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兜兜轉轉,終於來到象徵收穫的九月。
9月初,小米官方突然發了條微博:“愛國,請理性選擇;科技,讓生活更美好。”
緊接着,人們發現全國各地的小米之家門口都站着工作人員。
每當有人做出鞠躬、敬禮這類莫名舉動,他們便會主動上前,不是阻攔,而是態度誠懇地交談:
“感謝您對小米的支持,愛國可以換種形式。我們更希望用產品說話,若您真心支持,歡迎進店體驗技術。”
可這些“熱血人士”往往神情慌張,顯然沒料到會遭遇這種場面。
不是拔腿就跑,就是擡手遮遮掩掩,活像見不得光的老鼠。
這些影像被傳到網上,無數網友看出了不對勁。
就在這時。
全國各地,另外一家手機專賣店的門口也出現之前類似小米之家的熱血場景,而且規模更大,情緒更飽滿和充沛.
隨着這些信息在網上傳播,輿論風向瞬間發生了變化。
大衆情緒被一分爲二,看着兩邊的新聞,有人已經懵了:到底該“愛”哪邊?
路人粉則毫不客氣地開嘲:
“這上面的有一個算一個都是傻子。”
“還是科技和互聯網發展太快了,有些人的智商沒有跟上時代的發展.”
“都是一幫神經病,估計在家裡對各自長輩這麼尊敬過”
“感覺不夠虔誠啊,古代那都是三跪九叩,五體投地,做錯了,重來!”
“不行,下次遇到這事,我得好好拍照紀念下”
“這不是明顯的作秀,前面人負責做,後面人負責拍,再發網上噁心人”
一時間,原本打向小米的板子,變成兩家企業各挨一半。
這還沒算完。
媒體接連曝光:這家友商下個月的手機發佈會定在德國慕尼黑,再扒出其歷史的手機代言人和宣傳片——不是老外就是精英人士生活場景。
36氪再次發表尖銳評論《國貨之光:一場精心設計的消費陷阱?》:
「.值得警惕的是某些企業對愛國情懷的精準收割,評論區充斥着“你不愛國”的謾罵;線下門店甚至出現消費者對着手機敬禮的荒誕場景。
這種道德綁架讓理性討論成爲禁忌,質疑產品就是“崇洋媚外”,指出缺陷就是“給外國品牌遞刀”。
而其中我們看到某家手機廠商正在完成一場精妙的商業閉環:用海外發佈會營造高端感,靠洋模特宣傳片拉昇格調,最後用“民族大義”、“家國情懷”堵住所有質疑的聲音。
這種“低質高價”的套路被包裝成“技術突破”,營銷資金大於研發投入,大量資金流向海外廣告——紐約時代廣場的巨幅海報、各種國內外明星代言、《華爾街日報》的整版報道,構建出“國際大牌”的幻象,再將溢價成本轉嫁給國內消費者。
那些爲溢價買單的消費者,與其說是在支持技術創新,不如說是爲一場精心設計的愛國營銷付費。
當一家企業把精力放在話術包裝而非技術攻堅,把預算投入公關而非研發,所謂的“國貨之光”,不過是收割情懷的鐮刀。
在這場生意裡,沒有贏家,只有被消費的愛國心和被矇蔽的消費者.」
隨後,彼岸系微博上兩個話題衝上熱榜:#真正的愛國是科技創新#、#拒絕道德綁架式營銷#。
雷軍個人發了條微博:“好的產品自己會說話,#小米七週年發佈會#見!”
德國,慕尼黑。
正在籌備發佈會的餘大嘴突然接到老闆電話,接通後,劈頭蓋臉就是一頓罵:
“.不看看現在是什麼時候?你這點小伎倆能瞞得過誰?
還綁定上情懷了,不知道前面的事情是什麼性質?
小米現在勢頭正盛,你在下面瞎搞,知不知道我頂着多大壓力?””
“.是是是,董事長,我錯了!我反思!我總結!今晚我會把反思報告發給您”
“這就完了?”
“呃”
“發佈會改國內,小米放在同一天!新機的代言人先撤了、宣傳片重新拍,最近先找國內的。”
“同一天,這.”
“怎麼,你對咱們的產品沒有信心?”
“還有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可能來不及.”
“這是你的問題,不是我的問題,記得寫覆盤總結,晚上我要看!”
“.是!”
掛了電話,大嘴擦了擦額頭的汗,立刻行動。
緊急會議開了兩小時,相關部門迅速啓動。
當會議室內就剩大嘴一個,他纔開始寫‘檢討’。
他承認低估了之前事件上面的反應,沒想到比他想象中的還要嚴重。
“一些友商真是玻璃心,稍微誇一下都不行。”他咬着筆桿,“既然軟的不好使,那就來硬的。”寫到一半,他靈光一閃——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掏出電話給老馬打了過去,很快敲定一筆合作。
如果說 2016年是直播電商元年,2017年便是其爆發之年。
尤其是淘寶的直播電商更是平地起青雲,去年GMV不過200億,今年剛過半就已經突破500億,年底直接快奔着1000億去了。
而曾經兩個名不見經傳參加海選的小主播薇婭和李佳琦,嶄露頭角後,在平臺明裡暗裡的扶持下,已成爲當之無愧的一哥一姐,創造了驚人的帶貨紀錄。
僅僅618一天的時間,薇婭單場2.3億元創造了僅次於陳默的全網記錄,而李佳琦5分鐘就賣空15萬支口紅更是誇張。
8個月的時間,前者年GMV(商品交易總額)已經超過50億,而後者也突破30億,兩人在淘寶的粉絲數雙雙突破的千萬大關。
雖說這種新的帶貨方式是先在抖音興起的,但憑藉淘寶在電商領域NO.1的地位,在捧出淘寶十大頭部主播後,跟抖音的帶貨也漸漸陷入白熱化的競爭中。
目前雙方各佔接近40%左右的份額,剩下才是快手等其他平臺。
兩人都單獨成立公司組建團隊,李佳琦更是用一年積蓄在上海買下上億的湯臣一品,引發不小轟動。
9月初的一天,李佳琦如往常一樣跟自己的團隊在準備下個月的選品、談判,然後就接到了一個的電話——蔣帆的電話。
“華爲的新品發佈會定在21號,所以21~23號,你提前準備下,這三天只賣華爲這次的新品.”
“蔣總,這個月的檔期早就定好了。”
“我幫你協調好了”
“華爲的都是數碼產品,我這擅長的是美妝.而且我的用戶粉絲羣體也.”
“.你有意見?”
“.沒沒那..薇婭呢?”
“跟你一樣,雖說她是全品類,科技數碼領域是你的弱項,也是她的弱項,我手裡有個價值一個億的流量資源包,這三天你倆誰賣的多,我就給誰!”
“好的,蔣總,我沒問題!”
“記住,強者從不抱怨環境,而是擁抱變化!”
“明白!”
掛斷電話,李佳琦眼裡燃燒着戰意。
他深知貪多嚼不爛的道理,所以一直聚焦於美妝進行深耕,而對方什麼都賣,搞全品類,求大求全。
自認能力不弱於對方,但數字是不會騙人的,每每被對方壓一頭。
現在業內他被稱爲李老二,這着實令他不爽。
而這次說不定是一次契機,說不定能借此機會擴寬一下帶貨的類目。
不就是賣手機麼~姐妹們,買它!
接完電話第二天,他就接到了華爲給出的物料,開始提前熟悉產品。
另一邊薇婭也在進行着備戰,直播帶貨就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她是一天不敢懈怠。
因爲她清楚身後有無數人想要取她而代之.
他們不知道的是,還有一個男人也在爲此而準備着,而且準備了很久,他就是老賈!
如果僅僅只是開播賣貨,其實很快就可以開工了。
可他是誰?
他是一手打造千億規模樂視帝國的賈躍亭,是巔峰期手裡握着數百億現金流的男人!
以他的眼界和格局,帶貨是暫時的但不是永久的,他要創建屬於‘賈躍亭’的帶貨品牌,形成規模效應。
所以這次他充分吸取了教訓,修煉內功比修煉外功更重要。
三個月前,在成立樂途網絡後,他並沒有急於開播,而是先了解、再學習和後思考。
瞭解直播帶貨的全鏈路和生態模式;
學習抖音的各種玩法和規則——大到流量分發、電商工具、物流體系,小到視頻營銷、直播間話術
最後思考:介入哪些鏈路,才能讓利益持久且最大化。
兩個月後,老賈決定與生產製造商和品牌方合作,親力親爲組建主播孵化團隊、選品團隊,設計培訓體系(包括話術運營和直播運營課程)。
換句話說,除了源頭和下游,上中游的供應鏈和產品端,這一次,他全都要!
半個月學習、半個月組建各個團隊、一個月老賈親自作爲導師,對旗下團隊進行定向培訓,同時還四處洽談業務,同時還要應對債務方的壓力。
所有事情親力親爲,他每天最多隻睡4個小時。
如今他兩鬢已經染上一抹雪白。
而支撐他的是“還債”、“復仇”和“證明”組成的三相之力。
爲此他在撰寫着獨屬於‘賈式’風格的帶貨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