泯恩仇第448章 養不教,父之過第64章 殺雞儆猴(一)第218章 天子之怒第175章 不辭而別第530章 直搗黃龍第375章 麻煩來了第492章 火攻、蛇膽第467章 力拔山兮氣蓋世第508章 投名狀第六百四十六章 羊入虎口第309章 你動她試試!第535章 操練第474章 快走第六百二十五章 關心則亂第六百三十九章 我若不死,血債血償第152章 大戰烏龍嶺(四)第231章 東窗事發第309章 你動她試試!第100章 夜襲青州,宋江兵敗(二)第10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146章 李代桃僵(一)第539章 惺惺相惜第75章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五)第263章 一環套一環第534章 秋後算賬第283章 你是王雲?第158章 大戰前夕第348章 多此一舉第107章 那人是誰?(二)第431章 他是好人帝五百六十三章 鎮守邊關第312章 得償所願第527章 血流成河第六百零八章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大人第六百零五章 李師師第五百六十七章 逃亡漠北第116章 蔡王的沉默第六百四十三章 勤王第296章 罪有應得第216章 貪污案第452章 居安思危第140章 殺!第六百一十五章 燕王第292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173章 切磋武藝第466章 平分秋色第53章 委以重任(一)第133章 萬軍叢中過,片葉不沾身(四)第183章 婉拒入朝第六百一十九章 混亂局面番外篇 第四章 離別第491章 羣蛇圍攻第133章 萬軍叢中過,片葉不沾身(四)第45章 喜得良緣,贈送良駒第404章 有何關係?第468章 父債子還第209章 重整朝綱第461章 博弈第101章 宋江之死(一)第113章 紛爭再起第321章 落井下石番外篇 第四章 離別第234章 迷霧重重第468章 父債子還第144章 天賜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