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一門忠烈,楊家後人

趙構如實稟報,沒有任何隱瞞,宋徽宗像是什麼心知肚明。那些御林軍扮成的侍衛,回來後就將校場發生的事情一五一十的上奏,與趙構所說沒有任何的出入。聽到侍衛的奏報,宋徽宗欣慰的笑了,一個月的時間,趙構成長了不少,懂得官場上的手段,這樣一來,他也就放心了。

之後,趙構便離去了。宋徽宗看着年僅十二歲的趙構做到如此地步,實屬不易,眼裡滿是欣喜,又有些無奈,深深的嘆息一聲,轉身回到自己的書房,繼續批閱奏章。

宋徽宗貴爲九五至尊,也知道朝中大臣爾虞我詐,陰謀詭計者甚多,卻不敢一次性清除,更不敢明目張膽地罷免他們的官職,手中握着證據也無法動他們,除非是後繼有人,不然朝綱不穩,繼續倚重他們,實屬無奈之舉。

次日,衆臣自宮門進入大殿,隨後宋徽宗再太監高聲下,龍行虎步的走出來,昂首挺胸的坐在龍椅上,威嚴的聲音傳進衆人耳朵裡,道:“昨日,武舉考試結果如何?”

趙構出列,道:“劉琦奪得魁首,乃是今科武狀元,榜眼乃是湯陰縣人氏岳飛奪得,探花郎則是楊沂中,其他人等賜予進士出身,兒臣已經登記造冊,請父皇過目!”

“呈上來!”

宋徽宗命令身旁的太監將文書呈交上來,然後認真看了一遍,也是點點頭,上面清楚的註明了來自何地,家中又有何人,還有再那一輪被擊敗等等,一目瞭然。趙佶不是第一次看見趙構的書法,越看越是喜歡,忍不住自鳴得意的想道:“不愧是朕的兒子,果真是文武全才!”

如果朝中大臣知道宋徽宗看着名冊,又看着趙構親筆所寫,忍不住讚揚自己兒子,興許又是一番爭論。

“傳旨:宣劉琦、岳飛、楊沂中三人覲見!”宋徽宗將名冊收了起來,宣佈旨意,又想起岳飛乃是趙構的師兄,還在校場上槍挑小樑王,暗想:“既然是周老先生的弟子,想必也有過人之處,待朕好好觀察一下。”

“宣:劉琦、岳飛、楊沂中三人覲見!”

隨着宋徽宗身旁的太監高喊一聲,劉琦、岳飛、楊沂中三人款款而來,三人齊齊的跪地,高呼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宋徽宗看了一眼他們三人,問道:“何人是劉琦?”

劉琦出列,躬身道:“回稟皇上,草民便是!”

“你的父親是劉仲武?”宋徽宗笑眯眯的看着劉琦,柔聲問道。

劉琦回道:“回稟皇上,家父便是劉仲武!”

“當真是虎父無犬子!”宋徽宗讚道,又看向了另外一旁,“劉愛卿,你真是生了一位好兒子!”

衆人齊齊的看向另外一人,劉仲武乃是瀘川軍節度使,官居從二品,位列朝班。武舉考試乃是大宋一大盛事,故而四品以上的官員齊聚。無論是在外還是在京官員,一律都要參加殿試。

父子兩人同朝爲官,在大宋早有先例,乃至前朝都有先例。只不過父親是當朝二品大員,兒子又是當今武狀元,在大宋也算是首開先例。此時,劉仲武面對宋徽宗的褒獎,勉強露出一絲笑容。

當初,劉琦想要參加武舉考試,劉仲武堅決反對,更是將他遣送回老家,以免劉琦偷偷參加。劉仲武沒有料到這個兒子膽大包天,愣是偷偷參加武舉考試,更是一舉奪魁。雖然狀元也算是光宗耀祖,可他擔心朝中一些人會暗中使絆子,心裡也是揪心不已。畢竟,衆多子嗣之中劉仲武最鍾愛的便是劉琦。既然劉琦取得武狀元,劉仲武心裡也是七上八下,五味雜全,不只是喜還是憂。

“何人是岳飛?”宋徽宗又問道。

岳飛出列,躬身回道:“回稟皇上,草民便是!”

宋徽宗上下打量一番,見他相貌堂堂,衣冠楚楚,讚賞地點點頭,道:“你便是周老先生的弟子?”

岳飛大吃一驚,他不曾想到當今皇上會知道自己師傅名諱,急忙回道:“回稟皇上,草民正是!”

“周老先生原是禁軍總教頭,辭官告老還鄉,卻收了你這麼一個弟子,也算是泉下有知了!”宋徽宗微微一笑,道:“朕希望你日後能爲大宋效命,如同你師傅一樣,盡忠職守,成爲大宋棟樑之才!”

“楊沂中何在?”

楊沂中出列,恭聲回道:“回皇上,草民在!”

此次,宋徽宗從龍椅上站起身來,隨後走下階梯。衆人皆是詫異不已,就連趙構等人都有些驚訝。對於楊沂中,趙構也僅僅知道他的父親是楊震,也是朝中武將,算得上將門之子,出身于山西原平,卻不知自己的父皇爲何會從龍椅上起身。

楊沂中見宋徽宗站起身來,朝着自己走來,滿心疑惑。只見宋徽宗親自扶起楊沂中,柔聲道:“你是楊震之子,那你的祖父便是楊宗閔?不知楊將軍他身體可好?”

“回稟皇上,爺爺的身體尚佳!”楊沂中恭敬地回道。

宋徽宗掃視一眼他們三人,嘆道:“昨日,老九將汝等的名冊呈交上來,朕就覺得好奇,只有你父親的名諱,以及出生地。朕看見你的名字,便知道了你是楊宗閔的孫子,不知道你可曾幼年之事?”

楊沂中受寵若驚道;“回稟皇上,草民不曾記得!”

宋徽宗並未怪罪與他,反而點點頭,道:“說的也是,那個時候你只有兩歲左右,還是牙牙學語,學會走路的年紀,焉能記得。沒想到這一晃便是十幾年,要不是看到你的名諱,朕也想不起來!”

“汝山西原平人,字正甫,朕說得可對?”

楊沂中驚訝道:“皇上,您怎麼會知道?”

當初,參加武舉考試,楊沂中並未使用自己的字,只是說了名諱。因此,他的字就連趙構都不清楚。但是,他想不通宋徽宗是如何知道的,朝中大臣都瞠目結舌,瞪大着眼睛看着宋徽宗,不明白他爲何如此重視楊沂中,只不過是探花郎罷了。

“因爲你的字,乃是朕親自取的!”

宋徽宗語出驚人,站在身旁的岳飛、劉琦兩人更是瞪大着眼睛,難以置信的模樣,楊沂中也傻了,他想不通自己的字怎麼會是當今皇上賜予的,尋思一遍,還是不曾想起自己與皇上見過面。

“當年,朕登基爲帝不久,便巡查各地,前往過京兆府。那時候,你的祖父乃是永興軍路總管,與朕隨行。如果不是你祖父、父親兩人拼死殺出重圍,朕的性命也丟在京兆府了。那個時候,朕出行不知何故走漏風聲,西夏軍大軍前來,差點便死在京兆府。”

“西夏軍派遣大軍侵犯京兆府,你祖父、父親兩人帶兵出征,一路上拼死維護,才得以殺出重圍。但是,你祖父、父親兩人身受重傷,在家中休養數月纔好轉。那個時候,朕就在府中見過你。現在,你可曾想起此事?”

經過宋徽宗的點撥,楊沂中想起幼年時,有一位趙伯伯教自己讀書習字,在他的教導下楊沂中才酷愛讀書,又習武。並且,那人一直都不曾說過自己的姓名,只讓自己喊趙伯伯,就連他祖父、父親聽到後都大吃一驚,還因爲這件事差點被自己的父親打一頓,驚訝道;“皇上,您是趙伯伯?”

“伯伯?”趙構、岳飛、劉琦等人冷汗直流,不可思議的瞪大着眼睛,朝中大臣更是驚駭不已。但是,也有一些朝中的老臣已經知道了宋徽宗爲何會對楊沂中如此看重,只因他的身份比劉琦還要深厚,乃是真正的將門虎子。

劉仲武、宗澤等人恍然大悟,臉上的疑惑也消失了,隨之而來的是滿臉的尊敬與肅穆之色,心想:“原來如此,難怪皇上對他如此重視!”

“哈哈!……”宋徽宗不僅沒有動怒,反而哈哈大笑起來,道:“看樣子,你記起來了!”

楊沂中訕然一笑,尷尬的撓撓頭,他也是按照兒時的記憶不由自主的喊出口。如果是其他人如此稱呼宋徽宗,必定是大不敬之罪。然而,楊沂中如此喊他,不僅沒有任何的責罰,反而讓宋徽宗想起了以前。

趙構出列,好奇的問道:“父皇,您……”

宋徽宗見趙構有些好奇,又看了朝中大臣驚詫的目光,鄭重其事地說道:“朕的性命乃是他的祖父、父親救回來的,想必朝中一些老臣應該猜到朕此舉是何意,受之無愧。只因他們一家一生都奉獻給大宋,自大宋開國起,便跟隨太祖、太宗皇帝南征北戰,當朝之中無人能與他們一脈相提並論。”

“毫不誇張的說,若非他們鎮守邊陲,那些虎視眈眈的人早就南下侵宋。一門忠烈,無愧於心,恪盡職守,忠心耿耿,爲大宋江山立下汗馬功勞,當屬楊家第一!”

趙構大吃一驚,急忙轉身看向楊沂中,瞪大着眼睛,喃喃道:“難道楊沂中是楊家後人?”

楊家將的故事早有耳聞,大宋歷史上赫赫有名將領,趙構早已是耳熟能詳,又想起楊沂中姓“楊”,又是山西人氏,使用的也是長槍。但是,他從未想過楊沂中會是楊家後人。之前的戰鬥中,楊沂中未曾使出楊家槍法,以致於趙構認爲楊沂中也是將門之中,與劉琦相差無幾。

如今才知道,劉琦也算得上出身將門,與楊沂中相比,的確是相差甚遠。楊家自楊令公開始一直忠心耿耿的效命於大宋朝廷,數代人都堅守邊陲,稱得上是“一門忠烈”。不過,趙構還是有些疑惑,暗想道:“傳記中不是說楊家在金沙灘一役中死傷殆盡,只留下一子,其他兒子也不曾有子嗣傳下來,不然的話爲何是楊家女將出徵,不是楊家兒郎,難道與歷史上記載的不同嗎?”。”

第278章 這本來就是一個圈套第105章 吐露身份第396章 離開第六百一十一章 大婚之喜 2第213章 皇上不急,急死太監第五百九十七章 時機成熟第381章 另眼相看第519章 抉擇第69章 各司其職第128章 不打不相識第246章 計中計第92章 調兵遣將,大戰將起(二)第261章 時間緊迫第548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432章 護夫聯盟第449章 懷恨在心第六百五十三章 借你人頭一用第466章 平分秋色第175章 不辭而別第176章 暫別京城第400章 又來挑戰?第499章 掛帥出征第139章 武松斷臂第517章 王者之風(二)第530章 直搗黃龍第10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151章 大戰烏龍嶺(三)第382章 人有三急第65章 殺雞儆猴(二)第240章 金匱之盟第384章 有事相求第五百八十章 悔不當初第237章 茅塞頓開第214章 不吝賜教第413章 他親我了!第512章 無路可退第五百七十四章 有備無患,雙重保險第243章 逼宮(二)第498章 一錘定音第440章 契機第179章 戀戀不捨第188章 回眸一笑百媚生第166章 加官進爵(一)第196章 決裂(一)第268章 栽贓陷害,揹負罪名(二)第209章 重整朝綱第384章 有事相求第478章 放虎歸山第六百二十四章 來歷不凡第326章 吃出‘禍事’(二)第102章 宋江之死(二)第156章 御駕親征第328章 我願意!第423章 怒第六百六十五章 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第423章 怒第40章 瀝泉神槍(三)第29章 錯把周侗當賊人第20章 江湖路,孤膽行第232章 鐵證如山第513章 銀面戰神第85章 朝野震盪(二)第239章 及時趕到第349章 院試第36章 周侗的教誨第394章 趙構懵了第369章 你可相信否?第241章 楚王趙有恭第481章 我死了嗎?第206章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第383章 盡人皆知第318章 宋青的決定第六百七十四章 三千萬兩第343章 吃一塹,長一智第333章 廢除三舍法(一)第388章 下落第429章 紅顏禍水(二)第五百八十六章 有舍纔有得第116章 蔡王的沉默第58章 趙構VS琥珀山莊(二)第536章 猛虎出籠第265章 再次入朝第93章 兩軍交鋒(一)第六百三十五章 太子登基第385章 雞蛋裡挑骨頭第454章 籌劃第484章 調戲第393章 虎頭湛金槍第391章 我服了!第393章 虎頭湛金槍第71章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一)第12章 權傾朝野第128章 不打不相識第469章 去死吧!第383章 盡人皆知第476章 挾持第129章 炮火連天第540章 把酒言歡第11章 加封郡王第529章 一鼓作氣
第278章 這本來就是一個圈套第105章 吐露身份第396章 離開第六百一十一章 大婚之喜 2第213章 皇上不急,急死太監第五百九十七章 時機成熟第381章 另眼相看第519章 抉擇第69章 各司其職第128章 不打不相識第246章 計中計第92章 調兵遣將,大戰將起(二)第261章 時間緊迫第548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432章 護夫聯盟第449章 懷恨在心第六百五十三章 借你人頭一用第466章 平分秋色第175章 不辭而別第176章 暫別京城第400章 又來挑戰?第499章 掛帥出征第139章 武松斷臂第517章 王者之風(二)第530章 直搗黃龍第10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151章 大戰烏龍嶺(三)第382章 人有三急第65章 殺雞儆猴(二)第240章 金匱之盟第384章 有事相求第五百八十章 悔不當初第237章 茅塞頓開第214章 不吝賜教第413章 他親我了!第512章 無路可退第五百七十四章 有備無患,雙重保險第243章 逼宮(二)第498章 一錘定音第440章 契機第179章 戀戀不捨第188章 回眸一笑百媚生第166章 加官進爵(一)第196章 決裂(一)第268章 栽贓陷害,揹負罪名(二)第209章 重整朝綱第384章 有事相求第478章 放虎歸山第六百二十四章 來歷不凡第326章 吃出‘禍事’(二)第102章 宋江之死(二)第156章 御駕親征第328章 我願意!第423章 怒第六百六十五章 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第423章 怒第40章 瀝泉神槍(三)第29章 錯把周侗當賊人第20章 江湖路,孤膽行第232章 鐵證如山第513章 銀面戰神第85章 朝野震盪(二)第239章 及時趕到第349章 院試第36章 周侗的教誨第394章 趙構懵了第369章 你可相信否?第241章 楚王趙有恭第481章 我死了嗎?第206章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第383章 盡人皆知第318章 宋青的決定第六百七十四章 三千萬兩第343章 吃一塹,長一智第333章 廢除三舍法(一)第388章 下落第429章 紅顏禍水(二)第五百八十六章 有舍纔有得第116章 蔡王的沉默第58章 趙構VS琥珀山莊(二)第536章 猛虎出籠第265章 再次入朝第93章 兩軍交鋒(一)第六百三十五章 太子登基第385章 雞蛋裡挑骨頭第454章 籌劃第484章 調戲第393章 虎頭湛金槍第391章 我服了!第393章 虎頭湛金槍第71章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一)第12章 權傾朝野第128章 不打不相識第469章 去死吧!第383章 盡人皆知第476章 挾持第129章 炮火連天第540章 把酒言歡第11章 加封郡王第529章 一鼓作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