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服喪(二)

文箐聽得頭痛。想想,要是一年不吃瓜果,這也太折磨人了。此外不得大聲說笑,斬衰之節“唯而不對”,真正是麻煩問題。便反問了一句:“那難道咱們就不能好好說話了?”

陳嫂在旁聽到,急急地道:“唉呀,我的小姐,咱們家如今可顧不了這個,小的小,病的病,哪裡還顧得上這些。”轉過頭去,罵了阿素,“你這腦瓜子便只記得這些麼?枉夫人辛苦教你識字讀書這麼多年,可不是讓你拿來如此刻薄小姐的,休得將那書上的亂七八糟拿來賣 弄。”

文箐見阿素同自己講解這些,反而挨一頓排頭,心裡過意不去,忙勸解道:“陳媽,不是那麼回事。阿素姐姐在同我講解這些,也沒說讓我一定要這麼辦纔是。只是我終歸要長大,晚些時候知道不如現在便識得這些必要的禮儀。她是一番好心,再說是我央了她,她才與講得這些。你這樣訓了她,日後姐姐哪敢再教我?”

陳嫂忙解釋道:“小姐,你和少爺都小,哪裡受得了那樣。要是老爺知道了,定是不允的。老爺沒了,咱們還不是得靠着夫人小姐過日子,要真按禮儀去辦,這夫人與少爺,還有姨娘哪裡堅持得住。小姐要是想知,也只需問了,記在心裡,但千萬不要想着按那個去辦,在外人眼裡咱們還是按規矩來,在家裡自然是關起門來,心裡想着老爺便是了。阿素,你也知道那句什麼來着,居喪之禮,頭……”陳嫂一時想不起來該如何表達了。

阿素只是硬着頭皮在旁補充道:“便是‘居喪之禮,頭有創則沐,身有病則浴,有疾則飲酒食肉,疾止復初。’”

“正是。小姐要不明白,你便只需按這個解釋與她便行,需要小姐必須親自參與的,你說得一些便動,其他的,休得再多話。”陳嫂忙得很,交待完了便要走。

文箐點點頭:“我曉得了。正是陳媽說得這般,纔好。”

阿素一臉慚愧,低頭不語。等她娘一走,方道:“小姐,下回咱們還是偷偷地說吧,可別讓我娘曉得了。你既問‘停七’的事,我也簡單與你說一說。”

通過一番講解,文箐倒也知道了什麼是“七七四十九路道場”。古代人信仰,人生有六道流轉,在一個人死此生彼之間,有一個“中陰身”階段,如童子形,在陰間尋求生緣,以七日爲一期;若七日終,仍未尋到生緣,則可以更續七日,到第七個七日終,必生一處。所以生者需得每日爲死者誦讀佛經,晨昏祭拜。

總之,喪事比喜事的雜事還多,千頭百緒。而周大人客死他鄉,卻在異地停靈百日,待周夫人病情好些,方纔沒有下葬,省了後續好些事宜。

說到這裡,頭七很重要,明代一般都要做這個,至少也要停三日以免死者返生了,卻被入葬,過得三日無再生,則可安葬入土。朱元璋的時候,要求人們都節約,所以不強調喪葬鋪張,卻對其中的禮節格外重視,除了官員有“丁憂”一項,對民間有利的一條規定就是“喪葬所需的物件全部免稅”。而周夫人覺得周大人死得實在冤,加上爲官,怎麼也不能太過於節省了,雖不鋪張,可也一絲不苟,在用度上把錢都交由了陳管事夫妻倆來把持。用的什麼東西都要這裡最好的,雖有歸州衙門幫着操辦,但周家花的錢是不少。定製的紙車紙人等停七要用的物件全部一個不落。

剛開始文箐被陳嫂告誡了很多,結果也不明白,就問來問去,最後徹底搞暈自己。還是周夫人道文箐年齡小,只隨自己拜祭就行,帶着兒女回禮。

從他們回來,姨娘也有意識到兒女沒死,被找回來了,可是精神大多數時候還是不清醒。

此間,又逢另一個非常重要的是“五七”,也是最爲熱鬧,要請來衆多道士做“五七”道場。親朋好友都到齊,辦“五七”飯。周大人客死歸州,於是衙門裡的人派了些人過來主持,又有鄰里因爲文箐被拐卻順利逃生返家一事,鬧得街裡四鄰盡知,於是一時來祭拜的人都相當多,這些頗爲費人手。又有長川幫林幫主同李船主一道,來祭拜。

船家帶來的消息卻不太好,說此前江南大水,不少地方發生了瘟疫,已經開始死人了。李誠返蘇州報喪,至今無音訊。陳管事聽到這個消息,半聲不吭,臉色卻異常沉重。一干女人都心情沉悶,阿靜心裡不停祈禱:李誠不要被時疫所傳染纔是。

按蘇州風俗,“四七”結束的這一天的五更時分,也就是“五七”的前一夜或叫凌晨,文箐和文簡打開大門向西連續大喊三聲:“爹爹回來吧”,小綠畢竟不是正式的女兒,只好同阿素一起稱“老爺”。然後在靈前痛哭,同時端上事先準備好的酒菜,設奠祭祀,叫做"五更夜飯",這個儀式就是"喊五更"。天亮之後,周家就請店事先用花紙紮一座住宅,門窗、廳堂、庭欄、井竈等十分齊全,給人觀賞之後,用火燒盡,據說這樣可以使死者在陰間有房可住,這叫做"化庫"。

這一天的法事也很多,反正花錢不少。作爲喪家,其中勞累過程,不贅言。反正文箐是癱了,周夫人堅持到最後,到了晚上終是躺在牀上,姨娘也暈過去幾回。陳嫂他們也是咬牙挺着,裡外大多是陳管事一手操持,他就象一個永不能停下來的陀螺,轉着,轉着……

終於到了四十九天,便要做“斷七”了。一般來說,親朋好友都會參加“斷七”之祭。“斷七”這一天,請道士和尚來做道場,美其名曰“保太平”。因爲這一次則是爲活人祈禱。

文箐見一家上下都着的生麻布製成的孝服,也才知種左右衣旁和下邊都不縫線,斷處外露掛着鬚鬚,未經修飾的,便叫服“斬榱”。想想這樣至少還得穿三個月不止,看着姨娘那細嫩的皮膚雖然憔悴了些,水分也流失了些,但聽阿靜說皮膚都磨起了一片紅紫,也對這個生母萬分同情。

古代便是諸侯爲天子、臣爲君、男子及在室內女爲父母、媳婦對舅姑、承重孫對祖父母、妻對夫等,都要穿斬榱三年。而如果是正妻死,作爲丈夫的則只需爲妻服喪一年,還不是斬榱服,叫“齊衰杖期”,同樣的是,在明朝,又規定了嫡子爲庶母也需得服此喪。

顯然,男女平等與否問題,在這個上面就十分明顯體現出來了。

文箐便偷偷地問阿素道:“難道咱們真要穿這個三年不成?”

阿素道:“古來禮教如此。只是這個,也是高祖時,便不需如此了。”文箐便繼續追問,原來這裡便是一個人引發了兩個小典故,還是真實事例。

該典故便是成穆貴妃死後,朱元璋令他的第五個兒子週五王朱橚給她服喪,行慈母孝,服三年,東宮太子、諸王皆服喪。於是,庶子爲生母服三年,衆子爲庶母期,自成穆貴妃始。

文箐聽完後,這不就是崔老頭說的,那個涉及到朱棣生母之歷史研究問題嗎?因爲又有歷史裡記載朱棣和朱橚同母,且朱橚不是馬皇后生,而是妃子所生,所以後來研究者們這麼一推論,朱棣的生母就成了一個問題。疑爲其登基後的當時記載。

想來,天子之家,一言便定了天下禮制。周王朱橚最後也只是服了一年多喪,便廢了此規矩,所以後來民間見,便服喪也亂了章法。

文箐全部聽完,道:“這思念一個人難道就一定要這樣嗎?”

阿素看看四下無人,便道:“這些禮教,便是那些所謂的‘聖人名儒’所宣揚,總打着這個旗號,來搏一下好名聲罷了。”

文箐聽得,心裡一震,不禁仔細打量起阿素來,看着這個十六歲的如花女子平日裡少爺寡語的,沒想到內裡思想卻不庸腐,連自己都不敢說這些,怕人誤會,她倒是敢與自己講這般話。

阿素見小姐那雙漂亮的眼睛骨碌碌直朝自己打轉,心裡有點發毛,覺得剛纔言語有所失當,微紅了臉道:“這也是夫人當時講的一個笑話時的原話,非是我故意歪傳。”

文箐又追着問她是何笑話,阿素道:“也不是笑話,倒是以孝治天下的漢代的一真事。”見文箐躺在牀上一眼不眨地盯着自己,於是頓了一頓,繼續道,“史載東漢時的趙宣,宣揚的是他爲父母守孝三年後,又以墓道爲家,住了二十多年,孝意之誠,名聞一時。後來當地新上任的刺史陳蕃慕名拜訪,卻發現他已有五個十歲上下的親生兒女,惱怒不已。”

“天啦!真還有這種沽名釣譽之輩,依父母去世這種大事來揚自己的名,這可真正是……畜生不如了。”文箐驚歎道。便是她這個現代人,也知這真是不孝之大逆了、

“是啊。最後他也沒個好下場,不光丟掉各種榮譽,還鋃鐺入獄,遺笑天下。”阿素接口道。看着小姐漸漸不想那些煩心事,被自己講的幾個小故事吸引了,心裡也覺得安慰了。終於不負夫人與母親所託,能將小姐的心寬一寬,同時也講了規矩。

可是,此時文箐除了想的是這些規矩之外,也想着周夫人居然能將阿素給培養得如此出色,看來以前在周家沒少讀書,便是讓她寫幾個字,當自己的古代老師,也是不差的。不知將來又會有哪個好兒郎能配得上她?

這時,李船家捎人帶了個消息來,道是給找了一家船戶,可能要買那條船,目前正在籌錢中,過段時日便將來歸州。

這多少讓陳管事安定些,夫人看病用藥不少,家裡沒有一點進項。此前,周大人的遺體原來一直用冰,大夏天的冰,費用很高,後來左近都用沒了,從蜀地那邊花錢買了些,好在歸州衙門幫了忙。

其實,大家最盼望的還是希望李誠能儘快趕回來,還是知道蘇州那邊瘟疫是如何情形,周家府裡各人是否安好等等。

李誠在“六七”要結束時,已經是7月了,匆匆趕了回來,看他臉色,很不好。蘇州周家及周夫人孃家各派了一個小管事來祭拜,周大姑奶奶家倒是派了一個族裡的子侄作爲代表來拜祭。

陳管事把李誠叫到一旁,仔細問了緣由,半天也說不出話來,最後卻抹了一把淚道:老天不會這樣對待周老太爺,老爺和夫人!要這樣,老天爺也太不開眼了……

周夫人見到一干人等,卻一眼看出問題了。白天祭拜過後,招呼了來人,問了話,吩咐下去好生照顧。到得晚間,還是叫了陳管事與李誠到前廳,這次沒讓文箐去。

不過文箐卻好奇,不聽吩咐,趁阿素去廚房清洗,偷偷地溜到隔間門那兒竊聽。因爲總覺得發生大事了,而且是極不好的消息。

正文337詩會題菜名正文51 景德鎮之行正文81 冰釋前嫌正文17 巧遇裘訟師正文42 三百貫鈔一條命正文24 有文化的真無賴正文274 周家風雨晴暖第十五章 小綠要談婚論嫁了第四十八章 服喪(二)第240章 身份大白正文343八珍染指正文167 沈顓送花第222章 翻臉2正文55 蚌殼遭遇正文161 收的禮要充入公中?正文185 您放心(合意之人)正文184 有孃舅,好辦事正文74 士可忍1正文318奇思妙想:模特四大美人正文74 士可忍1正文319今古機械的百搭與利用308 向前艱難後撤亦難正文263 天無絕人之路—驚喜第三章 第一筆債——恩威並施正文96 午夜驚夢第四十七章 喪事(一)正文94 亂2-沈老太之言正文298 李氏突然造訪自適居正文41 對質發狂正文375 魯孫豪使計虛晃一槍第五章 柑子外交(一)正文180 祠堂風波正文350 藏怒宿怨和試探正文353解釋,澄而不清1.稱謂——第一章,第三章,正文72 天上掉餡餅正文134 生意成了正文53 閒話聊陶正文31 袁文質到底何許人?28房契——第七十七章第五十九章 下廚正文346 一心長在百花枝正文361 文箐再尋他計起妖蛾子正文339 草長蔦飛二月天第二十章 被困倉底的日子(一)正文344不如意事既便只二三第211章 好一團亂麻正文32 好心成惡意20.牙人,牙行之行規——第五十四章第216章 惆悵第二十五章 挑撥離間——想逃被發現正文22 撿錢包,發財?第211章 好一團亂麻第三十一章 誰是可信之人正文162 夾縫中難做人正文194 文箐坦白交待正文82 結交與斷交之論正文178 相互怨恨第215章 花房“幽會”正文355智計解圍如數奉還正文273 牛奶事件、氣而搬家正文109 文箐救火第235章 春日蘭花宴148 不安要2正文264 建房三六九正文344不如意事既便只二三正文101 真纏?夫家喜蓮足正文47 三個孩子真熱鬧2正文66 同病相憐正文86 伯爵後人-分別第228章 百口莫辯/日久見人心1正文164 應城伯可不是好人第五十章 何去何從——獻策正文347 無常難測是世事正文121 引導華嫣質疑正文61 和好正文268 出人意料的周瓏正文48 三個孩子一臺戲3正文172 草菅人命?正文25 搜身?千萬別正文250 燼中重燃希望第218章 春思正文155 夫妻翻臉正文305 痛苦地糾結第二十四章 逃吧 二——投石問路正文146 陳媽進不了周家門正文169 選丫環李氏出招正文40 張三?章三委屈正文31 袁文質到底何許人?正文100 纏足正文87 杭州三舅母正文173 裂縫告狀、原委正文132 打架首尾正文248 山窮水盡獨木而支正文194 文箐坦白交待正文275 沈遄夢遺略知人事正文368 酸澀難當牽紅線正文330 古代制膠正文32 好心成惡意
正文337詩會題菜名正文51 景德鎮之行正文81 冰釋前嫌正文17 巧遇裘訟師正文42 三百貫鈔一條命正文24 有文化的真無賴正文274 周家風雨晴暖第十五章 小綠要談婚論嫁了第四十八章 服喪(二)第240章 身份大白正文343八珍染指正文167 沈顓送花第222章 翻臉2正文55 蚌殼遭遇正文161 收的禮要充入公中?正文185 您放心(合意之人)正文184 有孃舅,好辦事正文74 士可忍1正文318奇思妙想:模特四大美人正文74 士可忍1正文319今古機械的百搭與利用308 向前艱難後撤亦難正文263 天無絕人之路—驚喜第三章 第一筆債——恩威並施正文96 午夜驚夢第四十七章 喪事(一)正文94 亂2-沈老太之言正文298 李氏突然造訪自適居正文41 對質發狂正文375 魯孫豪使計虛晃一槍第五章 柑子外交(一)正文180 祠堂風波正文350 藏怒宿怨和試探正文353解釋,澄而不清1.稱謂——第一章,第三章,正文72 天上掉餡餅正文134 生意成了正文53 閒話聊陶正文31 袁文質到底何許人?28房契——第七十七章第五十九章 下廚正文346 一心長在百花枝正文361 文箐再尋他計起妖蛾子正文339 草長蔦飛二月天第二十章 被困倉底的日子(一)正文344不如意事既便只二三第211章 好一團亂麻正文32 好心成惡意20.牙人,牙行之行規——第五十四章第216章 惆悵第二十五章 挑撥離間——想逃被發現正文22 撿錢包,發財?第211章 好一團亂麻第三十一章 誰是可信之人正文162 夾縫中難做人正文194 文箐坦白交待正文82 結交與斷交之論正文178 相互怨恨第215章 花房“幽會”正文355智計解圍如數奉還正文273 牛奶事件、氣而搬家正文109 文箐救火第235章 春日蘭花宴148 不安要2正文264 建房三六九正文344不如意事既便只二三正文101 真纏?夫家喜蓮足正文47 三個孩子真熱鬧2正文66 同病相憐正文86 伯爵後人-分別第228章 百口莫辯/日久見人心1正文164 應城伯可不是好人第五十章 何去何從——獻策正文347 無常難測是世事正文121 引導華嫣質疑正文61 和好正文268 出人意料的周瓏正文48 三個孩子一臺戲3正文172 草菅人命?正文25 搜身?千萬別正文250 燼中重燃希望第218章 春思正文155 夫妻翻臉正文305 痛苦地糾結第二十四章 逃吧 二——投石問路正文146 陳媽進不了周家門正文169 選丫環李氏出招正文40 張三?章三委屈正文31 袁文質到底何許人?正文100 纏足正文87 杭州三舅母正文173 裂縫告狀、原委正文132 打架首尾正文248 山窮水盡獨木而支正文194 文箐坦白交待正文275 沈遄夢遺略知人事正文368 酸澀難當牽紅線正文330 古代制膠正文32 好心成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