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窮途末路

次日,元軍開始在距襄陽兩千一百步處造設土臺。此時,宋軍也拆屋造弩,又造成一門“天罡破陣弩”,三弩齊發,威力更增。雲殊見元軍築臺,明白其意,但高臺距襄陽已有數裡之遙,雲殊雖連換輕巧弩箭,也無法攻到。樑蕭更以輕騎佯出,仗着馬快,誘使“天罡破陣弩”發矢,試出其最遠所達之處,畫出白線,宋軍過線,即舉兵攻打,沒過線,便用弓弩遠遠抵敵。

相持三日工夫,土臺築成,高四丈,闊八丈。元人又在土臺上建四丈木臺,還差六丈便與襄陽外城齊平。然後紮馬魯丁將襄陽炮拆解,吊上土臺,再行裝好,此時,襄陽炮高過十丈,已然超出襄陽城牆。

雲殊遠遠觀望,隱約猜到元軍意圖,告訴呂德。呂德惶恐萬分,傾襄陽之兵攻打,樑蕭揮軍抵擋。兩軍喊殺之聲直衝霄漢,但欽察軍太過厲害,宋軍雖有云殊、靳飛等人助陣,也難撼動樑蕭陣勢。雲殊本欲挾“天罡破陣弩”出城攻敵,但這牀弩威力極大,個子也極大,橫豎都難通過城門。其構造又十分精巧,裝設費時,若是拆解之後到城下裝設,樑蕭如那日般率精騎突上,必然毀掉此弩。

雙方廝殺之時,高臺上準備已定。紮馬魯丁命人絞起襄陽炮,俯仰之勢頃刻逆轉。襄陽炮相對襄陽城,無異自上下擊。元軍將盛滿火藥、塗滿油脂的木塊放入網兜,舉火點燃,發炮打出。那木塊甚輕,在空中劃過一道火光,掠過兩千一百步,落向襄陽城頭,到了譙樓上空。烈火遇油速燃,燒透重重厚紙,點燃木塊中的火藥,那木塊頓若一隻巨大爆竹,砰然炸裂,剎那間,譙樓便熊熊燃燒起來。

呂德急命救火,但元軍不斷髮炮,救之不及,反倒炸傷不少宋軍。一個時辰不到,襄陽城頭竟成一片火海,三門“天罡破陣弩”因深植城上,倉促間無法取下,竟被炸燬兩門,還有一門雖爲雲殊冒死卸下,但也被炸壞樞紐,短期內難以修復。

如此轟擊數日,宋軍傷亡慘重。此時第二門襄陽炮造成。樑蕭命第一門炮繼續壓制城頭宋軍,令其無法重設天罡破陣弩,然後突至一千一百步之處,以欽察軍護衛,強行築起六丈土臺,裝上第二門石炮。

這門石炮一旦立在此處,端地要命至極。百斤巨石直入襄陽城中,好似雷霆轟至。雲殊等人屢屢出城,爭奪“襄陽炮”,雙方血戰十餘場,宋軍始終不敵欽察鐵騎,屢戰屢敗。

樑蕭見宋軍如此頑強,要破襄陽,非用更厲害手段不可,即令匠人掏空巨大圓木,以火藥夯實,燃燒後投入內城,威力之強,較宋人的“震天雷”還要厲害數倍,三畝之內,人物盡成齏粉。元軍皆稱“木霹靂”。

如此攻打兩晝夜。第三日清晨,一發“木霹靂”擊中宋軍火器庫,穿破房頂,引爆了庫中火器。襄陽城中頓時發出震耳巨響,百里皆聞,庫房四周盡成瓦礫,火借風勢,迅疾蔓延開來,城中火光熊熊,成了一片火海。

這一把火足足燒了半個襄陽城,糧倉毀了大半,火器庫更是蕩然無存。萬餘百姓無家可歸,露宿街頭,號哭之聲,震天動地。元軍趁勢自西南兩面,進攻襄陽,宋軍拼死抵擋,直待雲殊修好一門天罡破陣弩,架設在西南方,才使元軍無法登城。此時襄陽危訊傳到郢州,張世傑屢次進援,均爲阿術所敗。襄陽城至此,已入絕境。

樑蕭使用如此手段,心中始終不安,忽聽得城內百姓號哭,心中忐忑,下令不得以木霹靂轟擊內城,只以巨石轟擊城頭。如此攻守苦戰,襄陽城又撐了月餘。

寒冬漸至,天氣一日冷過一日,雪花悠悠,飄落襄樊之地,數夜間,天地間已是白茫茫一片。襄陽被焚之後,軍民缺衣少食,無屋可住,立時凍死甚衆。一些軍民無法可想,開始煮食戰死者屍體。

樑蕭久攻不下,心中疑惑不已。這一日,他登上“襄陽炮”頂端,窺看城中情形,忽見那般慘境,當真如遭雷擊,目定口呆。他雖然放任怒火,一心攻破此城,擒殺雲殊,但決料不到竟會造成如此結局。一時間,他站在炮頂,悔恨交迸,但又十分奇怪,不知爲何到此境地,宋軍仍然死守不降。茫茫然呆立良久,他下得炮臺,馳馬親見伯顏,請求招降襄陽。

伯顏聽過樑蕭述說,沉思片刻,召集衆將入帳商議。劉整懷恨一箭之仇,聲言要將襄陽城炸成齏粉,屠盡居民,才能甘心。多數將領久攻襄陽不下,飽受此城煎熬,也都想出一口惡氣,聽得劉整之言,紛紛點頭。只有史天澤與阿里海牙沉着臉,不發一言。

樑蕭見衆人紛紛贊同,心中氣惱,揚聲道:“是活人有用,還是死人有用呢?打碎一個瓷碗容易,要做一個可難了。毀掉一個襄陽容易,重建一個襄陽可就難了!”這道理原本平常,衆將聽了,頓生猶豫。

劉整本也是意氣之言,沒有多少道理。但樑蕭年少氣盛,一番言語夾槍帶棒,頓將他抵進了死巷子裡,絲毫沒有下臺餘地。他堂堂大將,戰功赫赫,豈容一個小子蹲在頭頂上拉屎,當下惱羞成怒,驀地喝道:“你懂個什麼?屠滅襄陽,其他城池盡皆膽落,自是無人膽敢攖我兵鋒。你不過當了兩天兵,立了點兒微功,就自以爲是了嗎?哼,老夫統率千軍萬馬的時候,你還在吃奶呢!”

樑蕭冷笑道:“說清楚些,你統率的是宋人?還是元人?你能背叛大宋,就不許別人降元了麼……”刻毒話還沒說完,衆人無不變色,伯顏厲聲道:“樑蕭。”樑蕭一怔,暫將後面的話嚥了回去。

劉整騰身而起,臉色泛青,嘿然道:“好啊!我劉整閱人無數,頭一遭遇上如此年少有爲、口齒伶俐的後生!長江後浪推前浪,劉某是老了,不中用了,天下都是年輕人的啦!大元帥,請你高擡貴手,放我劉整回家種田去吧!”他這話笑裡藏刀,頗是厲害,意思是:“要麼我劉整走人,要麼他樑蕭完蛋,伯顏你任選其一!”

伯顏也不答他,叫道:“那速。”他的親兵那速應聲而出。伯顏厲聲道:“拿下樑蕭,摘他的帽子,脫掉他鎧甲,重責三百軍棍,捆在轅門,示衆一日。”

那速應命,率衆親兵趕上,要拿樑蕭。樑蕭一手按腰,喝道:“誰敢過來?”衆軍知他驍勇絕倫,一時無人敢上。伯顏勃然變色,緩緩站起道:“你要違我軍令麼?”衆人無不屏息,要知軍中違令,只有死路一條。

卻聽樑蕭仍高叫道:“我沒有錯。”阿術見他如此硬抗,局面勢必不可收拾,急道:“樑蕭,元帥之令,違者格殺勿論。”樑蕭仍道:“我沒有錯。”阿術道:“你口出狂言,以下犯上,不是錯嗎?既然從軍,就是軍令如山。土土哈明白,李庭明白,你不明白嗎?”

樑蕭聽出他暗示之事,自己生死是小,但土土哈、阿雪等人卻身在軍中,必受牽連。剎那間,他轉了百十念頭,雙眉一弛,陡然失了方纔氣勢。衆軍正要上前,樑蕭咬牙道:“我自己來!”脫盔卸甲,走出帳外。

衆軍一擁而上,將他按倒,片刻工夫,便聽到杖擊之聲。伯顏聽了片刻,忽地眉頭一皺,叫道:“那速,不許手下留情,否則軍法從事!”原來,那速知伯顏、阿術喜愛樑蕭,故而手下留情,但伯顏乃是武學高手,一聽便知虛實,那速聽了這話,只得全力揮棍。

阿術聽得杖擊聲轉沉,生怕打壞了樑蕭,急道:“丞相,如今襄陽未下……”伯顏厲聲道:“若非你一味嬌縱,這小子哪敢如此放肆?”阿術被他一喝,唯有無奈坐下。

劉整見伯顏如此,正好下臺,反身坐了下來,細聽聲音,知道那速打得極狠,樑蕭縱然驍勇,這三百棍挨下來,也絕無活了的道理。此人是阿術心腹愛將,戰功顯赫,若真的打死,只怕要跟阿術結怨。自己一個降將,在朝中無甚根基;阿術則是三代名將,東征西討,震懾萬里。他若懷恨在心,算計自己易如反掌。

劉整老謀深算,城府甚深,當下捋須默數,待打到一百多棍時,方纔緩緩站起,拱手笑道:“大元帥,樑將軍終究年少,不通世務,難免氣盛。如今大宋未滅,尚需他折衝殺將。說來劉整也有不是之處,還請元帥饒他這次。”

伯顏見他求情,若不答應,反而叫他難堪,便道:“既然劉大人如此大度,我便不打他了,但示衆一日,卻斷不可免。”命那速將樑蕭縛在旗柱上示衆,有意折辱樑蕭,挫滅他傲氣,心知樑蕭心高氣傲,讓他示衆比挨棍難受十倍,但若不如此,這愣頭青不知天高地厚,只怕來日還會捅出大漏子,到時候,自己想不殺他都難了。

劉整賺足面子,甚是得意,捋須笑道:“方纔我確是說了氣話,想來想去,當今之計,還是招降爲妙。”衆將皆想:“這老東西果是個老滑頭,一會兒朝東,一會兒朝西,時時不忘見風使舵。”

史天澤此時方纔開口,悠然笑道:“劉大人說得不錯。自古攻城者下,攻心者上,不戰而屈人之兵,方是兵家至道。如今襄陽人心動搖,正是招降之機。”他年紀最大,功勞也高,此話一說,衆人無不點頭。劉整一拂袖,冷笑道:“但劉某是萬萬不會去了。”

伯顏沉吟片刻,皺眉道:“要取信呂德,非得有分量的大將不可,誰去?”史天澤眉頭一皺,默然不語,阿術正要說話,阿里海牙卻忽地起身道:“我去!”伯顏微微一怔,卻聽阿里海牙朗聲道:“我見聖上時,聖上曾道:‘自古攻取江南的人,宋太祖的大將曹彬做得最好,他平復了江南,但很少殺人。你若能不殺人而奪取江南,就是我的曹彬了。’我時常念着這話,心裡頗不是味兒。我們這些蒙古人,色目人,難道就不如那個漢人嗎?”

伯顏點頭道:“聖上說得極是,但此行委實兇險!”阿里海牙道:“我知道。但若以我一人生死爲賭注,救活一城性命,想也是了不起的功德。”他微微一笑,“更何況,我也不信,呂德到了這個節骨眼上,還敢對我怎地?”伯顏蹙額不語。阿里海牙笑道:“若元帥還不放心,阿里海牙請你派一人隨我前往,定然保我無事。”

伯顏道:“誰?”阿里海牙道:“樑蕭!”伯顏奇道:“爲何?”阿里海牙道:“當日我這條命是他歷經生死,從宋人手上救下的。以樑蕭之驍勇,就算是城頭萬箭齊發,也未必傷得了我。”

伯顏道:“他還在受刑呢!”阿里海牙笑道:“那便請元帥高擡貴手了!”劉整暗暗捏了把冷汗,忖道:“乖乖不得了,幾乎連阿里海牙也開罪了。”伯顏失笑道:“阿里海牙,你是變着法給他求情啊!好吧,看在襄陽一城百姓份上,我放了他,讓他隨你去。”

阿術道:“他捱了棒子,怕乘不得馬!”伯顏搖頭道:“這兩棒傷不了他!阿里海牙你放他下來,陪你去襄陽。”他故意讓阿里海牙去放樑蕭,以讓樑蕭感其恩德,誓死護衛。

阿里海牙乘馬到了轅門之前,但見前方人潮涌動,許多士卒聚在旗杆附近,指指點點。走近一看,見樑蕭被鐵索吊於旗杆之上,雙眼微閉,臉色十分難看,阿里海牙暗歎道:“元帥這招未免太狠了些,他乃帶兵大將,如此受辱,日後焉能服衆?”急命親兵將人羣攘開,傳了伯顏旨意,放下樑蕭。

樑蕭內力深厚,此等棍棒原也不懼,但受了如此侮辱,恨怒欲狂,此時聽說伯顏接受勸降之策,心頭方纔舒展了些,但怨氣依然難平。

二人乘馬徑往襄陽城。土土哈等人聽說事情如此兇險,都要跟來,盡被樑蕭喝退。二人到了城牆下,只見城上張弓滿矢,早已對準二人。

阿里海牙吸了一口氣,定一定神,高叫道:“元右丞阿里海牙求見呂德呂大人。”呂德見元軍停下炮擊,甚是意外,此刻正混在士卒中,觀看究竟。聽得這話,眉頭大皺。雲殊正要命人發矢,呂德揮手止住他,朗聲道:“我便是,海牙大人,你是來勸降的嗎?”阿里海牙道:“不錯,如今襄陽城孤城獨危,飛鳥斷絕。城中百姓飢寒交迫,人竟相食,可說已是瀕絕境,將軍此時不降,更待何時呢?”

呂德沉聲道:“我世受大宋國恩,委以守土之責,當戰死沙場,與城偕亡,以報聖上之德。海牙大人,我不用箭射你,請回吧,只盼城破之時,大人看着今日之事,少殺幾個百姓!呂某也就感激不盡了。”

阿里海牙沒料他一口回絕,眉頭一皺,正想措辭再勸,忽聽樑蕭朗聲道:“呂大人,你既然想死,死了最好!”城上衆人俱是大怒,阿里海牙也是一驚,忖道:“不好,我當真不該叫他跟來,此番弄巧成拙了。”雲殊正要放箭,呂德沉聲道:“且慢,聽他說什麼,聽完再射!”

只聽樑蕭道:“你大約想的是死了之後名垂青史。沒錯,你死了名聲大好,但這滿城百姓死了,又能有什麼呢?聽不到妻子叫喚,沒有了兒女憐惜,看不到父母慈容,不見了姊妹笑顏。千秋之後,只有一堆白骨罷了。”城頭軍民聽得這話,無不動容,心底好生淒涼。

呂德大怒,厲聲喝道:“好賊子,我饒你一命。你卻口出狂言,來亂我軍心!”正要揮手讓人放箭,卻聽樑蕭冷笑道:“軍心頂個屁用。不出十日,襄陽必破。你罵我是賊子,我看你纔是大賊!別的賊不過借月黑風高,取金盜銀,換取一時富貴;你卻打着忠孝仁義之號,竊走這一城人的性命,換取你千秋百世的名聲。”

樑蕭今日瞧見吃人慘狀,心中後悔已極,但他當日在伏牛山立下重誓,若不滅宋,則是毀諾之舉,是以此時襄陽城破與不破,在他心中已是一個極大的難題,他正矛盾難解,忽聽見呂德決意死守,忍不住出言相譏。阿里海牙卻聽得心驚肉跳,忖道:“罷了,他救我一命,大不了再還與他吧!”

城上宋軍聽了這番言語,譁然一片。雲殊忍不住叫道:“這人之語不可聽信,呂大人,速速下令將他射殺,以免被他胡言亂語,動搖軍心。”呂德卻呆了呆,頹然收手,沉默半晌,揚聲道:“海牙大人,元軍被我襄樊二城阻了十年之久,勞師費力,死傷無數,哪個不是心懷怨毒?自成吉思汗以來,元人但逢抵擋,必然屠城。就算我肯降城,你能擔保,其他元軍不殺一個軍民麼?”

阿里海牙聞言鬆了一口氣,朗聲道:“聖上說過,只要你們全城肯降,我們也就秋毫無犯。本有一份聖旨,但路上被你身邊的白衣人掠走了,你不妨向他討來看看!”呂德回望雲殊。雲殊道:“那聖旨我看過,韃子皇帝確是寫過些花言巧語,誘降大人!”呂德蹙眉沉吟。

樑蕭見他動心,抽出羽箭,叫道:“呂大人,你可知元人最惡毒的誓言是什麼嗎?”呂德一怔,道:“是折箭爲誓!”

樑蕭將羽箭遞給阿里海牙,阿里海牙點頭道:“好!”舉箭過頂,朗聲道:“我阿里海牙對長生天立誓,只要呂大人投降,我以性命擔保,不傷襄陽城任何一人。”說罷折箭兩段,擲於地上。呂德微微動容,嘆了口氣,說道:“容呂某考慮一陣,三日之內,定給大人一個答覆!”

阿里海牙頷首,與樑蕭策馬返回,稟告伯顏。伯顏命衆將準備攻城器械,若呂德三日後不降,便全力轟擊,強行破城。

當夜,襄陽城內,宋軍將領爭執不休,有人以爲事到如今,非降不可,有人卻是寧死不降,以求完名。呂德獨上城樓,遙望南方,但見元軍火光燭天,艦船彌江,心中說不出的苦澀。

他自結髮從軍以來,與強敵苦戰半生,自合州打到襄陽,轉戰數千裡,死守十餘年,雖知元軍勢大,難免有此一日,已抱了必死之心。但這日當真來了,卻又不知所措。降是失節,不降則葬送了滿城百姓性命。降與不降,兩般念頭在他心中交戰不已。倏然間,數十年往事涌上心頭,想及當年合州城下,與樑文靖攜手退敵,擊斃蒙古大汗,宴飲歡歌,何等揚眉吐氣;而今時窮勢迫,竟是生死兩難。

他仰望蒼天,禁不住失聲痛哭,心中叫道:“淮安啊淮安,你在哪裡?大宋國主昏庸,奸臣當道,呂德空負殺敵之心,難酬報國之志,若有你在,哪會有今日之局?淮安啊,你在何處?可聽得見呂德的叫喚麼?”一時淚如雨下,溼透戰袍。

忽聽有人道:“是呂大人麼?”呂德急忙拭淚,但見雲殊、靳飛遠遠走來。呂德站起身來,靳飛拱手一禮,說道:“大人究竟有何打算?”呂德搖頭不語。靳飛沉聲道:“大人萬不可被元人言語所惑。”雲殊道:“正是,元人兇殘無道,不可輕信。”

靳飛搖頭道:“此與兇殘無干。常言說,‘生死事小,失節事大’。自古忠烈之士,無不名垂青史,投降失節者,皆是受盡唾罵。唐代張公巡死守雎陽,雖城破身死,但千秋之下,還有人祭拜,而又有幾個降將,能得後人紀念呢?大人死守至今,於大宋功德無量,進一步,便是流芳百世;但若退一步,日後史書之上,也只得稱您爲二臣了。所謂爲山九仞,不可功虧一簣啊。”

呂德看他一眼,淡然道:“但築就這座山,可得用滿城百姓的屍骨來築。”靳飛冷笑道:“但若大人退後一步,便是後方百姓屍積成山了。更何況,古人道‘勸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大人既然從軍爲將,也該明白這個道理吧!”

呂德見他目中精光灼灼,語氣漸趨激烈,再見雲殊緊攥劍柄,目光四下游離,心頭頓時一跳。他也非等閒之輩,要麼豈能與大元名將精騎苦戰十載而不敗落。瞧着二人神色,已然猜到幾分。原來靳飛白日裡察顏觀色,看出呂德心旌動搖,是以故意來探他口風,若他說出半個降字,立時便要與雲殊用強,脅持呂德,逼他死守。

呂德心念數轉,猛地站起,踱了幾步,大聲道:“靳飛兄說得是,呂某心意已決!盡忠報國,玉石俱焚,定與襄陽同存。只是,唉……”靳飛聽他說到如此堅決,不由大喜道:“太守有什麼爲難處麼?”

呂德道:“如今缺衣少糧,攻守用具也將告罄。照此下去,襄陽城遲早被破,若是破了,與降了有何分別呢?我所以愁眉難舒,正是爲此。”靳飛與雲殊對視一眼,也自蹙眉發愁。但聽呂德又道:“我守襄陽數年以來,唯有云公子和靳門主能通過元軍封鎖,嗯……”說到這兒,略有猶豫之色。

靳飛慨然道:“此事義不容辭,我也有此念頭。但求呂大人發信一封與郢州大將。我與殊兒即可出去,率領宋人水軍,再以‘水禽魚龍陣’運送糧草器械,進援襄陽。”呂德遲疑道:“雲公子乃是我得力臂助,若是離開,如斷呂某一臂。況且劉整依樊城列下水陣,漢江水道已遭元人把持,再想泅水出城,千難萬難。”

雲殊道:“水禽魚龍陣的變化精微,非我不能駕馭,嗯,不能走水道,便走陸上好了,我們可少帶人手,趁夜出城。萬請大人苦守月餘,以待我練好陣勢。”呂德又說些危險之言,靳飛固請出城,呂德這才答應。靳飛因形勢危急,當夜便召集人手,與雲殊、方瀾一道,繫繩於腰,垂出城外。

呂德目視衆人身影消失於黑夜之中,吁了口氣,突地拜倒在地,澀聲道:“雲公子,時窮勢迫,已是無法挽回,呂某思慮再三,終是狠不下心腸,葬送滿城百姓。大宋安危,便交於你了。”虎目含淚,向着衆人去處拜了三拜,驀地站起身來,對發呆的親兵道:“傳我將令,封好府庫,毀掉天罡破陣弩。號令三軍,明日午時三刻,開門降城!”

樑蕭從帥帳返營,一路上胸口便似堵了什麼,窒悶無比。百姓哀號聲聲在耳,一旦他閉上雙眼,城中慘景便歷歷重現。叫人心驚。樑蕭不禁尋思道:“大宋的城池成百上千,難道每攻一城,便有一戰。唉,沙場之上,兵對兵,將對將,賭生賭死也就罷了。若然牽連無辜百姓,忒也叫人爲難。兵法常說‘不戰而屈人之兵’,但真有不戰而勝、不傷百姓的戰法麼?”他冥思苦想,也想不出一個萬全的法子。焦躁之際,猛然生出一個念頭:“我發誓滅宋,難道錯了麼……”但這念頭只如火光一閃,又被掐滅,心道,“媽常說:大丈夫言出必踐,不可自毀誓言,我折弓爲誓,與阿里海牙折箭一般,皆是毒誓……”

他心中煩悶,不願回營與諸軍相會,徑自打馬來到阿雪帳前,只聽到帳內傳來蘭婭的聲音,似乎在說一個故事。走進一看,只見阿雪趴在牀上,大眼瞪圓,聽得津津有味,見樑蕭進來,笑道:“哥哥來得正好!蘭婭姐姐在講故事,叫什麼一千一夜……”蘭婭掩口笑道:“是一千零一夜。”

阿雪笑道:“對,一千零一夜。”樑蕭看她笑語如花,神色歡欣,心頭略略一寬,說道:“蘭婭,多謝你顧看她。”蘭婭笑道:“你盡會假客氣。”撫着阿雪的肩,道:“阿雪可愛得很,我很喜歡。”樑蕭苦笑道:“可惜太笨,跟你沾染些聰明氣兒,也是好的。”阿雪笑道:“是呀,我最愛聽姐姐講故事,姐姐千萬陪着阿雪,說上一千零一個晚上。”

蘭婭一笑,笑容卻有些勉強,柔聲道:“可惜,姐姐只能給你說一個晚上啦。”阿雪一怔,不明其意,樑蕭卻露出訝色,問道:“蘭婭,你要去哪裡?”蘭婭眉間一黯,嘆道:“襄陽炮已成,城破在即,我不想看到三日後城破時的慘狀,還是先走的好。”

樑蕭道:“三日後或許會降城也說不定。”蘭婭深深看他一眼,淡然道:“你拿得定麼?”樑蕭張了張嘴,卻沒出聲,一時如坐鍼氈,忍不住站起身來,踱來踱去。

蘭婭嘆道:“破城必屠,向來是蒙軍通例,當年兀烈旭大汗西征之時,攻破了報達城(按:蒙古對巴格達的稱呼),屠殺了整整三天,直到城中再無壯年男子。老師每每說起那件事,都是淚下如雨,無比傷心。”她口氣雖力持平靜,眉眼卻已微微泛紅。

樑蕭心頭一寒,說道:“你老師與蒙古人既有如此仇恨,爲何還要設計回回炮,你們又爲什麼來這裡?”

蘭婭嘆道:“大元皇帝是天下蒙古人的共主,他對伊兒汗下了旨。老師倘若違背,那麼馬拉加的智慧之光將會永遠熄滅。這次本該老師來的,但他年紀大了,走不了這麼遠的路程,爸爸和我才代替他來這裡。”樑蕭一時默然,蘭婭凝視着他,正色道:“樑蕭,襄陽炮是魔鬼的手臂,木霹靂是地獄的烈火。你已讓魔鬼從烈火中復生,若還繼續征戰,將來即便死去,靈魂也難得安寧。”

樑蕭微覺生氣,放聲道:“蘭婭,你詛咒我嗎?”蘭婭苦笑道:“你是了不起的聰明人,一定會明白我的話。老師已然年邁,就像高山頂上的積雪,一陣大風吹過,便會簌簌墜落。樑蕭,你放下長槍和弓箭吧,隨我去馬拉加,你是當今偉大的數家中之最偉大者,定能繼承我的老師,成爲新的賢明者之王。”

他兩人對答均用回語,阿雪聽不明白,只覺兩人神色凝重,帳中空氣便似凝固了一般,令人喘不過氣來。她心兒突突直跳,低頭捻着衣角,偷眼望去。只見樑蕭額上青筋凸起,臉色陣紅陣白,幾次欲要開口,但卻終究沒吐出一個字。阿雪正覺奇怪,忽見蘭婭翠眉輕挑,轉頭笑道:“阿雪,還要聽故事嗎?”阿雪連連點頭。

蘭婭又說了兩個極好聽的故事。夜色漸沉,阿雪聽着聽着,竟然困上來,伏在她懷裡睡去了。蘭婭將她平放在牀上,蓋好被子。此時阿雪已然睡熟,臉上掛着笑意,似乎進入了《一千零一夜》裡那些光怪陸離的世界裡。

蘭婭與阿雪雖相交短暫,卻已深深喜歡上她的純真無邪。想到離別在即,心酸難言,低頭在阿雪臉上親了一口,淚水卻再也忍不住,點點滴滴落在阿雪的臉上。阿雪咿唔一聲,若有所覺,蘭婭忙拭了淚,轉出帳外。樑蕭也鑽出帳子,說道:“蘭婭,我送你回去。”

兩人並騎到紮馬魯丁營外,樑蕭又張了張嘴,卻終究沒能出聲,正要掉轉馬頭,忽聽蘭婭道:“樑蕭!”樑蕭回頭一看,只見蘭婭翻身下馬,孑立於月華之中,神色悽楚。樑蕭道:“有事麼?”蘭婭幽藍的眸子閃閃發亮,靜靜地看着樑蕭,緩緩道:“明天早上,我在東邊官道上的亭子裡等你,希望你變換主意。”樑蕭心一沉,蘭婭卻轉過頭,飛也似奔入營中。

樑蕭目送她投入濃濃的夜色裡,心亂如麻,一會兒想到父親死時的慘景,一會兒又想到母親臨別時的眼神,一會兒想到花曉霜嬌怯怯的身形,一會兒又想到柳鶯鶯的嫣然笑語。時光流轉,月亮慢慢爬上中天,涼風徐來,樑蕭悚然而驚,只覺眼角微微潮溼,他跨上戰馬,回望襄陽,心中真有一種說不出的厭倦:“三日後若宋軍不降,又當如何呢?但若劉整等人濫殺無辜,說不得,我只有統率欽察軍,殺他個落花流水了。”

他主意已定,略略寬解了些。打馬轉回百丈山大營,還未近前,便聽人聲鼎沸,樑蕭情知出了大事,飛馬入營。一個欽察騎兵看見他,迎上叫道:“將軍,宋人闖營。”樑蕭道:“人很多嗎?”那欽察士兵道:“人不多,但身手厲害。土土哈他們生氣得很,追上去啦!”樑蕭心頭一震,急道:“去了哪裡?”欽察士兵手指東南方向。

樑蕭不及多問,拍馬便走,追出不足二里,便見地上散着許多人馬屍體,有元人,也有宋人,有的身中十數箭,如同刺蝟;有人則扼住欽察兵的脖子,腹部卻被彎刀戳穿,二人張口突目,僵死一處;還有人長矛刺穿馬腹,將欽察兵連人帶馬穿在一處,欽察兵的長矛卻將他釘在地上。雙方死狀慘烈無比,當是兩軍在此遭遇,惡戰一場。

樑蕭心急如焚,馳馬狂奔,忽見前方緩緩行來二百餘騎,爲首的正是土土哈。王可則懷抱一人,不時伸手抹淚。樑蕭望得隊伍中沒有楊榷,頓時心往下沉。衆人見了樑蕭,拍馬過來,一個個雙眼紅腫。樑蕭瞧向王可懷中那人,人正是楊榷,面色慘灰,顯已氣絕多時了。

樑蕭只覺眼前一黑,腦子裡空白一片,恍惚聽得王可哽咽道:“樑大哥,又……又是那個賊子……”其實他便不說,樑蕭也已瞧出來了,楊榷中的那一劍,乃是從“大有”位出手,繞過護心鏡刺入“膻中穴”,正是“歸藏劍”的手筆。

土土哈將長矛重重一插,厲聲道:“若不殺了那個使劍的宋狗,我土土哈誓不還鄉。”李庭、囊古歹、王可各各目透寒芒,高叫道:“對,不報此仇,誓不還鄉。”樑蕭身爲大將,不便在人前流露怯弱之態,揮一揮手,轉身打馬走在前面,但一邊馳着馬,眼淚卻禁不住地流了下來。

當夜不及準備後事,樑蕭帳中***亮了一夜,衆人圍着楊榷屍身枯坐無語。直到次日午時,阿雪趕到,也傷心落淚一場,再見衆人1/2

第十三章 隰桑有阿第十二章 佳人爲注第九章 龍奔萬里第十三章 勝者爲王第十章 可恃唯我第六章 風波險惡第八章 折弓爲誓崑崙前傳·天驕鐵血 七、滿江紅第三章 顛倒五行第六章 天狼嘯月第五章 千鈞一局第十一章 大王天寺第十一章 變起蕭牆第六章 天狼嘯月第一章 石公山頭第六章 煙波微茫第十章 可恃唯我第五章 魂斷錢塘第十一章 風雲際會第十章 移星換斗第一章 萬物歸藏第一章 萬物歸藏第七章 否極泰來第六章 無法無相第七章 太乙分光第八章 金蟬脫殼第十三章 隰桑有阿第四章 隨圓就方第二章 四面楚歌第四章 西塞龍吟第五章 千鈞一局第八章 樂極生悲第四章 幼帝之爭第四章 西塞龍吟第八章 羣魔亂舞第十一章 撥雲見日第六章 赤毛之虎第三章 顛倒五行第十一章 變起蕭牆崑崙前傳·天驕鐵血 一、蜀道難第二章 蛇嘯雀來第四章 隨圓就方第十一章 風雲際會第十二章 一劍橫天崑崙前傳·天驕鐵血 六、射天狼崑崙前傳·天驕鐵血 三、三才變第十章 見花生佛第十二章 勾心鬥角第九章 迷陣無形第十一章 舊愛南泯第四章 凌空一羽第二章 霧林奇嫗第四章 血濺梵天第二章 白梅含香崑崙前傳·天驕鐵血 六、射天狼第十三章 隰桑有阿第六章 煙波微茫第七章 太乙分光第八章 金蟬脫殼第二章 白梅含香崑崙前傳·天驕鐵血 六、射天狼崑崙前傳·天驕鐵血 五、戰城南崑崙前傳·天驕鐵血 三、三才變第一章 石公山頭第十二章 一劍橫天崑崙前傳·天驕鐵血 五、戰城南第十二章 天地反覆第十二章 天地反覆第一章 左右爲難第七章 杏林醫隱第一章 花暗柳明崑崙前傳·天驕鐵血 二、連環劫第十章 心隨明月第十一章 大王天寺第十二章 佳人爲注崑崙前傳·天驕鐵血 一、蜀道難第十二章 天地反覆第三章 顛倒五行第三章 仙佛爭鋒第十章 和諧之道第十三章 隰桑有阿第一章 左右爲難第十三章 隰桑有阿第五章 敵友莫辨第五章 冰炭加身崑崙前傳·天驕鐵血 五、戰城南第七章 否極泰來第四章 血濺梵天第二章 霧林奇嫗第一章 萬夫莫敵第七章 太乙分光第五章 魂斷錢塘崑崙前傳·天驕鐵血 五、戰城南第十章 見花生佛第四章 純陽鐵盒第十一章 風雲際會第十四章 捨身飼虎
第十三章 隰桑有阿第十二章 佳人爲注第九章 龍奔萬里第十三章 勝者爲王第十章 可恃唯我第六章 風波險惡第八章 折弓爲誓崑崙前傳·天驕鐵血 七、滿江紅第三章 顛倒五行第六章 天狼嘯月第五章 千鈞一局第十一章 大王天寺第十一章 變起蕭牆第六章 天狼嘯月第一章 石公山頭第六章 煙波微茫第十章 可恃唯我第五章 魂斷錢塘第十一章 風雲際會第十章 移星換斗第一章 萬物歸藏第一章 萬物歸藏第七章 否極泰來第六章 無法無相第七章 太乙分光第八章 金蟬脫殼第十三章 隰桑有阿第四章 隨圓就方第二章 四面楚歌第四章 西塞龍吟第五章 千鈞一局第八章 樂極生悲第四章 幼帝之爭第四章 西塞龍吟第八章 羣魔亂舞第十一章 撥雲見日第六章 赤毛之虎第三章 顛倒五行第十一章 變起蕭牆崑崙前傳·天驕鐵血 一、蜀道難第二章 蛇嘯雀來第四章 隨圓就方第十一章 風雲際會第十二章 一劍橫天崑崙前傳·天驕鐵血 六、射天狼崑崙前傳·天驕鐵血 三、三才變第十章 見花生佛第十二章 勾心鬥角第九章 迷陣無形第十一章 舊愛南泯第四章 凌空一羽第二章 霧林奇嫗第四章 血濺梵天第二章 白梅含香崑崙前傳·天驕鐵血 六、射天狼第十三章 隰桑有阿第六章 煙波微茫第七章 太乙分光第八章 金蟬脫殼第二章 白梅含香崑崙前傳·天驕鐵血 六、射天狼崑崙前傳·天驕鐵血 五、戰城南崑崙前傳·天驕鐵血 三、三才變第一章 石公山頭第十二章 一劍橫天崑崙前傳·天驕鐵血 五、戰城南第十二章 天地反覆第十二章 天地反覆第一章 左右爲難第七章 杏林醫隱第一章 花暗柳明崑崙前傳·天驕鐵血 二、連環劫第十章 心隨明月第十一章 大王天寺第十二章 佳人爲注崑崙前傳·天驕鐵血 一、蜀道難第十二章 天地反覆第三章 顛倒五行第三章 仙佛爭鋒第十章 和諧之道第十三章 隰桑有阿第一章 左右爲難第十三章 隰桑有阿第五章 敵友莫辨第五章 冰炭加身崑崙前傳·天驕鐵血 五、戰城南第七章 否極泰來第四章 血濺梵天第二章 霧林奇嫗第一章 萬夫莫敵第七章 太乙分光第五章 魂斷錢塘崑崙前傳·天驕鐵血 五、戰城南第十章 見花生佛第四章 純陽鐵盒第十一章 風雲際會第十四章 捨身飼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