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年度總結會

公元1636年3月2日,這一天是上年度國會工作總結會議召開的時候。

這是去年開始有的習慣,實際上類似的會議以前也有召開過,只是沒有那麼正規而已。

和以前只是關起門來在國會會議室裡面召開會議不同,這次的會議可是在體育館裡面公開進行。換言之,上年度共和國所做的一切,都將直接展現在所有的百姓面前,沒有任何隱瞞。

實際上有點腦袋的人都知道,既然敢公開發布,自然不會發布什麼不好的消息。但架不住大家都希望知道去年共和國又有了怎麼樣的變化,所以還是積極參加了這次會議。甚至在場外,也有不少的百姓在傾聽着廣播。爲此,甚至不少商店和作坊都臨時休假了一天。

會場已經準備妥當,安檢工作也已經審覈到了第三次。

作爲內衛頭子的張琉可不輕鬆,本來好不容易在劉若錡手中接管了過來,以爲可以大展抱負。誰知道這個工作涉及的方方面面太多,他又沒有劉若錡那麼精幹,故而幹起來非常的吃力。

還好,經驗還是慢慢累積上去了,再加上在內衛也開始有了威望,工作起來至少沒有那麼吃力了。

看着一切井井有條,周圍也確保沒有任何刺客或者機關,張琉總算是鬆了口氣。

身爲張府的家生子,而且一直被張氏三兄弟當成庶出的兄弟的張琉,自認若是這點事情都做不好,那當真是對不起幾個兄弟的期待了。當然,在他的心裡,依然把三兄弟當成主子一般,這是他爹張犇一直教導的結果。

“準備得怎麼樣了?”張弘斌難得來到了後臺這邊。

“少爺,您怎麼來了?”張琉有點措手不及的說道。

“這幾天國會那幫傢伙都忙着作總結,至於政事除非是緊要的大事否則都放在了一邊。相反我這個當皇帝的,反而是最清閒的一個,這不過來看看現場佈置得怎麼樣了唄。再過兩小時會議就要開始了,可不要出現什麼紕漏啊!”張弘斌帶着打趣的意味說道。

“這點少爺大可放心,小的豁出去也要確保一切順利!”張琉拍着胸膛說到。

張弘斌沒有繼續廢話,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後就帶着三個小屁孩離開了。此番他並不是一個人來的,而這次會議三個小屁孩也會列席傾聽,張弘斌就是要讓這些子嗣瞭解到,自己生活在一個多麼強大的國家裡面。

兩個小時後,所有的聽衆所有的與會人士都陸續到達,紛紛落座。

“又是新的一年,我華夏人民共和國又強大了一分,但在什麼地方變強大了,又或者到底強大了多少,相信很多人都並不清楚。數據,需要的是一分具體的數據,唯有把數據羅列出來,我們才能夠更加直觀的瞭解到,在過去的一年裡,我們做過了些什麼,我們又得到了什麼。唯有這樣,我們才能夠知道自己的優點在哪裡,缺點在哪裡。才能夠真正的做到揚長避短,進而讓我們的國家,不斷的繁榮富強下去。

基於這個考慮,所以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會舉辦一次年度總結會議。我謹以共和國皇帝的身份,在此鄭重的宣佈,本年度的年度總結會議,正式開始!”張弘斌作爲皇帝,自然是第一個發言的。

隨着一陣熱烈的掌聲,會議也宣佈了開始。

最先發言的自然是政治部的部長,國會議員的張弘文,只見他來到了講臺上,朝着大家鞠了一躬。

“去年度,我共和國的人口從3705萬人,提升到了5300萬人,新增人口1595萬。其中602萬爲新出生人口;543萬爲新合併的緬甸行省,剛剛統計完畢的人口數目;最後的410萬爲各地遷徙到我共和國的人口。

我們共和國最初的立足點是陝西,這裡飽經天災兵禍,人口驟降到了不足五百萬。而四川、雲南兩地的人口普查情況顯示,兩地的人口也並不多。人口最多的便是山西,有八百五十多萬人。

在共和國的庇護下,百姓安居樂業,遠離了飢寒交迫,天災兵禍。

在去年,有七十六個村莊建立起來,同時也有三十二個村莊提升到了城鎮級別,甚至有五個鎮級城市提升爲縣城。

就如同資料顯示的,我共和國正在一步步的崛起,一步步的強盛……(以下省略五萬字)”張弘文照着稿子,卻也帶着幾分情感,非常煽情的把內容給說了出來。

隨着一陣掌聲,張弘文退場,下一位則是由軍部的司令李定國上臺演講。

和張弘文比起來,李定國根本就是一個半大的孩子。但是以前還是救世軍的時代,李定國這個‘娃娃將軍’就是一個讓人聞之喪膽的存在,直至今日,他成爲共和國的國防軍司令,更不會有任何人有意見。因爲李定國的所有功績,都是依靠自己的雙手打出來的。

“我是李定國,乃共和國國防軍司令,可以說是類似大將軍級別的存在吧?不過我能夠有幸,在今天站在這裡和大家講話,就必須要感謝我們的皇帝陛下。當年若非他把我在人販手中買下,只怕我李定國此刻已經不知道餓死在了哪裡……”李定國第一次上臺,卻沒有立刻彙報,而是回過頭來,朝着張弘斌鞠了一躬。

那一瞬間,不少人都有點感慨起來,而張弘斌也是多多少少被煽情得留下了淚水。

不容易啊,往事如夢,轉眼一個毛頭小破孩,已經成爲了國之棟樑。

“既然我已經是司令官,那麼我自然要履行我的職責。自去年度到至今,因爲國會沒有新的擴招命令,所以陸軍規模依然維持在十二萬人的建制。但經過一年的戰爭,士兵們更熟悉在各個環境下進行戰鬥,戰鬥力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境界。而且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我國開始組建海軍,已徵召了五萬人入伍,開始接受海戰培訓……(以下省略五千字)”李定國畢竟是一個軍人,所以沒多少客套話和奉承話,非常直白的把稿子給唸完了。

隨後是工商部、文化部……陸陸續續地登臺演講。

總體來說,去年到今年春爲止,華夏人民共和國一共鋪設了三十多條鐵路,其中有二十七條已經竣工。鐵路的鋪設帶動了鋼鐵的冶煉技術和軋鋼技術的更新換代,進而又反饋給了鐵路部門,使得第二代鐵軌正式投入使用,同時第二代火車的研發速度,以及運轉功率也提高了許多。

鋪設一級公路七條,主要建立在雲南、四川和緬甸行省三個地方。目前僅竣工了一條,另外兩條還在施工之中。

鋪設二級公路六十七條,主要由地方的縣城負責支付費用。通過這些二級公路,鄉鎮百姓進入城市,然後在城市到別的地方會變得更加的簡單。

新增大中小學校五百多間,基本鋪設到了每一個城鎮。培養了教師3620人,完全可以適用於高中以下的課程需要。

新增技術學院、夜校和專科院校37座,共和國的文盲率從去年的27%,下降到了18%。剩下的這些文盲,大多都是緬甸行省,以及外面遷徙過來的流民。

新建立海軍大學,校園以及建設完畢,奈何合格的教師還沒有,第一批教師火熱培訓之中。至於學院,會等到海軍遴選完畢之後,纔會派出成績優異者進入裡面學習,畢業後都是海軍的軍官。

醫學方面已經確認了細菌的存在,並且專門的醫療隊伍深入鄉間,分發寄生蟲藥和其他藥物。一年下來,因爲寄生蟲而死亡的人爲0%,超過67.5%的百姓得到了讓他們感到滿足的醫療服務。最重要的是,診治費用他們有錢付得起。

去年度,國家總收入爲八千五百三十二萬兩白銀,這還不算雲南和緬甸這兩個地方。兩地張弘斌准許百姓兩年不必繳稅,所以要收回本錢,還需要兩年之後。不過就這八千多萬兩銀子,也是完爆了曾經的大明。一個佔地廣闊,佔盡了繁華地地段,然而最終稅收居然還沒有共和國這個窮鄉僻野之地的收入高,這是多麼值得諷刺的事情。

最值得讓人興奮的,是來自共和國科學院,以及來自火器局的兩個消息。

科學院院士關刀,成功研究出了可以量產底火和無煙火藥的辦法,同時配合朱存媛研究出了黃色火藥。共和國自此拜託了彈藥不足的局面,士卒們可以放開的使用彈藥了。當然,浪費也不是什麼好事。

火器局老木頭表示,在立花宗茂的配合下,改良了散彈槍和步槍。最大的優勢就是,打出一發子彈之後,不需要再繼續上膛,槍內自然有機括,在發射之後利用反震力自動上膛,同時自動把用掉的彈殼退出來,只需要繼續扣動扳機便可繼續發射。也就是說,散彈槍和步槍已經幾乎接近可後世比較先進的步槍的標準。

在立花宗茂的創意下,利用這種機括甚至開發出了一種以連射爲主要目的的槍支。輕型的可以連續射擊三十五發子彈,最重要的是重量比步槍要輕上一些。張弘斌給這種槍械命名爲衝鋒槍,因爲它非常適合用於衝鋒。

同時還研發出了一種射程相當於步槍,同樣以連發爲主的槍械,一口氣可以連續射出一百發子彈,而且在一分鐘內進行,張弘斌命名爲輕機槍。這種槍械,最適合的行進中的火力壓制。

當然,槍械的實物自然是不可能拿過來,原理也不會說出去,畢竟這是一個面向世界的會議。

會議足足開了五個小時,中途休息了三十分鐘。

張弘斌必須承認,會議比較枯燥,但就算這樣,所有的觀衆也是聽得津津有味。畢竟他們聽出來了,國家又強大了,又更加的繁榮富強了……又更加的逆天了!

五個小時後,張弘斌再次來到了講臺上,宣佈會議結束。

第2章 1643年大事記(下)第32章 明末足球賽(下)第136章 六豔的安置第102章 邊關如鐵桶第112章 漢人又強了第48章 大炮初面對第39章 楊愛的勸降第122章 1640年大事件第41章 新商品區域第105章 大明的弱點第75章 輕敵遭敗績第29章 最終的決戰(4)第136章 山西拿下了第41章 新商品區域第104章 決戰要開始第12章 秦軍再入川第147章 茶種的戰爭(1)第93章 挖義軍牆角第68章 銀行那些事第14章 憋屈的隕落第124章 機牀的圖紙第56章 御駕親征去第21章 各地的響應第44章 大明要立憲第35章 收稅的流寇第140章 讓愛遍天下(上)第6章 王二初接觸第70章 貿易協約訂(上)第91章 黃臺吉怒吼第129章 救世軍入關第20章 新產品上市第49章 宗茂的求見第112章 羅汝才稱臣(下)第100章 張獻忠扣關第155章 後金要摸魚第35章 收稅的流寇第39章 緬甸的亡國第126章 進擊的商品第60章 有人要投誠第58章 派邊軍剿匪第91章 黃臺吉怒吼第26章 大明新科考第134章 蟻多咬死象第96章 朱存媛獻方第29章 大批海貨到第139章 坑俘與會議(上)第120章 將軍百戰死第18章 走前的瑣事第42章 公務員考試(一)第33章 孔氏的謀算第118章 登陸本州島第118章 仔細逛超市第54章 傳統與迷信第164章 後金消滅戰(完)第26章 最終的決戰(1)第1章 1643年大事記(上)第135章 收編其部屬第90章 且忍辱負重第44章 大明要立憲第1章 三少爺活了第49章 超重炮登場第14章 這下別想跑第12章 泄憤變宣戰第141章 讓愛遍天下(下)第126章 進擊的商品第4章 大秦文化節(上)第63章 責任負不負第124章 機牀的圖紙第94章 《救世軍週刊》第38章 告緬甸國書第60章 希望的運河第117章 崇禎要滅清第18章 走前的瑣事第54章 系統到四級第10章 崇禎要變法第1章 保寧府新貌第44章 公務員考試(三)第146章 二王新狀況第115 血債要血償第102章 神機營威武第7章 顧炎武見聞(下)第125章 東南亞易旗第107章 賞你顆手雷第12章 秦軍再入川第105章 大明的弱點第75章 輕敵遭敗績第85章 春香的逆襲第35章 黎落的規勸第144章 瘋狂的彩票(下)第73章 別小看大海第79章 曹文詔歸心第42章 巨大吞金獸第16章 奪下白水縣第28章 必敗的一仗第70章 貿易協約訂(上)第27章 最終的決戰(2)第25章 稱帝無底線第114章 反賊新形勢第127章 蜀道遭遇戰第45章 華夏的形勢
第2章 1643年大事記(下)第32章 明末足球賽(下)第136章 六豔的安置第102章 邊關如鐵桶第112章 漢人又強了第48章 大炮初面對第39章 楊愛的勸降第122章 1640年大事件第41章 新商品區域第105章 大明的弱點第75章 輕敵遭敗績第29章 最終的決戰(4)第136章 山西拿下了第41章 新商品區域第104章 決戰要開始第12章 秦軍再入川第147章 茶種的戰爭(1)第93章 挖義軍牆角第68章 銀行那些事第14章 憋屈的隕落第124章 機牀的圖紙第56章 御駕親征去第21章 各地的響應第44章 大明要立憲第35章 收稅的流寇第140章 讓愛遍天下(上)第6章 王二初接觸第70章 貿易協約訂(上)第91章 黃臺吉怒吼第129章 救世軍入關第20章 新產品上市第49章 宗茂的求見第112章 羅汝才稱臣(下)第100章 張獻忠扣關第155章 後金要摸魚第35章 收稅的流寇第39章 緬甸的亡國第126章 進擊的商品第60章 有人要投誠第58章 派邊軍剿匪第91章 黃臺吉怒吼第26章 大明新科考第134章 蟻多咬死象第96章 朱存媛獻方第29章 大批海貨到第139章 坑俘與會議(上)第120章 將軍百戰死第18章 走前的瑣事第42章 公務員考試(一)第33章 孔氏的謀算第118章 登陸本州島第118章 仔細逛超市第54章 傳統與迷信第164章 後金消滅戰(完)第26章 最終的決戰(1)第1章 1643年大事記(上)第135章 收編其部屬第90章 且忍辱負重第44章 大明要立憲第1章 三少爺活了第49章 超重炮登場第14章 這下別想跑第12章 泄憤變宣戰第141章 讓愛遍天下(下)第126章 進擊的商品第4章 大秦文化節(上)第63章 責任負不負第124章 機牀的圖紙第94章 《救世軍週刊》第38章 告緬甸國書第60章 希望的運河第117章 崇禎要滅清第18章 走前的瑣事第54章 系統到四級第10章 崇禎要變法第1章 保寧府新貌第44章 公務員考試(三)第146章 二王新狀況第115 血債要血償第102章 神機營威武第7章 顧炎武見聞(下)第125章 東南亞易旗第107章 賞你顆手雷第12章 秦軍再入川第105章 大明的弱點第75章 輕敵遭敗績第85章 春香的逆襲第35章 黎落的規勸第144章 瘋狂的彩票(下)第73章 別小看大海第79章 曹文詔歸心第42章 巨大吞金獸第16章 奪下白水縣第28章 必敗的一仗第70章 貿易協約訂(上)第27章 最終的決戰(2)第25章 稱帝無底線第114章 反賊新形勢第127章 蜀道遭遇戰第45章 華夏的形勢