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靈臺縣會盟

在張弘斌準備出發的這段期間,朝廷的首輔又換了一個。

實際上崇禎年的首輔經常會被撤換,十七年間更換了二十多次首輔,最長的是溫體仁,也不過是官居首輔四年整。而且他的存在不是說明他多麼有才華,而是因爲溫體仁不是東林黨,更代表着浙黨,乃是崇禎牽制東林黨的一個棋子。

上一任首輔被撤換的原因,是給不出一個可以有效遏制甚至剿滅救世軍,乃至於所有流寇的辦法。

但是新一任的首輔,同樣給不出一個治本的手段,但治標的手段給出了一個,故而好歹是保住了首輔的身份。他的手段就是:讓山西的新軍加快剿匪本地的匪患,然後再前往陝西剿匪。給他們的時間是一年多,而這一年多的時間裡,對陝西進行全方面的封鎖,不給任何人出,也不給任何人入,任何資源不許進入陝西,同時陝西所有的物資都不能夠賣給外省。

這就是真正的釜底抽薪,新首府就是打算用這樣的手段,來斷絕陝西賊人的糧草補給。尤其是救世軍,救世軍已經是標準的反賊,比賊人要高級一些。而身爲反賊的最大特點,就是要有地盤,如今的西安府就是救世軍的地盤。

用這樣的釜底抽薪手段,其結果就是張弘斌必須要爲自己治下的百姓想辦法籌措糧草,否則先不說朝廷大軍會不會去剿滅他,只說他忙於治下百姓的叛亂,只怕就已經是應接不暇了。哪怕沒有叛亂,只說這糧草供應不足,只怕一年多的時間裡,救世軍也得元氣大傷,到時候朝廷天兵天將一到,救世軍就算再強也必然會土崩瓦解。

崇禎對於這個制度而導致的後果多少有些不忍,他知道這樣一來陝西的流寇會加大對陝西百姓的劫掠,好好的一個陝西必然會生靈塗炭。但首輔的計策也的確沒什麼問題,尤其他也提及,若是流寇沒有吃食,說不定會與救世軍火併,到時候說不定不需要朝廷大軍,救世軍也會被自己人給殺了。

考慮到大範圍的好處,崇禎也只能答應了這個策略的實施。他不知道的是,張弘斌通過邸報得到這個消息之後,大肆在西安府宣傳朝廷已經拋棄了陝西的傳聞,以邸報消息爲憑,頓時讓那些搖擺不定的朝廷死忠份子,徹底投靠到了自己的麾下。誰都不是傻瓜,朝廷不要自己了,自己若還抱着死忠的態度,那結果出了死也沒什麼結果了。

至於糧草,新作物高產不挑地,最多浪費一些肥力,張弘斌剛想發展地方沼氣,用沼氣的殘料來作爲農家肥肥地。同時也推行紫花苜蓿的種植,這玩意是優秀的牧草,也可以製作成青儲料保存,最重要的是它和黃豆一樣都是植物界的叛徒,具有肥地的功效。

這一切自然會由各地的農業部門來負責,獨立於地方政府的這些機構,最大的好處就在於可以獨立專門的負責一個方面的事務。否則以前都是縣令負責處理,其結果就是顧得了這個,那個又顧不過來,一個不好下面的小吏偷工減料中飽私囊,還不太好發現。

至於物資問題,所謂的禁令在大明朝向來都是隻能夠擋得住那些一般的百姓和商人,對上真正有實力的文人和士紳,這樣的禁令其實一點作用都沒有。君不見禁海令下達了那麼多年,這海上的大明商船還是一大堆?

江浙一帶,有條件的大商人,誰家沒有幾艘海船,說不定違制的都不知道有多少,誰人不知道海貿的利潤大,也正是因爲知道,纔會鼓勵自己支持的東林黨,不斷以祖宗家法的藉口,維持禁海制度,確保不會有別人跟自己搶這塊蛋糕。

張弘斌這邊已經開始和長安的老牌士紳進行合作組建商會,其結果就是金錢買路人脈通路,再加上山西那邊還有張弘武私下照應一二,一切物資自然就順暢無比,想要買多少就可以買多少進來,想要運多少出去,就可以運多少出去。

資金方面,張弘斌僅僅靠着這一府之地,其產生的稅費以及相當於五分之一個大明江山的年總稅收。

最大的收入,自然是商稅,大明對商人太過優渥,收的商稅尤其是針對奢侈品的稅可謂是低的可憐。張弘斌這邊卻是專門設置了一道道的稅收標準,以及審覈制度,提出消費稅概念,尤其針對奢侈品。對於糧食、鋼鐵、硝石這些必須的物資,則提供免稅甚至退稅的優待。如此,稅收上不去,那才真是見鬼了。

把家的事情安排好,張弘斌讓王二和曹文詔帶着五百親衛以及五千精銳,便是浩浩蕩蕩前去約定的會盟地點。

會盟地點在平涼府的靈臺縣,此地界於平涼府、西安府、鳳翔府和慶陽府四府之地的交界處,最適合東西南北的義軍進行會盟。對於張弘斌來說,這裡作爲會盟地點同樣是最理想的,他不希望任何流寇在自己的地盤裡面會盟。

只是到別的州府進行會盟,安全問題也是一個重中之重,爲此張弘斌甚至還特別徵調了兩萬人在平涼府與西安府的交界處,等待着信號就殺過來支援自己。否則天知道這次所謂的會盟,是不是針對自己的一次殺局?

越過西安府進入平涼府,給人的感覺就是從一個世界進入到了另外一個世界。

在西安府,就算是最偏遠的地方,百姓都是歡樂的,都是充滿希望的。原本麻木不仁的表情已經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對生活的嚮往。

但是出了邊界進入平涼府之後,才發現這裡完全就是一副地獄一般的場面。

到處都是荒蕪一片,在路上甚至可以看到倒斃的流民的屍骨,有不少零碎的骨頭上面,還有牙齒的痕跡,那不是野獸的傑作,而是同類乾的好事……若是吃死人的話或許還不至於那麼噁心,但很快張弘斌就發現,有不少私設的屠宰場,那可是真正把活人宰了當飯吃的罪惡之地。

也是,人餓到了這個地步,吃人既然已經成爲了活命的唯一辦法,那還有什麼好顧慮的?‘死道友不死貧道’這句話,可不僅僅針對道士,或許這就是所謂的人性。

經過幾個村子,裡面已經沒有任何人口,屋舍都是空的,最悽慘的是周圍的所有作物甚至是樹皮都有明顯被吃過的痕跡。唯有一些應該是之後長出的荒草還半死不活的在那裡,想來最早的那一批,只怕也被吃過。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張弘斌搖了搖頭。

“陝西連年大旱,會有這樣的情況並不奇怪,值得欣慰的是,至少我們治下的百姓,都活得非常快樂。而且當我們某一天統治這裡的時候,我們也有自信讓這裡的百姓變得和西安府的百姓一樣快樂,這纔是我們肩上最沉重的責任。”王二是農民出身,但難得說出了一些文藝風的話來。

想來,這段時間的學習,好歹沒有白費。不是一個純粹莽夫的王二,已經越來越像一名合格的將領。

“主公,前方就是靈臺縣。靈臺縣外側五十里駐紮着大量的賊人……哦,是義軍,和約定的一樣,任何大軍都不能夠靠近會盟地點五十里內。不過斥候也探聽了一些,那就是在五十里內的那些義軍頭目,身邊至少帶了一百多人的親衛隊作爲自保。”曹文詔策馬回來,向張弘斌彙報到。

“那好,王二,你帶着一百親衛隨我去赴約。至於老曹,你在五十里外駐紮下來,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立刻打出信號,讓本部大軍前來接應,同時過來救援我們。”張弘斌下達了命令。

“遵命!”王二和曹文詔紛紛領命。

不多時,在王二的陪同下,張弘斌進入了會盟地點,這裡也安排了不少的營帳,也有人專門負責迎接他們。

而負責迎接張弘斌的,卻也不是什麼陌生人,正是宋獻策這個假道士。這位日後可是李自成的重要謀士,也算是足智多謀的一個代表人物。‘十八子主神器’的宣傳也是他搞出來的,以此爲李自成提供一個名正言順篡奪大明的藉口。後被李自成封爲‘開國大軍師’,大順朝覆沒,劉宗敏被俘,而這位也不知所蹤。

此刻,他自然還沒有那麼牛,只能算是老闖王高迎祥麾下闖將李自成,麾下的一個小謀士而已。但看得出來,李自成很看重他,而他也很忠誠於李自成。

“沒想到,我們那麼快又見面了?”張弘斌笑呵呵的下馬,朝着宋獻策走去。

“多日不見,救贖大當家的依然風采依舊!”宋獻策也是拱手恭維道。

其實他也不是沒考慮過投靠張弘斌,只是一開始覺得救世軍窩囊,再加上李自成對他有知遇之恩,故而就投了李自成。後來才知道救世軍扮豬吃老虎,但顧慮到自己已經出仕,而且自己年紀也不小但救世軍大當家的救贖,卻纔十幾歲的年紀,憑着自己的才學,宋獻策拉不下臉去投靠一個比自己年紀小的主子,索性就這樣在李自成麾下繼續當差了。

當完全習慣下來,就算上次張弘斌當衆招攬,並且表現出了足夠的誠意,宋獻策也可以做到不爲所動了。

“宋先生也是神采依舊,救贖之前所言,不管何時何地依然具備效力,還望宋先生多多考慮考慮!”張弘斌眼看宋獻策不遠處,有數個武將走來,卻是非常正氣誠懇的對他說道。

“忠臣不事二主,不管何時何地,這點宋某都不會改變。”宋獻策卻是非常直截了當的拒絕了張弘斌。

“我說救贖大當家的,才見了獻策兩次,就開始挖牆腳了?”爲首的中年漢子迎了過來。

“閣下是……莫非是闖王?”張弘斌下意識的想起一個人。

“正是高某,沒想到小小諢號,居然能夠入得了救贖大當家之耳!”高迎祥倒也豁達,沒有計較張弘斌挖牆腳。

當時救世軍正式拉起反旗,也算是給天下賊首一個榜樣,或許爲了不弱於救世軍,高迎祥提前了幾年稱‘闖王’,前後不過幾個月,只怕不少義軍都還不知道這件事情。所以他反而沒想到,張弘斌居然知道自己稱闖王這件事情。

而這一次,同樣也是張弘斌與高迎祥的第一次見面,至於李自成,此刻就在高迎祥的左側,只是他的身份,還沒資格單獨與張弘斌接觸,否則會有通敵的嫌疑。

第55章 提議建歐盟第79章 人才的培養第5章 大秦文化節(下)第36章 土司大叛亂第153章 盛大授勳式第55章 提議建歐盟第108章 釣到條大魚第126章 強悍第六層第146章 鬱悶的崇禎第20章 全都給砍了第132章 該瞎還得瞎第5章 商品大好評第103章 後金的短板第88章 徐光啓約談第17章 驚聞新皇斃第57章 吐蕃軍出動第17章 向士紳收稅第53章 爹惑兒來解第133章 大明的宣戰第44章 大明要立憲第152章 軍制大改革第108章 釣到條大魚第147章 晉升爲人父第97章 變強的明軍第133章 大明的宣戰第145章 新鈔大普及第71章 禍害東南亞第160章 後金消滅戰(3)第162章 後金消滅戰(5)第127章 蜀道遭遇戰第145章 挖李巖牆角第52章 可持續發展第52章 大移民計劃(下)第83章 強勢要陝西第157章 大變革之戰第149章 崇禎要學習(下)第3章 二女共侍夫第20章 新產品上市第129章 接觸印第安第158章 後金消滅戰(1)第4章 大秦文化節(上)第113章 後金來談判第15章 塵埃未落定第61章 海軍行進時第18章 計議救公主第124章 強勢的碾壓第37章 家人短相聚第130章 初步站穩腳第95章 皇子們開局第7章 顧炎武見聞(下)第48章 對朝鮮戰爭第80章 海軍要出航第89章 盛京將淪陷第148章 崇禎要學習(上)第29章 最終的決戰(4)第74章 反賊的噩夢第137章 洪承疇被救第90章 火燒盛京城第149章 茶種的戰爭(3)第50章 出仕火器局第13章 崇禎的決斷第54章 系統到四級第49章 超重炮登場第61章 海軍行進時第29章 落入埋伏圈第16章 秦良玉被俘第32章 明末足球賽(下)第111章 域外遭遇戰第119章 陸海大作戰第128章 居然是慘勝第1章 保寧府新貌第52章 可持續發展第59章 七夕有巧遇第80章 海軍要出航第9章 文化節開幕第42章 公務員考試(一)第156章 華夏國戰詔第103章 羅汝纔出擊第143章 瘋狂的彩票(中)第9章 從娃娃抓起第153章 盛大授勳式第140章 讓愛遍天下(上)第31章 最終的決戰第87章 總攻進行時第85章 春香的逆襲第37章 有家歸不得第97章 變強的明軍第127章 碼頭送兄長第4章 明順的密議(上)第91章 新婚小登科第62章 知識是力量第4章 大秦文化節(上)第75章 輕敵遭敗績第127章 蜀道遭遇戰第79章 人才的培養第28章 最終的決戰(3)第47章 機構的調整第94章 《救世軍週刊》第109章 成就陝西王
第55章 提議建歐盟第79章 人才的培養第5章 大秦文化節(下)第36章 土司大叛亂第153章 盛大授勳式第55章 提議建歐盟第108章 釣到條大魚第126章 強悍第六層第146章 鬱悶的崇禎第20章 全都給砍了第132章 該瞎還得瞎第5章 商品大好評第103章 後金的短板第88章 徐光啓約談第17章 驚聞新皇斃第57章 吐蕃軍出動第17章 向士紳收稅第53章 爹惑兒來解第133章 大明的宣戰第44章 大明要立憲第152章 軍制大改革第108章 釣到條大魚第147章 晉升爲人父第97章 變強的明軍第133章 大明的宣戰第145章 新鈔大普及第71章 禍害東南亞第160章 後金消滅戰(3)第162章 後金消滅戰(5)第127章 蜀道遭遇戰第145章 挖李巖牆角第52章 可持續發展第52章 大移民計劃(下)第83章 強勢要陝西第157章 大變革之戰第149章 崇禎要學習(下)第3章 二女共侍夫第20章 新產品上市第129章 接觸印第安第158章 後金消滅戰(1)第4章 大秦文化節(上)第113章 後金來談判第15章 塵埃未落定第61章 海軍行進時第18章 計議救公主第124章 強勢的碾壓第37章 家人短相聚第130章 初步站穩腳第95章 皇子們開局第7章 顧炎武見聞(下)第48章 對朝鮮戰爭第80章 海軍要出航第89章 盛京將淪陷第148章 崇禎要學習(上)第29章 最終的決戰(4)第74章 反賊的噩夢第137章 洪承疇被救第90章 火燒盛京城第149章 茶種的戰爭(3)第50章 出仕火器局第13章 崇禎的決斷第54章 系統到四級第49章 超重炮登場第61章 海軍行進時第29章 落入埋伏圈第16章 秦良玉被俘第32章 明末足球賽(下)第111章 域外遭遇戰第119章 陸海大作戰第128章 居然是慘勝第1章 保寧府新貌第52章 可持續發展第59章 七夕有巧遇第80章 海軍要出航第9章 文化節開幕第42章 公務員考試(一)第156章 華夏國戰詔第103章 羅汝纔出擊第143章 瘋狂的彩票(中)第9章 從娃娃抓起第153章 盛大授勳式第140章 讓愛遍天下(上)第31章 最終的決戰第87章 總攻進行時第85章 春香的逆襲第37章 有家歸不得第97章 變強的明軍第127章 碼頭送兄長第4章 明順的密議(上)第91章 新婚小登科第62章 知識是力量第4章 大秦文化節(上)第75章 輕敵遭敗績第127章 蜀道遭遇戰第79章 人才的培養第28章 最終的決戰(3)第47章 機構的調整第94章 《救世軍週刊》第109章 成就陝西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