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勝者爲王

樑蕭哈哈一笑,揚聲道:“如此說來,這天機宮主豈不是該由我來做?”衆人無不變色,明歸雙眉斜挑,眸子裡精光迸出,射在樑蕭身上。

左元冷笑一聲,道:“這小子不過是個外人,就是算術超羣,又怎能做得了宮主?”衆老紛紛稱是,樑蕭笑道:“這敢情好,你們既能取花家而代之,爲何外人不能做這個天機宮主,難道你們口口聲聲說‘勝者爲王、能者居之’都是放屁不成?”衆人聞言均是一怔:“不錯,既然明家取代花家是能者居之?外人爲何就不可能者居之?”一時議論四起。

明歸眼珠一轉,嚮明三秋使了個眼色,嘿笑道:“小傢伙,就算你算學厲害,武功也未必夠得上宮主之位?”明三秋明白伯父心意,呼地一掌拍向樑蕭,喝道:“不錯,讓我再試試你手底的本事。”花無媸早已留心,一掌封上,明三秋功力略遜,退了一步。哪知明歸趁二人動手,倏然縱出,展臂探爪,拿向樑蕭!秦伯符見勢長笑一聲,一晃身,雙掌推出,竟是後發而先至,掌指相較,勁風迸發,二人閃電般換了一招。秦伯符足踏大地,穩若磐石,明歸則身在半空,無可憑藉,一個筋斗倒翻落地,兀自蹭蹭蹭連退三步,踏碎三塊青磚,臉上時紅時白,剎那間變幻三次,氣血真如沸了一般,不由心中大駭:“這姓秦的怎地如此厲害,老夫倒走了眼了!”天機八鶴中秦伯符排在第四,平時最爲低調,但論及真才實學,他實不在花無媸之下,“巨靈玄功”更是武林一絕,舉手擡臂,皆有拔山扛鼎的大威力。

秦伯符長笑道:“明兄的‘飛鴻爪’果然犀利,秦某還想領教一二!”說着踏上一步,雙手平平推出。明歸只覺氣如浪涌,不敢硬接,閃身避過,飛爪斜拿秦伯符腰眼。秦伯符揮掌下擊,掌爪相交,明歸只覺指尖火辣辣生痛,爪勢猝翻,扣向秦伯符手腕。瞬息間二人各逞絕學,纏鬥一處。

明三秋見明歸佔不了上風,花無媸又將自己看死,濃眉一挑,哈哈笑道:“且慢動手!”明歸依言跳開,秦伯符不好追擊,冷笑一聲,暫且止步。

花無媸睨了明三秋一眼,寒聲道:“你還有什麼話說?”明三秋笑道:“宮主莫惱,家叔不過試試這位小兄弟的功夫罷了。依我之見,大家均爲天機宮中人,不可爲一個外人傷了和氣,若有分歧,不妨平心靜氣理論一番!”他將“外人”二字咬得格外清楚。花無媸冷笑道:“你倒變得快,動手的是你,平心靜氣的也是你了!”她回望樑蕭,微覺迷惑:“沒想到六年光景,這少年便將算學研習至此,真叫人不可思議。”想到這裡,她含笑道:“樑蕭,你不是要學太乙分光劍麼?老身答應傳你!”言罷負手而立,含笑不語。

花清淵大喜過望,忙道:“蕭兒,還不拜師?”明氏伯侄卻均是面如死灰,心知樑蕭一旦拜師,便是天機宮的弟子,以明三秋的道理,便有做宮主的機會。二人皆想:“花無媸如此作派,分明是要弄個魚死網破,寧願將宮主之位讓給這小子,也不讓我明家弄到手!”

場上一時鴉雀無聲,人人皆望着樑蕭,瞧他主意。不料樑蕭只搖了搖頭,道:“我不想學了!”花家諸人齊齊一驚。明三秋等人卻是意外之喜。花無媸怒極反笑道:“樑蕭,你辛辛苦苦學了五年算術,不就是爲學這門武功麼?”不提此事,倒也罷了,提到這五年的辛苦,樑蕭恨不得與花無媸拼個死活,但自忖武功淺薄,尋思道:“這筆賬來日再算。哼,說到底,此間誰做宮主,關我屁事。”當即又搖頭道:“不學就是不學。”也不顧花無媸窘迫,轉身便走,不料這一轉身,正與花曉霜四目相對。

花曉霜早先因父親受辱,傷心流淚,此時臉上淚痕仍在,但一見樑蕭,什麼不快都拋到九霄雲外去了,心中只有歡喜,禁不住破顏而笑。她人雖病弱,但笑容極美,宛如雲破月來、嬌花含露,說不出的嫵媚動人。

樑蕭瞧得一呆,繼而胸中隱隱作痛:“姓明的叔侄陰險狡詐,我若這般撒手而去,只怕從今往後曉霜再也不會有這般笑容了?”想到此處,不覺心潮涌動,一轉身揚聲道:“好,既是勝者爲王,那麼只要算學武功都勝出,便能做這個勞什子天機宮主麼?”明三秋見他自信滿滿,心頭一凜,但他自負甚高,也被樑蕭這句話激起好勝之念,不顧明歸眼色,漫不經心地道:“不錯,若然二者勝出便爲宮主。”樑蕭將腰間寶劍丟在一旁,笑道:“好,咱們就比武功。”衆人見他公然搦戰,無不駭然:“這小子瘋了不成,就算他打孃胎裡練起,也不是明三秋的敵手。”

明三秋打量樑蕭片刻,忽而笑道:“小兄弟,君子一言?”樑蕭一哂,朗聲道:“快馬一鞭。”秦伯符深知樑蕭的根底,按捺不住,厲聲喝道:“臭小鬼!你昏頭了麼?算術也就罷了,論武功你有幾斤幾兩,也敢來這裡賣乖露醜?”花清淵也道:“樑蕭,事關重大,不可逞強。”樑蕭只是冷笑,並不答話。花無媸見他自信滿懷,盤算道:“此子不可以常理揣度,想必又有什麼出奇制勝的招數?即便沒有勝算,只要他這般胡鬧下去,終究於我有利。”當即不出一聲,冷眼旁觀。

明三秋見人多嘴雜,只怕樑蕭反悔,急上一步,拱手笑道:“小兄弟,請賜教!”樑蕭大剌剌也不回禮,笑道:“好說好說,我指點你兩招便是了。”明三秋心中大怒,臉上卻微微一笑,雙掌忽收忽放,使了招“偏心折葉”,此乃“玄形掌”裡的招數。“玄形掌”爲花氏九大絕學之一,以“玄之又玄,掌出無形”爲要旨,變化無方。明三秋一出手便是這門上乘武功,正想速戰速決,勝他個酣暢淋漓。

樑蕭見他掌來,大笑一聲身子後仰,左掌五指散開,放在胸頸之間,虛點明三秋手腕,跟着腰肢一扭,右掌穿過明三秋兩掌之間,拂他胸口。這一拂妙入毫巔,明三秋忙將掌勢圈回,截向樑蕭脈門,足下橫踢,逼他後撤。

樑蕭這招“太白醉酒”使過,急忙縮手,忽又咿咿呀呀,大哭起來,雙手如拭淚,踉蹌撲跌,繞着明三秋飛奔。此招“窮途當哭”與明家的“北斗七步”近似,但精奧繁複尤有過之,心法更是奇特——據傳晉代大文豪阮籍放任車馬自行,遇上窮途末路必定大哭而返,這一招正取那阮籍狂放之意。明三秋見樑蕭時笑時哭,若癲若狂,但舉手擡足皆似有莫大威力,不由心頭大凜,打點精神,連變三招,纔將來招化解。

衆人看到這裡,方知樑蕭出手高明,並非易與,不由連連稱奇:“這孩子內力平平,招式卻奇妙得緊!”花曉霜原本極爲擔心,此時見樑蕭不落下風,又覺歡喜,急聲道:“蕭哥哥好厲害呢!誰教他的?爹爹,是你麼?”花清淵搖頭道:“我哪教得出來?”凌霜君也是皺眉,心道:“他方纔被吳先生毆打,怎地沒見他出手招架?”側目望去,卻見吳常青小眼瞪着場上,一張臉醬爆豬肝也似。

拆了數招,明三秋雙掌如封似閉,一招“洞天石扉”平平推出。這招拙中藏巧,勁力內蘊,一遇反擊立時變幻百出,乃是極其厲害的殺手。花清淵看得分明,失聲叫道:“蕭兒當心!”

樑蕭聞聲,不及轉念,見明三秋掌來,兩指一併,點他脈門,這招“春秋直筆”如孔夫子作春秋,一字褒貶,直指善惡。明三秋見他墮入彀中,雙掌一分,陡然間,呼呼連拍五掌,彷彿天門洞開,羣仙出遊,掌風迭起,不分先後襲向樑蕭。只不過明三秋極爲自負,見樑蕭招術精奇,便要憑招式將他擊倒,好叫衆人心服,是以招式雖奇,內力卻不甚強。

衆人見狀驚呼四起。樑蕭卻是不慌不忙,將身一旋,右手如握刀筆,左袖揮灑自如。這招“屈子賦騷”取自屈原行吟江畔的風骨,朗麗哀志,驚才絕豔,樑蕭或憑大袖以柔克剛,或以刀筆攻敵必救,只在衆人眼花繚亂之間,便將明三秋連環五掌化去,而後身形後仰,使招“宋玉臨風”,右足虛虛實實,倏地彈中明三秋右肘。這一腳用上全力,明三秋痛入骨髓,羞怒難當,輕敵之心盡去,長嘯一聲,身法陡急,滴溜溜當空飛轉,幾乎不見人影,出手更是變化莫測,‘東鱗西爪’的奇功絕技,如長江大河,一瀉而出。

樑蕭生平頭一回與如此高手交鋒,見他攻勢忽轉凌厲,微感慌亂,但勢成騎虎,只得以“聖文境”武功拆解數招,忽吃明三秋一招“落花刀”,掃脫髮髻。曉霜見狀,失聲驚叫。忽又見樑蕭身形一晃,脫出掌外,才又舒了口氣。但經此數招,明三秋看透樑蕭深淺,再不遲疑,只求速戰速決,故而招招狠辣,皆指樑蕭要害。秦伯符與花清淵看得驚心動魄,各自運功在身,只等樑蕭遇險,便要上前襄助。

樑蕭抵擋不住,仗着“幻塵身法”東逃西竄。明三秋急欲求勝,幾步搶上,大喝一聲,“鳳尾腳”連環踢出,腿影漫天,晃人眼目。樑蕭無法可想,將身子一矮,鑽到渾天儀後,見明三秋踹來,猛地將渾天儀一撥,巨大銅球滴溜溜旋轉,明三秋腳下一滑,腿勁竟被卸到一邊。

明歸瞧得雙眉倒立,冷笑道:“這小子手底的功夫平平,腿上功夫倒是了得。”言下之意,譏諷樑蕭只會逃跑,花無媸也冷笑一聲,淡然道:“孫子有言:‘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又說道:‘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可見兵家聖哲也有遭遇強敵、儘快退卻之說。畫地死守,纔是當真愚不可及。”明歸聽她引出先聖至言,難以反駁,只得冷笑道:“好,且瞧他逃得了多久?”

靈臺上渾天儀共有二十八具,以周天二十八宿方位放置,其實就是一座具體而微的“渾天二十八宿陣”。樑蕭精熟天象,循陣理而行,明三秋轉了兩圈,幾乎跟丟,略一轉念,明白樑蕭意圖,暗罵小子奸猾,當下也依陣法追趕。

樑蕭論神思捷悟勝過明三秋一籌,是以陣法用得巧妙,但輕功卻遠遠不及。二人奔走百十步,明三秋終究趕上,厲喝一聲,雙掌掄出。樑蕭避無可避,遁入銅儀之後,覷他來勢,又將圓球一撥。要知世間形體,渾圓者最不受力,這渾天儀不但通體渾圓,而且光滑無比。這一轉,又將明三秋掌力帶偏。兩人交手不及十合,滿陣銅球皆被樑蕭帶動,呼呼飛轉不已,明三秋一個疏忽,竟被銅球旋轉之勢帶了個趔趄。

兩人疾若風火般在陣中轉了數匝,明三秋始終逮不着樑蕭,心中焦躁起來,忽地發聲清嘯,伸掌將銅球一撥,渾天儀驟然加速,嗡嗡作響。剎那間,只見明三秋身法若電,在陣中時隱時沒,看似追趕樑蕭,實則反覆撥動銅球,無所不至,只聽嗡響聲不絕於耳,銅球轉至極處,竟只剩一團光影,瞧不出本來之形。

花曉霜心掛樑蕭,瞪着一雙大眼,全神看着,瞧到此時,也被銅球擾得眼花繚亂,不一時,便覺目眩頭暈,方要閉目稍歇,忽聽人羣一陣低呼,急又睜眼再看。只見明三秋再度趕上樑蕭,拳腳迭出,曉霜頓時小手捂口,心兒懸得老高。

樑蕭見明三秋拳腳打至,故伎重施,反手撥球,哪知方纔觸及,指尖便是一熱,非但沒能改變銅球走向,反被帶了個狗搶屎。樑蕭這才明白,敢情明三秋先下手爲強,令銅球轉無可轉,讓自己無從借勢躲避。衆人也看在眼裡,一時間對這明三秋的心計武功,均是駭服。

明三秋計謀得逞,大喝一聲,劈手抓落。樑蕭連滾帶爬,拼死掙扎,但明三秋手法之快,斷是目不暇接,耳不及掩。正要得手,耳邊突地傳來一連串金屬碎裂之聲。明三秋一驚,轉眼瞧去,頓時大驚失色,敢情渾天儀上的巨大銅球紛紛脫出基座,呼嘯飛來。原來,渾天儀本是推測天象之用,法天而動,運轉緩慢,建造之時,全沒想到會用來比鬥武功,是以機關造得十分纖細,一經如此快轉,紛紛斷裂。

明三秋見此威勢,顧不得傷敵,倉皇躲閃。但那二十八個銅球早已漫天亂轉,向他撞來,明三秋連撥帶閃,讓開兩個,卻被第三個銅球重重撞在背上,一個踉蹌撲出,還未站定,又被兩個銅球同時撞中前胸後背。縱然銅球中空,但形體甚巨,每球不下百斤,加之旋轉之力,其勢足有三四百斤。饒是明三秋內功高強,也連中三球,但覺喉頭一甜,兩耳嗡鳴不已。

樑蕭倒在地上,反而佔了便宜,見勢一路滾出,只聽得頭頂罡風呼嘯,轟鳴聲震耳欲聾。好容易滾到無風處,擡頭一看,場中人均是臉色發白,銅球則大多落定,滿地亂滾,卻不見了明三秋的影子。樑蕭彈足踢開一個銅球,縱躍而起,大笑道:“勝負已分,明三秋自作自受,完蛋大吉。”

他話音方落,五六個銅球忽地散開,明三秋披頭散髮跳了出來,臉色酡紅,嘴角掛着血絲,雖覺內臟隱痛,但見樑蕭得意模樣,仍不由高聲罵道:“做千秋大夢。”他露面以來,始終恭謙有禮,此時忽然罵出一句粗話,衆人無不驚詫。

樑蕭見他形同厲鬼,也駭了一跳,強笑道:“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你這兩腳貓倒有九條命。”明三秋怒哼一聲,刷刷刷連環三掌,劈向樑蕭,這路“陽關三疊手”,一掌強過一掌。但他連遭銅球撞擊,受傷不輕,雖仗着內功精湛,強自壓制,但起落之間,已不似方纔迅快。

樑蕭看他掌來,閃身讓過,眼角覷處,忽地發覺明三秋這一掌暗藏九宮之義,轉身之際,卻又化爲八卦,變得甚是高明。這些變化若換在明三秋趨退若神之時,樑蕭逃命唯恐不及,決然不及細看,但眼前明三秋拳腳大緩,樑蕭瞧得數招,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天機武學不離數術,這廝仗着數術了得,將天罡三十六絕的根基融會貫通,變出一套東鱗西爪的雜碎武功。”

他明白此理,舉目瞧去,便如洞中觀火,明三秋的武功一目瞭然。忽見明三秋移步,心中一默,忽地低聲念道:“履明夷、踏歸妹、進中宮,搗西方之金。”明三秋雖受內傷,耳功仍在,聽得清楚,不由一怔,敢情樑蕭一口氣說出他後續的四般變化,驚惶中便欲變招。樑蕭瞧他擡手,微微一笑,又唸到:“人元太元,出巽東南,過坎西北,鎮於中央智土。”明三秋大駭,再又變招,不想方纔擡腳,樑蕭又將後續變化叫出。衆人只見樑蕭一手按腰,唸唸有詞,明三秋卻揮拳出腳,繞着他東西奔走,卻始終不曾遞出一招半式,一時間,面面相覷,暗叫古怪。只有花無媸耳力通玄,聽到些許,不由得輕輕點頭:“這小子不但算盡天下,而且心性狡黠,倘若大聲道出,明三秋或當是虛張聲勢,如此小聲嘀咕,反叫他捉摸不透。”

明三秋連變九招,皆被樑蕭叫破,不覺手足無措。樑蕭覷出便宜,忽使一招“伊尹耕土”。據說伊尹投奔商湯之前,乃是一耕田奴隸,故而這招一揮一按,頗有揮鋤躬耕之勢。明三秋遮攔不住,倒退半步。樑蕭又使招“太公垂釣”,右手前探,左手下垂。明三秋此時方寸已亂,見樑蕭左脅之下隱有破綻,心中一時大喜,使招“扶疏六絕”,揮掌直搗中宮。哪知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樑蕭這一招乃是誘敵之計,當下右拳一引,借力打力,撥開明三絕的掌勢,左掌翻出,擊中他右胸。明三秋連退兩步,胸口疼痛難耐。衆人見他中掌,頓時驚呼一片。

樑蕭一招得手,信心倍增,長笑一聲,乘勝追擊,由“周公吐哺”起手,大開大闔,全是進手招數,連使“管仲射鉤”、“孫武麾軍”、“完璧歸趙”、“廉頗負荊”、“張良拾履”、“韓信點兵”、“諸葛揮扇”、“雲長舞戟”,均是石陣裡“將相境”的功夫,使到得意處,文武相生,顯出剛柔並濟之妙,打得明三秋左支右絀、後退不迭。樑蕭使得興發,不自禁縱聲長嘯,嘯聲衝破穹宇,直透蒼茫。衆人耳聽目視,均是駭然。

明三秋空有“東鱗西爪”之奇學,卻被樑蕭克得幾無還手之力,心中焦躁,內傷發作更快,鬥了二十餘招,招式越發凌亂。樑蕭見狀,忽使一個“隱逸境”中的“許由洗耳”,左手卸開明三秋的“五嶽散手”,順勢一擺頭,招出“披髮入山”。他髮髻已脫,披頭散髮,使出這招再合適不過,烏黑髮絲隨風一蕩,便嚮明三秋雙眼掃去。明三秋眼前倏迷,急忙後仰。忽聽樑蕭大喝一聲,旋身出掌,按在他腰腹之間。

明三秋再挨一記重手,後退五步,晃了數下,中掌處如被火燒。花無媸見勢,厲聲喝道:“勝負已分,不用再比了。”場上一寂,明三秋怔然而立,心頭亂哄哄一片:“我韜光養晦,苦練半生,難道就這樣完了麼?就這樣完了麼……”思來想去,不由毒念大起:“拼着宮主不做,老子也要宰了這臭小子出氣。”驀地一聲大吼:“誰道勝負已分?”又向樑蕭撲去。衆人均覺此舉有失風度,秦伯符忍不住喝道:“怎麼,輸了還要打?”

樑蕭移步後退,笑接道:“無妨!再打也是輸!”覷清明三秋來勢,使招“倉頡造字”,凌空數點,招法古拙;明三秋方要拆解,樑蕭十指連揮,又化作“張芝弄草”,跌宕起伏,忽轉瀟灑。明三秋拆了半招,樑蕭又變爲“羲之寫鵝”。傳說“書聖”王羲之最喜鵝,也最喜寫“鵝”字,一個鵝字寫出千萬變化。樑蕭仿其神韻,食指顫動,出手雋永遒勁,兼而有之;繼而左手揮灑三下,拂嚮明三秋胸口諸穴。這一招“面益三毛”卻是取自大畫家顧愷之爲裴楷畫像的故事。裴楷面上本來無毛,但顧愷之畫像時偏偏添了三根長鬚,他人一瞧,竟覺畫像倍增神韻,畫工之巧可想而知了。

明三秋見他拂來,不得已橫臂格擋,卻不防樑蕭此招竟是虛招,右手一招“畫龍點睛”,一指突出,刺向他眼珠。明三秋慌忙仰首,雖然避開眇目之禍,顴骨卻被指尖掃着,疼痛無比。

樑蕭這路功夫出自“書畫境”,以指法點穴爲主,揮灑彈點,意境高妙。明三秋心浮氣躁,拆了二十招,便退了十餘步,被樑蕭逼到靈臺邊上。卻聽樑蕭笑道:“我的兒,還不認輸麼?”明三秋冷靜已失,聞言正想回罵,可氣到胸口,隱隱作痛,只得暫且忍住。再拆兩招,忽見樑蕭一指飛來,猶若神來之筆,一時無法可擋,不由暗歎一口氣:“罷了!”欲要低頭服輸,卻聽明歸喝道:“靈犀分水功!”明三秋自幼聽慣他吩咐,真力應聲貫於雙掌,霍然推出。這門“靈犀分水功”純以深厚內功遙擊傷人,便如靈犀所至,流水中分,迫得對方無法靠近。明三秋內功已臻“叱氣成雷,重樓飛血”之境,雙掌方出,樑蕭便覺無匹勁氣衝擊鼓盪,匯聚過來,慌忙束手躍開。

明三秋一招退敵,暗罵自己愚蠢。其實他雖然受傷,內功仍是遠勝,只是看樑蕭招式精妙,好勝心起,硬要在招數上壓住他,卻不料受傷在先,又被樑蕭瞧破“東鱗西爪功”的拳理,再以石陣武學剋制。石陣武學乃是花流水所創,天機宮的徒手功夫無出其右。明三秋的“東鱗西爪功”也遜了一籌,但他自視奇高,算學敗給樑蕭,已覺丟臉之至,一心在武功上不落半點下風,是以樑蕭招式越奇,他越是不服,無形中棄長用短,自然越打越輸。

明歸旁觀者清,終於忍不住出聲提醒。明三秋依言而行,果然扭轉敗局,當下以無上內功遙擊樑蕭,舉手投足如風雷迸發。樑蕭空負絕妙招式,一旦無法迫近對手,自也無從施展。花無媸臉色一沉,冷笑道:“姓明的,這是比武還是羣毆?”明歸手捋長鬚,笑道:“老夫不過說說而已,你若要指點這個小子,那也隨你指點,老夫決不多言。”他佯裝大度,卻深知內功不同招式,當場指點也長不得一分半分。花無媸除了生氣,也無辦法。

明三秋穩紮穩打,片刻形勢大易,反將樑蕭逼至臺邊,驀地運足勁力,化開樑蕭來掌,沉喝道:“下去吧。”雙拳陡出,拳風激烈,秦伯符遠在三丈之外,也覺勁氣襲體,大驚之下與花清淵雙雙搶出,明歸、左元、童鑄、修谷四人橫身阻攔。只聽數聲悶響,六個人拳掌相擊,罡風四溢,花、秦二人便是有天大本事,也擋不住“四鶴”聯手合擊,翻身後退,立足未穩,忽聽得樑蕭嘻嘻笑道:“偏不下去。”

衆人眼前一花,樑蕭身形一閃即逝,明三秋雙拳落空,只覺背後風聲大起,樑蕭不知何時繞到他身後,揮掌打來,只得匆忙回身抵擋。花無媸卻看得心頭劇震,臉色大變,忖道:“這門功夫,他哪裡學來的?”

只見樑蕭東奔西走,一步踏出,意在八方,但落定之時,卻往往出人意表,便似偌大靈臺變爲方寸之地,由他神出鬼沒,任意來去。明三秋捉摸不定,不得已收回一半勁力,護住要害。樑蕭束縛大減,進退攻守越發奇奧。

明歸瞧了一陣,只覺樑蕭身法十分眼熟,驀地心念一閃,雙目陡張,失聲喝道:“三才歸元掌!他用的是三才歸元掌!”此話一出,人羣中頓然生出一陣騷動。花無媸冷笑道:“纔看出來麼?”明歸驚疑不定,道:“是你教的?”花無媸冷笑道:“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她見場上二人鬥得難解難分,樑蕭仗着絕妙身法,東躲西藏,“三才歸元掌”的真正妙處,卻一成也沒發揮出來,不時以石陣武學補救。她不由忖道:“今日實乃非常之時,用非常手段不可。這路武功是那賊子所創,清淵、慕容是萬萬不能學,但這小子不是我宮內之人,學來對付明家叔侄,也算以毒攻毒。”想到這裡,她冷笑道:“明老大,你方纔說老身可以隨意指點他,好得很,我就指點給你瞧瞧。”

她說罷目視場中,揚聲道:“樑蕭聽好。”樑蕭聞聲一愣,幾乎被明三秋一掌掃着,耳聽花無媸說道:“三才歸元者,氣凝於內,神遊於外,審敵虛實,伺機而動,此乃攻守之要。”樑蕭聽得好不奇怪:“老太婆說得頭頭是道,難道也會這路功夫?”他心中疑惑,但可惜身在鬥場,無法細問,聽她說得在理,也就姑妄聽之。

卻聽花無媸又道:“三才歸元掌以心法爲上,步法次之,掌法爲下,你雖知步法掌法,卻不明心法。心法有三,“鏡心”、“無妄”、“太虛”,前兩者是‘唯我’的境界,‘太虛識’則是‘無我’的境界,所謂‘唯我’,萬物忘形,唯有自身,正所謂:魚游水中而相忘乎水,鷙鳥乘風卻不知有風。”

樑蕭聽到這裡,心念一動,轉身讓過明三秋左手一招“玄形掌”,又一錯步,避過他右手一招“千龍拳”,朗聲叫道:“橫盡虛空,天象地理無一可恃可恃者唯我。”花無媸喜上眉梢,說道:“對!我有幾句口訣,可助你平定心胸,養氣足身。”她也不避嫌,當着衆人說出,樑蕭印證日前所想,便如醍醐灌頂,頓生妙悟。

明歸聽花無媸口若懸河,心中惱怒,但有言在先,不好反悔。瞧得樑蕭凝神傾聽,不禁忖道:“如此也好,趁他分神,殺他個措手不及。”他叔侄連心,明三秋也是一般想法,諸般狠招毒招一併使出,當真是罡氣排空,好似電轟雷鳴。

樑蕭得花無媸指點,“神遊於外,氣凝於內”,耳聽說話,心中領悟,對明三秋視如不見,足下三三化四四,四四出梅花,直走到“六六天罡步”,來去自如,竟成周天之象。明三秋招式雖猛,一時卻也奈何不了他。

花無媸見樑蕭如此穎悟,也覺驚奇,口中不停,繼續傳授樑蕭料敵破敵的訣竅,雖然皆是談其大要,但樑蕭聽之於耳,契合於心,花無媸還未說完,他已一變退讓之勢,誘敵入彀,施以反擊。“三才歸元掌”遇強越強,對手越是全力猛攻,它越有可乘之機。明三秋內傷發作,心氣越發浮躁,招招傾力而爲,便如飛蛾撲火,正投樑蕭心意。

明歸瞧得焦慮無比,眼望鬥場,耳中卻傾聽花無媸所說口訣,只盼聽出一些端倪,設法破解。忽聽她念到“虛則靜,靜則動,動則得。”想起這三句出自《莊子?天道》一篇,當即蹙眉苦思。但這“三才歸元掌”拳理玄妙,明歸如隔岸觀火,雖明知口訣出處,但想破腦袋,也勘不破其中真意。

樑蕭卻深明拳理,話一入耳,便生妙悟。二人又拆數招,明三秋一拳打空,收勢不住,樑蕭覷得分明,大喝一聲,雙掌齊出,一招“三才歸元”按嚮明三秋後心神道穴。明三秋聽得風聲,奮起全身氣力,縱出丈餘。樑蕭一招落空,懼怕反擊,當即後撤,但明三秋這一縱卻也牽動傷勢,胸中氣血翻騰,幾乎站立不穩。花無媸暗道可惜:“這孩子到底輸在功力不濟,要麼這一掌便可鎖定乾坤了。”

又斗數招,樑蕭覷個破綻,忽自右方攻到,明三秋還未轉身抵擋,樑蕭忽又轉到左方,明三秋向左,他又到了右面。頃刻間二人團團轉了十個***,明三秋一連十拳,拳拳打空,胸口窒悶至極,驀地喉頭髮甜,一口鮮血涌到嘴裡。

花無媸瞧到此處,也不禁動容:“此子真是奇才,適才我說:‘傷敵一分,反覆攻其傷處,一指濺血,則引其血流不止。’他竟然學來便用,而且恁地巧妙?”想着大生顧忌,“他若能爲我所用,倒是好事,若是與我爲敵,卻是絕大禍胎。”

花曉霜始終提心吊膽,很替樑蕭着急,眼見明三秋搖搖欲倒,忍不住問道:“爹爹,蕭哥哥再快一步,便可勝了,但爲何總是慢了些,叫人看得心急。”花清淵搖頭道:“你瞧來容易,做起來卻難得緊了,這會兒雙方都是疲憊不堪,別說一步,半步也快不了。你別看他們越打越慢,其實,較之方纔迅快之時更加兇險。”花曉霜心驚肉跳,屏息盯着鬥場,不知不覺揪緊了母親的衣襟,直至指節發白。

“三才歸元掌”極耗內力,樑蕭內力本淺,奔走長久,丹田已是空空如也。明三秋也被樑蕭的疲敵之術擾得心力交瘁,鮮血一陣陣涌上喉頭,苦不堪言。兩人各有苦處,比鬥意志,倒勝過拼鬥武功。又鬥十合,樑蕭覷個破綻,向前撲出,明三秋聽到風聲,正欲閃避,哪知頭重腳輕,兩眼發黑,竟然挪不動步子,倏忽背心一痛,滿口鮮血再也包藏不住,撲地噴出,身子只一晃,便緩緩跪倒,雙手撐地,急劇喘息。樑蕭打中對方一掌,反被震退五步,跌倒在地,氣喘如牛,恨不能一頭躺倒,再不起來。

這一陣鬥了兩百餘合,其中盈虛消長,詭奇變化,真瞧得衆人神馳目眩。偌大的靈臺一時靜悄悄的,除了樑蕭與明三秋的喘氣聲,再無半點聲息。

第七章 偷天換日第八章 羣魔亂舞第五章 千鈞一局第五章 槍挑東南第十三章 衆叛親離第一章 萬物歸藏第六章 無法無相第十二章 勾心鬥角第十三章 衆叛親離第五章 槍挑東南第四章 純陽鐵盒第四章 純陽鐵盒第十一章 撥雲見日第七章 否極泰來第八章 金蟬脫殼第十章 漢水驚濤第八章 樂極生悲第一章 石公山頭第四章 隨圓就方第十章 漢水驚濤第十二章 窮途末路第九章 暗香浮動崑崙前傳·天驕鐵血 七、滿江紅第十章 漢水驚濤第十章 和諧之道第六章 無法無相第四章 隨圓就方第五章 敵友莫辨第四章 幼帝之爭第十四章 捨身飼虎崑崙前傳·天驕鐵血 二、連環劫第一章 石公山頭崑崙前傳·天驕鐵血 三、三才變第六章 赤毛之虎第二章 白梅含香第三章 大哉崑崙第十一章 大王天寺崑崙前傳·天驕鐵血 三、三才變第十二章 天地反覆第九章 暗香浮動崑崙前傳·天驕鐵血 三、三才變第八章 樂極生悲第十四章 月照大江第九章 心如死灰第九章 六花妙術第八章 天機有月第十三章 隰桑有阿第十三章 衆叛親離第一章 左右爲難第二章 霧林奇嫗第八章 折弓爲誓第十一章 撥雲見日第三章 顛倒五行第十章 見花生佛第十一章 變起蕭牆第九章 自古多情第七章 故人相逢第十三章 衆叛親離第十四章 月照大江第十章 心隨明月第九章 六花妙術第八章 折弓爲誓第十四章 捨身飼虎第三章 仙佛爭鋒第十三章 隰桑有阿第十一章 大王天寺第十三章 衆叛親離第三章 大哉崑崙第五章 槍挑東南第九章 龍奔萬里第五章 千鈞一局第五章 槍挑東南第十一章 大王天寺崑崙前傳·天驕鐵血 七、滿江紅第六章 天狼嘯月第六章 天狼嘯月第二章 濁世滔滔第九章 暗香浮動第十二章 窮途末路第三章 眉間掛劍第四章 血濺梵天第六章 天狼嘯月第八章 折弓爲誓第九章 自古多情第五章 敵友莫辨崑崙前傳·天驕鐵血 三、三才變第七章 太乙分光第十一章 撥雲見日第二章 白梅含香第八章 金蟬脫殼第二章 蛇嘯雀來第三章 大哉崑崙第四章 純陽鐵盒第四章 西塞龍吟第七章 偷天換日第八章 黃河九曲第二章 白梅含香第四章 純陽鐵盒第二章 霧林奇嫗
第七章 偷天換日第八章 羣魔亂舞第五章 千鈞一局第五章 槍挑東南第十三章 衆叛親離第一章 萬物歸藏第六章 無法無相第十二章 勾心鬥角第十三章 衆叛親離第五章 槍挑東南第四章 純陽鐵盒第四章 純陽鐵盒第十一章 撥雲見日第七章 否極泰來第八章 金蟬脫殼第十章 漢水驚濤第八章 樂極生悲第一章 石公山頭第四章 隨圓就方第十章 漢水驚濤第十二章 窮途末路第九章 暗香浮動崑崙前傳·天驕鐵血 七、滿江紅第十章 漢水驚濤第十章 和諧之道第六章 無法無相第四章 隨圓就方第五章 敵友莫辨第四章 幼帝之爭第十四章 捨身飼虎崑崙前傳·天驕鐵血 二、連環劫第一章 石公山頭崑崙前傳·天驕鐵血 三、三才變第六章 赤毛之虎第二章 白梅含香第三章 大哉崑崙第十一章 大王天寺崑崙前傳·天驕鐵血 三、三才變第十二章 天地反覆第九章 暗香浮動崑崙前傳·天驕鐵血 三、三才變第八章 樂極生悲第十四章 月照大江第九章 心如死灰第九章 六花妙術第八章 天機有月第十三章 隰桑有阿第十三章 衆叛親離第一章 左右爲難第二章 霧林奇嫗第八章 折弓爲誓第十一章 撥雲見日第三章 顛倒五行第十章 見花生佛第十一章 變起蕭牆第九章 自古多情第七章 故人相逢第十三章 衆叛親離第十四章 月照大江第十章 心隨明月第九章 六花妙術第八章 折弓爲誓第十四章 捨身飼虎第三章 仙佛爭鋒第十三章 隰桑有阿第十一章 大王天寺第十三章 衆叛親離第三章 大哉崑崙第五章 槍挑東南第九章 龍奔萬里第五章 千鈞一局第五章 槍挑東南第十一章 大王天寺崑崙前傳·天驕鐵血 七、滿江紅第六章 天狼嘯月第六章 天狼嘯月第二章 濁世滔滔第九章 暗香浮動第十二章 窮途末路第三章 眉間掛劍第四章 血濺梵天第六章 天狼嘯月第八章 折弓爲誓第九章 自古多情第五章 敵友莫辨崑崙前傳·天驕鐵血 三、三才變第七章 太乙分光第十一章 撥雲見日第二章 白梅含香第八章 金蟬脫殼第二章 蛇嘯雀來第三章 大哉崑崙第四章 純陽鐵盒第四章 西塞龍吟第七章 偷天換日第八章 黃河九曲第二章 白梅含香第四章 純陽鐵盒第二章 霧林奇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