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四章 趙州之戰

武志遠是姚錦的心腹大將,也是他的左膀右臂,另一名大將裴信也是姚錦培養出來的,但裴信畢竟出身聞喜裴氏,現在上升勢頭很強,已經漸漸自成一系,或者說他已選擇爲從龍派,從他出任快速直擊軍的首領便可看出,他現在已經是晉王的直屬軍隊首領。

姚錦便決定全力栽培武志遠,武志遠無論統率力、個人武力和作戰謀略等等,一點都不比裴信弱,只是他沒有得到裴信那麼多的機會。

所以這次姚錦給武志遠的命令便是奪取邢州,然後視情況進攻趙州,武志遠在奪取邢州後,五千騎兵的援軍便隨即殺到,使武志遠手中有了一萬五千軍隊。

武志遠將領龍岡行宮的錢糧財寶都運回了縣城州衙倉庫內,給了州衙兩千石糧食用來賑濟災民,其他一萬石糧食作爲北上趙州的軍糧。

錢財方面,武志遠給了曹令徽兩萬貫錢,令他給官吏們發放了所欠三個月的俸祿,而其他黃金白銀以及珠寶翠玉則封存在庫房內。

這是晉軍的一個重大原則,所有繳獲的黃金白銀以及珠寶玉石都要運回長安金庫,將領們都明白,這些財富將成爲未來新王朝的基礎。

三天後,武志遠留兩千後勤士兵駐守龍岡縣,他率領一萬步兵和五千騎兵浩浩蕩蕩北上了。

從龍岡縣到趙州還有大約三百里路程,官道是沿着漳水北上,傍晚時分,大軍駐紮在任縣以北的太平鎮旁。

這時,三天前派出的斥候給武志遠送來了趙州的情報,武志遠召集幾名手下大將商議作戰對策。

“朱滔的一萬軍隊目前在趙州最南面的象城縣。”

武志遠用幾塊石頭來表示目前的形勢,“朱滔的主力在攻打信都縣,還有一萬大軍則留在老巢,西部目前就只有井陘和飛狐陘的兩萬軍隊,目前我們在井陘的軍隊牽制住了對方,所以趙州只有這一萬軍隊。”

武志遠一指敵軍背後,“趙州州治平棘縣無兵駐紮,如果我們出奇兵奪取平棘縣,趙州敵軍面對南北夾擊的勢態,極可能會保全兵力向東撤離,去信都縣和朱滔主力會合。”

副將甘辛興奮道:“武將軍說得對,我們最大的優勢就是步兵也有戰馬代步,我們完全可以充分發揮這個優勢,掌握主動權,用最小的代價戰勝對方。”

武志遠豎起大拇指讚道:“老甘這幾個月進步很大啊!”

甘辛得意洋洋道:“那是,我認識字已經超過三千了,看一般的文書報告已經不成問題。”

郭宋對甘辛評價就是細節很粗,格局很大,細節粗是因爲他文化低,不識字,他自己也充分認識到這一點,這一年他拼命讀書認字,他妻子前年病逝後,他年初又迎娶了邢州大儒詹通的女兒爲妻,讓妻子教自己讀書認字,這幾個月確實進步很大。

他的進步姚錦看在眼裡,這次武志遠爲北征主將,甘辛便得到機會出任副將。

武志遠又對衆將道:“我現在有一萬五千軍隊,我覺得可以冒一個風險,用疑兵之計來擊敗對方。”

衆將頓時熱血沸騰,一起喊道:“將軍,幹吧!”

楊猛猶豫一下道:“將軍,分兵太多其實並不明智!”

武志遠擺擺手,“分兵只是我們內部知道,敵軍怎麼會知曉?你不要太多疑,貽誤戰機。”

楊猛心中雖覺不妥,但也不好多說什麼,他畢竟不是晉王嫡系,是李懷恩的降將,在軍中話語權不高。

武志遠當即分兵下令,副將甘辛率五千步兵繞道殺向趙州州治平棘縣,又令騎兵將楊猛率五千騎兵繞道埋伏在東去的官道附近,他自己則率領五千軍隊,又將替他運輸軍糧的兩千民夫裝扮成步兵,混跡在隊伍,冒充一萬餘大軍繼續北上。

三天後,武志遠的軍隊已經到了邢州和趙州邊境上,距離象城縣約四十里,武志遠下令紮下了大營。

..........

趙州目前有一萬軍隊,由朱滔的心腹大將盧金鎖統率,一萬軍隊駐紮在趙州南部的象城縣,象城縣位於趙州最南面,也由此可見朱滔軍隊準備南下奪取邢州。

這時,盧金鎖也得到消息,晉軍已出兵邢州,他心中有些不安,便不敢再繼續南下,停步於象城縣,他也派探子南下龍岡縣,去打聽晉軍的消息。

盧金鎖年約四十餘歲,也算是幽州軍的一員老將,跟隨朱滔多年,深得朱滔信賴,這次朱滔命令他去佔領趙州和邢州也是一種試探,所以投入的兵力不算多,只放了一萬軍隊,如果晉軍大舉進攻邢州和趙州,那麼他們就放棄這兩州,集中兵力保冀州。

但晉軍這次只出了一萬軍隊,不多也不少,讓朱滔和盧金鎖都琢磨不透,晉軍究竟只是想保住邢州,還是想全面反擊,奪回邢州和趙州?

“盧將軍,我偏向後者!”

隨軍謀士賈舒對盧金鎖道:“看來晉軍還是想集中兵力爭奪冀州,所以只派武志遠率一萬軍隊北上,他們顯然是想控制邢州,讓邢州成爲洺州的外圍防禦區,而且晉軍如果想全力奪取邢、趙兩州的話,應該是姚錦親自率軍,而不是由一個手下大將來擔挑主樑。”

“那先生的建議呢?下一步我該怎麼走?”

賈舒沉吟一下道:“將軍的一萬軍隊稍微單薄了一點,很難分兵,不如將軍向王爺再申請五千援軍,然後一萬軍隊放在象城,五千軍隊放在平棘,這樣就有縱深了,否則將軍一旦敗退,後面又沒有支撐,趙州就肯定守不住了。”

盧金鎖想一想,也覺得有道理,平棘縣空虛,自己後面就沒有了支撐,確實比較危險,但自己兵力本身也不夠,無法再分兵去守平棘縣,那麼向主公求援就是最好的辦法了。

“先生說得對,我這就發鴿信給主公!”

.........

甘辛率領的五千步兵一路騎馬疾奔,晉軍的戰馬保有數量極大,一直是晉軍的優勢,這種優勢使普通步兵也能獲得一匹戰馬代步。

他們從西面官道一路北上,三天後,五千軍隊抵達了趙州州治平棘縣。

一般而言,州治所在縣的地位在一個州中舉足輕重,這裡不僅集中了全州的錢糧,同時還是全州的政治、軍事、經濟、商業中心,人口往往也是最多。

一旦州治失守,基本上就意味着整個州淪陷了,控制了州治,州里其他縣城只需要幾百士兵就能佔領。

大軍兵臨城下,刺史白琇和長史陶葉秋當即獻城投降,他們都來自郡望世家,白琇就來自邢州白氏家族,陶葉秋本身也是趙州豪門。

這些郡望世家和豪門雖然不一定在朝廷顯山露水,但他們往往控制着地方州縣,不管是哪一任藩鎮上臺,對他們都不敢輕舉妄動,都得依靠他們背後的家族勢力統治地方。

當二十多年前武學昌盛、文學沒落之時,這些世家大族依舊堅持辦學,在河北各地廣收學生,這些學生學成出來,通過互相介紹,進了各個縣當文吏,優秀者或者世家子弟則當縣官、州官,所以地方官場從上層到底層,基本上都被各大世家把持住了。

世家一直到宋朝纔開始沒落,根本原因是官學昌盛,一代代官學子弟進入地方官場,漸漸取代了世家對地方的控制。

長安每年錄取明經科五百人,也是爲了打破世家對地方官場底部的控制,加強朝廷對地方官府的管控。

晉軍的到來同樣令平棘縣滿城歡慶,尤其十幾萬百姓喜極而泣,晉軍佔領趙州也就意味着他們也能買到一百四十文的鹽,意味着他們也能像洺州百姓一樣,免除各種稅賦,除去他們身上沉重的枷鎖。

十幾萬百姓自發上街載歌載舞,歡慶趙州獲得新生,晉軍將士也得到了極大的榮耀,他們進城之時,十幾萬趙州父老簞食壺漿,熱烈歡迎晉軍到來。

而朱滔留在城內的十幾名官員則驚恐萬分,紛紛逃出城,幾名盧金鎖的心腹則騎馬前往象城報告消息。

盧金鎖也在兩天後接到了朱滔的回信,朱滔無法分兵支援他,卻令他暫時放棄進攻邢州,守住趙州,一旦趙州失守,井陘的東大門就會暴露在晉軍面前。

盧金鎖心中失望萬分,卻又無可奈何,象縣城池狹小,守不住,只能撤回平棘縣堅守,就在盧金鎖準備撤軍返回平棘縣之時,平棘縣被晉軍偷襲失守的消息傳到了象城。

第九百一十三章 三家獵魏第七百四十九章 視察運河第六百五十二章 朱泚決定第六百八十七章 英才入彀第六百九十章 宦官禍國第三十二章 武道大會(十二)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布棋落子(六)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當街殺人第一百三十九章 抓住要害第六百七十八章 智取武關(上)第三百七十三章 參觀園宅第四百九十三章 莊園垂釣第九百零三章 得遇貴人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巡視蘇州第八百九十七章 報紙面世第三百零九章 佳婿攻勢第三百九十八章 探訪情報第四百五十三章 再回安西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保守勢力第一百四十章 押運重任第四百一十四章 戰爭來臨第九百五十五章 除弊革新第六百零八章 談判使者第一百九十一章 兩吐分裂第一千零三十章 涇縣設餌第四百六十九章 軍神病逝第八百五十章 提前接見第二百零三章 重回安西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星夜兼程第五百九十一章 恩威兼施第五百九十八章 突破之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以毒製毒第七百五十章 田宅開發第三百四十七章 夜襲瀘川第一千零五十章 深陷泥坑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晉軍之使第三百六十五章 灞上新軍第二百零四章 雪夜東進第八十九章 夜探敵營第二百三十二章 緣來如風第六百二十章 深入敵內第七百八十九章 玉真宮主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出征前夕第四十一章 軍機泄露第三百七十七章 魚龍燈會(中)第九百四十章 秘密爭取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遠交近攻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晉宮驚魂第四百一十八章 血戰張掖(中)第一千二百一十零章 外圍之戰(上)第八百三十二章 兄弟相勸第四百三十五章 達成協議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虛晃一槍第六百一十章 達成契約第六百一十二章 陌刀擴軍第三百七十四章 上元前夕(上)第五百八十四章 碎葉大戰(上)第一百一十一章 渾水摸魚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無米之炊第九百四十八章 驕兵之計第一百二十四章 身份暴露第九百一十一章 真假李寶第九百四十七章 螳螂在後第三百八十三章 迎娶之日第一千一十一章 心有不甘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月夜截擊第六百四十章 截斷退路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鎮軍營第九百六十七章 閹黨覆滅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酒樓小聚第七十三章 弓局首戰第一千零七章 釜底抽薪第四百六十三章 唐蕃談判第二百四十章 九原縣城第四百五十八章 盧杞探病第九百四十七章 螳螂在後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崤函之變(下)第三百六十三章 嫁妝之憂第二百四十八章 帝王之術第五百三十七章 沙州之戰(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府前刺殺第九百九十章 關鍵一票第一百二十九章 刺殺權宦第二百五十六章 書香門第第一百八十四章 春聞警訊第六十二章 粟特奴隸第八百三十九章 緊急事件第六百四十一章 甕中捉鱉第八百五十八章 夜襲井東第一百八十八章 正面激戰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喘息之機第四百三十六章 長安士子第九百三十三章 假酒報案第七百五十二章 感業女尼第四百六十一章 慘痛代價第八百四十章 千里追蹤(上)第五百九十七章 長安瑞兆第一百七十一章 何去何從第一百七十七章 玉門遇襲
第九百一十三章 三家獵魏第七百四十九章 視察運河第六百五十二章 朱泚決定第六百八十七章 英才入彀第六百九十章 宦官禍國第三十二章 武道大會(十二)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布棋落子(六)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當街殺人第一百三十九章 抓住要害第六百七十八章 智取武關(上)第三百七十三章 參觀園宅第四百九十三章 莊園垂釣第九百零三章 得遇貴人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巡視蘇州第八百九十七章 報紙面世第三百零九章 佳婿攻勢第三百九十八章 探訪情報第四百五十三章 再回安西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保守勢力第一百四十章 押運重任第四百一十四章 戰爭來臨第九百五十五章 除弊革新第六百零八章 談判使者第一百九十一章 兩吐分裂第一千零三十章 涇縣設餌第四百六十九章 軍神病逝第八百五十章 提前接見第二百零三章 重回安西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星夜兼程第五百九十一章 恩威兼施第五百九十八章 突破之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以毒製毒第七百五十章 田宅開發第三百四十七章 夜襲瀘川第一千零五十章 深陷泥坑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晉軍之使第三百六十五章 灞上新軍第二百零四章 雪夜東進第八十九章 夜探敵營第二百三十二章 緣來如風第六百二十章 深入敵內第七百八十九章 玉真宮主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出征前夕第四十一章 軍機泄露第三百七十七章 魚龍燈會(中)第九百四十章 秘密爭取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遠交近攻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晉宮驚魂第四百一十八章 血戰張掖(中)第一千二百一十零章 外圍之戰(上)第八百三十二章 兄弟相勸第四百三十五章 達成協議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虛晃一槍第六百一十章 達成契約第六百一十二章 陌刀擴軍第三百七十四章 上元前夕(上)第五百八十四章 碎葉大戰(上)第一百一十一章 渾水摸魚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無米之炊第九百四十八章 驕兵之計第一百二十四章 身份暴露第九百一十一章 真假李寶第九百四十七章 螳螂在後第三百八十三章 迎娶之日第一千一十一章 心有不甘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月夜截擊第六百四十章 截斷退路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鎮軍營第九百六十七章 閹黨覆滅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酒樓小聚第七十三章 弓局首戰第一千零七章 釜底抽薪第四百六十三章 唐蕃談判第二百四十章 九原縣城第四百五十八章 盧杞探病第九百四十七章 螳螂在後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崤函之變(下)第三百六十三章 嫁妝之憂第二百四十八章 帝王之術第五百三十七章 沙州之戰(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府前刺殺第九百九十章 關鍵一票第一百二十九章 刺殺權宦第二百五十六章 書香門第第一百八十四章 春聞警訊第六十二章 粟特奴隸第八百三十九章 緊急事件第六百四十一章 甕中捉鱉第八百五十八章 夜襲井東第一百八十八章 正面激戰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喘息之機第四百三十六章 長安士子第九百三十三章 假酒報案第七百五十二章 感業女尼第四百六十一章 慘痛代價第八百四十章 千里追蹤(上)第五百九十七章 長安瑞兆第一百七十一章 何去何從第一百七十七章 玉門遇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