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普惠寺

百靈廟大捷震驚中外,全國軍民無不揚眉吐氣、歡欣鼓舞。被稱作“史蹟昭垂,萬世不磨”。一時間,全國上下爲綏遠抗日將士捐款、贈物,成爲一股不可阻擋的潮流。據《大公報》報道,十二月二日,“本報代收勞軍捐款,昨達八萬三千元”;十二月五日,“已過十萬元”。

極其感人的是,有一個賣山竽的七十五歲老人,雖收入微薄,也慨然解囊捐獻;中國在倫敦的留學生一次就匯款九百元;北平市一個人力車伕,爲表示自己的愛國之心,將自己在風雪中兩日所得車費一元八角錢,全部捐送抗日戰士;以陳嘉庚先生爲代表的海外愛國華僑,也捐獻了大批物資。

孟有田點了點頭,窮鄉僻壤,消息閉塞,不是夥計說起,自己也想不到這鐲子竟然包含了一個民衆的抗日熱情呢!

“多少錢?”孟有田說完看了看紫鵑,商量道:“你若是喜歡,俺就買下來了。一來算是俺送的禮物,二來也算是爲抗日盡份力量。”

紫鵑抿起了小嘴,心裡樂融融的,並蒂蓮花的圖案也很合她的心思,她輕輕點了點頭,低聲說道:“只要是你送俺的,俺都喜歡,要是貴了俺給你添錢。”

“好說,好說,這價格一點都不貴。”夥計連連點頭,然後小心翼翼的報了價。

那個時候做買賣,晃價並不大,可不象現在,上去先攔腰一刀,商家還有賺頭。孟有田見價錢真的不貴,就是個銀子的成本,手工費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也就沒討價還價,吩咐夥計算賬。

“戴上吧,俺的心意。”孟有田瞟了一眼門口的張嫂,正看着櫃檯裡的商品出神,夥計也正算着賬,便一把拉過紫鵑的手,把鐲子套在她的手腕上。

紫鵑臉騰的紅了,象徵性地輕輕輕掙了一下,便順從地任孟有田擺佈。姑娘眼角瞟着張嫂,心裡撲騰的厲害,又害怕又甜蜜,怕的是讓人看見,惹人笑話。鐲子剛戴好,她便象做賊似的將袖筒向下拉,全給蓋了起來。

孟有田掏錢付了賬,看似東西不少,其實加上鐲子,錢花得卻並不多,這不禁讓他有些感嘆。想想,一個人力車伕兩天才掙了不到兩塊錢,這還是北平的物價,他平白得到的,委實是一筆鉅款。

“有田,這可是買了不少東西呢!”張嫂走過來,幫着拿東西,笑着說道:“這吃的、用的都有,可是能過一個好年了。”

“嘿嘿。”孟有田微微一笑,說道:“張嫂,抽時間去俺家一趟,這藍布可有您一件大褂的料子呢!”

“俺的,還有俺的料子?”張嫂愣了一下,看了看紫鵑,說道:“那,那怎麼使得。”

紫鵑眨了眨眼睛,有些明白孟有田的意思,說道:“有什麼使不得的,過年了,您也穿件新衣服。”

張嫂嘿嘿笑着點了點頭,心道:這兩個人,是拿東西堵俺的嘴呢!

三個人出了雜貨鋪,將東西放進車裡,眼見着中午是趕不回去了。紫鵑提議在鎮上打尖,然後逛逛大集,幫孟有田買牲口,再去普惠寺燒柱香,反正她是不想早回家,非把白天的時間都用光不可。

瞎老元和張嫂心裡明白,紫鵑象出了籠子的小鳥,好不容易自由了,當然想在外面多玩玩,更想和孟有田多呆些時間。沒辦法,人家是主人,他們倆按身份來說都是僕傭。瞎老元雖然有些特殊,但他不吭聲,不反對,事情也就按紫鵑的安排進行了。

……

在安平鎮外,有座廟,叫普惠寺。雖然比不上一些名剎大寺、靈山秀水,但這裡栽花插柳,也頗有“曲徑通幽處,禪堂花木深”的意味。而且方丈是個能說會道、很會交際的老傢伙,結了不少善緣,連年修葺,到了現在卻也是遠近聞名的大寺了。

燒香拜佛,占卜吉凶,求籤問卦,許願還願,那時候不光是富人,連窮人也相信這個。每每掏出自己的血汗錢,去求個籤,壞了便垂頭喪氣,好了也只不過是個心理安慰。也有窮人家得了病症,到廟裡求神拜藥,弄點香灰、神水回家的。至於能不能治好,天才知道。反正治好了是神佛的功勞,治不好就是你不誠心,是前世的業報。

孟有田不是一個信佛的人,但他在後世每見寺廟一般都要進去觀光,或爲尋找壁畫、泥塑,更爲感受其隔絕紅塵的氣氛。赭黃的琉璃瓦,大紅的柱子,難看的新塑的雜色菩薩,成羣的善男信女和旅遊者。

每進廟門,多有古鬆翠柏、梅、蘭、竹、菊。擡頭望天,白雲悠悠,遠離了塵世喧囂,難得忘卻了諸多煩惱。和尚和尼姑們當感謝有了寺廟庵堂,給人間的不幸者留了一個隱蔽身、心的避難所。而窮鄉僻地破落的寺廟殘殿,門窗不遮風雨,院內雜草叢生,枯枝上棲息着幾隻苦苦鳴叫的烏鴉,更是描繪出人間無盡的寂寞,任人無限的品嚐咀嚼。

如果你遊覽了不同的寺廟,你會發現,其實不論規模大小,位置如何,寺廟建築是有一定的規律的。一般寺廟建築的順序是: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本寺主供菩薩殿——法堂——藏經樓。

山門殿即寺廟之大門,一般稱爲“三門”,通常是一座帶有三個洞門的牌樓式建築,中間爲正門,左右各一個稍小的洞門。這三門象徵佛教的“三解脫門”,即空門、無相門、無作門。人們常說“身入空門”,是指進入寺院大門,開始過清靜的寺院生活。

山門後建有一通道式的長方形建築物,稱山門殿,殿內一般左右塑對稱的手持金剛杵的力士像。傳說古印度有二位王子皈依佛門,發誓常隨佛旁,作佛的親近衛士,後來果真悟道,稱爲“密跡金剛”。在寺廟山門殿中樹立的力士即爲此二位親近衛士。

第97章 除奸?第53章 軋馬路第46章 鬧新房第239章 走馬換將第33章 賣寡婦第72章 相見歡第274章 暗算第75章 遊玩南山背第78章 總結會第92章 內奸?第98章 勝利之後第28章 無題第174章 嚴峻形勢下的應變第38章 預防性的忠告第164章 鬼子的困難第53章 軋馬路第38章 預防性的忠告第95章 將計就計?順水推舟?第175章 大掃蕩來了第162章 鬼子的憤怒和無奈第51章 李大懷的自強想法第113章 情報的收穫第37章 拾人牙慧,提前推出第121章 背後一刀第71章 女大王發飈第36章 毒手第139章 有些暖昧的扭打第95章 將計就計?順水推舟?第187章 急援第76章 暗流洶涌第146章 良崗莊的指導第101章 麻桿打狼第134章 多啓發少灌輸第123章 兩家鬱悶一家樂第240章 無題第126章 性格之變第17章 出馬的條件第21章 偏要活下去第169章 探望中的真話第62章 脫困而歸第95章 將計就計?順水推舟?第106章 熱血青年第78章 總結會第243章 佔領良崗莊第12章 赴美行第57章 逛廟第44章 辦喜事,來無賴第14章 鬼子的狙擊第63章 難以承受的熱情第120章 側面瞭解第63章 無題第254章 最後的攻擊第262章 急轉直下第5章 劍走偏鋒的思路第227章 撤退更難第13章 武士的名譽第173章 心智崩潰第146章 山中伏殺第124章 交個底兒第125章 新空氣新氣象第29章 夜狙第87章 俺眼神不好第115章 柳鳳笨嗎?第192章 山洞——久違的故地第148章 僞軍的苦難第26章 阿秀的心思第262章 急轉直下第103章 誅除首惡第95章 亂糟糟的伏擊第32章 心動第40章 內因外力第41章 拜乾爹第128章 抗爭第90章 微小的積累第10章 打錯了算盤第259章 “飛雷”發射第20章 首戰第96章 背叛第175章 大掃蕩來了第102章 火攻第6章 百姓的焦急第10章 窮家和老孃第272章 威脅利誘第96章 不同待遇的撤退第110章 敵佔區初印象第117章 巧取第20章 首戰第43章 股市狙擊第3章 窩棚之夜第54章 非黑即白?第87章 黑雲壓城第44章 辦喜事,來無賴第101章 奇襲總壇第66章 朋友之託?第207章 扯動——突圍的手段第67章 羣衆遭難第26章 傳授第50章 別前暢談第82章 無題第45章 夜深沉(一)
第97章 除奸?第53章 軋馬路第46章 鬧新房第239章 走馬換將第33章 賣寡婦第72章 相見歡第274章 暗算第75章 遊玩南山背第78章 總結會第92章 內奸?第98章 勝利之後第28章 無題第174章 嚴峻形勢下的應變第38章 預防性的忠告第164章 鬼子的困難第53章 軋馬路第38章 預防性的忠告第95章 將計就計?順水推舟?第175章 大掃蕩來了第162章 鬼子的憤怒和無奈第51章 李大懷的自強想法第113章 情報的收穫第37章 拾人牙慧,提前推出第121章 背後一刀第71章 女大王發飈第36章 毒手第139章 有些暖昧的扭打第95章 將計就計?順水推舟?第187章 急援第76章 暗流洶涌第146章 良崗莊的指導第101章 麻桿打狼第134章 多啓發少灌輸第123章 兩家鬱悶一家樂第240章 無題第126章 性格之變第17章 出馬的條件第21章 偏要活下去第169章 探望中的真話第62章 脫困而歸第95章 將計就計?順水推舟?第106章 熱血青年第78章 總結會第243章 佔領良崗莊第12章 赴美行第57章 逛廟第44章 辦喜事,來無賴第14章 鬼子的狙擊第63章 難以承受的熱情第120章 側面瞭解第63章 無題第254章 最後的攻擊第262章 急轉直下第5章 劍走偏鋒的思路第227章 撤退更難第13章 武士的名譽第173章 心智崩潰第146章 山中伏殺第124章 交個底兒第125章 新空氣新氣象第29章 夜狙第87章 俺眼神不好第115章 柳鳳笨嗎?第192章 山洞——久違的故地第148章 僞軍的苦難第26章 阿秀的心思第262章 急轉直下第103章 誅除首惡第95章 亂糟糟的伏擊第32章 心動第40章 內因外力第41章 拜乾爹第128章 抗爭第90章 微小的積累第10章 打錯了算盤第259章 “飛雷”發射第20章 首戰第96章 背叛第175章 大掃蕩來了第102章 火攻第6章 百姓的焦急第10章 窮家和老孃第272章 威脅利誘第96章 不同待遇的撤退第110章 敵佔區初印象第117章 巧取第20章 首戰第43章 股市狙擊第3章 窩棚之夜第54章 非黑即白?第87章 黑雲壓城第44章 辦喜事,來無賴第101章 奇襲總壇第66章 朋友之託?第207章 扯動——突圍的手段第67章 羣衆遭難第26章 傳授第50章 別前暢談第82章 無題第45章 夜深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