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抖音,快手,我全都要!
抖音低調上線後的幾天裡。
陳默都在字節跳動臨時辦公,沒辦法,張一鳴不放人,他被抓着打工。
因爲他想聽聽陳默關於抖音的一些建議.
當然陳默確實也有一些想法,不吐不快,否則一個員工敢拽着老闆加班?簡直倒反天罡!
“別高興太早,上線就像剛出新手村,一切纔剛剛開始.
目前抖音只有拍視頻、發視頻、看視頻,這基本的功能,哦還有你們最核心的推薦算法。
後續彈幕得搞吧?直播得有吧?直播有了是不是帶貨也可以想一想.
這只是我隨便想的幾個點,就拿近的來說,用戶現在的特點就是獲取大於分享,看得人多發的人少,怎麼通過技術方式搞出好玩的激發用戶分享欲,這是你們要考慮的問題.
再多說點?
一鳴,你小子別激我,我當然知道怎麼做,但我不會告訴你們可以用什麼濾鏡、模板、音樂庫啥的。
字節CEO是你,不是我,接下來抖音你們自己想辦法。
嗯,總的來說,如果按照我的要求,現在的抖音還差得遠呢!
後續除了沒錢,其他事別來找我忙着呢,走了!”
或許被拽着加了兩天班,陳默火氣有點大。
一開始兩天還好,到最後張一鳴這傢伙裝都不裝了,跟樑汝波一唱一和都開始騙他的方案了。
簡直不拿老闆當幹部,差點被當產品經理用了
我這一個小時多少億上下的,玩呢?
不行,得給抖音上點強度。
在金庸小說中有“南慕容,北喬峰。”的說法。
只有在競爭中才能不斷超越自我,天才都是成雙成對出現的,過往案例不勝枚舉。
產品也是如此。
其實在互聯網短視頻平臺也有一個類似的存在,那就是被廣大網友戲稱的“南抖音,北快手。”
抖音上線了,那麼快手呢?
陳默回到自己地盤就讓周受資收集了下快手的相關發展資料。
原來快手比抖音上線要早得多。
早在2011年3月,程一笑創立“gif快手”,就是快手的前身。
當時他拉來大學舍友、在人人網擔任主程的銀鑫,又拽來大連在惠普工作時期的同事彼時在華爲的楊遠熙。
三人擠在天通苑的兩居室閉關,程一笑負責iOS,楊遠熙負責安卓,銀鑫負責服務端,就這樣三人攢出來了gif快手。
可以看出當時互聯網創業團隊的規律,基本發現一個好的點子,不是同學就是同事,聚在一起搞大事。
快手創始團隊跟米哈遊一樣,創業初期一開始也是四人小組,但最終只剩三巨頭,快手同樣有一個負責設計的創始人,但沒過不久離開了.
剩下程、楊、銀三人後來均成爲身價數十或上百億的成功人士。
沒辦法,當時雖然程一笑拿到了晨興30萬美元的投資,但這些錢他可不敢亂花,利用這筆錢租了個辦公場地,然後就是必要的運營投入,就連他們的生產工具,筆記本電腦都是自備的,至於工資就更是沒有了。
以果推因,人們都知道該如何選擇,但當時能堅持下來的確實是個人才。
最初gif快手只是一款用來製作、分享gif圖片的手機應用,供微博和人人網的用戶方便製作圖片素材。
趁着微博崛起和鬥圖風氣的盛行,也爲這款應用完成了原始用戶的積累。
到了11年10月,程一笑自斷一臂,主動切斷了這個流量池,開始自力更生,到了12年10月更是從工具類應用轉型短視頻社區。
但此時網絡環境只是3G,並不具備移動視頻應用的土壤,而且沒有流量這讓快手差點暴斃。
後來在晨興張斐的撮合下,宿華帶領一個團隊加入快手,這纔有了後續的發展。
至此,程一笑、楊遠熙、銀鑫、宿華四人組成了快手管理團隊。
程一笑負責產品、運營;宿華任CEO,負責對外業務拓展。
今年初,快手成爲美拍、秒拍後,又一短視頻分享應用。
一週後,陳默在五道口見到了快手創始團隊四人。
他在聽對面的關於快手融資計劃彙報
即便心裡早已有了定計,但陳默不動聲色,該有的流程還是要有的。
“以上就是快手後續的發展計劃,資金將投入產品研發、用戶體驗和團隊擴張上.”
宿華說完,即便他對快手非常有信心,但面對陳默依舊有些惴惴。
他搞不懂,陳默怎麼會對快手感興趣,可有人投資畢竟是好事情,誰會跟錢過不去呢?而且通過剛纔的一番交流,傳說中的‘小默同學’還是很好溝通的。
“你們有過去圖片工具類研發的積累這是優勢,但通過剛纔你們介紹,我覺得你們過於偏技術了,80%以上全是技術和研發,容易跑偏,產品定位、用戶羣體的運營也不容忽視.
我建議你們可以通過一些形式,無論技術還是活動來鼓勵用戶,尤其是普通用戶分享日常生活,形成獨有的‘草根文化’,體現出跟市場其他視頻類軟件的差異性.
之前投資你們的晨興張斐,我倆是老朋友了,來之前通過電話,彼岸投1000萬美金,不插手你們團隊,不介入你們業務,你們自行發展”
快手四人組聞言喜形於色,他們最擔心的事情被陳默一句話消弭無形。
“先這樣,後續會有彼岸創投工作人員來跟你們對接後續事宜.
“陳董事長,要不晚上吃個便飯,讓我們盡一下地主之誼?”
陳默擺了擺手,“大家都在京城,飯我就不吃了,以後會有機會的。”
說着陳默起身提醒了一句,
“哦對了,或許你們也知道,字節跳動,就是推出今日頭條的那家公司,前兩天也上線了一個叫抖音的短視頻應用,而美圖下面的美拍,這兩家都有彼岸的投資.
快手的競爭還是不小的,那就祝你們好運!”
說完,陳默帶人離去。
聽到陳默最後一句,房間內四人有些面面相覷,
“這算什麼?養蠱麼?”
“或許在他眼裡,快手只是他一個順手爲之的投資遊戲。”
“那就更有理由,把快手發展好,搞死抖音和美拍”
個頭不高,神似柯南的銀鑫扶了下眼鏡,就差精光一閃,說道,“我覺得剛纔陳默說的對,差異化競爭,通過數據分析出快手的用戶畫像,分析共性,形成快手本身文化,這纔是重中之重。
畢竟技術不會成爲瓶頸和壁壘,只有人、只有形成特定的圈子纔是王道” 宿華點頭道,“我也是這個意思,三十年河東,咱們哥幾個爭口氣,到時讓陳默刮目相看,主動請我們吃飯!”
“加油!”
另一邊,返程的陳默坐在後座閉目沉思。
達達專送被周受資拒了,因爲對方創始團隊的理念跟彼岸模式不適配。
不適配換句話說就是道不同不相爲謀!
他跟周受資瞭解後,才知道對方只是拿那些騎手當工具人來用,採用的是後來美團那種衆包模式,眼裡只有利益,只想獲得,不想擔責。
這樣跟綠茶有什麼區別?
即便陳默自詡花心,起碼還是個重感情的,每個姑娘都付出真金白銀,按照各自需求對應付出自己擁有的資源,沒有始亂終棄。
所以最後他誇了周受資一番,對於達達,他反而樂見其成對方的發展。
現在到了陳默現在這個階段,擁有一定資源後,他想做個實驗,一個在專送這個領域,良幣驅逐劣幣,多方共贏的實驗。
至於快手的投資,賺錢肯定是主要因素之一,其次是刺激一下抖音那邊,還有最重要一點就是後續快手成爲一些網紅招搖撞騙的自留地,屆時能不能借着股東的話語權,把一些人清出去,讓其沒有生存的土壤.
作爲一名合格的投資者說,信奉雞蛋不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陳默如此,老馬更如此。
別看阿里投資了美團外賣,在阿里內部也孵化了一個餐飲平臺的產品。
這個名爲淘點點的本地生活服務平臺於去年12月上線,依託阿里的資源和支付寶的便捷支付功能,可以稱得上出生就高人一等。
上線後,開始在各城市進行試運營,但經過三個月的發展,發展不是很理想。
主要是美團、大衆點評在餐飲O2O領域深耕多年,外賣領域又餓了麼這條過江龍,淘點點作爲後來者很難突破對手的壁壘。
而且淘點點想要試圖同時覆蓋到店消費和外賣配送兩個領域,都想要的結果就是什麼都得不到。
還有現在阿里地推團隊的能力已經不比從前,隨着阿里鐵軍的核心人物相繼離開,阿里鐵軍現在的地推能力連美團都趕不上。
這些都是阿里內部對淘點點項目經過一個季度發展,不達預期的覆盤。
遊戲遊戲被彼岸都不能說壓着打,人家壓根都沒看過阿里遊戲。
本地生活幹不過美團,外賣更是比不上餓了麼。
這讓老馬很是頭疼,感覺好像除了電商和電子支付領域,其他業務的拓展屢屢碰壁。
不過令他欣慰的是餘額寶還是讓支付寶的數據更上了一層樓,沒有被微信支付拉開差距,依舊保持五五開的局面。
老馬打開手機,點開那個許久沒有說話的微聊羣,想了想還是剋制住了吐槽的慾望。
如果此時小馬哥知道老馬的想法,肯定會偷着樂,因爲老馬現在所經歷的都是他過去曾經歷過的。
抖音上線後,字節和彼岸並沒有傾其資源推廣,所以市場對其並沒有太大的反應,僅有一些媒體報道。
但小馬哥得到消息後,抖音字節彼岸這一個鏈路直達某人,這讓他一個激靈,隨後立馬召集微聊相關人馬開會。
現在微聊發展到現在用戶數只有微信的三分之一。
還好之前放開陌生人交友甚至擦點邊,否則估計微聊連微信的五分之一規模都沒有。
好在現在微聊依舊是華夏第二大移動社交應用。
“抖音.大家都用了吧?”
見衆人點頭,小馬哥繼續道,“大家說下各自體驗後的感想吧,不要有所顧忌,暢所欲言”
“好看.說實話,我一開始是帶着老闆您的問題去體驗這個抖音,結果看着看着我就看進去了,再回神已經過了一個小時,有點嚇人”
“像這種不斷往下劃的形式,完美繼承了今日頭條的交互方式,讓用戶有種不斷往下劃的衝動,下一個是什麼?這種未知和期待,是讓用戶不斷刷下去的原動力。”
“該說不說抖音的這個推薦算法有點說法,我不過刷了幾個小姐姐,發現小姐姐越來越多,根本看不過來”
“你們這是看得不夠多,我從抖音上線就開始關注了,看了幾天,也就這麼回事,就像網上媒體說的那樣今日頭條短視頻版。
除了推薦算法,沒啥技術含量,老闆如果你要做,給我三十人的技術團隊,2個月就能給你搞出來一個一模一樣的!”
小馬哥擡手,四周聲音頓時消失。
“我想在座諸位應該不會懷疑陳默的戰略眼光吧?”
衆人點頭,他們可以質疑陳默的管理方式,質疑陳默的撒幣行爲,但對於陳默的眼光,從來不會懷疑。
畢竟騰訊跟在彼岸後面喝湯都能灌個水飽。
別的不說,就《傳說對決》這一款手遊,每月就帶來數億元營收。可以想見彼岸那兩款正版,每月能賺多少?
“所以我們直接跳過做不做,而是如何做,怎麼做的問題了,彼岸遊今日頭條,我們也投了一點資訊,事實證明我們做對了。
接下來我們將繼續貫徹‘繼續跟隨,伺機超車’的策略來做。”
幾個小時後,經過衆人討論,小馬哥做出決定,
把微聊內原本的短視頻功能剝離出來,成爲獨立的一款產品,命名微視。
同時成立微視產品部,按照新浪微博的發展策略,邀請明星入駐,通過名人效應拉動粉絲流量,成爲第一批用戶。
並當場確定了負責人和項目排期!
5月底,微視要上線!
會議結束,小馬哥跟劉熾平溝通了一下,讓其投資市面上有潛力的短視頻應用
跟陳默打了這兩年交道,小馬哥也摸索出一套適合騰訊的戰法。
那就是通過陳默的眼光,利用騰訊的資源,做大做強,再創輝煌!
這套戰法的名稱被他命名爲“摸着陳默過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