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四章 尋查奸細

隨着出征日期的臨近,郭宋這幾天也格外忙碌,潘遼不在張掖,基本上都是他來代行長史之權,但眼看出徵在即,而潘遼至少要二月中旬才能回來,郭宋開始把長史瑣事移交給錄事參軍張裘安。

張裘安是錄事參軍,主管軍務,軍政分家後,他基本上不過問政務,但現在三個政務大員都出去了,郭宋只能再啓用張裘安,好在張裘安也曾做過政務,一套流程比較熟悉,倒沒有費多大的口舌,張裘安直接上手了。

郭宋又令杜嗣業協助張裘安,成爲他的副手,兩人倒是配合得十分默契。

這天上午,郭宋走進官房坐下,杜嗣業便匆匆走進,將一份抄寫的鷹信遞給郭宋,“這是潘長史昨天發送過來的日報,請使君過目!”

郭宋不在流民營,並不是他就不管流民營的事情,潘遼每天都要寫一份日報,由三隻信鷹送來張掖,然後行臺主簿抄寫出來,呈給郭宋,郭宋審閱批示後回覆會縣大營,同時再分送給張裘安和八個部司。

郭宋接過抄件,仔細看了一遍,重要事情前面有標註,昨天發生了一件重要事情,從金城縣過來的兩萬流民併入會縣流民大營,金城縣流民和軍隊爆發了衝突,傷了數十人。

衝突的原因,潘遼也註明了,原因很簡單,金城縣那邊流民不多,但物資比較豐富,他們是二十人一帳,而會縣這邊是三十人一帳。

並營後,金城縣的流民也變成三十人一帳,多出的營帳轉爲醫營,結果金城縣的流民不滿,鬧了起來,被軍隊鎮壓。

郭宋眉頭皺成一團,當初他決定在會縣建流民大營,一方面是怕半路遇到暴風雪,另外還有一個沒有明說的原因,是他不想讓幾十萬流民來張掖。

這裡面如果有朱泚派來的人在其中煽動鬧事,流民暴亂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會給張掖帶來滅頂之災。

漢末黃巾軍大起義,就是百萬河北流民被張角三兄弟組織起來,六十五萬流民很可能是朱泚驅趕來破壞河西,郭宋就不得不有所防範。

郭宋沉默片刻,便提筆在鴿信後面批註道:‘恩威並施,及時化解矛盾,不留餘患!’

對流民必須一手硬一手軟,恩威並施才行,太軟他們會得寸進尺,太硬則會激起他們反抗,這次金城縣流民鬧事,就是典型的升米恩鬥米仇,對他們太好,反而讓他們認爲是應該的,稍微虧待一點就鬧事了。

這一點應該是曹萬年沒有處理好,沒有和會縣流民大營統一一致,郭宋沉吟片刻,把鷹信批覆交給杜嗣業,又對他道:“去把王越給我找來!”

杜嗣業出去了,不多時,王越匆匆趕來,單膝跪下行禮道:“參見使君!”

郭宋笑道:“這幾天張掖可有異常?”

王越搖了搖頭,“暫時沒有!”

郭宋起身負手走了幾步道:“我想讓你帶一千名內務營弟兄裝扮成流民,混入流民大營內,你們可以騎駱駝去會縣,明白我的意思嗎?”

王越反應極快,立刻明白了,“使君是擔心流民營內有奸細?”

郭宋點點頭,“這幾十萬流民都是朱泚驅趕來河西,他很可能在其中安插了奸細,鼓動流民在河西鬧事,昨天金城縣流民鬧事,我推斷有人在裡面挑撥,不是潘長史認爲的那麼簡單,你們混入流民後,任務就是把朱泚奸細挑出來,只要找到其中一個,就能很快找到他周圍的人,找個機會,把他們無聲無息的除掉。”

“卑職明白,準備一下,今天就出發!”

郭宋把一封信遞給他,“這封信交給潘長史,他會安排你們混入流民營,奸細鎮壓後,你們繼續留在流民營,慢慢成爲流民的首領,控制住他們,這一點至關重要。”

.........

王越率領一千內務士兵騎乘駱駝走了五天後,抵達了會縣流民大營,王越沒有急於帶領手下進營,而是派人去給長史潘遼送信。

潘遼這幾天一直在處理金城流民營事件,他總想不通,明明已經說服了鬧事的流民,大家都表示要安分守紀,可以過了一夜後,又開始鬧起來,不肯接受三十人一帳,要求恢復原狀。

潘遼當然不可能接受他們的無禮要求,如果給他們特殊化,這邊六十幾萬人鬧起來怎麼辦嗎?

流民不安分着實讓潘遼有些心力憔悴了。

就在這時,有人給他送來口信,內務營統領王越在大營外找他。

潘遼連忙騎馬趕到大營外,遠遠便看見了一千駱駝騎兵。

他迎了上去,爲首之人正是內務統領王越。

“王將軍,什麼事情?”

王越輕鬆跳下駱駝,上前將一份信遞給他,“這是使君給長史的信,請長史過目!”

潘遼打開信看了一遍,他這纔有所醒悟,這就對了,一定是有人在挑撥,否則怎麼會反反覆覆鬧事?

他看完信,郭宋在信中要求他把內務士兵安插進去,由內務士兵負責尋找並剷除朱泚安插的奸細。

郭宋在信中還有第二個建議,等奸細全部剷除後,內務營將繼續留在流民營中,成爲流民的首領,配合河西軍從內部穩定住流民。

當然,這也是因爲內務營是郭宋直屬嫡系,信任度等同於親兵營,所以郭宋纔敢這樣安排,換任何一支隊伍都不能這樣做,六十餘萬流民被一支軍隊掌握,簡直太危險了。

主公的這兩個建議讓潘遼深以爲然,他看了看天色,便對王越道:“你們先隨我去軍營吃飯休息,我晚上安排你們入營。”

王越搖搖頭,“卑職之所以沒有去大營直接找長史,就是想隱秘行事,不能被其他軍隊知道我們到來,會泄露消息,請長史派人把駱駝牽回去,我們會換好衣服,夜晚直接以流民身份進營。”

潘遼點點頭,“這樣也好,就先委屈各位了,我現在就回去安排!”

.........

入夜,王越和他手下裝扮成披頭散髮、衣衫襤褸的一隊流民,被官員們領進了大營,每個士兵只帶一把破爛的舊匕首防身,就像在路邊撿到的破刀一樣,這樣不會引起人懷疑,他們被安插進了各個大營,其中王越和五十名手下被安插進了金城縣大營。

流民大營被劃分成三十個支營,每個營兩萬餘人,以各州各縣來劃分,每個大營又選出十個長老爲臨時長老會,負責平息糾紛,化解矛盾,如果實在無法化解矛盾,再由軍隊介入處理。

由於人數太多,營帳有限,當然不能滿足每家每戶一頂大帳,只能集體住在一起,所有又分爲長者營、婦孺營和青壯營,平均每個營帳要住三十人,十歲以上男童必須和父親住在一起,每個人發一張羊皮,光這一項就耗掉了河西羊皮庫存的一半。

長者營和婦孺營住保暖的皮帳,條件比較舒適,青壯營則住普通布帳,稍微寒冷一點,大家擠在一起,也能保暖。

另外大營內有不少特殊的小帳,上面插着一面綠旗,四周圍挖了壕溝,圍上營柵,裡面都是刺鼻的生石灰,這就是茅廁了。

六十多萬人的大營,面積比一座縣城還大,光走出來就要一個多時辰,這麼天寒地凍,把茅廁放在外面不現實,只能安置在大營內,儘量多用生石灰消毒,涼州有石灰礦,光拉這些生石灰就用了一千多輛大車。

大家都有經驗,茅廁是防止疫病的關鍵,馬虎不得。

流民大營有一點做得比較好,每天中午,青壯男子可以去婦孺營探望自己的妻兒,全家團聚一個時辰。

當然,潘遼儘量找些事情給大家做,以免衆人聚在一起無聊鬧事。

男子負責剷雪,伐木、製造營柵,或者聚在一起練習武藝。

而女子則組織起來縫衣做鞋,孩童則聚在一起讀書識字。

百餘名官員則每天忙忙碌碌,主要負責登記分類,把有一技之長的人都分類造冊,有多少讀書人,有多少工匠,哪些人想從軍,哪些人想去採礦,哪些家庭想去北庭和安西定居,這些情況都要徹底摸清楚。

一個冬天就這麼慢慢過去了。

第五百八十一章 緊急變故第七百零六章 內部摻沙第二百二十四章 巡哨旅帥第三百五十八章 新帝登基第八百九十九章 假戲成真第八百二十六章 漢中事件(下)第九百三十一章 蒲津相遇第八百四十一章 千里追蹤(中)第一百零二章 初入長安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禍起蕭牆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輿論之劍(下)第五十八章 樑家兵庫第一百一十四章 險鑄大錯第五百一十六章 隴右消息第四百八十四章 連夜出京第二百四十章 九原縣城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晉宮驚魂第二百四十七章 半渡而擊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擺脫罪責第二百二十章 面臨選擇第二百零三章 重回安西第七百三十七章 須拿誠意第九百五十六章 遭遇之戰第二百二十四章 巡哨旅帥第五百八十七章 舊緣新續第八百五十三章 龍岡行宮第五百七十章 緊急救助第九百八十二章 錦城家訪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密知動向第一千零六十章 白水圍剿第三百二十三章 斬盡殺絕第三百四十七章 夜襲瀘川第八百三十九章 緊急事件第八十七章 三十勇士第三百八十章 清虛求願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人之常情第四百六十三章 唐蕃談判第三百二十九章 碼頭懲戒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新羅學生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秋後算帳第二百八十九章 賃寶換房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平原困馬第四百三十章 沙陀使者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致命誘餌第九百九十四章 襄陽亂起第九百三十五章 年輕縣令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巡視蘇州第一百零五章 人窮志短第八十九章 夜探敵營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東市名店第二百九十六章 討要說法第四百零九章 新軍氣象第一千一十四章 注目東南第二百七十六章 千里送禮第八百五十章 提前接見第四百四十六章 沙州吐蕃第二百章 回紇翻臉第三百五十四章 折道向南第五百九十八章 突破之人第三百二十六章 徐州之戰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泉州大案(上)第四百七十六章 思路漸清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朱滔之死第六百七十二章 欽王事件第五百七十八章 回紇使者第五百零六章 雍縣偶遇第七百四十四章 南唐改元第九百六十一章 預防措施第四百九十二章 遠方噩耗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斬草除根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終獲突破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再度求和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戰局不利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全軍覆滅第七百八十二章 渾水摸魚第四百零一章 搶救病女第三百二十五章 殺人立威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隱刺暗伏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關鍵一步第三百九十二章 相國薦才第三百零三章 元家生隙第七百零四章 困獸猶鬥第四百五十二章 韓滉罷相第六百零二章 以牙還牙第三百零七章 秘密軍隊第四百零三章 神醫贖罪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防不勝防第五百九十七章 長安瑞兆第七百三十三章 徹底清算第一千零六章 權衡出兵第七十八章 對陣郭家第九百九十九章 天子學畫第八百五十七章 井陘異動第六百九十三章 視察雲州第八百二十二章 道宮上香(上)第一百四十九章 舊友相逢第六百四十八章 先禮後兵第九百四十八章 驕兵之計第四十五章 真人遺言第四百六十七章 幕後老狐
第五百八十一章 緊急變故第七百零六章 內部摻沙第二百二十四章 巡哨旅帥第三百五十八章 新帝登基第八百九十九章 假戲成真第八百二十六章 漢中事件(下)第九百三十一章 蒲津相遇第八百四十一章 千里追蹤(中)第一百零二章 初入長安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禍起蕭牆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輿論之劍(下)第五十八章 樑家兵庫第一百一十四章 險鑄大錯第五百一十六章 隴右消息第四百八十四章 連夜出京第二百四十章 九原縣城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晉宮驚魂第二百四十七章 半渡而擊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擺脫罪責第二百二十章 面臨選擇第二百零三章 重回安西第七百三十七章 須拿誠意第九百五十六章 遭遇之戰第二百二十四章 巡哨旅帥第五百八十七章 舊緣新續第八百五十三章 龍岡行宮第五百七十章 緊急救助第九百八十二章 錦城家訪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密知動向第一千零六十章 白水圍剿第三百二十三章 斬盡殺絕第三百四十七章 夜襲瀘川第八百三十九章 緊急事件第八十七章 三十勇士第三百八十章 清虛求願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人之常情第四百六十三章 唐蕃談判第三百二十九章 碼頭懲戒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新羅學生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秋後算帳第二百八十九章 賃寶換房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平原困馬第四百三十章 沙陀使者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致命誘餌第九百九十四章 襄陽亂起第九百三十五章 年輕縣令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巡視蘇州第一百零五章 人窮志短第八十九章 夜探敵營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東市名店第二百九十六章 討要說法第四百零九章 新軍氣象第一千一十四章 注目東南第二百七十六章 千里送禮第八百五十章 提前接見第四百四十六章 沙州吐蕃第二百章 回紇翻臉第三百五十四章 折道向南第五百九十八章 突破之人第三百二十六章 徐州之戰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泉州大案(上)第四百七十六章 思路漸清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朱滔之死第六百七十二章 欽王事件第五百七十八章 回紇使者第五百零六章 雍縣偶遇第七百四十四章 南唐改元第九百六十一章 預防措施第四百九十二章 遠方噩耗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斬草除根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終獲突破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再度求和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戰局不利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全軍覆滅第七百八十二章 渾水摸魚第四百零一章 搶救病女第三百二十五章 殺人立威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隱刺暗伏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關鍵一步第三百九十二章 相國薦才第三百零三章 元家生隙第七百零四章 困獸猶鬥第四百五十二章 韓滉罷相第六百零二章 以牙還牙第三百零七章 秘密軍隊第四百零三章 神醫贖罪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防不勝防第五百九十七章 長安瑞兆第七百三十三章 徹底清算第一千零六章 權衡出兵第七十八章 對陣郭家第九百九十九章 天子學畫第八百五十七章 井陘異動第六百九十三章 視察雲州第八百二十二章 道宮上香(上)第一百四十九章 舊友相逢第六百四十八章 先禮後兵第九百四十八章 驕兵之計第四十五章 真人遺言第四百六十七章 幕後老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