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 雒陽攻取

“將軍,崤關新建,關體矮小,尚不知其是否可阻劉軍。將軍爲雒陽保障,不容有失,莫如由末將往守崤關,將軍自守函谷關。”夏侯惇副將朱蓋說道。

隨着黃河下沉,露出了河灘,秦函谷關已經不是連通長安和雒陽的必經之路,於是漢武帝在秦函谷關東面新建了漢函谷關。可惜雒陽到秦函谷關有兩條路——北崤道和南崤道,漢函谷關位於北崤道,只能擋住一條路。

隨着東漢的建立,雒陽成爲都城,漢函谷關無法保證都城西側安全,秦函谷關再度修繕使用。只是經過幾百年的發展,秦函谷關的地貌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秦函谷關建立在一條裂縫之中,兩側都是高地,名爲稠桑原。數百年的砍伐讓稠桑原上的樹木消失,進攻秦函谷關的軍隊不再需要從中間的裂縫通過,他們可以直接走兩側的高地,秦函谷關完全失去作用。

當年曹操進攻關中馬超,糧草從秦函谷關北面的河灘運送,鑑於兩處函谷關都無法確保許都門戶雒陽的安全,他下令許褚在河灘上重新建造一座關卡,這就是大崤關。

大崤關建造初期並不大,而後曹操平定關中,大崤關的戰略作用就沒那麼大了,加上物資短缺曹操便沒有再下令加固。一直到去年關中丟失,曹操纔想起大崤關,下令朱蓋督建加固。只是曹操沒有水泥,加固關卡的進展很慢。

夏侯惇說道:“雒陽連通關中與兗州,雒陽若失劉備便可全據大河,再無後顧之憂,那時劉備大軍南下,豫州難守矣。雒陽不可失,還望朱將軍謹守。”

“請將軍放心!”朱蓋說道,“然雒陽兵少,又需守備東、西、北三處關隘,將軍還需遣人向許都求援。”

“言之有理。”

東面的虎牢關、北面的小津關等都沒有受到劉備軍進攻,如今關羽大軍壓境,夏侯惇下令調集東面、北面兩處的曹軍向西面支援,同時派出信使向許都求援。

信使來到許都,曹操纔剛剛安撫完曹仁,與衆人商議應對之策。

劉曄說道:“江東大計未成,劉軍已掌控淮南局勢,不日必攻豫州,豫州難守也,莫如遷都宛城,以爲後計。”

“便因汝之計,致使數萬大軍殞命江東,更折了伯寧。今又獻計不戰而走,汝可是因宗親之顧,欲暗助劉備,謀我乎!”不等劉曄說話,曹操喝道,“還不與我退下!”

劉曄被曹操說得臉青一陣白一陣,心中悲憤,掩面而走。

“報主公,潼關爲劉軍所佔,夏侯將軍求援。”

鮑信說道:“孟德,潼關一失,函谷關、崤關皆不可穩守雒陽,還需早做打算。”

“允誠之意若何?”

“兗州已失,陳留被奪,許都已處險地。而今關羽取了潼關,太史慈必與關羽夾擊雒陽,雒陽難守矣。”鮑信說道,“莫如乘雒陽未失之時,遷民入南陽,而後以衡山、中陽山之勢阻劉軍西進之路。劉軍有涼州之危,必不敢直下南陽。如此以待天時,或有良機復奪中原。”

曹操閉目沉思良久,說道:“已無良策退敵乎?”

荀攸說道:“主公,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豫州之民甚衆,若爲劉備所得,彼勢愈強而我更弱。劉備曾言:‘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攸深以爲然。若遷民入南陽,則劉備空得其地,糧草難以爲繼,可阻劉軍。”

“既無良策,便即刻遷民。”曹操說道,“傳令元讓雒陽可守則守之,不可守則退。”

“是!”

“子丹,武關爲南陽門戶不容有失,張飛攻打甚急,汝率五千精兵相助文稷守關。”

“是!”

既然決定放棄豫州,曹操不準備留下任何有用的東西給劉備,下令強制遷徙全體百姓,堅壁清野。

雒陽這邊關羽果然向着夏侯惇擔憂的方向前進,劉備軍根本不管秦函谷關和大崤關,直接分兩軍開始爬稠桑原高地。

“將軍,主公令我等延誤劉軍取雒陽之時,我等無需死守關隘,可留少數將士守西面,大軍往屯東函谷關,而後末將往守南崤道。”

“言之有理。”既然戰略目標是拖延時間,那步步後撤,步步抵抗便成了好辦法。

關羽不攻堅關,選擇爬高地,那之後大概率也不會選擇攻漢函谷關,而是繞路南面走南崤道。南崤道是開闊大道,很難守備,夏侯惇讓少部分士兵守漢函谷關,自己率大軍當道紮營,還下令虎牢關和小津關的曹軍來南崤道匯合,給曹操遷民爭取時間。

夏侯惇兩次抽調虎牢關的守軍,虎牢關的守備力量已經很薄弱了,最重要的是虎牢關守軍之中有一部分士兵來自滎陽等地,滎陽名義上屬於司隸,卻地處虎牢關以東,太史慈進兵虎牢關時第一時間佔領了這裡。

戰友越來越少,老家還被劉備軍佔了,虎牢關上的許多曹軍沒了士氣。虎牢關城高地險,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稱謂,想要攻下虎牢關本不容易,不過抵不住關內自己人投降。

關羽奪取潼關的消息傳到太史慈耳中,他放棄了直襲許都的誘惑,留下司馬懼守陳留縣,親率大軍正式進攻虎牢關。

夏侯惇兩次抽調,虎牢關上現在只有一千五百多守軍,面對太史慈數萬大軍攻城,那些出身本地的曹軍生出了投降之心。

他們在太史慈到達的第二天夜裡偷偷打開了關門,其實關內守軍小校一早知道他們要投降,但他收到了曹操遷民的消息,害怕家中家小有危險。有人投降,他就順勢而爲,城門開後立刻丟棄部下,向南逃跑。

輕鬆奪取虎牢關,雒陽大門打開,太史慈大喜,留下部分守軍,率軍直奔雒陽。

夏侯惇這裡也出現了變故,漢函谷關是建立在大道之上,兩側雖有高山阻攔,但關卡寬度也不低,不像秦函谷關一樣只有十幾米寬。

朱靈和關羽商議妥當,由他進攻漢函谷關,關羽從南面大道進攻雒陽。朱靈不願乾等關羽進攻,嘗試了進攻漢函谷關,意外發覺關中的守軍不多,而且士氣低迷。

第二百三十七章 截擊第四百三十二章 黃金熱第三百二十九章 傅肜陳震第二百九十一章 合肥攻防戰第六十二章 華佗第一百零二章 下邳大捷第三百四十六章 華佗之藥第四百一十五章 爭與不爭第二百七十五章 議和第二章 錢糧滿倉第二百四十一章 木鹿城破第一百一十章 周逵第二百三十五章 下曲阿第三百七十四章 陽平關破第二百四十一 劉備大軍至第一百六十章 二虎競食第三百一十四章 江陵大戰第四百二十二章 金蝦港第四百一十五章 爭與不爭第四百零二章 鋼炮第二百九十一章 合肥攻防戰第九十七章 袁術稱天子第二百五十一章 周徐交鋒第四百一十四章 百人開疆第三百五十四章 騎兵初敗陣第四百二十一章 王基第三百一十四章 江陵大戰第一百三十七章 文丑之死第三百六十四章 反攻第一百九十一章 孫權出兵第二百零五章 察覺第四百六十二章 阿爾達希爾一世之死第四百零九章 西域礦產第二百六十六章 重騎死傷第四百零九章 西域礦產第四百五十九章 火神谷第四百一十七章 百年大計第三百三十一章 魏延獻計第一百章 泗水決戰第五十八章 公孫瓚奪幽州第二百九十五章 關中戰開第三百四十七章 繡衣誘敵第七十四章 大旱第十六章 穿針引線第二百六十六章 重騎死傷第三百二十八章 鄄城破第一百零三章 衆叛親離第二百三十一章 火燒江都第三百六十九章 雒陽攻取第一百七十二章 袁氏亂第一百一十二章 曹呂復攻第二百三十五章 下曲阿第六十三章 劉備入徐州第二百六十六章 重騎死傷第一百九十四章 廬江之戰第四百一十七章 百年大計第三十七章 遼東第二百零二章 諸葛之謀第二百三十二章 形勢逆轉第四十三章 太史慈第二百四十章 小沛之戰第四百一十三章 耽摩慄底守城戰第三百三十四 荊州停戰第三百七十七章 劉協死第十六章 穿針引線第三百五十九章 街亭第一百二十章 公孫瓚亡第三百八十一章 曹操兵敗第一百三十 孫權第四百二十五章 身毒西北形勢第二百八十三章 樊阿南下第二十九章 連環計第四百六十四章 小亞細亞之戰第八十八章 江東之戰第三百零九章 關中決戰第四百二十七章 原始蒸汽機第三百九十五章 飛速發展第三百零二章 馬超私心第一百五十五章 反戈一擊第三百零六章 王圖兵敗第二百九十二章 荊州之爭第三百九十一章 賈壹第二百四十三章 夏侯惇兵敗第一百零五章 曹呂爭淮南第十四章 董卓霸京師第四百零三章 身管自緊第三百七十八章 蒯越謀劃三百三十九 司馬氏第一百零九章 王模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勝曹操第五章 練兵與開荒第四百四十二章 利益相關第九十八章 張勳慘敗第三十八章 袁紹之謀第三百零六章 王圖兵敗第一百九十四章 廬江之戰第二百七十九章 吳懿兵敗第三百四十四章 諸葛謀劃第二百四十六章 鮮卑聯兵第五十七章 呂布入冀
第二百三十七章 截擊第四百三十二章 黃金熱第三百二十九章 傅肜陳震第二百九十一章 合肥攻防戰第六十二章 華佗第一百零二章 下邳大捷第三百四十六章 華佗之藥第四百一十五章 爭與不爭第二百七十五章 議和第二章 錢糧滿倉第二百四十一章 木鹿城破第一百一十章 周逵第二百三十五章 下曲阿第三百七十四章 陽平關破第二百四十一 劉備大軍至第一百六十章 二虎競食第三百一十四章 江陵大戰第四百二十二章 金蝦港第四百一十五章 爭與不爭第四百零二章 鋼炮第二百九十一章 合肥攻防戰第九十七章 袁術稱天子第二百五十一章 周徐交鋒第四百一十四章 百人開疆第三百五十四章 騎兵初敗陣第四百二十一章 王基第三百一十四章 江陵大戰第一百三十七章 文丑之死第三百六十四章 反攻第一百九十一章 孫權出兵第二百零五章 察覺第四百六十二章 阿爾達希爾一世之死第四百零九章 西域礦產第二百六十六章 重騎死傷第四百零九章 西域礦產第四百五十九章 火神谷第四百一十七章 百年大計第三百三十一章 魏延獻計第一百章 泗水決戰第五十八章 公孫瓚奪幽州第二百九十五章 關中戰開第三百四十七章 繡衣誘敵第七十四章 大旱第十六章 穿針引線第二百六十六章 重騎死傷第三百二十八章 鄄城破第一百零三章 衆叛親離第二百三十一章 火燒江都第三百六十九章 雒陽攻取第一百七十二章 袁氏亂第一百一十二章 曹呂復攻第二百三十五章 下曲阿第六十三章 劉備入徐州第二百六十六章 重騎死傷第一百九十四章 廬江之戰第四百一十七章 百年大計第三十七章 遼東第二百零二章 諸葛之謀第二百三十二章 形勢逆轉第四十三章 太史慈第二百四十章 小沛之戰第四百一十三章 耽摩慄底守城戰第三百三十四 荊州停戰第三百七十七章 劉協死第十六章 穿針引線第三百五十九章 街亭第一百二十章 公孫瓚亡第三百八十一章 曹操兵敗第一百三十 孫權第四百二十五章 身毒西北形勢第二百八十三章 樊阿南下第二十九章 連環計第四百六十四章 小亞細亞之戰第八十八章 江東之戰第三百零九章 關中決戰第四百二十七章 原始蒸汽機第三百九十五章 飛速發展第三百零二章 馬超私心第一百五十五章 反戈一擊第三百零六章 王圖兵敗第二百九十二章 荊州之爭第三百九十一章 賈壹第二百四十三章 夏侯惇兵敗第一百零五章 曹呂爭淮南第十四章 董卓霸京師第四百零三章 身管自緊第三百七十八章 蒯越謀劃三百三十九 司馬氏第一百零九章 王模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勝曹操第五章 練兵與開荒第四百四十二章 利益相關第九十八章 張勳慘敗第三十八章 袁紹之謀第三百零六章 王圖兵敗第一百九十四章 廬江之戰第二百七十九章 吳懿兵敗第三百四十四章 諸葛謀劃第二百四十六章 鮮卑聯兵第五十七章 呂布入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