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節 特區局面(二)

和穆龍城商量完後,丁立秋丁師爺再喝一杯酒就拔腳走人了。他現在是特區區長,古稱帝都太守,還暫代着全省“發改委”的計劃工作,每天忙得腳不沾地,沒那麼多功夫和人閒聊。

出黃埔港後坐船,沿着寬闊的珠江往西走,期間路過長洲島......這時的長洲島只是幾塊小沙丘,中山大學城還沒影呢。

一路往西50里路後,珠江南岸一片喧鬧的工地,就是規劃中的特區了。

特區這塊地,其實就和北邊廣州城隔了一個後世的海珠區。後世的海珠區是淤積出來的沙洲,在這個年代是沒有的,雙方之間現在是一片廣闊的江面,光寬度就有20多裡,算得上是隔海相望了。

岸邊是一排整齊的臨時木樁棧橋,現在幾乎每一座棧橋兩旁,都停滿了各式船隻。

當然了,即便是臨時棧橋,那也是穿越者工程師們利用砸樁機建造的,強度肯定超過了明人私建的那種,用來人力裝卸貨物沒任何問題。

就在丁立秋下船的同時,各條棧橋上小推車已經排出了隊伍,正在裝卸石塊水泥磚頭這些建材。

穿過忙碌的碼頭,沿途不停打發掉上前請安的各路大小商人和管家,丁區長硬生生花了半小時才從碼頭穿過,步行上了一號大道。

一號大道就是特區主幹道,目前還沒有起名,不過大概率會叫御街。未來等特區建好大佬們入駐時,就會剪綵命名了。

作爲新區最重要的定位和地標,一號大道的建造標準很高。考慮到今後遊行,閱兵以及各種慶典活動的需要,一號大道光平均寬度就達到了50米以上,算上兩旁的人行道等就超過了60米。

說到這裡,其實有經驗的人已經看出來了,是的,一號大道就是照着長安街的模子來的。不過也有不同之處。由於眼下特區面積小,所以整條大道分爲了兩段,在二分之一處是一座大廣場,這裡是行政區和商業區的分界點。

過了廣場,左右兩邊就是未來官署了。什麼交通部外交部等等各自都有一塊區域用來建辦公樓。普通官署區域過後,就是大型建築了:左手是首相官邸,右手是國會廳,道路的盡頭,一塊小廣場之後是皇宮。

帶着從人的丁立秋下船後,並沒有直接上他的專車,而是讓馬車跟在身後,他本人則沿着修建中的大道一路步行過去,沿途不停巡視。

經過1500人半年時間的艱苦勞動,用後世標準修路程序建造的大道,現在已經完成了墊高地基,夯實,鋪設基層和墊層等工序。

東西走向,總長達到3公里的一號大道雖說還沒有最後鋪設水泥,但是已經可以使用了。

現在丁立秋腳下踩着的,就是表面的煤渣層。

用煤渣層暫時替代水泥層也是沒辦法的事。臺灣那邊幾座老式工藝水泥窯,原本供應全國和歐洲人就已經不堪重負,現在又增添了廣東特區這個吃水泥大戶,根本就生產不過來了。

好在丁立秋這邊也是有計劃的:一套最先進(後世縣級)的迴轉窯水泥生產線已經開始在窯區公關技術難點了,一旦第一套設備成功出廠,後續就會連續生產多套運到廣東來。

水泥是難點,鋼材同樣也是難點。之前幾座小電爐,盤子不大時能維持,但是下一階段要按後世標準大量上馬正規工廠時,肯定也就不夠了。

所以首先還要在廣東建高爐,修正規鋼廠。

想到這些麻煩的工作,再想到目前遍地土匪的爛糟局面,丁立秋不由得暗自搖頭嘆氣:“任重道遠啊!”

在一號大道商業區兩旁,一些用白石灰線劃出的方格里,已經有不少明人自己修的建築物拔地而起了。

當然,說是土著自己修的,但是包括圖紙,施工規劃,建築材料,以及工程監理這些,都是特區政府提供的,收費也不高。

說白了,明人東家只是負責掏銀子和僱傭建築工人,其餘的活都被穿越衆包了。這樣一來,一大批風格相同的仿中式樓宅就立了起來,走得是後世的步行街路線。

這些建築主體是紅磚,外牆刷白,通常是二層或者三層,都配有玻璃窗和中式吊角飛檐。臨街的一面是商鋪,後邊是院落,符合明人習慣。

商鋪的經營內容大多是工業品和傳統奢侈品,說白了就是十七世紀的香榭麗舍大街。

在如此昂貴的地段能擁有一間商鋪的,無疑都是大商人或者大財主。這些人都是之前在曹將軍入粵一事上出過力的,現在得到了回報。

.................

丁立秋就這樣巡視了大約有一公里後,這才坐上馬車,往大道盡頭的皇宮方向趕去。

這期間他路過了平整的大廣場,以及正在修建中的各部門衙署,最終,他來到了帝國最核心的,呈品字形站位的三座建築這裡。

堵住了大道,唯一和長街對望的,自然就是皇宮了。

這裡的皇宮就很簡陋了,在明人看起來大概有點氣勢,但是在穿越衆眼裡,無非又是一座三層大商場而已,估計圖紙都是抄的臺灣那座。

另外,皇宮目前只完工了一部分,其餘還處於施工狀態。

這其中原因很簡單。

第一,神出鬼沒的曹皇帝現在來這個位面基本等於旅遊,所以他老人家從來也不在乎旅館長什麼樣。

第二,廣東目前只是臨時首都,今後肯定是要遷址的,所以沒必要搞什麼威嚴的大型建築羣。

第三:建築材料緊缺,皇帝也要節衣縮食支援建設對吧,沒看崇禎龍袍的袖子都磨破了嘛?人家纔是勞模。

總之,各種原因加起來後,皇宮就又變成一個三層商場了......比臺灣那個高一層,也算不錯了。

在皇宮右手邊,是一棟純白色,帶着點西式風格,貌似也有個圓形OR橢圓形辦公室的精緻首相官邸。來自後世的穿越衆,大概一眼就能看出來,這玩意有三分白宮的味道。

首相官邸是最早完工的,所有的鋼筋水泥都優先用在了這裡,連後邊的花園都已經栽好了觀賞植物,就等老中堂入住後在裡邊發號施令了。

沒辦法,中堂大人的宅子肯定是不能馬虎的,畢竟這位是正管,馬屁拍不好會有小鞋飛來。

首相在右手,那麼左手邊自然就是國會廳了。

國會廳由於是所有穿越衆兌現權利的地方,所以同樣不能馬虎,巨大的圓形羅馬鬥獸場風格得到國會廳,是整個特區最吸睛的建築,也是唯二完工的建築。

當丁立秋的馬車到了首相官邸時,已經是入夜時分了。然後當他來到圓形辦公室後,就發現幾位建築口的穿越衆都在這裡:陳棟,馮冠傑,鄭洋洋。

這三位再加上平時圍在他們身邊的一羣明人徒弟,就是設計和指導特區施工的技術核心了。

事實上趁着夏先澤還在臺灣,目前待在特區的穿越衆早就徵用了首相官邸。

丁立秋丁大區長回來之後,先是坐在首相大位上吃了碗魚蛋煲仔飯,然後開一瓶加氣蘇打水喝了幾口,之後才和幾位建築師閒聊幾句。

聊着聊着,丁區長突然覺得哪裡有點不對,然後他一拍腦袋想了起來:“我說,李大嘴去哪了?之前不是還在嗎?這大黑天的他幹嘛去了?”

“去拆遷了。”

正對着茶几上一副建築圖紙討論的馮冠傑頭也不擡地說到。緊接着,他又帶着神秘笑容補充了一句:“強拆。”

第436節 人頭第375節 公文的由來第194節 警察來了第614節 廣州的白天第729節 歷史(四)第257節 辭職第370節 電報和任務第706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一十五)第519節 邊塞基建第52節 新貴第410節 黑煙第354節 開港(二十)第475節 金殿撒潑(一)第443節 好戰第295節 龍巖戰記(十七)第112節 終遭毒手第215節 殺王(十二)第195節 欲取先予第468節 講故事第253節 鋼廠和礦石第314節 種牛第157節 滯銷第455節 傳信第13節 備戰備荒第200節 展銷會第19節 來龍去脈第156節 卡位第647節 赴任第392節 碧血丹心第274節 聖光照耀第15節 購物第649節 赴任之路(三)第389節 報應來了第373節 無病呻吟第247節 續升級第505節 臺北(四)第217節 第N類接觸第84章 電信第258節 前路第485節 女流氓第620節 大會(三)第286節 龍巖戰記(八)第167節 木料和水泥第509節 雞湯第661節 救反賊(七)第190節 迂迴第187節 接觸第583節 大淩河之戰(二)第684節 北歸(九)第281節 龍巖戰記(三)第315節 胚胎移植和馬政第361節 參觀團第571節 下龍灣登陸第356節 開港(二十二)第476節 金殿撒潑(二)第283節 龍巖戰記(五)第232節 羣賢畢至(五)第564節 接收(第五卷完)第549節 明葡戰爭(一)第127節 不服王化第484節 到埠第167節 木料和水泥第109節 戰略相持第640節 立錐第17節 銀元寶第582節 大淩河之戰(一)第713節 收線(五)第475節 金殿撒潑(一)第721節 逐鹿第602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三)第311節 瘟疫第198節 播種機第412節 觀光第170節 敵我矛盾第490節 特區局面(二)第523節 吳掌櫃的日常(二)第252節 機械廠第694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三)第512節 公文和健勇第26節 打聲招呼第235節 羣賢畢至(八)第187節 接觸第10節 出關第469節 晨光第299節 龍巖戰記(二十一)第369節 他鄉逢故知第439節 老孫頭第725節 接力第346節 開港(十二)第44節 丐幫第292節 龍巖戰記(十四)第710節 收線(二)第167節 木料和水泥第634節 歷史慣性的體現以及火線提幹第332節 招安之旅(一)第687節 北歸(一十二)第93節 談判條件第443節 好戰第224節 噩耗第278節 對澳門的攻略
第436節 人頭第375節 公文的由來第194節 警察來了第614節 廣州的白天第729節 歷史(四)第257節 辭職第370節 電報和任務第706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一十五)第519節 邊塞基建第52節 新貴第410節 黑煙第354節 開港(二十)第475節 金殿撒潑(一)第443節 好戰第295節 龍巖戰記(十七)第112節 終遭毒手第215節 殺王(十二)第195節 欲取先予第468節 講故事第253節 鋼廠和礦石第314節 種牛第157節 滯銷第455節 傳信第13節 備戰備荒第200節 展銷會第19節 來龍去脈第156節 卡位第647節 赴任第392節 碧血丹心第274節 聖光照耀第15節 購物第649節 赴任之路(三)第389節 報應來了第373節 無病呻吟第247節 續升級第505節 臺北(四)第217節 第N類接觸第84章 電信第258節 前路第485節 女流氓第620節 大會(三)第286節 龍巖戰記(八)第167節 木料和水泥第509節 雞湯第661節 救反賊(七)第190節 迂迴第187節 接觸第583節 大淩河之戰(二)第684節 北歸(九)第281節 龍巖戰記(三)第315節 胚胎移植和馬政第361節 參觀團第571節 下龍灣登陸第356節 開港(二十二)第476節 金殿撒潑(二)第283節 龍巖戰記(五)第232節 羣賢畢至(五)第564節 接收(第五卷完)第549節 明葡戰爭(一)第127節 不服王化第484節 到埠第167節 木料和水泥第109節 戰略相持第640節 立錐第17節 銀元寶第582節 大淩河之戰(一)第713節 收線(五)第475節 金殿撒潑(一)第721節 逐鹿第602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三)第311節 瘟疫第198節 播種機第412節 觀光第170節 敵我矛盾第490節 特區局面(二)第523節 吳掌櫃的日常(二)第252節 機械廠第694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三)第512節 公文和健勇第26節 打聲招呼第235節 羣賢畢至(八)第187節 接觸第10節 出關第469節 晨光第299節 龍巖戰記(二十一)第369節 他鄉逢故知第439節 老孫頭第725節 接力第346節 開港(十二)第44節 丐幫第292節 龍巖戰記(十四)第710節 收線(二)第167節 木料和水泥第634節 歷史慣性的體現以及火線提幹第332節 招安之旅(一)第687節 北歸(一十二)第93節 談判條件第443節 好戰第224節 噩耗第278節 對澳門的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