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八章 驕兵之計

次日一早,郭宋開始調兵遣將,晉軍目前共有二十五萬大軍,其中十五萬大軍部署在各處,而長安則有十萬大軍,這次郭宋準備親自率領七萬大軍南下,留三萬軍隊守關中,但光留下三萬軍隊可能還不夠,考慮到關中還有八萬民團士兵,郭宋下令將他們徵調起來,編入關中的防禦中,由大將姚錦親自坐鎮潼關。

長安的防守,郭宋交給了張謙逸,雖然張歉逸是文官,但他頗知兵法,而且在沙州有過防守吐蕃的經驗。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晉軍攻打巴蜀早在去年就開始準備了,大量糧草物資囤積在漢中,他們將以漢中爲後勤基地,一步步向巴蜀推進。

天不亮,郭宋率領七萬大軍出發了,同時出發的還有一萬頭駱駝,由一千名駝夫掌管,駱駝身上馱負着乾糧和草料,跟隨着七萬大軍,浩浩蕩蕩向子午谷方向進發。

在秘密前往漢中的同時,郭宋又公開宣佈他前往隴右視察,並派出數千騎兵打着他的旗號,浩浩蕩蕩前往隴右。

這樣做也是一種戰略欺騙,使南唐在長安的探子產生誤判。

..........

劍南,雅州,頗有謀略、經驗老道的尚東贊在攻佔雅州後,便立刻將兩萬軍隊撤出城隱藏起來,城中只留五千士兵,這就造了一個假象,吐蕃軍隊只有五千人。

同時他又令人大量散佈謠言,吐蕃去年遭遇嚴重饑荒,尚東贊同時派出十幾支打糧隊,分別在盧山、名山、百丈等縣搶掠糧食牲畜,嚇得雅州各地的百姓紛紛逃往邛州。

這時,尚東贊得到了情報,一支兩萬人唐軍進入了邛州,他隨即下令打糧隊進入邛州搶奪糧食牲畜。

唐軍主將王慶陽也是竇文場一派的人,劍南節度使渾瑊被宦官害死後,王慶陽便得以高升,提升爲左驍衛大將軍,出任劍南節度使,要知道他在李晟手下,還只是一個郎將,李晟被奪權後,軍隊整編爲神策軍,所有將領都升一級,他升爲中郎將。

但王慶陽審時度勢,在衆人對宦官掌軍還不齒時,他卻及時投靠了竇文場,被竇文場破格提拔爲將軍,成爲竇文場掌控神策軍的左膀右臂。

王慶陽地位雖高,但他還是第一次以主帥的身份率領大軍作戰,但竇文場許諾他,如果他這次擊敗吐蕃軍隊,將冊封他爲郡王,這讓原本有些緊張的王慶陽又期待萬分。

這次王慶陽一共率領兩萬人,其中一萬五千神策軍,五千劍南軍,加上從雅州敗退來的張蒙以及他的兩千軍隊,一共兩萬兩千軍隊,全部進駐臨邛縣。

臨邛縣也是座大縣,人口衆多,但縣城城牆比較破舊低矮,防禦能力遠不如雅州。

讓王慶陽着實惱火的是,他是以劍南軍主帥的身份來指揮神策軍,神策軍將士普遍都有點不太買他的帳。

入夜,王慶陽來到東大營巡視,東大營也就是神策軍大營,劍南軍大營是西大營,兩支軍隊待遇不同,俸祿和飯菜都差距較大,當然不能住在一起,否則會引發嚴重矛盾。

神策軍是月俸三貫,戰爭期間翻倍,平時吃飯每三天一頓肉,戰時每天都必須肉食保障,而劍南軍平時月俸六百文,戰時增加到一貫,平時只能吃半飽,戰時可以吃飽,至於肉食,劍南軍士兵是看不到的,偶然有碗肉湯喝就很不錯了。

東大營內一片安靜,很多士兵都入睡了,這時,他經過一頂大帳時,忽然隱隱聽到大帳提到了他的名字,他立刻勒住繮繩細聽。

“我看王慶陽溜鬚拍馬的功夫是一流的,帶兵打仗嘛!你們誰見過?反正我沒見過他打仗,哈哈!”

“就是,當年在李晟大將軍手下,他不過是個偏將,現在人家也一躍成爲大將軍了,嘴上功夫了得啊!”

大帳內的士兵肆無忌憚的譏笑嘲諷,對王慶陽充滿了不屑,王慶陽氣得臉色鐵青,捏緊了拳頭,他最後重重哼了一聲,調轉馬頭走了。

走出了好遠,還隱隱聽見大帳內傳來刺耳的笑聲。

回到中軍大帳,王慶陽狠狠一腳把凳子踢翻,他氣得眼中冒火,自己在軍中的評價就那麼不堪嗎?

這時,士兵在門口稟報:“啓稟主帥,張蒙將軍求見。”

王慶陽長長出了口氣,令道:“讓他進來!”

片刻,張蒙快步走進大帳,抱拳躬身道:“參見大帥!”

王慶陽瞥了他一眼,見他居然不給自己行跪禮,便冷冷問道:“你有什麼事?”

張蒙的官階是從三品雲麾將軍,王慶陽的官階是正三品冠軍大將軍,兩人官階只相差半級,但爵位卻一樣,都是縣公,而且張蒙是竇文場的義子,在竇文場那裡的地位比王慶陽略高,所以張蒙在王慶陽面前不行跪禮。

張蒙道:“卑職剛剛得到消息,數百吐蕃軍在臨溪縣搶掠糧食,卑職懇求帶兵去圍剿他們。”

張蒙丟了雅州,責任重大,他知道回成都後竇文場絕對饒不了自己,所以他急於立功贖罪。

張蒙的話倒提醒了王慶陽,臨時之時,竇文場和霍仙鳴再三叮囑他務必要弄清吐蕃軍的虛實,之前張蒙告訴他,吐蕃軍有兩三萬人,但王慶陽追問一起逃來的士兵,才得知張蒙根本就沒有見到對方,而是聽到南城門失守便望風而逃。

張蒙爲了逃罪,他當然會誇大敵軍的人數,甚至說敵軍有十萬人都可能,所以王慶陽根本就不相信張蒙的鬼話,這兩天他從雅州城逃來的百姓那裡打聽清楚了,吐蕃軍只有五千人,是因爲吐蕃遭遇嚴重饑荒,纔過來搶奪糧食。

王慶陽原本打算給竇文場寫一份軍報,既然張蒙提出去圍剿搶糧的吐蕃軍,倒可以趁機利用這個機會試探一下吐蕃軍的虛實。

王慶陽一口答應了,“我再給一千士兵,連同你的兩千部衆,一共三千人,明天一早前往臨溪縣。”

張蒙大喜,立刻躬身道:“卑職絕不讓主帥失望!”

........

此日一早,張蒙率領三千人離開了臨邛縣,一路奔跑,殺氣騰騰奔向五十里外的臨溪縣。

剛進入臨溪縣境內,前面官道上正好迎面來了一支由兩百餘輛牛車組成的糧車隊,車上滿載着糧食和其他財物,還跟着上千頭牲畜,五百名吐蕃士兵跟隨在牛車兩邊。

張蒙欺對方人少,揮劍大喊一聲,“殺!”

“殺啊——”

三千劍南軍士兵吶喊着衝向吐蕃士兵,五百名吐蕃士兵嚇得調頭便狂奔逃命,丟盔棄甲,連兵器也扔掉了,唯恐這些東西妨礙自己逃命。

張蒙沒想到這些吐蕃士兵也一樣畏戰,他心中既得意,也有點懊悔,早知道自己應該派探子先行,發現敵軍後,再伏擊對方,便可以全殲五百敵軍,自己也就將功贖罪了。

眼看着吐蕃士兵像兔子一樣跑沒了影,張蒙無奈,只得命令士兵收起兵甲,趕着牛車隊返回臨邛縣。

王慶陽萬萬沒有想到張蒙旗開得勝,繳獲了大量糧食和牛羊,殺敗了五百搶糧吐蕃士兵,着實令他也心動了,如果自己能一舉擊敗雅州吐蕃軍,奪回雅州,不僅他能封郡王,更重要是,沒有誰再敢說他不會帶兵打仗,他王慶陽將憑此一戰,成爲朝廷的第一功勳大將。

他當即寫了一封詳細的報告,派人立刻送去成都,他在報告中提出了對方兵力只有五千人,裝備薄弱,訓練程度較低,應該都是新兵,他請求竇文場和霍仙鳴准許自己出兵雅州,全殲這支來犯之敵。

次日下午,王慶陽接到了竇文場和霍仙鳴的回信,信中只有一句話:‘出兵雅州,全殲敵軍。’

竇文場和霍仙鳴從雅州官員的飛鴿傳信中,也確信對方只有五千人,實施強盜式掠奪劍南,這樣的話,確實可以一戰。

當天晚上,王慶陽命令張蒙率本部兩千人守臨邛縣,他則率領兩萬大軍向雅州城殺去。

尚東贊已經接到了探子的消息,臨邛縣的兩萬唐軍正浩浩蕩蕩向雅州殺來,他嘴角露出一絲冷笑,他示弱以誘引對方的驕兵之計成功了。

他當即率領兩萬五千大軍出擊,在雅州和邛州邊境一片樹林內埋伏起來,埋伏的樹林距離官道有兩裡,起不到伏擊對方的作用,但是可以不讓對方發現上當而撤退,尚東贊隨即又令五千騎兵繞道敵軍背後,截斷敵軍的退路。

次日上午,兩萬唐軍浩浩蕩蕩從遠處官道殺來,忽然,南面樹林內鼓聲大作,一支吐蕃大軍從樹林內殺了出來。

王慶陽還以爲自己遇到了埋伏,立刻下令軍隊列陣迎戰,可當他看清對方的人數時,他大腦裡‘嗡!’的一聲,一顆心向深淵墜落,他知道自己上當了。

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泉州小憩第四百三十一章 一波三折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攏翠之屋第七百零八章 奴隸贖買第二百三十三章 有緣再見第二百零六章 城門風波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新的線索第八百九十五章 巧舌辯解第八百三十四章 科舉名額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以儆效尤第四百三十七章 交換戰俘第七百三十一章 直言不諱第六百九十一章 太原開榜第四百四十一章 找米作炊第一百三十一章 府前刺殺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越州問稻第一百零一章 同官夜客第一百四十五章 強勢談判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豆盧廣原第八百七十九章 解開真相第八百七十三章 進士擇官第三百二十三章 斬盡殺絕第五百七十七章 沙州夜訪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達成共識(上)第三百三十一章 倦鳥歸京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市酒坊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神秘對手第四百七十四章 旁觀者清第五百七十四章 尋查奸細第二百七十一章 奮勇搶地第七百九十三章 合理解釋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決戰前夕第二百五十三章 洛陽船匠第一百三十九章 抓住要害第九百九十九章 天子學畫第一千一十五章 蛛絲馬跡第一百四十五章 強勢談判第五百八十六章 碎葉大戰(下)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錢氏進京第九百六十二章 提前出發第九百五十七章 逃脫之機第五百一十四章 罌花凋謝第二百二十四章 巡哨旅帥第二百八十三章 兵臨城下第五百六十二章 迫在眉睫第四百八十二章 連橫合縱第四百五十六章 協商劃界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泉州議事第九百六十五章 涪陵殺俘第一百五十四章 有人相邀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詩曲小會第一章 選道大會第四百二十九章 偷襲軍堡第七百五十八章 妥善處理第二百八十章 意外情報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登門座談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獨孤隱患第七百八十四章 兩線出征第六百二十一章 會獵太原第二百零五章 人狼之戰第二百二十九章 理解錯誤第一百八十三章 主動請纓第二百七十二章 強換土地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詩曲小會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防不勝防第八百五十四章 趙州之戰第六百零七章 夜奪蕭關第九百八十二章 錦城家訪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尋找情報第二百八十三章 兵臨城下第七百二十一章 重回長安(上)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兵圍洛陽(下)第二百五十二章 靈州來客第四百六十七章 幕後老狐第一百五十三章 震懾竇氏第三百五十五章 乘船出川第三百六十六章 納徵請期第三百一十四章 子午驚魂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進退兩難第六百六十二章 兩線進攻第七十三章 弓局首戰第九百一十八章 絕望慘敗第一百七十五章 提前出發第五百一十二章 生存之道第八百四十七章 趙魏之戰第二百五十九章 梁氏酒業第四百四十章 勾結沙陀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泉州之行(下)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族祭大事第七百九十二章 魏國來使第五百三十二章 安西軍情第一百六十章 可汗進京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鎮軍營第六十九章 痛失良才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外圍之戰(下)第四百零五章 就職演說第一百九十四章 遭遇不測第六百八十七章 英才入彀第二百一十二章 趙府壽宴(一)第九百三十六章 春赴新豐
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泉州小憩第四百三十一章 一波三折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攏翠之屋第七百零八章 奴隸贖買第二百三十三章 有緣再見第二百零六章 城門風波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新的線索第八百九十五章 巧舌辯解第八百三十四章 科舉名額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以儆效尤第四百三十七章 交換戰俘第七百三十一章 直言不諱第六百九十一章 太原開榜第四百四十一章 找米作炊第一百三十一章 府前刺殺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越州問稻第一百零一章 同官夜客第一百四十五章 強勢談判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豆盧廣原第八百七十九章 解開真相第八百七十三章 進士擇官第三百二十三章 斬盡殺絕第五百七十七章 沙州夜訪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達成共識(上)第三百三十一章 倦鳥歸京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市酒坊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神秘對手第四百七十四章 旁觀者清第五百七十四章 尋查奸細第二百七十一章 奮勇搶地第七百九十三章 合理解釋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決戰前夕第二百五十三章 洛陽船匠第一百三十九章 抓住要害第九百九十九章 天子學畫第一千一十五章 蛛絲馬跡第一百四十五章 強勢談判第五百八十六章 碎葉大戰(下)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錢氏進京第九百六十二章 提前出發第九百五十七章 逃脫之機第五百一十四章 罌花凋謝第二百二十四章 巡哨旅帥第二百八十三章 兵臨城下第五百六十二章 迫在眉睫第四百八十二章 連橫合縱第四百五十六章 協商劃界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泉州議事第九百六十五章 涪陵殺俘第一百五十四章 有人相邀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詩曲小會第一章 選道大會第四百二十九章 偷襲軍堡第七百五十八章 妥善處理第二百八十章 意外情報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登門座談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獨孤隱患第七百八十四章 兩線出征第六百二十一章 會獵太原第二百零五章 人狼之戰第二百二十九章 理解錯誤第一百八十三章 主動請纓第二百七十二章 強換土地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詩曲小會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防不勝防第八百五十四章 趙州之戰第六百零七章 夜奪蕭關第九百八十二章 錦城家訪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尋找情報第二百八十三章 兵臨城下第七百二十一章 重回長安(上)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兵圍洛陽(下)第二百五十二章 靈州來客第四百六十七章 幕後老狐第一百五十三章 震懾竇氏第三百五十五章 乘船出川第三百六十六章 納徵請期第三百一十四章 子午驚魂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進退兩難第六百六十二章 兩線進攻第七十三章 弓局首戰第九百一十八章 絕望慘敗第一百七十五章 提前出發第五百一十二章 生存之道第八百四十七章 趙魏之戰第二百五十九章 梁氏酒業第四百四十章 勾結沙陀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泉州之行(下)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族祭大事第七百九十二章 魏國來使第五百三十二章 安西軍情第一百六十章 可汗進京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鎮軍營第六十九章 痛失良才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外圍之戰(下)第四百零五章 就職演說第一百九十四章 遭遇不測第六百八十七章 英才入彀第二百一十二章 趙府壽宴(一)第九百三十六章 春赴新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