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一章 太原開榜

李適負手在御書房內來回踱步,他心中煩躁異常,一方面爲韋皋的兵敗憤怒,徹底斷送了他返回長安的夢想,而另一方面,一旦韋皋拿出自己要求他出兵的手諭,兵敗的責任者就變成了自己。

自己的名聲不就全毀了嗎?

不行,這個黑鍋自己決不能背,不能讓韋皋回成都。

“樞密使覺得韋皋應該定何罪?”李適冷冷問道。

宋朝鳳早就摸透了李適的內心,他就在等李適下定決心,當李適開口問了自己,他便知道時機成熟了。

“陛下,韋皋輕敵冒進,導致全軍覆滅,他應該承擔一切責任,按理應該公開處斬,但請陛下念在他戍邊有功的份上,給他一個自裁的機會,微臣建議,賜他一段白綾。”

李適沉默半晌道:“這件事朕不想知道。”

“老奴一定會處理好。”

李適點點頭,轉身便走了。

宋朝鳳立刻寫了一份手令,令人火速送給田文秀。

三天後,朝廷中傳來消息,韋皋深感罪責難辭,無顏來見天子,在劍門閣驛站自縊身亡。

李適隨即下旨,韋皋雖然在關中兵敗中負有直接責任,但念其戍邊有功,追贈其爲陳倉縣公,以縣公之禮厚葬,同時不牽連其家人,並將其屍體賜還家人。

雖然韋皋之死疑點重重,很多人懷疑是田文秀半路下手,卻又沒有證據,只得去其府中悼念亡靈,並痛罵宦官禍國。

這場關中慘敗,也使李適徹底失去了奪回長安的勇氣。

.........

進士科終於到了發榜日,天剛亮,王顯、張本初等四人便急不可耐趕去晉陽宮,發榜在承事廳官衙前,大門口有一排高高的榜文架,各種公告榜文都貼在這裡。

上一次是明經科發榜,這裡曾經擠得人山人海,今天看榜的人就少得多,只有兩三千人,畢竟最後參加進士科考試的士子只有一千七百人。

進士科一共錄取百人,基本上都會授九品官,九品官有四階,正九品上階,正九品下階,從九品上階,從九品下階。

除了補充地方州縣官府外,還有晉王府下各官署,實際上就是朝廷官衙。

王顯與李和二人都發揮得不錯,發揮出了自己的最高水平,但進士科高手雲集,他們能不能上榜,還是一個未知數。

正因爲有了希望,兩人心中才很緊張,倒是張本初和周琨心態平和,他們有自知之明,肯定是去國子監讀書。

四人匆匆趕到承事廳廣場,榜文架下早已擠滿人,還沒有發榜,大家都在焦急等待。

這時,大門開了,走出了一羣從事,士子門口看到一個有趣的事情,有士兵在地上放一排五個小紙筒子,用火摺子點燃上面一根短線,短線嗤嗤燃燒,片刻,五個小紙筒子同時爆炸,發出一連串巨響,嚇了衆人一跳,這是什麼新鮮玩意?

這就是炮仗,它目前是嚴格控制的軍用物品,綁在箭桿上射向天空,它的軍用名稱叫做輕雷,市場上是絕不會出現,歡慶時刻,火器營士兵一般會點上幾個助興。

士子們此刻已經顧不上炮仗了,幾名從事拿榜文和漿糊桶出來了。

幾名從事架上梯子,開始將榜文貼上去,紅紙黑字,每張大紙上有十個名字,字寫得很大,第一張是一甲,一甲有十人,一甲第一名就是狀元,一甲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探花,前十名都是優等,授官正九品。

二甲二十人,處於次優,授官從九品上階,三甲錄取人數最多,七十人,爲,授官從九品下階。

第一張榜單剛貼上,便有官員開始唱名,聲音很響,他高聲喊道:“一甲第一名,幽州薊縣盧金環!”

一名士子高高舉手,激動得大喊道:“是我!”

盧氏子弟沸騰了,把高高擡起來,官員喊道:“去外面慶賀!”

衆人將盧金環擡走了,到遠處慶賀去了,官員繼續喊道:“一甲第二名鄭州滎陽鄭文滔!”

又是一陣歡呼,官員又喊道:“一甲第三名潞州上黨縣王顯!”

王顯眼前一黑,差點暈過去了,幸福來得太突然,他竟然中了探花,他無力地被張本初扶了出去。

張本初在他肩窩錘了一拳,激動萬分道:“你小子居然考中探花了,以後你要罩着我,我發財就靠你了。”

王顯坐在地上,捂着臉失聲痛哭起來,他已經連續兩屆在成都名落孫山,沒想到竟然在太原考中了探花,令他悲喜交集。

這時,李和也被周琨扶出來,張本初急聲問道:“老李也考上了?”

周琨點點頭,“二甲第九名!”

“哎呀呀!今天要好好歡慶一番,走!我們去三晉酒樓。”

這時走上來幾名士兵,抱拳道:“這裡面哪位公子考中了?”

王顯站起身道:“我是一甲第三名,這位是二甲第九名。”

“請兩位跟我來,今天要披紅誇街,晉王殿下還要在晉陽宮請進士們赴宴,你們明天再私下聚會吧!”

王顯、李和二人跟隨士兵來到晉陽宮廣場的臺階前,其他前十名的進士都在這裡,第一名盧金環喜氣洋洋,前十名的水平其實差不多,盧金環是因爲明經科的時政題發揮得極爲出色,深得郭宋欣賞,被定爲第一名。

前十名中大部分都是名門子弟,第二名鄭文滔是滎陽鄭家子弟,第四名崔瑜來自河北清河縣,清河崔氏,還有裴家和韋家的子弟,不過前十名中也有三名普通人家子弟,上黨縣王顯就是一個普通的地主家庭,但他和太原薛家有點關係,他曾在薛氏家學讀過書,因祖父去世而停學回鄉,勉強算得上半個薛氏門生。

這時,一百名進士都到齊了,孟郊清點了人數,便帶着衆人前往側面的文廟去拜謁孔子,這是歷朝歷代科舉都必須要做的事情。

然後去沐浴更衣,披紅掛綵準備誇街。

在震天的鼓樂聲中,誇街的隊伍出發了,數百名士兵簇擁着騎在高頭駿馬上的新科進士,在太原的幾條大街上行走,街上站滿了看熱鬧的百姓。

不過比起宋朝和明清的萬民空巷看進士,唐朝的百姓熱情度還是稍微差了一點,畢竟十年前還是讀書無用,還是萬般皆下品,唯有練武高,唐朝百姓更熱衷於歡迎凱旋歸來的將士。

太原畢竟也是近百萬人口,大街上行人不少,但幾乎都抱着看熱鬧的心態,而沒有後世那種狂熱崇拜。

誇街近一個時辰,衆人有返回晉陽宮,這時,晉陽宮前的廣場上擺滿桌子和坐椅。

此時,高足坐具已經開始流行了,郭宋官房的錦椅和家中休息的圈椅早已被文武官員們效仿,上行下效,百姓們也迅速接受,很快影響到整個河西、隴右、河東。

高足坐具確實比跪坐舒適,低層社會早就開始了,中上層社會在郭宋和河西官員們的影響下,也開始逐漸接受,甚至坐錦椅已經成了一種地位的象徵,這種坐具改變的風氣,連長安也深受影響。

相比錦椅的正規,舒適的圈椅更受普遍民衆歡迎,今天都是坐圈椅。

進士們一一就坐,這時顏碩起身道:“我是士部司郎中顏碩,今晚的宴席就由我來主持......”

下面進士們在低聲議論,“怎麼是郎中,不是侍郎出來?”有人低聲問道。

“笨蛋,太原的士部司郎中就相當於禮部侍郎,這位顏司郎是顏相國之子。”

顏碩繼續道:“請今年的主考官,我們李閣老給大家說兩句。”

頓時掌聲熱烈,所有人都知道,這李閣老就是相國李泌,雖然不任官職,但地位尊崇,連成都的主考官都沒有他資格老。

李泌站起身笑道:“我便是李泌,出世又入世,這次蒙晉王殿下高看,我擔任了這次太原科舉,我在大曆十三年和建中二年分別擔任過主考官,坦率地說,這次進士的水平明顯要高於從前,根本原因是晉王殿下提倡的公平公正,唯纔是舉,七萬三千名讀書人云集太原,你便是從這七萬多人中脫穎而出,相當於七百人錄取一人,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有人說,進士是主考官的門生,我不贊同,科舉不是我設立的,你們也不是爲我效力,你們是晉王殿下的門生。”

在熱烈的掌聲中,郭宋站了起來,舉杯笑道:“先喝一杯酒潤潤喉嚨,然後我們再接着聊。”

衆人一片歡笑,一起舉杯痛飲美酒。

第九百八十一章 堵不如疏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稽私風暴(下)第一百八十三章 主動請纓第五十三章 與虎謀皮第四百四十四章 敦煌消息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將功贖罪第九百章 政變清算第五百四十七章 借勢促亂第四百二十五章 霍宦秘諫第七百零八章 奴隸贖買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幕後元兇第三百五十三章 崔府壽宴(下)第四百四十五章 雪原行軍第九百三十九章 軟硬兼施第二百六十章 集思廣益第五百零四章 面臨選擇第一百一十二章 禁苑偷獵第九百六十二章 提前出發第八百七十七章 碎葉染痾第三百三十九章 出獵遇險第六百零三章 火燒安靜第四百五十二章 韓滉罷相第三百一十九章 潛入刺殺第六百二十八章 翁憑婿貴第五十六章 人要衣裝第八十四章 一個交易第四百四十二章 無米之炊第三百三十七章 元家遇事第九百五十九章 遷都之議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高家之擇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勞工市場第四百二十九章 偷襲軍堡第一百六十六章 遇強則強第八百四十章 千里追蹤(上)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三州歸晉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發動羣衆第七十一章 五五規則第六百八十四章 特殊利益第六百二十六章 爭取世家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復河西第七百三十章 霹靂手段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攏翠之屋第八百八十七章 徵詢意見第一百七十章 神策兵變第五百三十七章 沙州之戰(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前往江淮第一百三十二章 相國元載第一百八十章 救援蒲桃第六百一十七章 境外飛地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西市訪民第九百六十四章 全面被動第四百九十七章 涇源兵變(上)第五百一十二章 生存之道第八百七十九章 解開真相第三百七十一章 微服私訪(上)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東市名店第四百七十一章 慘烈報復第一百九十章 被迫撤軍第八百一十五章 晚來春急第三百一十三章 宛北平匪第八十八章 一路北上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壓迫撤軍第四百零六章 將軍抉擇第三百四十八章 再返成都第五百七十八章 回紇使者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達成共識(下)第七百八十九章 玉真宮主第五百四十八章 驅狼吞虎第七百七十一章 螳螂捕蟬第四百零一章 搶救病女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外圍之戰(中)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豆盧廣原第八百五十一章 朱滔南下第七百二十九章 官員大會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重要突破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故地重遊第九百八十五章 福兮禍兮第四百八十章 財富撤離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東市名店第一千零八十章 動靜之間第五百八十一章 緊急變故第二百四十八章 帝王之術第五百五十章 逆我者亡第四百二十五章 霍宦秘諫第三百四十六章 一戰成名第五百四十七章 借勢促亂第九十二章 陰山遇狼第八百八十二章 銀船過境第二百六十六章 不肯回鄉第一百八十八章 正面激戰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擺脫罪責第五百六十七章 關鍵試驗第九百九十三章 關注荊州第八百一十六章 暗潮涌動第六十七章 段君訓女第八百六十五章 計劃取消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斬草除根第二百二十八章 無從選擇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高家之擇第四百一十四章 戰爭來臨
第九百八十一章 堵不如疏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稽私風暴(下)第一百八十三章 主動請纓第五十三章 與虎謀皮第四百四十四章 敦煌消息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將功贖罪第九百章 政變清算第五百四十七章 借勢促亂第四百二十五章 霍宦秘諫第七百零八章 奴隸贖買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幕後元兇第三百五十三章 崔府壽宴(下)第四百四十五章 雪原行軍第九百三十九章 軟硬兼施第二百六十章 集思廣益第五百零四章 面臨選擇第一百一十二章 禁苑偷獵第九百六十二章 提前出發第八百七十七章 碎葉染痾第三百三十九章 出獵遇險第六百零三章 火燒安靜第四百五十二章 韓滉罷相第三百一十九章 潛入刺殺第六百二十八章 翁憑婿貴第五十六章 人要衣裝第八十四章 一個交易第四百四十二章 無米之炊第三百三十七章 元家遇事第九百五十九章 遷都之議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高家之擇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勞工市場第四百二十九章 偷襲軍堡第一百六十六章 遇強則強第八百四十章 千里追蹤(上)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三州歸晉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發動羣衆第七十一章 五五規則第六百八十四章 特殊利益第六百二十六章 爭取世家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復河西第七百三十章 霹靂手段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攏翠之屋第八百八十七章 徵詢意見第一百七十章 神策兵變第五百三十七章 沙州之戰(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前往江淮第一百三十二章 相國元載第一百八十章 救援蒲桃第六百一十七章 境外飛地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西市訪民第九百六十四章 全面被動第四百九十七章 涇源兵變(上)第五百一十二章 生存之道第八百七十九章 解開真相第三百七十一章 微服私訪(上)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東市名店第四百七十一章 慘烈報復第一百九十章 被迫撤軍第八百一十五章 晚來春急第三百一十三章 宛北平匪第八十八章 一路北上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壓迫撤軍第四百零六章 將軍抉擇第三百四十八章 再返成都第五百七十八章 回紇使者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達成共識(下)第七百八十九章 玉真宮主第五百四十八章 驅狼吞虎第七百七十一章 螳螂捕蟬第四百零一章 搶救病女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外圍之戰(中)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豆盧廣原第八百五十一章 朱滔南下第七百二十九章 官員大會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重要突破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故地重遊第九百八十五章 福兮禍兮第四百八十章 財富撤離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東市名店第一千零八十章 動靜之間第五百八十一章 緊急變故第二百四十八章 帝王之術第五百五十章 逆我者亡第四百二十五章 霍宦秘諫第三百四十六章 一戰成名第五百四十七章 借勢促亂第九十二章 陰山遇狼第八百八十二章 銀船過境第二百六十六章 不肯回鄉第一百八十八章 正面激戰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擺脫罪責第五百六十七章 關鍵試驗第九百九十三章 關注荊州第八百一十六章 暗潮涌動第六十七章 段君訓女第八百六十五章 計劃取消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斬草除根第二百二十八章 無從選擇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高家之擇第四百一十四章 戰爭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