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身聊發少年狂 第146章 仙主你好

東宮。

在一起上課的大皇子和二皇子依舊保持着往日疏離卻不失禮貌的距離,教授學問的講經學士是翰林院的鴻儒,對於兩位自律的皇子,他十分滿意。

但伴讀們就沒那麼讓人放心了。

秦斌的功課做得一塌糊塗;熊平的功課雖然做完了,但一看就是糊出來的;仇牧做得認真,可答的全不在點子上;李銳寫的全在點子上,可內容太少。

這位講經學士是出了名的老成持重之人,面對這種情況,也只能讓他們回去重做,一日做不出讓他滿意的來,便再做一日。

當然,今日的功課依舊會佈置,一併去做。

秦斌當即哀嚎一聲趴在桌子上。今日輪到他休假回家,剛想回去還好放鬆一二,結果兩份功課一留,加上明日上課會爲他留的,明天晚上他是不要想睡了。

熊平笑呵呵的收起了自己的功課,他昨天睡得太早了,清晨纔想起來功課只寫了一半,等早上爬起來只能糊了。他知道自己糊的功課學士一定看不進眼裡,已經做好了重寫一遍的準備,是以一點也不難過。

仇牧抓着自己的功課,難以置信地左思右看。

“我寫的這麼好,怎麼會也不合格?我寫了兩頁,論點寫了這麼多!我還提出了其他的方法!”他整個人都出於一種被否定的失敗感中,滿臉都是“這不正常!”的表情。

他拍着腦袋,“一定是你們連累我了!”

只是雖然嘴裡說的是“你們”,看的卻是秦斌。

“得了吧,寫得多就有用,那我明日寫個十頁廢話給先生。”秦斌趴在桌子上懶洋洋的說,“每次見你寫功課都急,恨不得寫出上下千年來。”

“總比你擠半天擠不出一個字來好!”

“過猶不及,你懂不?我這叫言簡意賅!”

“你是言簡意賅?我看你是不學無術!李銳那才叫言簡意賅!”

在一旁無辜躺槍的李銳眨了眨眼睛。

“呃……我是找不到資料。我看的書沒你多。”李銳老實的回答仇牧,“我心裡清楚怎麼寫,但我不知道用什麼句子詮釋。所以只能這樣了。”

大皇子被學士留下來單獨談了幾句,他們幾人可以看到大皇子一直在搖着腦袋。

“真不知道陛下爲什麼要選你們給大皇子伴讀,一個個都是紈絝子弟,連書都讀不好,還指望能明什麼道理!”一聲討人厭的諷刺聲從他們身側傳了過來。

李銳等人扭頭一看,正是二皇子的伴讀楚應年。

楚應年的哥哥還沒出四七,他身有重孝,七七之前不能進宮繼續讀書,這次是來告假的。

二皇子知道楚應年和李銳的過節,兩家此番是一定結了仇了,而且不死不休。他也擔心出什麼事情惹禍上身,在另一邊連忙叫楚應年過來。

楚應年惡狠狠地瞪了李銳一眼,轉身離去了。

“李銳,不必理他,這就是隻沒爪子的小貓。”秦斌見李銳情緒低沉,直起身子低聲笑話他,“你不知道,前陣子我偷偷找個機會教訓了他,他哭的跟淚人兒一樣,孬的很!”

“你也不要臉,人家比你小,你居然欺負小孩子。”仇牧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損秦斌。

“他那臭嘴可不像小孩子,一見就煩。”

“呵呵呵,你嘴巴不臭嗎?”

“你……”

拜兩人的日常慣例所賜,李銳的心情總算好了點。

被人直晃晃的在面前表現出敵意,可又沒辦法反脣相譏的感覺真難受。

沒一會兒,大皇子走了過來,一屁股坐在四人前面的凳子上。

“你們的功課又被學士罵了,而且學士說我干預太多,已經拖了我自己的進度,不許我再給你們補課了。”大皇子想了想,指着仇牧和秦斌道,“以後你們兩個一組,兩人互相督促對方的功課,若是有一人沒過,另一人就要替對方重寫!”

“憑什麼!”

“大皇子,我不要和這個倭瓜一組!”

大皇子揉着額角,這仇牧和秦斌似乎天生犯衝,什麼事情都能吵起來。

他又想了一會兒,李銳論點獨特,但基礎差,仇牧基礎紮實,但因爲年紀最小,見識有限,論點都很膚淺,不如這兩人一組。

只是熊平和秦斌都是懶散的性子,若這兩人一組……

大皇子已經能想到秦斌翹着腿看兵書,熊平在一旁看雜書笑的“呵呵呵呵”的樣子了。

這兩人一起寫功課,鐵定是“zzzzzzzzzzzzzz”的節奏啊。

父皇!你坑兒子啊!

大皇子給四人安排好了“互幫互助小組”的配對,自己也覺得這實在沒底。

只是他每日下午還有皇子們必學的課程,這些大多是爲君之道和治國之道,有些課四個伴讀是不能上的,大皇子也只能暫時這麼安排。

他明明是找來四個伴讀陪他讀書的,結果卻像是多了四個笨師弟一般,偏他們四人將來都會是他的左膀右臂,又不能不幫。

常想一二,常想一二吧。

下午,熊平到了李銳的房間,敲響了他的門。

李銳開了門,迎了熊平進來,進了屋的熊平從懷裡掏出一封信,遞給了李銳。

“信?給我的?”李銳一臉困惑的拿過信。

“不是給你的。是我表妹萬寧縣主給你堂弟李釗的。”熊平也很好奇兩個孩子爲什麼能有共同語言,還交好到寫信的地步,“我昨日回家休息的時候,我表妹給我的。”

“我知道了。”李銳點了點頭,把信收好。“我後天回家就帶給我堂弟。”

李銳回家那天,把萬寧縣主的信給了李釗,好奇地問道:

“你怎麼和萬寧縣主有了交情?”

李釗歡天喜地的接過信,一臉得意。

“我帶她去菜地裡看了一會兒,她說我們府裡的花她都沒見過,要回家種種看,要走了不少種子呢!”李釗嘿嘿地笑着,把信揣到胸口。“堂兄,我先回去看信,回頭您給我帶回信啊!”

李銳看李釗歡喜成這個樣子,猜測這孩子在信國公府裡大概是孤單了。

家裡,他常住宮裡,李銘功課很多,早上還要學武強身,自然是沒有時間一天到晚和李釗泡在一起。李銘性格有些被動,不是自來熟,李釗又沒有李鈞那般溫和,隨便李銘怎麼擺弄,兩個孩子似乎也玩不到一塊兒去。

他祖母要忙家中的事務,嬸母也快臨盆了,每日裡只能早上抽出時間來陪他種種菜。

所以這李釗在這異地他鄉認識了一個同齡的姑娘,顯然是十分重視的。

李銳想到此關節,溫聲和李釗說道:“德陽郡主府不是那麼難進,你若想過去拜訪,回頭我帶你去他家府上走走。只是我的好友熊平和我並不是同一天休假,你得等放大假的時候才能和我去德陽郡主的府上。”

李釗沒想到堂叔家竟然連皇帝親戚家也能隨便走動的,那可是皇帝老爺的親戚家啊!

當下喜出望外的狂點頭,抱着萬寧的信就跑回了屋子。

來堂叔家實在是太對了!

李釗回了房,喜滋滋的打開了信,看着萬寧娟秀的字跡忍不住羨慕。

她的字寫的好漂亮啊!她會好多字!

看完擡頭,李釗驀地一愣。

“箱子?箱子是什麼?我叫李釗啊。”李釗抓耳撓腮,“難道是寫給別人的信,弄混了弄到我這裡了?”

李釗對那“箱子”吃味了半天,猛然間靈光一閃!

鄉子!箱子!

箱子!!!

哈?他以爲鄉子已經很難聽了,這萬寧居然給他起了個更難聽的!

京城流行用起外號表示友好嗎?

那我也要給她起個外號!

‘雖然萬寧給我起了個這麼難聽的名字,但她是女孩子,我不能和她一般見識,我若學了她,豈不是表明我是個小肚雞腸的男孩子?’

李釗託着下巴想了半天,不知道該起什麼名字好。

對了,她長得跟仙女似的,不如就叫“仙主”!

唔,等他寫信,就這麼擡頭!

李釗搞定了萬寧的“外號”,繼續往下看。

這字讀什麼來着?好像是“見”?還是“真”?還是“覺”?

李釗摸着那個一語成讖的“讖”字,琢磨了半天。

這字好複雜,要怎麼寫啊?

他拿起筆,把這個讖字照葫蘆畫瓢寫了下來,但筆畫太多,讖字直接糊成了一個大團,什麼字都看不出來了。

他那日說萬寧回家說不定種不出菜來,今日就收到信,萬寧說他“一語成讖”,果真那麼多種子只有一半發了芽。

他雖然不知道這“一語成讖”是什麼意思,但聯繫上下文也看得出大概是“烏鴉嘴”的感覺。

看着萬寧姑娘這麼有見識有學問的成語,李釗森森的表示自慚形穢。

他還沒學會四個字四個字的蹦話。

李釗看完了萬寧的信,準備給萬寧回信,他從房間裡摸出堂祖母送他的文房四寶,叫桑梓給他在一旁磨墨,醞釀了半天,開始落筆。

“呃……桑梓,給人寫信,擡頭寫什麼?”

仙主你好?仙主吉祥?

“奴婢不識字,哪裡知道寫信該怎麼擡頭喲!”桑梓擺着手說道,“這個您應該問銳少爺或者銘少爺,或者問府裡的先生啊!”

“那還是算了吧。”李釗覺得連信的擡頭都不會寫實在太丟人,他情願自己琢磨。

李釗拿着萬寧的信看了半天,終於擡筆寫下:

“仙主:行走如意。”

他真是天資過人!起居安吉對行走如意!

多麼工整!

李釗接着把想要說的話都寫了下來,並對萬寧府上的鮮花餡餅表現出了十分的垂涎。

他也寫了昨日廚房做的點心“韭菜盒子”十分美味,只是吃完要喝茶漱口等瑣事。

兩孩子在吃喝上表現出了驚人的一致以及執着的追求,探討出各種蔬菜和花草結合的辦法,並表示下次有機會一定要在一起試驗一下。

他洋洋灑灑寫了四五張紙,倒不是內容多,而是因爲他的字寫的大,還有錯字糊成團的時候,所以不多的內容倒成了五張紙來。

李釗看看萬寧的信,再看看自己的信……

看看萬寧的字,再看看自己“粗壯”的字跡……

他默默地又拿出幾張信紙,展了開來。

他的字還是母親手把手教的呢,他還以爲寫的極好,結果不但不如銘弟,甚至連萬寧一個小姑娘都不如。

他認真的一筆一劃謄好新的信,左右檢查一遍沒有任何錯漏,這才塞進信封裡,準備去拿給堂兄。

若沒有意外,堂兄放假的時候都是在北園裡過的。現在銘弟弟也搬去了北園,他要送信,肯定要去持雲院一趟的。

正好,他也做了個決定,想要和堂祖母說一說。

顧卿此刻卻不在北園,而是在外廳接待外客。

行知書院的陳軼帶着幾位書坊的主人和刻書鋪的負責人來拜訪邱老太君,想要獲得刊刻《三國演義》發行的權利。

此事本來應該是李茂過問的,但李茂部裡事忙,聽了他們的請求以後,直接讓陳軼去府裡找老太太。他家的《三國演義》是老太太背誦出來的,又是他父親的著作,老太太說能印就印,說不能印就不印。

所以陳軼的拜帖就發到了邱老太君的手上。

《三國演義》這本書在京城裡獲得了極大的轟動,但由於都是手抄,流傳不廣,只有一些學子和信國公府交好的人家有上幾卷。但隨着今科進士還鄉或去外地任職,這《三國演義》終於在各地開始有了蹤跡。

大楚之前,所有書籍都由官方刊刻修撰,自尹朝出現雕版以來,國子監開始出現集賢院,專門負責印發書籍。

胡人肆掠中原以後,國子監裡所存的書版全部被毀,國子監裡的博士和學士們爲了不讓這些書從此消失在胡人的手裡,冒着極大的危險,耗盡精力將許多書默了出來,又秘密送到地方上有膽量的書坊裡重新刊刻成書,這纔沒讓許多著作毀於一旦。

大楚立國,這些書坊紛紛把以前替國子監博士們保存的刻版和書籍拿了出來,重新填補國子監的集賢院。先皇爲了表彰這些書坊當年的義舉,對這些私人的書局、書坊、刻書鋪十分優待,又大力支持民間書籍的傳播,徹底打破了世族和官方纔有大量藏書的歷史。

正因爲前朝書籍損失太大,信國公府的“微霜堂”才能那麼受到文人士族的追捧,而後來開放了私人書局,李茂才能斥資購買大量書籍繼續填充微霜堂的藏書。

由於當年胡人征戰中原之時,江南地區受損失最小,所以當年僅剩的大部分刻書鋪都集中在吳州的錢塘地區。

而那裡,正是江家的大本營。

沒人知道《三國演義》這樣的奇書爲什麼皇帝不下令國子監的集賢院刊刻成書,而是隻放任手抄本流傳。但皇帝同樣也沒有禁止此書流行,甚至有許多大臣都證實曾在皇帝書房的桌子上看過這本書,那麼說明這書在皇帝眼裡是沒什麼問題的。

這樣一本還沒流傳開來、國子監也沒有刊刻的奇書,又牽扯到如今大楚的公府勳貴,其中蘊藏的商機,頓時讓書商們紛紛上京尋找活動的門路。

李茂平日裡深居簡出,對各種社交活動雖然熱衷,但卻很少和商人打交道。這些書商沒辦法直接搭上線,就通過各種關係找到了行知書院的陳軼。

人人都知道行知書院是信國公府舊任的幕僚長開的,如今陳山長和信國公還保持着良好的交往,行知書院有大半學子是減免束脩的,這其中支撐着行知書院的經費從哪裡來,很多人家都猜是信國公府資助的。

陳軼接待了幾位書坊的商人,下意識覺得這是信國公府揚名的大好機會。

信國公府以武勳立府,人人都知道李碩決策果斷,部署周密,他行軍打仗,或分道並進,輕騎奔襲,或誘敵出城,設伏圍殲,指揮極其靈活,因而多獲勝利。

但由於李老國公出身貧寒,所有兵法韜略都是成年後纔開始學習,一直受到將門世家的詬病,認爲他是野路子,加之後來李蒙、李茂爲了避嫌,都走的是文官道路,信國公府權利地位是有了,在武勳一事上的名聲卻一直都不算太盛。

尤其和累世出名臣良將的晉國公府比起來,底氣就弱了那麼一點。

陳軼自然也拜讀過那本《三國演義》,只覺得自己當年果然沒有跟錯主子,這老信國公果真是胸中有大丘壑大智慧之人,當年急流勇退也絕不是隻看在感情上。

只可惜運道太差,否則如今李蒙在世,信國公府很快也將成爲出將入相之府。

但如今不同了,若是李老國公的《三國演義》能宣揚開來,再叫吳玉舟想法子在雲夢閣裡培養一批說書先生,這三國演義就將傳遍大江南北,成爲信國公府最亮的一扇招牌。

這書妙就妙在老少咸宜,雅俗共賞。也許是李老國公並非出身世家的原因,通篇《三國演義》雖然說得是歷史,可也夾雜各種小說之言,半點都不艱澀,其中蘊含的道理卻不粗淺,最適合街談巷語,府中雅敘,廳堂聽書。

加之“三國”裡有許多人人耳熟能詳的故事,接受起來就更加容易。

所以陳軼接受了這幾位書商和刻版商的託付,直接去找了信國公李茂,說明這背後蘊藏的無限好處,勸他接受下來。

李茂自然也想同意,但這書是他母親複述出來的,道理上至少要支會家中老太太一聲,於是便有了今日這一趟。

顧卿聽到有出版社社長加印刷廠廠長要見她,連忙整衣去前廳見客。

書商和刻版商雖然也是商人,卻也是大楚諸商之中最不受歧視的,概因這些商人是爲了傳播學問而從事此行當,絕大多數都讀書識字,有些還學問淵博,說話並不讓人討厭的緣故。

這幾位書坊的商人都是錢塘地區最大的幾家書坊的負責人,旗下的書齋書局遍佈大江南北,這些人和大楚各大刻書鋪也保持着良好的合作關係,所以此次來的時候,也帶了各大刻書鋪的技術骨幹,就是爲了向信國公府展示自家實力的雄厚,技術的精湛。

這幾位書坊老闆互相都相熟,他們之中,“罄竹齋”的老闆吳應人最年長,便由他最先說明了來意,並且由其長期合作的刻書鋪“華三郎刻書鋪”的負責人提供了自家的雕版、印紙、裝幀本和套紅本給顧卿觀看。

這些人進府都是做了諸多準備,不但背來了沉重的大版小版,還帶來了諸多紙張和以前的成書。私人書坊不像官家修書,質量肯定是及不上官家版本的,但他們這些民間刻書局的技術也在不停發展,自詡不會比官方差太多。

顧卿看完了三家送上來的各種“投標材料”,好奇地問“華三郎”的負責人:“諸位帶着這麼多板子進京,難道不累嗎?”

“老夫人,一塊雕版通常要耗費師父極大的心血,這就是我們刻書鋪的根本,自然是要帶上來給您看一看的。一塊板子刻得好,可以用許多代……”

顧卿見這人開始滔滔不絕的說這雕版有如何如何多的門道,知道他是曲解了她的意思,連忙打斷:“老身只是覺得這些板子體積太大,諸位爲何不帶些活字過來再行拼湊?”

幾位刻書鋪的負責人面面相覷,其中一個膽子較大,直言相問:

“邱老太君,何謂活字?”

顧卿一愣。

這裡還沒有活字印刷嗎?這時候的時間推算,不已經相當於宋末的時間了嗎?

是了,這時候世家還在綿延,印書以前大約都是這些世傢俬人控制的,科舉聽說也是尹朝纔開始推行,地方上的書籍事業應該進展的很慢。

“你們可以試試把常用字全部分解成一個一個的字模,到了要印刷之前,再讓人排版在盤子裡,把活的字模全部按照順序排列起來,等印完了拆出子模,就可以反覆使用……”顧卿只是稍微點了點,幾位刻書鋪的負責人眼睛立刻一亮。

“邱老太君,這辦法您是從何處得之?”華三郎家的負責人難掩激動的說道:“我們一定要向那位高人請教請教!”

“呃……”顧卿不敢說是另外一個時空裡一個叫做畢昇的人發明的,只好含糊其辭地說道:“印章不就是這個道理嗎?許多個印章連在一起不就是一面書頁的字?既然雕版這麼麻煩你們都能做出來,活字應該更容易吧?”

幾個刻書鋪子的負責人此時也不再關心到底能不能拿到《三國演義》的版權了,所有的問題都圍繞着“活字印刷”的細節上來問。顧卿想了想歷史課本上畢昇發明活字印刷的過程,將自己知道的細節也多說了一些。

比如說可以用膠泥代替木板,可以用銅字或者鉛字的活字模,比如說常用字多備,生僻字可以隨制隨用,可以拿粘土黏住底板來卡住活字,以後拆下等等。

家中諸人都知道邱老太君慣於各種奇思妙想,卻不知道她能想到這種讀書人都不會猜想到的事情上去。還是說這位邱老太君正因爲不是讀書人,所以想的東西纔不會拘泥於常規和慣例?

這簡直是意外之喜,所有來的書商和刻師都恨不得長留信國公府,日日聆聽教誨纔好。

顧卿說了半天,嘴巴都說幹了,人也有些疲憊。陳軼見幾位書商還要再多盤桓,輕咳了幾聲,提醒他們別忘了正事,這些請教的事情以後再提不遲。

他們這才如夢初醒一般連忙談起《三國演義》的事情,只是說話間老是晃神,顯然心思已經飄到“活字印刷”上去了。

顧卿看這三家技術不分伯仲,實力也都大差不差,只是偏重經營的區域有所不同,便慷慨的把《三國演義》的刊刻發行權都給了三家,三家都可以銷售,也可以刊印。

不過他們三家技術不一樣,一家擅長畫版,顧卿便建議他多畫插圖,一家擅長套印,顧卿便建議他多做彩本,還有一家裝幀精美,顧卿便讓他多做“典藏版”、“精裝版”,以供大戶收藏。

三家得了這天大的好處,哪裡有不從的,當下便定下了“畫本版”、“彩印版”和“精裝版”的路線,這三種類型各有千秋,雖內容不同,也不怕互相拆臺,大家各憑手段賺錢就是。

至於收入,由於《三國演義》是李老國公的著作,除了他們花了大價錢要從李銳手上抄錄那本原始版本的錄本以外,還約定好了以後的出售的《三國演義》信國公府拿五成,他們拿五成。

信國公府要負責向文人學士去求引言和題跋、註解等,而三家必須在《三國演義》一書裡打出“三國殺”的廣告,順便在書坊裡出售“三國殺”。

三國殺的收入,約定好了信國公府七,書局三。

這三家書坊完全沒想到“三國殺”這種遊戲有什麼好賺錢的,所以只當做一般的附加條件答應了這種利益分配方式。

只是一些套印的紙上游戲罷了,費不了什麼成本,三成利益回本綽綽有餘。

顧卿談到後來精力實在不濟,只草草擬好一些框架,也沒留下什麼書面上的契約,約定好後日再來細談,便要家裡下人送客,單獨留下了陳軼。

她對經商實在是沒有自信了,一個玲瓏閣虧得本都回不來,她想要多聽聽各位幕僚和專業人士的建議,便託陳軼找一些善於經商的人才來參贊此事,她只負責最後拍板。

另一邊,終於等到客人們都離開了的李釗連忙跑向前廳,一進門就嚷嚷起來。

“堂祖母堂祖母!我想去行知書院!咦……”

前廳裡除了堂祖母,爲什麼還有個山羊鬍子的老先生?

客人們不是都走了嗎?

作者有話要說:小劇場:

陳軼:哦嚯嚯嚯,看我的書院經營的多好,連小孩子都想進去喲!

吳玉舟:我的雲夢閣也不錯,等他長大了就想進去了。

作者:……

168師兄給力第183章 鼎盛之始258張玄X顧卿的日常(四)老身聊發少年狂 第134章 動亂將至老身聊發少年狂 第185章 引火燒身155羯女豆鈴165顧卿養病第83章 生死劫殺老身聊發少年狂 第133章 家族榮辱第74章 汾州疑雲第14章 種菜達人第224章 李銳娶親(中)159李鈞的煩惱第68章 少爺攻勢第201章 一年後第49章 因勢利導第181章 談玄論道252張應X顧卿 (上)124花會之約第208章 病情加劇255張玄X顧卿(上)114前路有燈99顧卿傳藝112李釗進京92事實的真相252張應X顧卿 (上)90李銳回京107一愚驚人第64章 如何救災113殿試排名第233章 螳螂捕蟬第25章 另一個孫子第184章 魚死破第245章 齊邵心碎第213章 太平有象177李銘倒黴第232章 當年之約107一愚驚人第240章 顧卿掰孩子175李銘的驚喜老身聊發少年狂 第127章 奇幻冒險之旅第18章 離家出走157母女均安101江家和陸家第44章 李銘搬家114前路有燈第85章 九死一生第247章 收服荊南第239章 可怕的齊邵老身聊發少年狂 第133章 家族榮辱老身聊發少年狂 第194章 萌星出世98顧卿的野望第199章 銳兒別哭253張應X顧卿(下)155羯女豆鈴165顧卿養病第78章 色與魂授109陷入僵局老身聊發少年狂 第151章 李茂送人情老身聊發少年狂 第130章 顧卿救場第85章 九死一生第140章 博弈第96章 齊邵“投誠“111張府的秘密160李家的“香餑餑”第104章 邊關有變第3章 剝皮挫骨87李銳自盡第161章 因果循環老身聊發少年狂 第190章 辭舊迎新第211章 交代後事(中)112李釗進京168師兄給力第214章 臨終之時第55章 爭鋒相對106尋花問柳157母女均安106尋花問柳第44章 李銘搬家老身聊發少年狂 第131章 顧卿暴走第202章 李銘逃跑第248章 迎回太后第198章 祭祀天地第73章 李茂失蹤第223章 李銳娶親(上)第75章 傾國傾城256張玄x顧卿的日常(二)第68章 少爺攻勢111張府的秘密第237章 否極泰來第142章 李銳回家老身聊發少年狂 第186章 不計前嫌第74章 汾州疑雲老身聊發少年狂 第187章 張寧的選擇老身聊發少年狂 第185章 引火燒身第59章 顧卿的決定99顧卿傳藝第28章 過節過‘劫’第115章 探花使刁難
168師兄給力第183章 鼎盛之始258張玄X顧卿的日常(四)老身聊發少年狂 第134章 動亂將至老身聊發少年狂 第185章 引火燒身155羯女豆鈴165顧卿養病第83章 生死劫殺老身聊發少年狂 第133章 家族榮辱第74章 汾州疑雲第14章 種菜達人第224章 李銳娶親(中)159李鈞的煩惱第68章 少爺攻勢第201章 一年後第49章 因勢利導第181章 談玄論道252張應X顧卿 (上)124花會之約第208章 病情加劇255張玄X顧卿(上)114前路有燈99顧卿傳藝112李釗進京92事實的真相252張應X顧卿 (上)90李銳回京107一愚驚人第64章 如何救災113殿試排名第233章 螳螂捕蟬第25章 另一個孫子第184章 魚死破第245章 齊邵心碎第213章 太平有象177李銘倒黴第232章 當年之約107一愚驚人第240章 顧卿掰孩子175李銘的驚喜老身聊發少年狂 第127章 奇幻冒險之旅第18章 離家出走157母女均安101江家和陸家第44章 李銘搬家114前路有燈第85章 九死一生第247章 收服荊南第239章 可怕的齊邵老身聊發少年狂 第133章 家族榮辱老身聊發少年狂 第194章 萌星出世98顧卿的野望第199章 銳兒別哭253張應X顧卿(下)155羯女豆鈴165顧卿養病第78章 色與魂授109陷入僵局老身聊發少年狂 第151章 李茂送人情老身聊發少年狂 第130章 顧卿救場第85章 九死一生第140章 博弈第96章 齊邵“投誠“111張府的秘密160李家的“香餑餑”第104章 邊關有變第3章 剝皮挫骨87李銳自盡第161章 因果循環老身聊發少年狂 第190章 辭舊迎新第211章 交代後事(中)112李釗進京168師兄給力第214章 臨終之時第55章 爭鋒相對106尋花問柳157母女均安106尋花問柳第44章 李銘搬家老身聊發少年狂 第131章 顧卿暴走第202章 李銘逃跑第248章 迎回太后第198章 祭祀天地第73章 李茂失蹤第223章 李銳娶親(上)第75章 傾國傾城256張玄x顧卿的日常(二)第68章 少爺攻勢111張府的秘密第237章 否極泰來第142章 李銳回家老身聊發少年狂 第186章 不計前嫌第74章 汾州疑雲老身聊發少年狂 第187章 張寧的選擇老身聊發少年狂 第185章 引火燒身第59章 顧卿的決定99顧卿傳藝第28章 過節過‘劫’第115章 探花使刁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