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381 壞消息,好消息

褚羣打聽到具體消息,讓自家娘子來與文箐說:“那邊食肆一燒光,牢裡那鬧事的人也翻供了,承認是鄧家人指使……”

文箐從郭良那邊得到的口訊,也猜到了是鄧知弦眼紅自己這邊生意才故意叫人來使絆子,偏偏是自己這邊沒中計。當時確實很氣憤,沒想到不是不報,而是報應的時候等到了現今,這一把火,將鄧家姐弟的食肆燒得殘垣斷壁,可算是出了口大惡氣。“如今都這樣了,舊事就不要再提了。四叔那日來借錢,我也不好問是誰家的錢竟是這般黑心的算帳?”

褚家娘子一臉憤慨地道:“小 姐,你定是猜着了,就是那江家。”

這麼一提,又提到了一個月前,褚羣的一個朋友借了江家的高利貸,卻是被江家僱來的那些幫閒打死出了人命,褚羣將這事說與文箐聽,文箐暗中出了錢又讓他去找李家舅舅,直接報到了衙門裡。鬧得江家最後反而還賠了筆錢。

褚家娘子高聲說不平。“可江家就不顧慮徐家那一頭了?說來說去,他們同小 姐家還是親戚,也這般逼迫四奶奶那邊。房契上明明寫的是四爺名下,他會不識得?親戚間還這般利滾利……小 姐,您說,江家這是故意的麼?”

周騰認爲江家是故意的,想到了當初自己與任家鬥,當然也讓江家受了損,這次江家挖這麼大一個陷阱設一個套,拐帶着鄧知弦往裡鑽,最後還不是自家兄弟破財,但是這財破得太大了。於是,讓周同在周榮的陪同下,去找江忱評理。

江忱來了個一概不知的姿態。“這放利錢的事,同弟,你三哥是最知情的了,前幾年我是吃着虧了,哪還好繼續幹下去。我是有些錢,卻是用來週轉用的,便寄於朋友名下,讓他處置了。至於他拿來放貸還是開鋪面,可由不得我管了,我只是一年收些利錢而已。”

他推脫得一乾二淨後,又對周榮道:“世兄,鄧知弦那廝是個什麼樣人物,同弟怎麼會糊塗到託付他來打理食肆?就算要借錢,也大可以直接來找你我商量啊,不過區區三萬貫,咱是親戚朋友,只要他開口,我這裡但凡有的,怎會不借的?奈何要去借我那朋友放貸的錢?咱們都是多年世交,又是親戚,如今同弟在難上,說到這份上,我自然也會盡力居中斡旋,且找我那朋友商議,利錢能不能少些……”

周同曉得這是自己送上門去自取其辱,氣憤不已。周榮道:“我想江兄多少得給咱們周家一點面子,他不是說他去幫着說情了嘛……”

放貸的厲家本是江家原先的管家,江家將女兒嫁於他,於是委託他打理了放貸生意,自己卻將名聲擺正,只做船行與當鋪的生意,這幾年,所賺之錢,已然到了當年沈家的光景。厲家振振有詞地道:“當初鄧二郎來我家借錢時,可是說得好好的,甚麼一個月食肆就能進帳一萬貫,這點子小錢自然還得起的。我還爲他操心,怕他新開食肆不好還,提議一個月只需還兩三千。如此一來,這三萬來貫,尋思着不過一年也能還了,我這怎麼成了黑心的了?前幾個月也沒上貴宅去催討,反而替周兄一力隱下此事不宣揚,還不就是爲了給貴宅面子?要不是瞧你們情份上,鄧二郎來我家焉能借到半文錢?至於借契上說的利滾利,乃是這一行的規矩,雖然都是親裡親戚,便是兄弟倆那也是明白算帳的,總不能因鄧二郎一人而壞了我這一行的規矩不是?”又言道,“周兄,你們家本來就不需借錢,卻偏生找人借錢。你說我要不借便是不給你們家面子,借了你們如今又找我來算帳,我倒是好生爲難的。三萬貫鈔,你們周家自是不在話下,與鄧家是姻親,這又是三郎的妻子開食肆,三郎怎生不予錢給妻子經營?”

在厲家沒討到半分便宜,反而碰了一壁子灰,受了一肚子奚落與譏笑,周榮陪着周同灰溜溜地回來了。

周騰罵兄弟:“你去那家討甚麼說法?江家早就記恨於我,焉能給你半點便宜的?此時自然是少得不落井下石,他道是從中調停,你就信他?你只把人往好裡瞧,哪知一個利字當頭,那是半點情分也無的,人家正等着你送上門去譏笑呢,你倒是如了人家的意……早說了你莫要與鄧知弦那廝往來,那是個敗家的,敗光了鄧家如今亦來敗咱們家,你不聽話,現下落得這宅子轉眼就是他人的了,過幾天且得趕了你我到常熟鄉下去住了……氣死我了!這口氣,不出的話,我絕不罷休!”

周騰一紙訴狀將放利的厲家告上官府,列舉了厲家這幾年放利逼得多少人家破人亡,且利錢遠高於律法所限,實爲不當營生,奸猾之徒,縱容不得,官府需得爲民除奸,懇請嚴加查辦。

厲家也不甘示弱,說借錢還債乃是天經地義的事,這借高利,也是當初借債人自願,並非自己逼迫。周家借的錢不是小數目,任誰有了這大筆錢都可以置產生息過日子,當然利息也就高。鄧家食肆爲經營不善才走水,周家要賴帳,倚勢欺人,周騰曾四處在湖州崑山等地強買田地,仗着朝廷有人在鄉坊欺壓百姓,着實該上報朝廷加以約束。

這口誅筆伐的官司是打上了。

周騰忙得團團轉,周同是根本幫不上忙。食肆起火的事,也在一一調查蛛絲螞跡,食肆裡燒死一人,卻是個購菜的小管事。廚子夥計全都被官府召去問話,誰都說自己無辜得很。至於走火原因,卻是歸結到爐竈火未滅,肉食滴肉在火上,從廚房引發的火,連帶旁邊兩家店鋪都受損。

於是隔壁兩家都找上週家門來算帳賠償損失,劉氏這時氣得連罵鄧氏的話也沒有了。鄧氏在食肆走水後幾致癲狂,這時再被逼債,便再也受不了,終於是瘋瘋顛顛起來。李氏認爲鄧氏這是裝瘋賣傻故意爲難人,“跑出去了倒是好,省得瞧在眼裡鬧心得很!長了反骨,連大侄女兒的食肆都不放過,心腸恁地歹毒辣!做人哪裡還有沒半點良心,進門這麼多年,兒女都十來歲了,卻是分不清夫家孃家,將祖業敗光了,還好意思在家裡呆着,要瘋怎麼不去她孃家瘋去?這債就不該咱周家還,就應該鄧家還纔是……”

這些話如利刃,落在文筠耳裡,她當然曉得姆媽做錯了,尤其是算計四姐姐的那件事上,可是她終歸是鄧氏所出,自然心疼姆媽現下這般模樣,認爲三嬸在這個時候說這些話,很是過份。於是想出頭,卻是被李氏三言兩語給罵得擡不起頭來。“文筠,你要曉得你現下是姓周還是姓鄧?你姆媽可是將這宅子都敗了去,現下保不保得住還難說。一文錢沒掙着,卻是要賣光了產業了……你還想學你姆媽不成?到進你弟弟哪裡有錢財娶親過日子?日後你出嫁可要衆姐妹們賙濟?”

文筠聽得傷心。鄧氏開食肆,爲圖利不假,可也正是因爲她在周家中實在沒地位,要錢沒錢,孃家又不爭氣成日裡只曉得找她伸手討要,她又不能象變戲法一樣變出錢來,好好的一個奶奶卻是過得緊巴巴的,瞧得三嫂摟錢,大侄女兒亦是錢財方便晚,哪會不動心?偏是這種難受,說不得。一說,其他人一句話就堵着了。“周家可沒虧她半分半毫,吃喝不愁,衣飾不寒酸,若不是她自己典賣了送於孃家,又怎生會拮据?她自個兒心裡沒周家,周家卻是待她仁之義盡。你外祖母家不是一直得你姆媽照顧嘛,此時怎麼不來接人?”

鄧家兒子不見了,女兒癡顛,鄧母病倒在牀上,周同兄弟上門尋鄧知弦,周騰說的話可就難聽了,逼得鄧父無臉見人,哪還會來接鄧氏回孃家。周騰撂下一句話:“反正鄧氏我家是休定了。你不來接人也罷,到時一駕牛車送回來,別怪我周家不盡人情!”

是以,親戚間最好莫與錢財相連,一方也莫總是仰仗對方救濟,光是一方付出,這種關係實難長久。如今,周鄧兩家,也落到了這地步,卻是在情理中。

文箐當時去了沈家,參加沈於氏的週年祭,匆匆去急急回,只瞧得沈顓是形削如骨立,萎靡不振,竟哭暈在儀式中。文箐大駭。方知毀親一事對他打擊甚大,她自己也不敢多問,是以渾然不知沈顓曾爲婚事而吃的苦頭。她心中愧疚感叢生,自己終究是作了惡,暗自祈禱,但願別毀了一個少年,要不自己真會夭壽了。她無顏在沈家呆下去,慌忙趕回自適居。

而周同償債一事,鬧得城裡周宅十分不安寧,人心惶惶,是要拿出大筆錢去保這宅子,還是棄卒保帥,這宅子不要了,周同自返常熟老屋去。這事鬧得周家幾個孩子無心讀書,文筵據說此次秋試並不理想,雖不到放榜的日子,卻也不寄多大希望了。於是周家的孩子除了文筵與文籤,全被打發到自適居來,不許出門。

文箐這下子根本就沒忙過來。席母接到席韌的信,已回信預計在九月份過來,席韌在太湖買的宅子還沒安頓好,怕是到時候得到自適居中來過幾日。文箐聽得這事,只盼着表姐那頭婚事趕快定下來,要不然自己也當了向席韌交差,到現在華嫣與商輅情投意合的事,她是半點兒也不敢向人說,更不敢在席韌面前透露口風的。席韌卻關心義妹,問道周家錢財可週轉得開來,自己手頭上還有餘錢。

文箐哪好意思要他的錢,道:“多謝義兄,但管放心,我也曉得,幫四叔是一回事,卻也不可能將自己擱進去,我手頭上多少也留些餘錢以防萬一的,現下週轉得開來。”

文簹卻對四姐道:作甚要借那麼多錢給鄧氏,誰叫她造的孽,連累大家,尤其是她害得四姐當年食肆經營不下去,就是她存心圖謀,偏四姐還不計前嫌……

此時,文箐聽得文簹說起鄧氏的處境,以及文筠被訓的事,想着文筠這下子可受苦了。“那四叔真寫休書了?文筠怎麼樣了?”

文簹叫道:“四姐,你管她呢?她別提多討厭了,她姆媽做出來的事誰個瞧得下去,偏生她還到處求情。伯祖母發話了,關了她,不讓她出門,也不讓她見鄧氏。但凡她要鬧,就將鄧氏與她一起趕將出去。”於是,文筠屈服了。

文簹埋怨道:“她被禁足了倒好,可是我卻苦死了,日日要去太姨娘面前侍疾,她痰多,一吐起來,噁心死我了……想當初,她嫌棄我,卻是愛着文筠,如今卻要我去照顧。睡不好,吃不好,四姐,你瞧我都瘦了。”

文箐詫異地問道:“你去侍疾,那韋婆子呢?”

文簹說:“別提了,出了這麼大的事,我爹自然不放心,幫着四叔細細地查帳,才發現帳上有誤,那韋老漢到老了卻是起黑心,竟暗裡做些手腳,將祖母的錢拿出去放息,你說氣人不氣人?我爹氣得當時就拍桌子,將韋家人從莊上都趕將出去了。要不是韋老頭當日管着帳太粗心,將那房契漏了,沒交由太姨娘把管,哪會被四嬸拿去質押?”

文箐心知肚明,這其實是周騰嫌棄劉氏管帳不利落,出了這麼大紕漏,卻是拿韋管家開刀,韋管家這人私心有沒有,文箐不敢說,但這麼多年沒事,怎會這一次就掩蓋不住了?只怕是給劉氏做的替罪羔羊。不過想起韋婆子得到這個下場,文箐心裡偷偷笑。劉氏落到這個地步,完全沒得周騰的心,這母親當到這份上也算是丟人現眼了。

劉氏的報應顯然不止這點,因爲,京城中周瓏的信兒卻是來了。

曹家原預計今年成親,但周瓏那兒,只怕一時半會兒出不了宮嘍。說起來,自是因先帝宣德於六月歸葬,人心惶惶,宮正竟差點兒犯錯,幸得周瓏機靈加以補救,卻是越發得太皇太后張氏的喜歡,在七月底,竟是連連拔擢,超升爲五品宮正了。

長房老三週正的妻子呂氏亦來信,言及周瓏得勢,而曹家現下有些騎虎難下,在婚事上多少有點爲難。曹二郎不過是生員,今年纔去應鄉試,是否就中舉卻是兩說。當初周敘看中了人家來日前途,相約爲婚。可是周瓏升爲五品,這是周敘忙了一輩子,纔得到這個品級,在尋常人眼裡,五品可不是比個七品高出四級那麼簡單了,自然是十分壓人的一個品級。

婚事處於麻煩中。周瓏未言及這些,卻道太皇太后有言,自己可能會滿五年纔會被放出宮來。這意味着,還得等兩年,那時周瓏也就是二十二歲了。這在女官中不算歲數大的,但也着實不小,因爲相對來說,曹家郎也是二十七八了,放到別的人家來說,孩子都會打醬油了。最關鍵是曹家老太太那邊有意見了,娶這麼一大品銜的媳婦進門,不等於是娶個公主一般難受麼?

這婚事有些搖搖欲墜的感覺。文箐這麼憂心着,而方氏更是又喜又哭。“要那品銜有何用啊?早生嫁人生子,我見得纔是喜事啊。”

周瓏升官,因龐氏早就有封誥,故而這次周瓏卻在信中道來日給方氏繼續加封。周瓏這些話並不是誇張,而是隻待太子來年元旦登基,到時自然水到渠成。

如此算來,方氏也隨着周瓏的品銜,從開始的方孺人到方安人,日後就要與龐氏一樣,成了方宜人。這點不知羨煞多少人。

周魏氏聽得這消息,目瞪口呆,她自己熬了一輩子,隨了周敘,才博得個魏宜人。於是,酸酸地道:“她倒是青雲直上,端的是好福氣。只是來得也太快了,可是需得謹慎。”

劉氏在病中聽得這事,卻是雪上加霜,再不出門來,只瞅到那盆栽,斜刺里長出來的那一枝哪是自家兒子,明明是那姓方養的女兒。自己一個不注意,陡地讓她得了勢。多年來爭不過龐氏,哪想到連方氏更加不如,氣得咳痰,吐出血來。

方氏卻在琢磨這誥命下來,到時要不要進京拜謝。幸而這些年,命婦被召見的事已鮮而少之。

李氏瞅着那信上的白字黑字,煩躁地道:“沒想到,生個女兒,竟也得這般福氣。恁的是她得了,與咱們倒是無半點干係了。”再聽說方氏在盤算這事,便忍不住暗裡奚落道:“這誥命還沒下來,到時自有分曉了,何必這麼急?”事後卻是道自家女兒不爭氣,兒子讀書不好,自己想要個誥命安人都是不可能了。於是便按着兒子頭,死勁讓文笈在功課上多努力,真個是牛不喝不強按頭。

周騰倒是有不同的看法,尤其見着周同讀了這麼多年書,卻是半點不會打理家業,於是思慮自己的家業比四弟更多,到時文笈也不會料理,只怕到孫子的份上,便早早敗光了。見兒子讀書不行,索性就讓兒子隨自己經商。他與李氏兩個按着兒子朝相反的方向走,可憐了文笈,見得文簡逍遙自在,就叫苦不迭。

這些話不多言,只說周瓏身爲女子竟給妾生母討下封號,這事兒本就極少有,更何況還是連連升職。她在宮中經歷的事,需得多少小心與謹慎,大抵是常人難以想象的了。文箐是再一次感嘆周瓏這人平時不顯山露水,到了關鍵時刻,總是出人意料,然後一鳴驚人。

而此時,出人意料的一件事卻又再度發生了。孫豪從杭州返蘇州的水途上,出事了。除了文箐姐弟格外關注這事外,其他人當時都不沒心情來管顧,認爲那是孫家鄭家的事。但是,最後誰也想不到,孫豪這一出事,卻是給周家的債務帶來了巨大的轉機。

關於上部申請結文的事。確實是還有一章半到兩章就完結了,以及另有兩個番外。

但是一文錢最近發現好多章節有錯字,另有幾個小小的BUG需要返回去查找修改。如果明天申請結文,就沒法修改了。而一文錢這幾天根本沒時間去一章章糾錯,正好4.3回老家,帶着文稿回去自己慢慢糾錯。

所以把最後一章放到十多天後,到時從老家探親回來,更新最後一章,同時申請結文。

到時四月底肯定會上新文。新文仍是古言,卻是架空的。基調會輕鬆一點兒,不象現在開篇這麼低沉、糾結,“憋屈”。到時希望大家繼續關注。

至於此文的下部,會在七月左右上傳。具體時間會有通告。感謝大家這一年多來的支持~~祝週末愉快。明後天仍有更新……

正文251 柳暗花明1正文325樹欲靜風不止正文45 毛遂自薦者正文251 柳暗花明1正文264 建房三六九正文57 慰籍1正文97 腳傷、驚嚇正文170 別具一格的甄選第210章 有緣自會相逢第223章 無罪戴枷板正文121 引導華嫣質疑正文49 笑給你看第四十八章 服喪(二)正文169 選丫環李氏出招正文366荷塘佳人落水露情意正文305 痛苦地糾結正文283 無心插柳柳成蔭正文38 虛驚一場正文265 誰埋的錢正文164 應城伯可不是好人正文158 實情2第三章 臭柑子正文266 分錢似分贓第221章 姐妹翻臉1正文173 燎原3正文24 有文化的真無賴正文189 鄧氏怒而驅弟正文86 伯爵後人-分別第三十二章 哭訴正文54 胭脂盒2正文371原因在此148 不安要2第239章 全面衝突正文345百歲光陰一夢蝶正文259 水落石出正文74 士可忍1正文251 柳暗花明1正文347 無常難測是世事正文376 孫豪再次敬服文箐第六十一章 上街二——牽羊婆子正文347 無常難測是世事30《千金要方》——第七十九——第八十章第二十二章 擔驚受怕的生活第214章 至沈家作客正文35 官司背後故事2第二十六章 最後的晚餐?正文379 刻骨癡心矢志不改正文95 黑子送的大禮第三十三章 淳樸的村婦第237章 周瓏的春心第九章 要鬧錢荒第240章 身份大白16.糧長——第四十二章正文179 分家?各有心思第五章 船難賠償金 .VS.官聲正文102 沈老太權威不容挑戰正文73 對聯與人情論第四十章 對簿公堂(一)正文25 搜身?千萬別正文290家暴正文76 孰不可忍正文303 舊仇安在正文61 和好第二十二章 擔驚受怕的生活正文98 主僕風波-訓婢正文91 可憐的斷奶娃正文268 出人意料的周瓏第210章 有緣自會相逢正文98 主僕風波-訓婢第三十四章 陸三嬸一家人正文16 欺生(三)第145章 幾個賞錢引發的眼熱正文160 兩妯娌口角正文63 錢收or不收正文68 趙三其人其性正文226 今宵重聚正文116 緣何作賊正文162 夾縫中難做人正文346 一心長在百花枝9、明初喜轎非大紅轎——第十八章正文165 周孫家或有嫌隙正文71 品硯第238章 一年之計在於春正文306 欲語還休正文32 好心成惡意正文103 瞞天過海正文152 飯前之亂正文315一計不成又生一計正文351 推經論史博芳心第五十二章 驚聞親事正文64 交換秘密1正文331 腹背受敵第三十一章 誰是可信之人正文136 惶恐不安正文178 相互怨恨正文122 慣出來的親戚正文258 好事成雙正文25 搜身?千萬別正文56 生意要被搶正文26 周旋,你來我往
正文251 柳暗花明1正文325樹欲靜風不止正文45 毛遂自薦者正文251 柳暗花明1正文264 建房三六九正文57 慰籍1正文97 腳傷、驚嚇正文170 別具一格的甄選第210章 有緣自會相逢第223章 無罪戴枷板正文121 引導華嫣質疑正文49 笑給你看第四十八章 服喪(二)正文169 選丫環李氏出招正文366荷塘佳人落水露情意正文305 痛苦地糾結正文283 無心插柳柳成蔭正文38 虛驚一場正文265 誰埋的錢正文164 應城伯可不是好人正文158 實情2第三章 臭柑子正文266 分錢似分贓第221章 姐妹翻臉1正文173 燎原3正文24 有文化的真無賴正文189 鄧氏怒而驅弟正文86 伯爵後人-分別第三十二章 哭訴正文54 胭脂盒2正文371原因在此148 不安要2第239章 全面衝突正文345百歲光陰一夢蝶正文259 水落石出正文74 士可忍1正文251 柳暗花明1正文347 無常難測是世事正文376 孫豪再次敬服文箐第六十一章 上街二——牽羊婆子正文347 無常難測是世事30《千金要方》——第七十九——第八十章第二十二章 擔驚受怕的生活第214章 至沈家作客正文35 官司背後故事2第二十六章 最後的晚餐?正文379 刻骨癡心矢志不改正文95 黑子送的大禮第三十三章 淳樸的村婦第237章 周瓏的春心第九章 要鬧錢荒第240章 身份大白16.糧長——第四十二章正文179 分家?各有心思第五章 船難賠償金 .VS.官聲正文102 沈老太權威不容挑戰正文73 對聯與人情論第四十章 對簿公堂(一)正文25 搜身?千萬別正文290家暴正文76 孰不可忍正文303 舊仇安在正文61 和好第二十二章 擔驚受怕的生活正文98 主僕風波-訓婢正文91 可憐的斷奶娃正文268 出人意料的周瓏第210章 有緣自會相逢正文98 主僕風波-訓婢第三十四章 陸三嬸一家人正文16 欺生(三)第145章 幾個賞錢引發的眼熱正文160 兩妯娌口角正文63 錢收or不收正文68 趙三其人其性正文226 今宵重聚正文116 緣何作賊正文162 夾縫中難做人正文346 一心長在百花枝9、明初喜轎非大紅轎——第十八章正文165 周孫家或有嫌隙正文71 品硯第238章 一年之計在於春正文306 欲語還休正文32 好心成惡意正文103 瞞天過海正文152 飯前之亂正文315一計不成又生一計正文351 推經論史博芳心第五十二章 驚聞親事正文64 交換秘密1正文331 腹背受敵第三十一章 誰是可信之人正文136 惶恐不安正文178 相互怨恨正文122 慣出來的親戚正文258 好事成雙正文25 搜身?千萬別正文56 生意要被搶正文26 周旋,你來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