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一章 無風不起浪

“燕王稱帝?你說的是真的?”

“這不是我說的,乃是這首詩中所言!”

“你聽說了沒?最近有關於燕王稱帝的傳聞!”

“當然聽說了!那首詩我還親自看過,熟讀於心了!”

“那你以爲這首詩說的是否有道理?”

……

民間議論紛紛,朝中也是風雲變幻莫測,一切都是因爲最近在京城中流傳的一首詩,不僅僅是京城,就連燕雲十六州,其它各地也陸續出現了這樣的傳聞。從開始的不重視,到後來儼然成爲難以阻擋的趨勢。

“燕雀終迷橫海志,王母嫣然感君意。稱多量少鑑裁密,帝郊遊豫奉天儀。”

衆人討論的便是這首藏頭詩,詩中大意被人解讀出來,矛頭直指燕王趙構。因爲這首詩中提及到了‘燕王稱帝’,尤其是在這個特殊的時間裡,衆人都紛紛臆測。

這首詩無意間被一位國子監生看見,粗看之下覺得很不錯,便將他記下來,後來又將它書寫出來,被國子監判監事看見,細看之下居然看出了詩中隱藏的含義,急忙上奏皇上。

“微臣見過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免禮!”宋徽宗詫異地看着國子監判監事,道:“今日見朕,莫不是國子監發生什麼事情?又或是發現了不可多得的人才?”

“回稟皇上,都不是!”

判監事連忙回道,只不過他欲言又止的模樣,可見他此時的爲難。畢竟這件事要是說出來被皇上採納,那還好,要是沒有采納,那就是誣陷朝廷重臣,這讓他很是爲難,故而說話有些遮掩,實在是不好明說。

宋徽宗道:“有話便說,別吞吞吐吐的!”

“回稟皇上,微臣今日前來是爲了這首詩來的!”判監事咬了咬牙,還是如實的說了出來。

“這首詩怎麼了?”宋徽宗一邊看着,一邊詢問起來。

判監事沉聲道:“大大的不好,這首詩乃是藏頭詩,皇上您且看看便知道了!”

“燕王稱帝?”宋徽宗遵照他說的,喃喃自語起來,愣了半晌,再仔細看看這首詩,只不過先入爲主,那四個字一直揮散不去。

自從趙構離開京城以後已經將近一年時間,在這一年時間裡,聽到最多的便是燕雲十六州恢復生機,甚至朝貢的禮物都是上上之選,比之其它州都要好上不少。

僅僅一年時間,趙構便讓燕雲十六州徹底改頭換面,夜不閉戶,百姓安居樂業,更是對天恩浩蕩十分認同。與此同時,趙構的聲望也越來越高,這些宋徽宗都清楚。

但是,這首詩表面上看上去乃是抒情之作,仔細品讀之後便發現了不妥之處。只不過宋徽宗卻沒有放在心裡,不以爲然。並且,宋徽宗也嚴令國子監內再說起這首詩。

沒想到不到一個月時間裡,宋徽宗再次接到奏章,提及到這首詩,接着又出現了更多的奏章,如出一轍。接着,朝堂之上也開始談論這首詩。因爲大宋境內已經發生了很多這樣的事情,這讓那些有心人開始注意了。

“皇上,此等大逆不道的行爲,理應嚴懲!”

“只不過是一首詩罷了,黃大人不必放在心上!”

“皇上,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黃大人語重心長的說道,“縱觀前史,這樣的情況乃是天下大變的徵兆,要是不及時處理,怕是天下黎民百姓難以安定,臣怕大宋會有大的動亂。”

“燕王在燕雲十六州任人唯親,燕雲之地乃是他一人之地,百姓盡知燕王,卻不識皇上,此乃十分嚴重的大事。臣懇請皇上儘快處理,將燕王押赴進京,遲則生變!”

宋徽宗撇過頭,看向太子趙桓,道:“太子,你認爲如何?”

“回稟皇上,兒臣以爲這首詩也不過是說說罷了,不能代表什麼!”趙桓恭敬地回道,“但是,無風不起浪。若不是九弟所作所爲,只怕也不會有這首詩,兒臣以爲父皇應該儘早決斷纔是。”

“樞密院,你以爲如何?”宋徽宗還是沒有給予正確的答覆,再次詢問起楚王趙有恭的意見來。

趙有恭躬身道:“皇上自有判斷,微臣不敢多言!”

“但說無妨,你且說來聽聽!”

“臣以爲這首詩也不過是他人所作,並非燕王所爲。至於詩中所言,微臣以爲那也不過是子虛烏有的事情。”趙有恭不卑不亢地如實回答,“如今燕雲十六州乃是燕王的封地,乃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封地。燕王早已不在京城,又如何想起登基爲帝的事情來。”

“再說了,皇上早已立下太子;現在的太子已經正式監國,再過些時日便是繼承大統之日。此時流言四起,怕是有人暗中作祟,就是想要看見大宋發生動亂,所以微臣以爲不必在意這首詩所言。”

“一切真假皇上早已看在眼裡,諸位大人也看見了。燕王前往封地短短一年時間,就讓燕雲十六州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無論是商業,還是農業等都蒸蒸日上,此時更是大展宏圖之時,而這些都少不了朝廷的支援,以燕王之力又能做什麼呢?”

“李大人,你以爲如何?”

“回稟皇上,微臣以爲燕王赤膽忠心,爲大宋鎮守邊疆,此乃大忠;進入燕雲之地,便大肆改革,只爲收取當地百姓民心,更是讓燕雲之地百姓對皇上感恩戴德,此乃大仁。”

李綱恭敬地回道,“此等忠良,要說登基爲帝,只怕無人信。”

“潘大人,你也是進士出身,不知你以爲這首詩如何?”

“回稟皇上,臣早已看過這首詩。雖說這首詩看似尋常,實際上乃是步步緊逼!”潘良貴義正言辭的說道,“即便是這首詩乃是燕王所作,也不過是抒發自己的情懷,算不得什麼上上之作,卻是表明燕王的爲大宋收復失地,鎮守邊關的決心,哪怕皇上出遊都不必擔心,也就是國泰民安。”

“再說了,這首詩根本就不是燕王所作,也就算不得什麼了。以微臣愚見,這應該是惡意中傷,就像是當初燕王前往燕雲之地時,遇到刺殺一樣,怕是有人故意陷害,皇上不必介懷。”

宋徽宗在詢問了幾人,也有人與黃大人一樣的想法,認爲燕王有稱帝之心,不可不防。只不過真正知道趙構的人,卻沒有幾人覺得他會稱帝。即使是宋徽宗自己都不覺得趙構有這樣的想法,要是真的有也不會這麼麻煩了,相反他還非常高興。

“此事不說是燕王的責任,不過流言四起,也不會是無緣無故。”宋徽宗淡淡的說道,“那就讓燕王自己追查這件事的源頭,看看到底是誰在散播這樣的謠言。”

宋徽宗的言下之意,這件事到底爲止。衆人也不好說什麼了,這個流言的事情就此翻篇了。

第149章 大戰烏龍嶺(一)第五百六十七章 逃亡漠北第496章 一條路走到黑第488章 與蛇爲伍第六百五十三章 借你人頭一用第263章 一環套一環第433章 祭祖、請安第539章 惺惺相惜第六百零一章 三妻四妾第93章 兩軍交鋒(一)第441章 東山再起第222章 白忙活了?第109章 回京第146章 李代桃僵(一)第472章 行動第179章 戀戀不捨第155章 大破歙州城第547章 武侯八陣第219章 線索第512章 無路可退第6章 徽宗賜名第453章 和談使第74章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四)第461章 博弈第五百八十二章 佈局啓動第431章 他是好人第五百八十八章 商業藍圖第五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談判第138章 大戰開啓第六百三十四章 我兒子第543章 過三關第368章 你是主考官?第五百八十二章 佈局啓動第五百七十二章 裂縫第六百二十一章 半路遇險第139章 武松斷臂第179章 戀戀不捨第552章 廬山真面目第247章 南柯一夢第525章 三軍會合第五百六十五章 棄甲投戈第435章 團圓飯第六百零七章 五萬兩多嗎第123章 分兵而圍,孤軍深入第178章 一見傾心第五百七十二章 裂縫第六百零六章 羣毆第47章 病來如山倒第84章 朝野震盪(一)第六百一十一章 大婚之喜 2第19章 習武三年,得林家槍法第483章 太祖皇帝第六百五十四章 全國抗金第133章 萬軍叢中過,片葉不沾身(四)番外篇 第七章 化敵爲友第210章 監察御史第247章 南柯一夢第515章 英雄冢第483章 太祖皇帝第389章 二人相見第272章 請君入甕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第70章 暗流涌動,各方部署第121章 巧渡長江(三)第219章 線索第37章 志明長老來信第252章 免死金牌第五百九十六章 君無戲言第431章 他是好人第142章 花和尚VS寶光國師第五百六十章 瓦橋關之戰第526章 下戰書第257章 承諾第378章 BBQ第142章 花和尚VS寶光國師第318章 宋青的決定第467章 力拔山兮氣蓋世第540章 把酒言歡第60章 叔侄對決,漸露威能第五百五十七章 中京失守,晉王戰死第312章 得償所願第501章 戰前部署第223章 初見端倪第403章 契機第471章 心腹大患第83章 深夜來訪第107章 那人是誰?(二)第254章 趙似累了第144章 天賜良機第83章 深夜來訪第132章 萬軍叢中過,片葉不沾身(三)第201章 兄弟們的擔憂第6章 徽宗賜名第232章 鐵證如山第84章 朝野震盪(一)第178章 一見傾心第329章 如夢似幻第96章 兩軍交鋒(四)第393章 虎頭湛金槍第236章 出乎意料
第149章 大戰烏龍嶺(一)第五百六十七章 逃亡漠北第496章 一條路走到黑第488章 與蛇爲伍第六百五十三章 借你人頭一用第263章 一環套一環第433章 祭祖、請安第539章 惺惺相惜第六百零一章 三妻四妾第93章 兩軍交鋒(一)第441章 東山再起第222章 白忙活了?第109章 回京第146章 李代桃僵(一)第472章 行動第179章 戀戀不捨第155章 大破歙州城第547章 武侯八陣第219章 線索第512章 無路可退第6章 徽宗賜名第453章 和談使第74章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四)第461章 博弈第五百八十二章 佈局啓動第431章 他是好人第五百八十八章 商業藍圖第五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談判第138章 大戰開啓第六百三十四章 我兒子第543章 過三關第368章 你是主考官?第五百八十二章 佈局啓動第五百七十二章 裂縫第六百二十一章 半路遇險第139章 武松斷臂第179章 戀戀不捨第552章 廬山真面目第247章 南柯一夢第525章 三軍會合第五百六十五章 棄甲投戈第435章 團圓飯第六百零七章 五萬兩多嗎第123章 分兵而圍,孤軍深入第178章 一見傾心第五百七十二章 裂縫第六百零六章 羣毆第47章 病來如山倒第84章 朝野震盪(一)第六百一十一章 大婚之喜 2第19章 習武三年,得林家槍法第483章 太祖皇帝第六百五十四章 全國抗金第133章 萬軍叢中過,片葉不沾身(四)番外篇 第七章 化敵爲友第210章 監察御史第247章 南柯一夢第515章 英雄冢第483章 太祖皇帝第389章 二人相見第272章 請君入甕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第70章 暗流涌動,各方部署第121章 巧渡長江(三)第219章 線索第37章 志明長老來信第252章 免死金牌第五百九十六章 君無戲言第431章 他是好人第142章 花和尚VS寶光國師第五百六十章 瓦橋關之戰第526章 下戰書第257章 承諾第378章 BBQ第142章 花和尚VS寶光國師第318章 宋青的決定第467章 力拔山兮氣蓋世第540章 把酒言歡第60章 叔侄對決,漸露威能第五百五十七章 中京失守,晉王戰死第312章 得償所願第501章 戰前部署第223章 初見端倪第403章 契機第471章 心腹大患第83章 深夜來訪第107章 那人是誰?(二)第254章 趙似累了第144章 天賜良機第83章 深夜來訪第132章 萬軍叢中過,片葉不沾身(三)第201章 兄弟們的擔憂第6章 徽宗賜名第232章 鐵證如山第84章 朝野震盪(一)第178章 一見傾心第329章 如夢似幻第96章 兩軍交鋒(四)第393章 虎頭湛金槍第236章 出乎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