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達成共識(上)

郭宋淡淡道:“我是準備出兵新羅,但刺殺案只是一個藉口而已,我打算借這個機會解決遼東問題,如果不徹底解決遼東,將來東胡人必然成爲中原大患。”

韓滉沉思片刻道:“殿下深謀遠慮,老臣深感敬佩,事實上,我們這些老臣也意識到了,安史之亂最大的後果之一,便是大量東胡人進入幽州,形成尾大不掉之勢。

一旦遼東契丹勢大,必然會和幽州的東胡人裡應外合,使幽州有淪陷異族的風險,所以殿下清理遼東,便是清理安史之亂留下的隱患,老臣完全支持!”

郭宋十分佩服韓滉的眼光,歷史上,北宋滅亡的根子就是幽州失陷,使契丹、女真等東胡人不僅擁有高速機動的騎兵,同時獲得大量鐵礦等戰爭資源,更重要是得到了先進的軍事技術和生產力,同時佔據幽州這個號稱提裘之勢的戰略重地,幽州鐵騎隨時可以揮師南下,席捲河北平原。

從表面上看,幽州是石敬塘割讓給契丹人,但幽州早在安史之亂時便埋下了被東胡人佔領的禍根,安祿山爲了造反,排斥漢人將領,大量引入契丹人、奚人、高句麗人、靺鞨人、室韋人等東胡將領和士兵,大量東胡人也隨之搬遷到幽州。

安史之亂最後以唐廷妥協而結束,繼而形成了延續百年的藩鎮割據,幽州的東胡人沒有被及時清除,以至於東胡勢力在幽州紮下根基,爲了後來契丹人吞併幽州打下了基礎。

所以當郭宋提到徹底解決遼東問題時,韓滉立刻想到了幽州隱患,代宗時代朝廷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只是無力解決罷了。

“我考慮從水路進軍新羅,拿到新羅作爲東路進軍遼東的突破口,和幽州西線進攻互相配合,最終拿下遼東,徹底解決遼東隱患。”

韓滉想了想又問道:“殿下從水路進攻新羅考慮過後勤補給嗎?”

郭宋微微笑道:“我打算用儋羅島作爲後勤補給重地。”

他將一幅新羅地圖放在桌上,韓滉看了片刻道:“儋羅島不錯,如果殿下是向老臣徵求意見,老臣的意見是可以出兵,但殿下要考慮時時刻刻國力承受,不要急於求成,一步一步來,切不可重蹈隋朝覆轍。”

郭宋點點頭,“多謝閣老的忠告!”

...........

郭宋隨即又拜訪了薛勳等其他幾名資政大學士,衆人都支持郭宋出兵新羅的決定,但也希望他不要過度透支國力,要體恤百姓。

有趣的是,資政們對另外一個重大話題,關於是否建立新朝一事上都不約而同地保持了沉默,大家都回避了這個問題。

次日一早,郭宋在紫微殿偏殿召集政事堂七名相國在議事。

一般都是重大軍國事務郭宋纔會在紫微殿召集政事堂相國們議事,而且都會事先把要商議事務的綱要先發給衆人,讓各位相國瞭解情況,有所準備,但這一次,郭宋什麼都沒有告訴衆人。

相國們一路議論紛紛走來,工部尚書韓旻快步幾步,跟上了杜佑,壓低聲問道:“杜相國,殿下臨時召集我們是爲了何事?”

杜佑微微笑道:“殿下昨天下午去拜訪了令尊,你沒去問問父親?”

韓旻搖搖頭,“我父親如果覺得有必要讓我知道,他一定會派人把我找去,他既然沒有找我,那我也不想讓他爲難。”

“說得有道理,我估計今天議事,和王宮行刺案有關!”

“這麼快就查出兇手了?”韓旻驚訝道。

“你可別小看內衛那幫傢伙,只有留下一點線索,他們就會順着杆子一查到底,上次殿下說起這件事,好像就已經有點眉目了,只是缺少證據罷了,現在應該是人證物證俱全,我也很想知道,究竟是誰幹的好事?”

衆人走進偏殿,坐位已經排好,兩名蘭臺郎中也已就坐,他們負責記錄議事內容。

因爲晉王官房所在監國院又叫做蘭臺,所以記室參軍就改名爲蘭臺侍郎,定職爲從四品,下面再設兩名蘭臺郎中,定職爲從六品,蘭臺郎中下面還有六名蘭臺員外郎,再下面還有十幾名從九品的蘭臺從事。

由侍郎、郎中、員外郎、從事四級官員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秘書體系。

郭宋的蘭臺侍郎盧綸已經在去年出任青州刺史,新任蘭臺侍郎是都水監令是楊天華,他疏通了天寶渠、鄭國渠和丹灞道,郭宋欣賞他的精明能幹和務實精神,便把他調來接任蘭臺侍郎,這可是讓無數人羨慕的職務,可謂前途光明。

兩名蘭臺郎中也任期屆滿,去地方出任長史去了,而今年的新蘭臺郎中採取了公開招募的辦法,在朝中所有六品以下官員中進行招募,一共招兩人。

正在吏部等待任命的新職的韓愈也寫了一封應募書,三百多名年輕官員經過筆試、面試,最終韓愈脫穎而出,被晉王郭宋選中,另外一人是來自工部的黃禪,他們二人其實也是筆試的前兩名。

幾名從事安排完位子,便退下去了,整個偏殿除了七名相國外,就是蘭臺侍郎楊天華和兩名郎中韓愈和黃禪,他們端坐在一旁負責記錄議事。

這時,郭宋走進了偏殿,衆相國紛紛起身行禮,郭宋擺擺手道:“各位相國請坐!”

衆人坐下,郭宋這才緩緩道:“今天請各位前來,是有一件重大事件要和各位商議,當然,今天不做決定,只是給大家通告,我會給各位考慮的時間,最後我們再來具體商議決定。”

看了看衆人專注的表情,郭宋又繼續道:“在說重大事件之前,我要先給大家通報一件事,也就是發生在四天前的晉王宮刺殺案,經過內衛的嚴密排查,幕後真兇已經查到,說起來大家都可能想不到,竟然會是新羅國攝政王金彥升。”

偏殿內頓時一片譁然,郭宋招招手,楊天華起身,將內衛報告、審訊記錄和金彥升的信件一起呈給了衆人查看,可謂證據確鑿,衆人一一傳閱。

韓旻憤慨道:“我們念新羅將遭遇滅國之憂,特送援助給他們,他們就用這種方式來報答我們?”

潘遼看完信,眉頭緊鎖道:“這個金彥升的想法確實不可思議,如果要解新羅之危,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要求我們出兵相助,這纔是上策,他竟然用這種下作的手段,他就不怕被揭穿後遭到我們的雷霆報復嗎?”

杜佑問道:“殿下打算怎麼迴應這件事?”

這纔是大家關心的問題,衆人一起向郭宋望去,郭宋微微笑道:“我今天召集大家商議重大事件,其實和刺殺案有點關係,我考慮了近一年,決定出兵新羅,但我一直找不到合適的理由,這個刺殺案就成了我最好的藉口,我可以不討伐新羅,但我要討伐金彥升。”

衆人面面相覷,這才明白晉王今天要商議的大事是什麼?原來是要出兵新羅。

但衆人都困惑不解,如果說討伐朱滔,他們都能理解,可討伐新羅,他們看不透這裡面的關聯。

“各位,我爲什麼要滅新羅?大家想想安東都護府的教訓,就明白了我的擔憂,高句麗滅亡後,朝廷設立安東都護府,原本是用來掌控遼東,但新羅一直在窺視高句麗的土地,不斷向北蠶食,安史之亂後,新羅趁朝廷無力東顧,索性吞併了整個安東都護府,等於朝廷滅了高句麗,最後給新羅做了嫁衣。

同樣的道理,我們滅了朱滔,滅了契丹和渤海國,最後只留下一個新羅,如果朝廷強大還好說,一旦將來朝廷發生什麼變故,顧不上遼東,新羅會不會像吞併安東都護府一樣,把整個遼東吞併?

答案毋庸置疑,我們今天在遼東的征討,最終必然是給新羅做嫁衣,我不願將來出現這個結局,所以最好的辦法是把新羅也一併滅掉。”

第一百四十三章 股掌之間第二百一十五章 趙府壽宴(四)第四百五十二章 韓滉罷相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酒眉壽第三百八十五章 洞房花燭第二百一十四章 趙府壽宴(三)第八百二十九章 冰湖事件第四百八十三章 及時提醒第四百零一章 搶救病女第三百九十二章 相國薦才第三百九十五章 兩股勢力第三百六十四章 再領新軍第六百二十二章 奪城內戰第三百六十三章 嫁妝之憂第八十五章 騎射大賽(上)第七百七十五章 溫酒話別第一百二十三章 半夜訪客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雙管齊下第二百九十九章 曲江小遊(上)第七百七十二章 高原爭鋒(上)第三百七十章 酒樓偶遇第一百零八章 從何入手第三百五十四章 折道向南第四百七十四章 旁觀者清第八十七章 三十勇士第五百五十一章 意外發現第八十八章 一路北上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一語道破第七百一十一章 大赦方案第六百四十二章 共同對敵第九百六十六章 最大漏洞第一百二十七章 首次任務第五百七十章 緊急救助第三十四章 武道大會(十四)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階段勝利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隱刺暗伏第九百四十四章 關鍵人物第七百八十九章 玉真宮主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海外歸來第一百五十四章 有人相邀第九百五十二章 蜀中大亂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城門事件第七百九十八章 闖關過卡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釜底抽薪第七百二十八章 民間建議第二百七十七章 新年悄至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連夜清剿第三百四十二章 再見佳人第九百五十三章 大軍入蜀第七百三十七章 須拿誠意第七百七十六章 世家危機第二百五十八章 討價還價第九百八十五章 福兮禍兮第二百六十一章 榆林西撤第九百七十七章 太后明悟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安置之爭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關鍵一步第三百二十五章 殺人立威第二十六章 武道大會(六)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崤函之變(下)第二百七十三章 冷氏求情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海州之甕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泉州小憩第三十五章 甘雷私奔第三百九十三章 落第秀才第八百四十三章 兩敗俱傷第七百七十一章 螳螂捕蟬第三百六十八章 弄巧成拙第六十二章 粟特奴隸第五百八十三章 圍魏救趙第四百七十八章 河西監軍第九百三十二章 不良競爭第一百七十章 神策兵變第三百四十三章 蜀亂又起第五百三十四章 兵臨于闐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新羅使者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夜襲城頭第一百一十三章 上門售皮第二百三十八章 靈州上任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泉州之行(上)第五百二十九章 冬季備戰第二百六十三章 驅蝗大戰第一百三十二章 相國元載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布棋落子(六)第一百四十二章 深入虎穴第四百五十九章 心生退意第五百八十二章 冒險一擊第九百八十九章 再次選相第六百一十一章 家有兒女第三百零四章 初次上門第七百零一章 渾河之戰第九百四十六章 趁機而入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提升威望第一百八十七章 機會未失第七百四十六章 意料之中第四百零四章 抵達甘州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錢氏進京第八百三十二章 兄弟相勸第十六章 比武消息第八百五十二章 送上門來
第一百四十三章 股掌之間第二百一十五章 趙府壽宴(四)第四百五十二章 韓滉罷相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酒眉壽第三百八十五章 洞房花燭第二百一十四章 趙府壽宴(三)第八百二十九章 冰湖事件第四百八十三章 及時提醒第四百零一章 搶救病女第三百九十二章 相國薦才第三百九十五章 兩股勢力第三百六十四章 再領新軍第六百二十二章 奪城內戰第三百六十三章 嫁妝之憂第八十五章 騎射大賽(上)第七百七十五章 溫酒話別第一百二十三章 半夜訪客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雙管齊下第二百九十九章 曲江小遊(上)第七百七十二章 高原爭鋒(上)第三百七十章 酒樓偶遇第一百零八章 從何入手第三百五十四章 折道向南第四百七十四章 旁觀者清第八十七章 三十勇士第五百五十一章 意外發現第八十八章 一路北上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一語道破第七百一十一章 大赦方案第六百四十二章 共同對敵第九百六十六章 最大漏洞第一百二十七章 首次任務第五百七十章 緊急救助第三十四章 武道大會(十四)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階段勝利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隱刺暗伏第九百四十四章 關鍵人物第七百八十九章 玉真宮主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海外歸來第一百五十四章 有人相邀第九百五十二章 蜀中大亂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城門事件第七百九十八章 闖關過卡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釜底抽薪第七百二十八章 民間建議第二百七十七章 新年悄至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連夜清剿第三百四十二章 再見佳人第九百五十三章 大軍入蜀第七百三十七章 須拿誠意第七百七十六章 世家危機第二百五十八章 討價還價第九百八十五章 福兮禍兮第二百六十一章 榆林西撤第九百七十七章 太后明悟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安置之爭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關鍵一步第三百二十五章 殺人立威第二十六章 武道大會(六)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崤函之變(下)第二百七十三章 冷氏求情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海州之甕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泉州小憩第三十五章 甘雷私奔第三百九十三章 落第秀才第八百四十三章 兩敗俱傷第七百七十一章 螳螂捕蟬第三百六十八章 弄巧成拙第六十二章 粟特奴隸第五百八十三章 圍魏救趙第四百七十八章 河西監軍第九百三十二章 不良競爭第一百七十章 神策兵變第三百四十三章 蜀亂又起第五百三十四章 兵臨于闐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新羅使者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夜襲城頭第一百一十三章 上門售皮第二百三十八章 靈州上任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泉州之行(上)第五百二十九章 冬季備戰第二百六十三章 驅蝗大戰第一百三十二章 相國元載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布棋落子(六)第一百四十二章 深入虎穴第四百五十九章 心生退意第五百八十二章 冒險一擊第九百八十九章 再次選相第六百一十一章 家有兒女第三百零四章 初次上門第七百零一章 渾河之戰第九百四十六章 趁機而入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提升威望第一百八十七章 機會未失第七百四十六章 意料之中第四百零四章 抵達甘州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錢氏進京第八百三十二章 兄弟相勸第十六章 比武消息第八百五十二章 送上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