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三章 合理解釋

“正是!”許士則也直接了當的回答。

郭宋負手走了幾步,緩緩道:“最近兩年李武俊和朱滔頗有勾結,一直想謀太原,上次朱滔入侵太原,裡面就有李武俊的軍隊,我攻佔洺州,實際上就是爲了鎮住李武俊,不准他再和朱滔勾結,許先生也知道,滏口關正好位於相州和洺州之間,如果我是想對付魏王,那我一定是佔領相州,而不是佔領洺州。”

郭宋這番話有點模棱兩可,佔領洺州是因爲有崔家做內應,當然很容易得手,並不代表他們以後就不攻打相州了。

但許士則出使來見郭宋,也只是希望郭宋給一個不攻打相州的承諾,然後他們就能撤軍了,他們也無法應對懷州和洺州的南北夾擊,至於以後郭宋是打冀州還是相州,誰知道呢?

“那懷州呢?”

許士則又問道:“殿下攻佔懷州,難道不是爲了奪取相州?”

郭宋微微一笑,“你們想多了,我之所以決定攻打懷州,是和江淮局勢有關,朱泚掃滅了吳少誠,有渡江入侵江南的企圖,韓滉派人來向我求救,所以我攻佔懷州,兵指洛陽,這是圍魏救趙之策,朱泚膽敢渡長江攻打江南,晉軍就會渡黃河攻打洛陽,和你們沒有一點關係。”

許士則故作長長鬆一口氣道:“原來如此,殿下這次並沒有攻打魏國的計劃。”

“這次確實沒有,但以後我不敢保證。”

停一下郭宋又微微笑道:“我郭宋雖然不是金口玉言,但作爲晉王,我也是一言九鼎的。”

許士則大喜,起身行禮道:“那我就回去稟報魏王,我們也可以撤軍了。”

“儘管撤軍,一兩年內,我對相州還沒有興趣。”

郭宋停一下,又意味深長地問道:“雖然我承諾不打相州,但我知道你們和李武俊是有盟約的,如果李武俊希望你們出兵洺州呢?”

許士則很乾脆回答道:“魏王說,只要殿下不是攻打相州,洺州和我們無關,去他孃的盟約,這是魏王的原話。”

...........

安陽縣大營內,魏王田悅眯着眼聽完了許士則的彙報,他手指關節在桌上輕輕敲擊幾下,回頭問軍師王侑道:“軍師覺得可行嗎?”

王侑也是年過中旬,卻長得身材瘦高,氣質儒雅,頜下留了半尺長的黑鬚,看起來就像個很有名望的大儒,事實上,他也是州學博士出身,輔佐田悅十幾年,從未失算,深得田悅信賴。

王侑點點頭,“他說的理由有些牽強,對付朱泚沒錯,但同樣也威脅我們,不過他說一兩年內不會進攻相州,這一點我相信。”

“爲什麼?”田悅立刻坐直身體問道。

“理由很簡單,第一,他的戰備需要時間,滏口陘運送物資不便,需要耗費時間來積攢物資,他從清河崔氏借調船隊就是爲了運輸物資;其次,他不會兩面樹敵,既然他把目標選中李武俊,那他就會集中精力和兵力滅了李武俊,然後再考慮進攻其他人,或許是我們,或許是朱滔,我個人覺得朱滔的可能性更大一點,主要是朱滔控制了井陘,直接威脅太原安全。”

田悅負手走了幾步,“軍師說得對,他確實不會兩面樹敵,攻下懷州也主要是爲了牽制我們,如果是我,我也會集中兵力收拾李武俊。”

一旁謀士扈萼忍不住道:“或許郭宋攻打洺州只是爲了迷惑我們,讓我們以爲他是攻打李武俊,但實際上,他的目標就是相州,卑職覺得也有這個可能。”

王侑臉一沉道:“萬事皆有可能,但我們只能選擇最有可能的一種,如果要面面俱到,最後肯定是面面皆顧不到,就算他攻打相州,對我們也不是什麼致命之傷,反而會造成李武俊和我們聯手夾攻。

郭宋能走到今天,從來不是靠冒險,而是穩定後纔出兵擴張地盤,站穩河西后再出兵安西北庭,纔出兵隴右和朔方,卻不急於攻打關內,而是和朱泚簽署停戰協議,爲什麼?他需要鞏固隴右和朔方,攻打河北也一樣,如果他不在洺州站穩腳跟,絕不會輕易出兵,所以我們才能判斷他一兩年內不會攻打相州,扈先生不要誤導了王爺!”

扈萼臉上一陣紅一陣白,被搶白得半晌說不出話來,他嫉恨地盯了王侑一眼,便沉默下去了。

田悅對謀士們的內鬥早已司空見慣,絲毫不放在心上,他還在回味郭宋捎給自己的話,他負手走了幾步,意味深長笑道:“他居然要我送魏州的泥土給他,可以啊!下次我就送給他,就看他敢不敢收下。”

.........

在確信郭宋不會攻打相州後,田悅下令撤軍,八萬大軍陸續撤離了相州,只留下一萬軍隊駐守安陽,隨着田悅軍隊撤離,原本屯集在懷州和相州邊境的一萬晉軍也隨即後撤,改駐在黃河北岸,兵指洛陽。

田悅的撤軍儼如迎面潑來的一盆冷水,將李武俊的反攻之火澆滅,原本蠢蠢欲動的李武俊再次偃旗息鼓,不得不退軍返回信都縣。

李武俊心中惱火萬分,派使者去魏州大罵田悅背信棄義,田悅被罵得惱羞成怒,下令割掉使者耳朵,將其趕出魏國,李武俊大怒,將魏國駐信都的使者也割掉耳朵,趕出趙國,兩家盟約由此破裂。

在田悅率軍退回魏州不久,郭宋也率領三千軍隊離開洺州返回長安,他封姚錦爲鎮東將軍,率三萬軍隊坐鎮洺州,又任命司馬劉強爲轉運使,負責從河東向洺州運輸糧草物資。

一觸即發的河北戰事又漸漸平息下來。

...........

成都城北有一條小石頭巷,巷子最裡面是一座佔地只有三分的小院,這裡是少府監治署令李維瑾的家.

李維瑾是關中咸陽人,原本在礦監負責冶煉銅錠,只是一個小吏,因爲他煉出銅錠純度高,被當時的少府寺卿關衡看中,把他調來長安鑄錢,出任從九品的鑄錢監計官,也就是負責鑄錢配方。

在太府寺一干就是十年,他在任這些年,也是安史之亂後銅錢品質最好的幾年,他因爲業績卓著,一步步從從九品的計官升爲正八品治署署令,但他出身低微,沒有後臺背景,升到八品後就到頂了。

涇源兵變後,他也隨着百官的南遷大潮,帶着妻兒來到成都,繼續出任治署署令之職,租下了一間小院子,總算是安頓下來。

但從去年開始,南唐財政日趨窘迫,俸祿常常數月不發,中下層的官員成了最大的受害者,房租一個月一千文,還有平時的吃穿用度,根本就入不敷出,他們家也陷入貧困,家裡的兩個僕婦也辭退了,只剩下娘子楊氏的陪嫁丫鬟阿春,因爲和李維瑾有了實質關係,不好遣走。

爲了補貼家用,楊氏和陪嫁丫鬟阿春只得替人漿洗衣服,十三歲的兒子無錢讀書,被迫輟學在家裡自學。

今年情況的更加嚴重,已經五個月沒有發俸,朝廷裡也無事可做,家裡所有積蓄都已花光,還欠了一屁股債,都變賣的也賣光了,每天只能吃一頓飯,李維瑾心急火燎,壓力太大,不幸病倒了,楊氏把陪嫁來的最後一根銀釵賣了一貫錢,給他抓藥治病。

房間裡,李維瑾對照顧他喝藥的妻子道:“我聽說雲南那邊要冶煉一批銅礦,不如我去趟雲南,可以得到五貫錢的補貼.......”

不等他說完,妻子楊氏便按住他的口,“別說這種傻話,都說雲南那邊瘴氣重,夫君現在染病,去雲南肯定活不了的,爲了五貫錢送命,我們孤兒寡母怎麼辦?”

說完,楊氏忍不住哭了起來,望着妻子綴滿補丁的袖子,李維瑾長嘆一聲,“我真的無能啊!”

“夫君,要不我回孃家借點糧米?”

“不去!”

李維瑾斷然道:“我寧可餓死,也不要你去看兄嫂的臉色。”

楊氏拭去淚水,低頭想了想道:“要不....我和阿春再接點別的活計吧!看看能不能替豆腐店磨豆子,磨一夜能掙二十文錢。”

“不行!那個豆腐店掌櫃沒安好心,看你們眼神都不對,讓你們夜裡去他店裡,以爲我不知道他打什麼主意?”

“夫君,我絕不會......”

“不行,娘子,你給我點面子好不好。”

就在這時,院子裡傳來敲門聲,楊氏臉色大變,驚顫着聲音道:“一定是....是房東又來了。”

他們現在最怕的就是房東,房東威脅他們,再不交房租,就把他們全家趕出去,堂堂八品官被趕到大街上,顏面何存?

工部員外郎周循一家上個月被房東趕到大街上,淪爲全城笑柄,她可不希望自己家也這樣。

丫鬟阿春開了門,只聽她問道:“你們找誰?”

“請問這裡是不是治署令李維瑾的家?”是一個陌生的聲音。

李維瑾和妻子對望一眼,不是房東,楊氏連忙道:“我去看看!”

她站起身快步向院子裡走去.......

第五百六十五章 天策外衛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關鍵人物第九百二十二章 元城嫁衣(下)第八百三十二章 兄弟相勸第三十一章 武道大會(十一)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海外歸來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洛陽佈局(下)第八百四十九章 進士及第第五百二十九章 冬季備戰第五百五十章 逆我者亡第三百三十八章 雪上加霜第五百四十二章 再走古道第五百九十五章 離間之計第四百六十四章 宣召進京第五百四十六章 光復北庭第八百七十九章 解開真相第八百一十章 晚節不保(下)第八百六十三章 盧家投名第五百九十三章 抽籤分房第九百零三章 得遇貴人第五百七十七章 沙州夜訪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新木馬計第二百四十二章 不計前嫌第五百五十章 逆我者亡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名之狀第一百一十二章 禁苑偷獵第五十二章 靈州城外第一千零七十章 布棋落子(一)第二百一十六章 趙府壽宴(五)第八百二十四章 漢中事件(上)第一百五十二章 高手潛質第六百五十五章 巡視疫情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漢中山莊第八百一十章 晚節不保(下)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隱刺暗伏第五十四章 家有善鄰第六百九十一章 太原開榜第四百二十四章 秀才之軍第八百三十八章 迂迴調查第四百一十四章 戰爭來臨第一百二十三章 半夜訪客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人之常情第一百一十章 三監三王第六百一十九章 雲州襲胡第六百零二章 以牙還牙第六百五十九章 朱泚登基第五百零六章 雍縣偶遇第六百八十章 拒絕還價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儋羅大島第二十九章 武道大會(九)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緊急聚會第七百五十章 田宅開發第九百八十九章 再次選相第八百四十九章 進士及第第六百八十五章 南唐特使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決戰前夕第一百六十八章 最後通牒第二十一章 武道大會(一)第二百五十五章 造船計劃第一百零四章 家有悍妻第二百九十五章 善意提醒第一百八十九章 夜襲糧軍第二百五十三章 洛陽船匠第二百一十五章 趙府壽宴(四)第二百七十九章 緊急狀態第三百零三章 元家生隙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玉璽初現第一百四十三章 股掌之間第三百三十七章 元家遇事第五百六十一章 銅錢危機第九百零七章 除夕家祭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兵圍洛陽(中)第八十六章 騎射大賽(下)第二百四十七章 半渡而擊第三百零五章 中原消息第五百八十四章 碎葉大戰(上)第七百零八章 奴隸贖買第二百四十章 九原縣城第四百九十七章 涇源兵變(上)第一百八十九章 夜襲糧軍第四百二十八章 提攜之恩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泉州大案(下)第九百六十四章 全面被動第七百八十章 轉彎抹角第二百一十九章 又見金盒第三百九十九章 搜尋敵蹤第七百七十三章 高原爭鋒(下)第二百八十三章 兵臨城下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百密一疏第四百四十一章 找米作炊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重要突破第三百四十七章 夜襲瀘川第一百一十六章 公孫大娘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名之狀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江都之變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大軍出征第八百三十章 患得患失第一百零八章 從何入手第一百九十章 被迫撤軍第七百五十三章 夜來幽夢
第五百六十五章 天策外衛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關鍵人物第九百二十二章 元城嫁衣(下)第八百三十二章 兄弟相勸第三十一章 武道大會(十一)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海外歸來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洛陽佈局(下)第八百四十九章 進士及第第五百二十九章 冬季備戰第五百五十章 逆我者亡第三百三十八章 雪上加霜第五百四十二章 再走古道第五百九十五章 離間之計第四百六十四章 宣召進京第五百四十六章 光復北庭第八百七十九章 解開真相第八百一十章 晚節不保(下)第八百六十三章 盧家投名第五百九十三章 抽籤分房第九百零三章 得遇貴人第五百七十七章 沙州夜訪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新木馬計第二百四十二章 不計前嫌第五百五十章 逆我者亡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名之狀第一百一十二章 禁苑偷獵第五十二章 靈州城外第一千零七十章 布棋落子(一)第二百一十六章 趙府壽宴(五)第八百二十四章 漢中事件(上)第一百五十二章 高手潛質第六百五十五章 巡視疫情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漢中山莊第八百一十章 晚節不保(下)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隱刺暗伏第五十四章 家有善鄰第六百九十一章 太原開榜第四百二十四章 秀才之軍第八百三十八章 迂迴調查第四百一十四章 戰爭來臨第一百二十三章 半夜訪客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人之常情第一百一十章 三監三王第六百一十九章 雲州襲胡第六百零二章 以牙還牙第六百五十九章 朱泚登基第五百零六章 雍縣偶遇第六百八十章 拒絕還價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儋羅大島第二十九章 武道大會(九)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緊急聚會第七百五十章 田宅開發第九百八十九章 再次選相第八百四十九章 進士及第第六百八十五章 南唐特使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決戰前夕第一百六十八章 最後通牒第二十一章 武道大會(一)第二百五十五章 造船計劃第一百零四章 家有悍妻第二百九十五章 善意提醒第一百八十九章 夜襲糧軍第二百五十三章 洛陽船匠第二百一十五章 趙府壽宴(四)第二百七十九章 緊急狀態第三百零三章 元家生隙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玉璽初現第一百四十三章 股掌之間第三百三十七章 元家遇事第五百六十一章 銅錢危機第九百零七章 除夕家祭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兵圍洛陽(中)第八十六章 騎射大賽(下)第二百四十七章 半渡而擊第三百零五章 中原消息第五百八十四章 碎葉大戰(上)第七百零八章 奴隸贖買第二百四十章 九原縣城第四百九十七章 涇源兵變(上)第一百八十九章 夜襲糧軍第四百二十八章 提攜之恩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泉州大案(下)第九百六十四章 全面被動第七百八十章 轉彎抹角第二百一十九章 又見金盒第三百九十九章 搜尋敵蹤第七百七十三章 高原爭鋒(下)第二百八十三章 兵臨城下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百密一疏第四百四十一章 找米作炊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重要突破第三百四十七章 夜襲瀘川第一百一十六章 公孫大娘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名之狀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江都之變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大軍出征第八百三十章 患得患失第一百零八章 從何入手第一百九十章 被迫撤軍第七百五十三章 夜來幽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